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欸乃》辨說——李祥霆

2021-02-08 趙曉霞古琴

琴/趙曉霞     阮/吳雪盟

「欸乃」應是呼喊的聲音,即漁夫或船夫的呼號,但諸多論述文章或音樂解說常將「欸乃」兩字解釋為「櫓聲」或「槳聲」,不可不辨。

一、「欸乃」讀音之辨

古代是眾多有「欸乃」二字出現於有關漁夫船夫之作。於今又有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中《欸乃歸舟》一段。關於這些見於詩文音樂中的「欸乃「二字的讀音,除琴人在說琴曲《欸乃》時讀之為「襖矮」(ao三聲ai三聲)之外,幾乎人們都讀為「欸乃」(ai三聲nai三聲)。

《康熙字典》中解「欸」字時所引《唐韻》《集韻》《正韻》《韻會》等多種古籍,皆指「欸」音同「哀」或「唉」。「乃」讀本音為「迺」(nai三聲)。但其中《韻會》的一段頗長的釋文卻揭示出當時的另一種讀音「襖靄」(ao三聲ai三聲)存在的可能;後人因《柳子厚集》中有注字雲「一本作襖靄」,遂欲音「欸」為「襖」,音「乃」為「靄」,不知彼注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

這一段文字本意雖然是想告訴我們,《柳子厚集》的不同版本中用了「襖靄」兩字,而不是「欸乃」兩字,並不是說「欸乃」兩字應讀為「襖靄「兩個音,卻令我們必須思考:為什麼同一首詩,同一處用詞,在另一版本中(應是《漁歌調》一詩中「欸乃一聲山水綠」一句)會有這樣不同的用字。正是這一異本現象,令我們看到,這一句詩中不同版本上的兩種不同之字都是形聲字,不止意同而且音同。因為音意皆同才不會因版本之異而損害原詩之本意。《韻會》在這段文字的前面部分恰恰告訴了我們情況正是這樣。

又按《項氏家訓》曰:「《劉蛻文集》中有「湖中靄迺曲」、劉言史《瀟湘詩》有「閒歌噯迺深峽裡」、元次山有《湖南欸乃歌》、三者皆一事,但用字異耳。這正是說《湖中靄迺曲》《閒歌噯迺深峽裡》都是《湖南欸乃歌》《閒歌欸乃深峽裡》的異寫,並且恰恰是字雖異,而音同意同。反之,也正是告訴我們恰恰因為音同意同才使「欸乃」被「噯迺」或「襖靄」所替代,產生異寫。

