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中留下三封遺書, 看完令人心酸

2021-01-09 大虎論史事

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12日凌晨,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在陝西臨潼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同時在西安囚禁陳誠、衛立煌等多人,要求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2日凌晨,張學良的衛隊活捉了躲在驪山虎斑石後的蔣介石,隨後蔣介石被送押至西安綏靖公署新城大樓,後遷居張學良公館。

蔣被扣押期間,他一度想到了死,甚至想自殺,在一天之內,寫了寄其妻宋美齡、兩兒蔣經國和蔣緯國與全國國民三份遺囑。據蔣介石的孫媳蔣方智怡存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室的蔣介石日記,將遺囑介紹如下,並就蔣的日記分析其寫遺囑的原因。

給宋美齡

賢妻愛鑑:兄不自檢束,竟遭不測之禍,致令至愛憂傷,罪何可言。今事既至此,惟有不愧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負吾總理與吾父吾母一生之教養,必以清白之身還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無負上帝神明而已。家事並無掛念,惟經國與緯國兩兒皆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萬望至愛視如己出,以慰吾靈。經兒遠離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惟緯兒至孝知義,其必能克盡孝道。彼於我遭難前一日尚來函,極欲為吾至愛盡其孝道也。彼現駐柏林,通信可由大使館轉。甚望吾至愛能去電以慰之為感。廿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中正。

給蔣經國、蔣緯國

囑經、緯兩兒:我既為革命而生,自當為革命而死,甚望兩兒不愧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惟有宋女士為我惟一之妻,如你們自認為我之子,則宋女士亦即為兩兒惟一之母。我死之後,無論何時,皆須以你母親宋女士之命是從,以慰吾靈。是屬。父十二月二十日。

告全國國民

中正不能為國自重,行居輕簡,以致反動派乘間煽惑所部構陷生變。今事至此,上無以對黨國,下無以對人民,惟有一死以報黨國者報我人民,期無愧為革命黨員而已。我死之後,中華正氣乃得不死,則中華民族終有繼起復興之一日。此中正所能自信,故天君泰然,毫無所繫念。惟望全國同胞對於中正平日所明告之信條:一、明禮義;二、知廉恥;三、負責任;四、守紀律,人人嚴守而實行之,則中正雖死猶生,中國雖危必安。勿望以中正個人之生死而有顧慮也。中華民國萬歲!中國國民黨萬歲!三民主義萬歲!國民政府萬歲!國民革命軍萬歲!蔣中正。

上述遺囑,雖然均寫於1936年12月20日,但在當時的日記中並未記錄,而是錄於西安事變二周年之際,即1938年12月13日和12月20日。蔣介石在13日的日記內寫道:「本日撿得前年在西安寄妻與兩子之遺囑,讀之不禁有隔世之感。此特錄之。」在20日的日記中云:「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在西安遭難時告國民之遺囑,特錄之。」

