2021-01-15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張文靜,元氏法院的一名90後共產黨員,在全市抗疫戰爭打響的危機時刻,積極響應院黨組開展黨員雙報到活動採取多種形式投身抗疫一線的號召,報名志願者投身社區抗疫工作,充分展示了黨員幹警衝鋒在前、率先垂範的良好形象,詮釋了新時代法院幹警的嶄新風貌。她在抗疫一線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成了日記:
這一天天剛蒙蒙亮,我便接到社區於姐的電話,她說,今天要給我們小區居民做核酸檢測,需要幫忙,問我是否有空,我沒有思考,毅然的答應了。掛掉電話,我看了看身邊熟睡的剛剛4歲的女兒,摸了摸她熱乎乎的小手,趕緊起身準備早飯,照顧她吃完飯,給她留了幾個小任務,向她叮囑了我能想到的所有問題,匆忙出門了。
8點鐘左右,小區大門處站滿了焦急的居民,他們有在醫院、社區、機關工作,急需上一線的人員,有預約了當日做眼部手術的老人,有家裡沒有燃氣的,有孩子在外地上學的,有預約了產檢的孕婦,有家裡斷米斷油的……門外的工作人員針對大家的問題一一解答。就這樣,在此起彼伏的聲音中答疑安撫工作持續了近一小時。
根據疫情防控安排,此次要對我們小區3棟樓,370多戶,800餘人進行核酸檢測,我的工作是負責核酸檢測的登記工作。於姐給了我一沓厚厚的表格《社區全員核酸檢測名單》,並告訴了我如何登記:每張一個採樣號,號碼不可重複,以家庭為單位,每十個人一組,登記完成後交給物業人員,其核對後按順序進行檢測。
為了避免大家聚集,6日上午我們將安排1號樓的居民進行檢測,下午安排2號樓,7日上午安排3號樓,由物業人員按單元順序上門挨家挨戶通知居民攜帶證件到指定地點進行登記檢測。
9點半左右,我們的登記、檢測工作開始了,我將大家的信息一一登記好,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是在寒潮來襲、寒風刺骨的這天,我的呼氣凝結在我的口罩上冰冰涼,我的腳凍到需要扶著桌子才能站起來……我的手也在登記了大概6、7張的時候不聽使喚了,筆也握不牢了,字也寫不穩了,透過手上那副薄薄的一次性手套,我似乎可以看見裡面那雙紅紅的腫腫的手,於姐看見我的情況,趕緊過來握住我的手,只是她那同樣冰冰涼的手,也需要溫度啊,我說:「於姐沒事兒,我搓搓手,一會就好了。」這時後面排隊等待登記的居民紛紛說:「你們真是辛苦了,這麼冷的天,我們自己登記吧,你們快去暖和暖和,或者在這看著我們登記也行,別露出手了。」還有一位大姐趕緊跑回家給我們拿來了很多暖寶寶。那一刻,我的心裡暖暖的,這麼一個團結有溫度的民族,還有什麼是戰勝不了的呢!
上午的登記工作在寒風中一直持續到了下午一點。回到家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聲音都是顫抖的,洗手時感覺水管裡的水,似乎也變成了溫水。匆忙的做了午飯,簡單的吃了點,沒來得及收拾,下午兩點登記工作又開始了,只是這次,我們登記的地點換到了2號樓1單元的單元門口,雖然也是室外,但是相對上午來說,避風了。而且吸取上午的經驗,我戴了一副厚一點的手套,雖然寫字不是那麼利索了,但相對暖和了一些。醫務人員也搬到了地下室的通道內。因為有上午的經歷,下午大家的工作也都順利了很多。大概用了3個小時左右,2號樓的檢測工作就完成了。
晚上我跟於姐逐一核對了登記的名單,將1號樓、2號樓沒有登記過的居民,在另一張總表上標出,至晚上十點,我們將白天沒有登記的30餘名居民逐一排查出來,並安排給他們做了核酸檢測。
1月7日,在3號樓的地下室,兩個椅子,一個小馬扎,一個手電筒,我的登記工作開始了。前來登記的居民可能覺得我的光線有些昏暗,紛紛拿起手機給我照明…狹窄的地下室裡,因為有了他們的理解和配合而變得通透、光明。有秩序的工作,總是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下午,針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嬰兒和孕婦,產婦,我們進行了上門檢測。
至1月7日下午4點,我們小區的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順利結束。
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很驕傲我能成為一名抗疫志願者,與無數平凡而偉大的抗疫工作者一起行動。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一定會打贏這場戰「疫」。
(來源:河北共產黨員網)
原標題:《元氏法院:一名元氏法院人的抗疫日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