相關焦點

  • 古琴曲《欸乃》: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也有觀點認為《欸乃》是表現船夫拉縴的勞動的音樂作品,讀音應為「ǎo ǎi」。曲中有拉船的勞動號子音調多次出現,並一次比一次激動。整個音樂憂鬱不平,是很有形象很有深度的重要琴曲。現代文學家茅盾在描寫烏鎮的枕河人家時有:「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欸乃,飄然而過。」聽漁家之槳櫓欸乃之聲,成為文人生活之情趣。由此可見,琴曲《欸乃》乃是古人用音樂的形式表現這樣一種隱逸山水、寄情自然的文人化情趣。
  • 琴曲欣賞《欸乃》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欸乃》是漢族古琴名曲。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後《天聞閣琴譜》記載為《欸乃》,管平湖打譜演奏。現在琴家彈奏的多為管平湖的節本。「欸乃」指的是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樂曲音調悠揚,清新雋永,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乃是託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的一首名曲,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 琴曲欣賞《欸乃》青山緩風,煙雨水間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欸乃》是漢族古琴名曲。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後《天聞閣琴譜》記載為《欸乃》,管平湖打譜演奏。現在琴家彈奏的多為管平湖的節本。「欸乃」指的是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樂曲音調悠揚,清新雋永,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乃是託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的一首名曲,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 聽琴 欸乃一聲山水綠
    郭關道長古琴演奏《欸乃》柳宗元(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後遷長安(今西安)。他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因為他是河東人,故人稱柳河東。他臨終時任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他的哲學思想異於當時其他的思想家。他兼收儒、釋、道、法思想,總是以折衷的方法調和各家學說。
  • 古琴曲《 欸乃》 ||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欸乃》中國古琴名曲。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新樂府》【欸乃曲】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此曲乃據唐柳宗元著名七言古詩《漁翁》所作,原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 名家名曲 欸乃一聲山水綠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唐•柳宗元《漁翁》古琴曲《欸乃》,最早見於明代汪芝的《西麓堂琴統》(1549),亦有人稱其為《漁歌》或《北漁歌》,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於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發展而成《欸乃》。
  • 趙曉霞「紫氣東來」古琴音樂會浙江、江蘇巡演9月開啟
    趙曉霞 古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副教授,中央音樂學院BOB優秀導師,丹麥皇家音樂學院訪問學者,國際古琴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琴會常務理事,紫霞琴院院長。師從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教授。此曲表現了流水由點點山泉到長江大海的種種形象和孔子所講「智者樂水」的智者心靈與水相通的悠遠寬廣的意境。3、《梅花三弄》——據《琴簫合譜》簫:喻曉慶《梅花三弄》最早產生於唐宋之間,最流傳盛廣,最有名的名曲之一,此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風雪的堅強品格,來讚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 秋日聽琴| 子陽老師——「巖上無心雲相逐」《欸乃》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漁翁》唐 • 柳宗元  秋日聽琴:《欸乃》是漢族古琴名曲,存譜初見於明代汪芝輯《西麓堂琴統》(1549年)。此曲乃是古人用音樂的形式表現這樣一種隱逸山水、寄情自然的文人化情趣。非常適合秋高氣爽,恬淡清茶時欣賞、彈習。青年古琴演奏家,心靈樹生活藝術館古琴老師 子陽演奏古琴曲《欸乃》子陽老師啟蒙於當代傑出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趙家珍老師,並一直追隨學習。
  • 在水一方 蘭梅幽香——古琴獨奏音樂會印象
    其中的《佩蘭》、《欸乃》、《梅園吟》三首古琴曲成為了一道如畫的風景線——高山流水,蘭梅芬芳,品格雋永。節目以十大古琴名曲之《醉漁唱晚》為序曲,醇和琴音徐徐道來-晚霞滿天、漁舟之上酒正酣;琴聲慢搖,聽眾微醺,忘記了步入大廳之前的喧囂風塵。續之《佩蘭》,泛音縈繞,暗香襲人——《佩蘭》蘭生空谷,無人自芳。相傳作者南宋毛敏仲,取詩人屈原《離騷》中「紉秋蘭以為佩」詩意而作。
  • 古琴與鋼琴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先鋒音樂演出在國泰藝術中心上演
    近日,「未有期——鋼琴與古琴的瞬間」音樂會在國泰藝術中心上演。這場演出是《未有期——鋼琴與古琴的瞬間》全國巡演的最後一站,也是古琴教育機構縵學堂——四周年紀念演出。重慶籍古琴演奏家巫娜與作曲家高平一道,以古琴與鋼琴結合的形式,呈現了一場繼承傳統、探索先鋒的演出。
  • 李明忠、李村古琴演奏會
    幾十年來在中國琴學的琴論、操縵、打譜、制曲、斲琴等方面的探索與研究過程中,累積了一定的經驗與成果。李氏曾應文化部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浙江博物館、重慶三峽博物館的邀請,主持斷代鑒定、髹飾修復唐、宋、元、明、清傳世藏琴百餘張;曾應邀赴德國、臺灣、香港等地舉辦古琴音樂會;曾負責或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科研專案;出版專著《中國琴學》、論文《斲琴隨筆》等學術論文多篇。
  • 100首古琴曲告訴你——彈古琴的女人,美到了骨子裡
    100首古琴曲告訴你——彈古琴的女人,美到了骨子裡 2020-10-16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古琴《繁花》演奏:熊雲韻 -- 三千繁花只為你一人留戀
    熊雲韻老師自幼受家父影響薰陶喜愛古琴並學習古琴,至今習琴 27年,古琴教學18年。先後受教於家父熊開華、唐健垣、李祥霆、朱晞、龔一、戴曉蓮、李禹賢、趙家珍八位古琴名家。古琴演奏獨具個人風格,剛柔並濟,演奏技巧精湛華麗卻不失古雅內涵,色彩濃厚卻不失優雅細膩。時常在國內外參與及舉辦過多次古琴獨奏音樂會,並為多部影視劇編配演奏古琴曲均獲得好評與成功。
  • 古琴本紀丨古琴的前世與今生
    - 日新月異,感知古琴魅力,提升古琴知識 -
  • 古琴《雪落下的聲音》演奏:熊雲韻 -- 相逢是前世註定 痛並把快樂嘗盡
    熊雲韻老師自幼受家父影響薰陶喜愛古琴並學習古琴,至今習琴 27年,古琴教學18年。先後受教於家父熊開華、唐健垣、李祥霆、朱晞、龔一、戴曉蓮、李禹賢、趙家珍八位古琴名家。古琴演奏獨具個人風格,剛柔並濟,演奏技巧精湛華麗卻不失古雅內涵,色彩濃厚卻不失優雅細膩。時常在國內外參與及舉辦過多次古琴獨奏音樂會,並為多部影視劇編配演奏古琴曲均獲得好評與成功。
  • 一口氣聽(看)完94版《三國演義》最全古琴曲!
    但是,由古琴演繹的《三國演義》版本,您聽過嗎?太音琴社老樵近年來銳意創新,致力於用古琴進行新曲移植。為致敬《三國演義》之經典音樂,老樵一口氣移植了五首《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插曲,這些音樂流行了20多年,用古琴來演繹,似乎是有著特別的韻味。煮酒論道英雄曲,風雲變幻說三國 ,來,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走進古琴演繹的三國世界!
  • 古琴《卷珠簾》演奏:熊雲韻——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原曲清雅自然,濃鬱古典,聽來黯然神傷。「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便是《卷珠簾》的題解。以古琴移植彈奏此曲,在原曲淒婉迷離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些許古樸高雅的意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鋼琴與古琴的瞬間不可預期,但音樂直抵人心
    這首樂曲沒有錄音室版本,只有到現場,才能感受到高平老師與木心先生的共同創作,高平老師說:"木心先生是他永遠沉默的合作者"。正如高平老師所說,在創作和演奏《未題》的時候,木心先生化身在他身上,而他也在音樂中和木心先生同行。也如木心先生詩中提到的:"我願他人活在我身上,我願自己活在他人身上"。
  • 古琴曲《蓮語》:清新淡雅,空靈飄渺
    古琴曲《蓮語》:清新淡雅,空靈飄渺 古琴,淡泊,自然, 有一種穆穆松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