隨著蔣夫人宋美齡的到來,蔣改變了牴觸態度,同意由宋子文、宋美齡代表他與中共代表周恩來,西安方面張學良、楊虎城談判,並最終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12月25日,蔣介石等人在張學良的陪同下,飛離西安,於次日回到南京。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後,寫了三封遺書,竟兩次提到一個女人!
    蔣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後,寫了三封遺書,竟兩次提到一個女人!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被扣押期間,一度絕望到想自殺。經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室披露的蔣介石日記顯示,蔣介石曾在被押期間一天之內,連寫3封遺囑寄其妻宋美齡、兒蔣經國和蔣緯國以及"全國國民",
  • 楊虎城被殺害後,留下了2子6女,他們現如今怎樣了?令人心酸
    楊虎城被殺害後,留下了2子6女,他們現如今怎樣了?令人心酸 西安事變,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但想要重生,就肯定會有犧牲了,而楊虎城將軍,就是為國犧牲的英雄之一。
  • 西安事變中哪些人被打死?一位是國民黨元老,還有蔣介石的親戚
    在整個西安事變當中,除了蔣介石的衛士,僅有一名軍政要員罹難,此人就是被誤殺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邵元衝。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民政府在南京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儀式。邵元衝,字翼如,浙江紹興人,1890年出生。先後考取滿清王朝的秀才、貢生和法官。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2年擔任《國民新聞》總編輯。
  • 西安事變中,蔣介石預言一句話,日後應驗時少帥卻萬分後悔
    西安事變中,執行捉蔣任務的,是東北軍警衛二營營長孫銘九。 孫銘九是遼寧新民縣人。1927年加入東北軍,1928年被選派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畢業回國後,在天津張學良之弟張學銘屬下任教官。
  • 蔣介石為什麼到了南京就扣押張學良?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結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零五期】(歷史系列第688講)蔣介石為什麼到了南京就扣押張學良?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離開西安,西安事變結束。蔣介石從此不允許你隨便回到中國,中國政壇上就沒你這號人物了。同樣道理,楊虎城只要離開中國,就會從中國軍政舞臺徹底消失了,再也不會掌握實權。西安事變沒有搞定紅軍,卻消滅了兩大軍閥力量,進一步實現了國內的統一。
  • 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明知不會被殺,為何還寫下三份遺囑?
    隨後蔣介石被送押至西安綏靖公署新城大樓,後遷居張學良公館。蔣被扣押期間,他一度想到了死,甚至想自殺,在一天之內,寫了寄其妻宋美齡、兩兒蔣經國和蔣緯國與全國國民三份遺囑。人們皆知蔣介石在西安事變時寫有遺書,但從未有人看見過,即使2004年4月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室對外公開的《宋子文西安事變日記》,其中雖然提到遺書事,但沒有具體內容。
  • 西安事變民國牛人寫了一封信,52年後張學良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
    共產黨派副主席周恩來前往談判,與蔣介石達成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協議,最後由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剛剛發生的時候,國內國外的記者就都對此給予了極高的關注。那時候著名報紙《大公報》也對其極其重視。其創始人兼主編張季鸞與蔣介石交好,是整個民國少數幾個見蔣介石不用門衛通報之人。
  • 抗日戰爭張學良被扣押真相,蔣介石心有謀劃,卻和西安事變無關
    對於即將到來的審判,張學良並沒有感覺到絲毫的意外,自己雖然和蔣介石關係密切,在西安時也很照顧蔣介石,但是終究是事變的發起者,流程還是要走一下的。 不久之後李烈鈞等人判處張學良有期徒刑十年,不過僅僅兩天之後南京政府便根據蔣介石的請求,宣布特赦張學良。 但是刑期雖然赦免了,蔣介石卻根本沒打算放了張學良,而是直接將張學良交給了軍委會「嚴加管束」,更重要的是究竟「管束」多久完全要看蔣介石的心情。
  • 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的消息,陝北紅軍是怎樣第一時間獲得的?
    西安事變,發生於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同月25日,在紅軍和總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 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為何自相殘殺?其實是怕蔣介石秋後算帳
    很簡單,西安事變結束後,東北軍作為參與西安事變的軍事集團,蔣介石自然不會就此放任不管,發生「二二事變」的根本原因就是擔心蔣介石秋後算帳,這起事件又是怎麼發生的?首先我們要了解到,當年西安事變結束後,張學良不顧部下勸阻,執意要單獨護送蔣介石回到南京,可這一去,張學良就被軟禁起來了。
  • 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為何選擇在解放戰爭勝利前夕自殺?
