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中國古琴名曲。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
「欸乃」指的是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樂曲音調悠揚,清新雋永,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乃是託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的一首名曲,散發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新樂府》
【欸乃曲】
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此曲乃據唐柳宗元著名七言古詩《漁翁》所作,原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所嗟豈敢道,空羨江月明
昔聞扣斷舟,引釣歌此聲
始歌悲風起,歌竟愁雲生
遺曲今何在,逸為漁父行
"欸乃"一般解作行船櫓聲或划船之聲。整首樂曲憂鬱不平,是很有形象很有深度的重要琴曲。在古曲中,這樣直接、具體地表現勞動的作品,是罕見的。其巧妙地表達了一種靜中有動的意境,讚頌了大自然秀麗的景色,也反映了琴者孤芳自賞的情緒。
樂曲曲調流暢自然,琴韻悠長,意境深遠,讓人聽後有種空靈的感覺。
此曲為十八段,首段以吟唱性旋律為基調緩緩鋪開,撫琴之勢如同展開一張立軸的山水長卷般,既松且靜,清風一推,蕩開波浪層層婆娑細紋,一派閒適悠然的氣息。悠長婉轉,似行舟平蕩,青山相隨,心境開闊無礙。
山水之秀,盡收視野,雲水相融,情致愈濃。樂曲的尾聲,空曠且餘韻嫋繞,告輕舟已遠,言諸世事已瞭然,感慨萬端,難以盡述。只是待要重尋來時蹤影,早已杳無痕跡,空留青山碧水作追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