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北大門」:村民吃上「旅遊飯」 鼓起「錢袋子」

2020-12-26 瀟湘晨報

■編輯:阿水 || 新聞熱線:9600999

春賞百花,夏聽雨,秋品霜葉,冬觀雪。崇山峻岭中的山東泰山景區大津口鄉沙嶺村有著泰山「北大門」之稱,這裡依山傍水,一年四季皆有妙處可尋。獨特的生態稟賦加上匠心打造,這裡不僅成為網紅打卡地,也成為泰安市鄉村振興的一張亮麗名片。孟冬時節的沙嶺村不缺乏活力與景致。一座座民宿佇立山間,遊客沿著小道徐徐獨步,看陽光傾瀉,品人生韻味。這些精緻的民宿小屋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因地制宜、共生共享。 作為新農創「大津口鄉村振興示範點」項目,「沙嶺·慄春」以農旅融合模式集農業、休閒、生態、旅遊、消費等一體,打造出泰山東麓鄉村振興精品示範性項目,村集體年可增收35萬元。

「村民吃上了『旅遊飯』,鼓起了『錢袋子』。」泰山景區大津口鄉鄉村振興服務隊何召松說,泰山·慄春小鎮就是新農創進駐泰安後,為實現五大振興,基於三產打造的第一個樣板性項目,這也是新農創集團在全國鄉村振興領域文旅板塊打造的精品標杆型項目。 如今,新農創五大雲服務系統之一的雲農服也落戶沙嶺村,綜合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將「連結」全國甚至更廣闊的世界,打造集休閒街區、農業園區及居住社區於一體的沙嶺田園綜合體未來可期。 近年來,泰安市不斷蓄積鄉村振興各方力量,奮力譜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泰安篇章。泰山景區大津口鄉著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2.0升級版,輻射帶動周邊各村振興。藍城集團開發泰山東御道,鍾秀山莊養老中心、東嶽山居等文旅綜合體多點並進;無恙堂泰山黃精進岱廟、紅門開設體驗店、旗艦店;「泰頂青」女兒茶參加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津馨」牌慄仁、慄粉等特色產品網上銷售……鄉村振興步伐愈加擲地有聲。