    文/傅華軒他追隨蔣介石長達二十二年之久,蔣介石的眾多文稿出自他之手。諸如北伐成功之後蔣介石的《祭告總理文》,在蔣介石五十大壽之際那篇《報國與恩親》,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的《西安半月記》,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的《告國民書》等,都是由他為蔣介石代筆寫出來的。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懲處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方向為之一變。今天,就是西安事變爆發的84年紀念日。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西安事變的主戰場就是在西安,最終在周恩來的主持下,和平解決了這場事變。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戰場,就是在南京。
  • 西安事變發生時,陪同蔣介石一起被扣押的,還有這五位國軍上將
    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奉張學良的命令前往華清池捉拿蔣介石,當這些「造反」的官兵們來到其住所的時候,蔣介石已經跳窗而逃了,但最後還是在搜捕的時候被發現並活捉,西安事變也由此正式爆發。說到事情的起因,咱們就得從「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說起,當年日本關東軍突然進攻北大營,東北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而張學良也在這時一味地服從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最終迫使東北全境陷落敵手。事後,張學良多次向蔣介石請纓同日軍作戰,但都被蔣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內」的藉口給拒絕了,並把張學良和他的東北軍安排到了「剿共」的戰場上。
  • 楊虎城衛兵回憶: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曾向衛兵借錢買紅糖
    2007年10月出版的《親歷西安事變》一書中,楊虎城的衛士王志屏、蔣介石侍從秘書蕭贊育等人通過回憶,披露了西安事變中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張學良與蔣介石(資料圖)楊虎城的衛士王志屏回憶說:在西安事變前一天晚上,我在西安皇城新城大樓內負責守衛,當時突然停電了,我剛想問是怎麼回事時,楊虎城的隨從副官王中亭趕緊上前制止,不讓管這事兒。
  • 蔣介石背後的男人,永遠只願做第二名,可最後結局悽涼。
    1949年的元旦節前後,國共的三次大對決基本結束。在新年來臨之際,雙方領袖都要發布相關的文告。毛澤東的文告基本上都是自己寫的,而蔣介石呢?一般都是由自己寫好大綱,然後交給秘書寫好之後,他再認真仔細的閱讀和修改之後發表的。
  • 中國聯通發文紀念西安事變引蔣介石名言惹非議
    國聯通上發文紀念1213西安事變84周年,以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懷念,引用蔣介石名言:「攘外必先安內」,被網民抨擊。聯通同日晚刪除相關海報並向公眾道歉,稱會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員,感謝網友和媒體監督。有網民對此表示,「這中國聯通山東客服的小編,壓根兒就沒有搞清楚西安事變是幹啥的」。資料顯示,「攘外必先安內」方針是蔣介石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前夕發表的政治導向,宣稱應先集中力量「剿共」,隨後才動員抗日。惟到1936年,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才令蔣決定放棄上述方針,轉為與中共合作抗日。
  • 楊虎城之孫:祖父是「西安事變」的真正主謀
    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臨潼的槍聲,拉開了被美國作家斯諾稱為「歷史的大峽谷上實現了一次大跳躍」、中國近代史上「驚險的好戲」的「西安事變」的帷幕。 1956年12月15日,張學良奉蔣介石之命回憶「西安事變」時,他回憶說:「西安之變,楊虎城乃受良之牽累,彼不過陪襯而已。」他在1957年寫的《坦述西安事變痛苦的教訓敬告世人》一文中又說:「我西安『剿匪』一位主要的夥伴——楊虎城將軍……他非常熱衷於抗日而不願『剿匪』。」
  • 【黨史故事】西安學生運動與西安事變
    張學良自從在西北實行聯共抗日之後,也曾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但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方針的蔣介石卻置民族危亡於不顧,繼續調遣重兵入陝,企圖「圍剿」陝甘根據地和紅軍。1936年10月,蔣介石親赴西安,逼迫張學良、楊虎城率部「剿共」。
  • 究竟誰才是西安事變的真正主謀?楊虎城之孫說出了真相
    但不幸的是,楊拯民因故去世,沒能一探真相,因此留下了遺憾,於是,他便將弄清西安事變的真相這項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楊瀚。楊瀚曾兩次拜訪張學良,後來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楊瀚回憶起小時候張學良經常來家裡和爺爺楊虎城在書房裡交談。他們幾乎能和對方說任何事情,而且還說張學良當時,風度翩翩,說話幽默風趣,而楊虎城自己則十分正經,但也經常被張學良逗得哈哈大笑。
  • 十二月主題黨課——《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為人重情重義,曾為妻子執孝子之禮。 3 西安事變導火索 1936年12月9日,蔣介石寫信給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囑發表剝奪張學良、楊虎城「剿共」兵權由蔣鼎文取代的消息。 蔣介石的密囑,正是引發「西安事變」的直接導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