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道地的國人,四大名著一定是耳熟能詳的了。甚而有「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之「調侃」語流行,可見無論熱血,謀略,神佛,愛情,皆不乏大批的追捧者。此等追捧的後果是,不但四大名著本身「火」了,連帶的衍生的音樂作品也火了,而且火得一發不可收拾。
「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洲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
樸實的歌詞,大氣磅礴的旋律,再經劉歡的演唱,使得這首《好漢歌》倍加地盪氣迴腸、情真意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好漢歌》聽起來,似乎旋律是比較簡單的,容易上口。
整首作品由五個句子構成,前兩句運用了完全重複的手法。歌曲中運用了很多大跳,如純八度、小七度、純五度大跳,頗有特點。大跳是是傳統民族音樂常用的一種手法,可大大增加歌曲的動力感;同時大跳也此外,休止符的運用恰到好處,更為有力地表現了水滸好漢們豪爽、俠義的性格。
以古琴之器彈之,亦頗覺得此曲跳躍靈動,豪邁過人。男士喜歡這首是該當的,然而許多女生也中意去聽去彈,卻不免叫人莞爾的--遠的不論,十七八歲的小蓉蓉,已捷足先登先學了這首來,不時地「豪氣過人」一下,倒十分得意的。
《有為歌》,又名:臥龍吟。是《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出山一段的插曲,十分感人。
「束髮讀詩書,修德兼修身,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躬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在山林。鳳兮鳳兮思高舉,世亂時危久沉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寥寥幾句,一個潔身自好、不求聞達,又滿懷建功立業豪情壯志的形象躍然紙上。
「臥龍」一出,因逢明主。諸葛孔明用一生演繹了那個時代君臣際遇的最佳範本。感動後世君王的,是諸葛亮的才能與忠誠;激勵後世士大夫的,是諸葛亮獲明主重用一顯身手的際遇。
書院學人,尤其好歌唱之法的,頗愛此琴曲,莉莉、程程,因習了基礎指法樂理,迫不及待即先選了這一首來彈,鍾愛之情,可見一斑。
《枉凝眉》是87年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插曲: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雪芹作詞,自然纏綿悲感,王立平作曲,卻也嘔心瀝血,因之此曲令人聞之,自有一種「悽婉不忍卒聽」之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寶、黛前世有緣,今生重逢,彼此真心相愛,曾經反覆試探彼此的心事,寶玉亦有表白之語。然有情何似無情,終究是鏡花水月夢一場,絳珠還淚淚已枯。
愛紅者,自是愛這一首,彈之聽之,常常有落花流水之嘆,難勝其情。
鬧騰的西遊裡面,卻亦有《女兒情》如此盡顯柔情蜜意的佳作: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
邂逅如此的「女王陛下」,「御弟哥哥」大約也頗生「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之嘆罷?
這一首琴曲,亦因它本身的傳唱度極高而極獲青睞不在話下。
四首琴曲,可謂各有千秋,不僅因為其本身的音樂內涵,更因它是劇情主題的濃縮,對於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和感情、深化主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才能如此經久不衰罷?
《有為歌》、《好漢歌》、《枉凝眉》、《女兒情》,哪首是你的「菜」?長安雅士邀您來學習,一起手揮七弦,目送歸鴻,感受古典作品中的無邊魅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