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 欸乃》 ||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2021-02-19 夕溪齋名家古琴藏品館

《欸乃》中國古琴名曲。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

「欸乃」指的是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樂曲音調悠揚,清新雋永,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乃是託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的一首名曲,散發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新樂府》

【欸乃曲】

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此曲乃據唐柳宗元著名七言古詩《漁翁》所作,原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所嗟豈敢道,空羨江月明

昔聞扣斷舟,引釣歌此聲

始歌悲風起,歌竟愁雲生

遺曲今何在,逸為漁父行

"欸乃"一般解作行船櫓聲或划船之聲。整首樂曲憂鬱不平,是很有形象很有深度的重要琴曲。在古曲中,這樣直接、具體地表現勞動的作品,是罕見的。其巧妙地表達了一種靜中有動的意境,讚頌了大自然秀麗的景色,也反映了琴者孤芳自賞的情緒。

樂曲曲調流暢自然,琴韻悠長,意境深遠,讓人聽後有種空靈的感覺。

此曲為十八段,首段以吟唱性旋律為基調緩緩鋪開,撫琴之勢如同展開一張立軸的山水長卷般,既松且靜,清風一推,蕩開波浪層層婆娑細紋,一派閒適悠然的氣息。悠長婉轉,似行舟平蕩,青山相隨,心境開闊無礙。

山水之秀,盡收視野,雲水相融,情致愈濃。樂曲的尾聲,空曠且餘韻嫋繞,告輕舟已遠,言諸世事已瞭然,感慨萬端,難以盡述。只是待要重尋來時蹤影,早已杳無痕跡,空留青山碧水作追憶 ···

相關焦點

  • 秋日聽琴| 子陽老師——「巖上無心雲相逐」《欸乃》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漁翁》唐 • 柳宗元  秋日聽琴:《欸乃》是漢族古琴名曲,存譜初見於明代汪芝輯《西麓堂琴統》(1549年)。此曲乃是古人用音樂的形式表現這樣一種隱逸山水、寄情自然的文人化情趣。非常適合秋高氣爽,恬淡清茶時欣賞、彈習。青年古琴演奏家,心靈樹生活藝術館古琴老師 子陽演奏古琴曲《欸乃》子陽老師啟蒙於當代傑出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趙家珍老師,並一直追隨學習。
  • 古琴曲《欸乃》: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這首曲子是根據唐柳宗元著名七言古詩《漁翁》所作。「欸乃」一般解作行船櫓聲或划船之聲。也有觀點認為《欸乃》是表現船夫拉縴的勞動的音樂作品,讀音應為「ǎo ǎi」。曲中有拉船的勞動號子音調多次出現,並一次比一次激動。整個音樂憂鬱不平,是很有形象很有深度的重要琴曲。
  • 名家名曲 欸乃一聲山水綠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唐•柳宗元《漁翁》古琴曲《欸乃》,最早見於明代汪芝的《西麓堂琴統》(1549),亦有人稱其為《漁歌》或《北漁歌》,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於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發展而成《欸乃》。
  • 琴曲欣賞《欸乃》青山緩風,煙雨水間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欸乃》是漢族古琴名曲。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後《天聞閣琴譜》記載為《欸乃》,管平湖打譜演奏。現在琴家彈奏的多為管平湖的節本。「欸乃」指的是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樂曲音調悠揚,清新雋永,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乃是託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的一首名曲,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 琴曲欣賞《欸乃》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欸乃》是漢族古琴名曲。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後《天聞閣琴譜》記載為《欸乃》,管平湖打譜演奏。現在琴家彈奏的多為管平湖的節本。「欸乃」指的是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樂曲音調悠揚,清新雋永,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乃是託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的一首名曲,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 聽琴 欸乃一聲山水綠
    柳宗元不僅是文學家和哲學家,同時亦為琴家,曾作琴曲《 欸 乃》。著名古琴曲《欸乃》存譜初見於明代汪芝輯《西麓堂琴統》(1549年),亦有人稱其《漁歌》或《北研露樓琴譜-欸乃(5張)漁歌》,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於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發展而成。
  • 古琴曲《欸乃》辨說——李祥霆
    琴/趙曉霞     阮/吳雪盟「欸乃」應是呼喊的聲音,即漁夫或船夫的呼號,但諸多論述文章或音樂解說常將「欸乃」兩字解釋為「櫓聲」或「槳聲」,不可不辨。一、「欸乃」讀音之辨古代是眾多有「欸乃」二字出現於有關漁夫船夫之作。於今又有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中《欸乃歸舟》一段。
  • 古琴曲《風擺翠竹》,與竹遙相對立,任清風飄起!
    風擺翠竹來自道教00:0003:25點上方綠標收聽本文古琴曲與竹遙相對立,任清風飄起竹葉與自己的衣,在光影之下,竹葉有著深、淺,竹竿有著直、曲;起落的鳥叫蟲鳴、忽遠忽近的牧笛、錯落有致的琴弦,交織成有聲的風景;突然懂了,為什麼人們這麼愛竹林。
  • 在水一方 蘭梅幽香——古琴獨奏音樂會印象
    其中的《佩蘭》、《欸乃》、《梅園吟》三首古琴曲成為了一道如畫的風景線——高山流水,蘭梅芬芳,品格雋永。節目以十大古琴名曲之《醉漁唱晚》為序曲,醇和琴音徐徐道來-晚霞滿天、漁舟之上酒正酣;琴聲慢搖,聽眾微醺,忘記了步入大廳之前的喧囂風塵。續之《佩蘭》,泛音縈繞,暗香襲人——《佩蘭》蘭生空谷,無人自芳。相傳作者南宋毛敏仲,取詩人屈原《離騷》中「紉秋蘭以為佩」詩意而作。
  • 這些寫於逆境中的詩詞,讀後豁然開朗
    確實,司馬遷也有這樣的觀點,他說: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在困境中寫就的。今天,與大家分享幾首在困境中寫就的詩詞,它們流傳千古,成為勵志的經典。
  • 6首寫於逆境中的詩詞,一首一個名句,成為勵志經典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在困境中寫就的。 今天要介紹幾首在困境中寫就的詩詞,它們早已流傳千古,成為勵志的經典。
  • 6 首寫於逆境中的詩詞,一首一個名句,成為勵志經典
    今天,詩詞君要介紹幾首在困境中寫就的詩詞,它們早已流傳千古,成為勵志的經典。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元和元年,因為永貞革新的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雲,他承受了政治上的沉重打擊。 失意的柳宗元,將目光轉向了永州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