來源:新華網

【來源:泰安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靠「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村民李娟正在給黃瓜「落蔓」。「方法很簡單,就是將黃瓜秧整株下落,上方騰出一個伸展空間,讓黃瓜秧繼續生長結瓜,以達到高產、高效、優質栽培。」她向記者介紹,手裡活絲毫不耽誤。想把日子過得更富裕,八名村村民的心思活泛起來。鄉親有的投資買車,幹起蔬菜運輸,把村裡產的鮮菜批發進縣城市場超市;有的乾脆把自家旱田流轉出去,直接來到園區打工。「大棚就在家門口,每個月工資3000多元,忙完了還能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日子過得不累還有奔頭。」李娟說,很多鄉親都入股加入合作社,還有幾十名村民和她一樣走進園區打工,當起了「蔬菜工人」。
  • 平壩小河灣:鄉村遊鼓起村民錢袋子
    「在景區大門的左邊,我們種植了50多畝鼠尾草、薰衣草,待開花時將會迎來一片紫色的花海。在右邊我們種植了40多畝果林,有桃有李有梨,不僅能賞花還能產生經濟效益。」熊真介紹道。    漫步木棧道,騎行於山水間,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讓人陶醉。
  • 泰山景區大津口鄉:好風光變成好日子
    泰山景區大津口鄉作為全市十大鄉村振興示範區之一,加快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效益、青山變金山」,讓村民吃上「旅遊飯」,鼓起
  • 寧縣 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
    寧 縣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每日甘肅網4月2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蘇朝暉)暮春時節,走進寧縣春榮鎮昔溝村玉瑤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麒麟西瓜栽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棚裡工人正在忙著挖窩、點種、埋土。
  • 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水田種出「黑金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近年來,有著 「荸薺村」美譽的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依託特殊的土質條件和豐富的種植經驗,著力發展荸薺種植,芬香泥土裡種出的「黑金子」,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在這個暖風微醺的陽春時節,記者走進寨勇村的田間看到,村民們正彎著身子,細心地從泥土裡掏出一個又一個的荸薺,根據個頭的大小將荸薺分裝進不同的桶裡,然後運送去清洗。聽村民潘禮碧介紹說,過去,這洗荸薺還是個技術難活兒呢。以前,每次挖得百來斤荸薺後,就得全家總動員,從地裡運到河裡,一家老小齊上陣,洗一百來斤荸薺的需要幾個人忙上差不多一個小時。
  • 湖北省宜城市王集鎮:蔬菜豐收鼓起農民「錢袋子」
    近日,湖北省宜城市王集鎮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村民們忙著摘菜、打包、裝車……蔬菜豐收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讓他們在奔小康路上信心倍增。12月6日,在王集鎮新觀村村民楊清明的菜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收割娃娃菜。
  • 霑益區守穩「米袋子」鼓起「錢袋子」
    霑益區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築牢農業「壓艙石」的作用,守好「米袋子」,調優糧經比例、種養結構,切實鼓起農民「錢袋子」,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鼓起「錢袋子」特色經作提質增效。
  • 衡陽縣梅花村:村民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因地制宜,將鄉村文化與休閒旅遊相結合,做好「農旅融合」文章,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增收致富奔小康。 依託當地美麗的田園風光,今年9月梅花村通過土地和現金入股的方式,成立旅遊公司開發旅遊項目
  • 村民錢袋子變鼓了,年輕人也回來了,這樣的「網紅」示範村上海還有...
    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這裡既是當地村民的休閒好去處,又令市區居民慕名而來。體育公園的草坪上帳篷星星點點,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緊鄰長江口的上海北部小村莊,「逆襲」成為人氣「網紅打卡地」。產業振興鼓起農民錢袋子鄉村景色更美,產業也在升級。市農業農村委負責人表示,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振興。通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充分激發農業發展內生動力,能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供持續有力的保障。
  • 袁炎:抓好「米袋子」「菜籃子」,鼓起農民「錢袋子」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用情用力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切實鼓起農民「錢袋子」,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縣領導殷志敏、朱新梅、王孚明出席會議。  袁炎強調,產業興旺是脫貧攻堅的關鍵、鄉村振興的重點。
  • 彭水:蔬菜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
    近年來,新田鎮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鼓勵村民抓準市場行情,利用冬閒田種植白菜、花菜等優質蔬菜,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助力村民增收。 蔬菜品質好不愁銷路 12月17日,在新田鎮馬峰社區村民李明琴的菜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收割花菜。
  • 離石區信義鎮: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
    現在不一樣了,旅遊的人多了,做生意的人家也不少,不僅人氣旺,而且財氣也來了。」8月10日,立秋剛過,晌午時分,離石區信義鎮王村57歲的村民李鳳萍一邊在院子裡面採摘新鮮蔬菜,一邊與記者嘮著這幾年村裡的變化。 說話間,李鳳萍將剛剛採摘好的新鮮蔬菜放入籃筐,準備送到村裡的農家樂飯店。「我們這兒的農家樂用的食材都是村民們自家種的蔬菜,健康環保,城裡人可喜歡吃了。
  • 富源縣「國字號」山地蠶豆鼓起農民錢袋子
    掌上曲靖訊在富源,說起走出省門邁入「國字號」殿堂的產業,人們往往只會想到魔芋、煤炭、大河烏豬這「一綠二黑」三大產業,其實,富源還有一個「國字號」產業,那就是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發展,暢銷省內外的10萬畝山地大粒蠶豆,這一高原特色產業已經鼓起了全縣農民的錢袋子,讓他們脫貧致富的底氣越足、信心越強、希望越豐滿。
  • 吃上「旅遊飯」 捧上「金飯碗」
    白鷺、鸕鷀等鳥類在此棲息;野鴨、野兔出沒於叢林中;生態修復,水美魚肥,有機農家菜供不應求……  新疆農業大學駐村工作隊為了讓村民吃上「旅遊飯」,捧上「金飯碗」,依託溼地天然優勢發展鄉村旅遊,邀請新疆全景旅遊規劃院設計了國家3A級景區「索克滿休閒公社」,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禪城區張槎街道下朗村:鼓了錢袋子 火了好日子
    髒亂差的魚塘變身為悠閒公園,村民從平房搬到現代化公寓,各種娛樂運動設施一應俱全……近年來,下朗村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民生項目,每年投入不少於500萬元提升硬軟體設施配套,村民的「錢袋子」鼓了,環境美了,生活更幸福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臺格鬥:依託「杏樹林」 吃上「旅遊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臺格鬥:依託「杏樹林」 吃上「旅遊飯」 2020-09-19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墊江:柚農熊業明 掙了柚子錢想吃旅遊飯
    近日,墊江縣黃沙鎮長虹社區3社曾家巖,70歲的熊業明指著成片的柚園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黃沙白柚掛在樹上就被認購了,現在我們有了新期望,掙了柚子錢,還想吃旅遊飯。」黃沙白柚有170多年的種植歷史,有「聖果」之美稱。20世紀50年代、70年代、80年代,當地先後三次動員群眾種植黃沙白柚。那時,熊業明在房前屋後種了7株黃沙白柚樹。
  •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中國網  作者:丁素雲  2020-09-21 18日,「幸福東北」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雙陽區鹿鄉鎮劉家村盤古
  • 百縣千村行|開起16家農家樂,村民吃上「旅遊飯」
    8月25日,當記者走進高縣勝天鎮安和村村民羅淋簿家時,這個90後小夥正在琢磨新菜品。安和村有700多戶,聚集了大大小小16家農家樂。羅淋簿家經營的農家樂,是其中之一。安和村鄉村旅遊的火熱勢頭,始於2017年。依託紅巖山4A級景區、桫欏海生態旅遊示範區等旅遊資源,安和村進行了整體風貌打造和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