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美團開啟巷戰,社區團長也背KPI

2020-12-16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商在線」(ID:dianshangmj),作者 楊泥娃,編輯 斯問。36氪經授權發布。

王軍還記得去年夏天,允諾他「站上風口,月入過萬」的是一波刷臉支付團隊。

一年過去,風口切換成社區團購。

他的便利店開在兩個社區的交匯口,顯著的位置帶來客流量,也吸引了平臺的目光。

去年,刷臉支付團隊邀他入夥,並想借便利店場景向周圍拓展客戶。今年,一個黃色圖標的公司招募社區團購團長,王軍本人以及他的店都被視為最佳目標。

「他們看中我這個地方客源多,取貨方便,還答應手把手教我建群。」王軍對「電商在線」說。

疫情讓到家經濟再度榮光,社區團購這種基於社交裂變的「預售」模式,給生鮮到家帶來了最具性價比的商業模式。

實際上,社區團購經過去年年底的洗牌,中小玩家退出市場,頭部公司進入整合期。一場疫情之後,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十薈團接連拿到融資,滴滴、菜鳥、美團、阿里零售通,先後宣布進入社區團購市場。看似命懸一線的社區團購,好像又被資本打了強心劑。

「電商在線」採訪了多位極具代表性的社區團購團長。從「寶媽」、「驛站老闆」到「夫妻老婆店團長」,他們的「生意經」各有特色,又不由得讓人思考,團長們的花樣百態,折射出的又是怎樣一個社區團購市場。

不同的團長,一樣的拼團

在張婷看來,最難的是如何經營好自己的「團」,這160個人的群是靠她一步一步攢起來的,但凡有一個人退群她都要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

生了孩子後成了全職媽媽,張婷經常在小區微信群裡分享育兒心得,也建立了一些人脈。她嘗試把這些群友變成自己的私域流量,單獨拉了群。育兒分享總歸有瓶頸,她開始以「吃」會友,搜羅各種特色小吃,並且免費幫大家買回來,在美食的號召下,群裡的人逐漸增多。

她又開始拓寬思路,在城市中心區搜羅一些特色麵包店,跟店主談好價格,湊一波團購送到小區,中間差價是她辛苦的報酬。

嘗到了甜頭,張婷找到杭州本地的一家生鮮供應商,專做社區團購的生意。經過反覆試驗,她發現進口水果和海鮮是群裡賣的最好的產品。進口水果和海鮮的客單價較高,團購的價格優勢明顯,供應商的品質只要不出問題,群友就會形成信賴。

團購看似簡單,其實非常消耗精力。每次截團,她都要和相鄰社區的團長一起拼個貨拉拉,把貨運過來,團友再分頭去她家取貨,人來人往,她經常會分些水果給鄰居,以減少摩擦。

張婷是最典型的寶媽團長,自己選品、自己運營,更像是初階版的社區團購。隨著網際網路大廠的入局,平臺化的運營模式,便利店、驛站等場景的結合,催生了當下的社區團購2.0。

劉紅梅在南京一小區經營菜鳥驛站,幾年下來,社群裡存下的客戶近上千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人脈資源比驛站本身更有價值。

2017年,她嘗試做社區團購,當時整個市場剛起步,她缺少好的供應鏈資源,最後選擇放棄。直到今年,菜鳥驛站進軍社區團購,與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進行合作,團購商品也從生鮮蔬果擴展到日用百貨,她成了第一波從「站長」變「團長」的人。

王軍最近籤好了協議,決定入局生鮮生意。他看中的並非是流水多少以及報酬,而是社區團購,可以給自己的店引流,高頻帶動低頻,提高其超市用戶的黏性。

一個小區就那麼多人,保證平臺覆蓋密度和每個團長能分得的粉絲數量,成了天平的兩端。「團長太多了,一個小區好幾家在做,街對面有兩家也在做,還有小區裡很多居民也自己在做。」王軍擔心粉絲數量會不斷被稀釋,銷售額也可能會隨之下降。

團長向左,平臺向右

當風口形成,先入局者能優先搶佔市場,但隨著市場鋪開,窗口正在關閉。王軍關注了很多平臺,都大同小異。一個居民都會加好幾個群,注意力分散之後,很難集中在一個群裡下單。

杭州城西的田大姐每天都會在團購群裡刷上一波,能讓她下單需要滿足兩個關鍵詞:性價比、新鮮。這也是團長們最為看中的地方,「貨品要新鮮,供應要及時,是本地的品牌還是全國大廠反而不是最關鍵。」

而平臺選團長也有自己的標準。「現在每天申請做團長的人都很多,後臺甚至看不過來。」十薈團負責江浙地區的城市運營經理對「電商在線」說,他們更關注團長的個人魅力,會多中選優。

「每月的銷售額完全看團長自己的運營情況,做得好的每個月賣二、三十萬都有可能。」上述經理說。

包括十薈團、興盛優選、美團等走的路線,是通過團長發起團購連結,引導客戶在線上平臺下單,平臺會把貨品統一運送到團長手中,再由客戶分批自提。

「團長除了發起團購,他同時也成了一個拉新者,多傳播一個人,平臺也會多個客源。」上述經理說。

2.0時代的社區團購給了團長更完備的基礎設施,從下單、支付到物流配送,平臺都可以包攬,團長只需做好群的維護,保證團員持續的下單熱情,賣什麼貨不重要,大家喜歡買什麼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團長想好怎麼維護群就夠了,我們也會定期組織微信群運營的課程,但最後還是取決於團長自己的能力。」

(團長招募都會寫月入過萬的標語 )

平臺的保姆式託管,也讓團長的選取變得更為嚴苛。

上述經理介紹,目前招募團長是有門檻的,必須有100人以上的微信群,並且拒絕純業主群,因為團購不好開展。團長每單可以提成10%,每月必須保證銷售額在3000元才可以保住團長的資格。

「電商在線」查詢多個社區團購平臺後發現,曾經如火如荼的團長爭奪戰,已經消停,甚至已經供大於求。此前,像同城生活以及食享會還嘗試過和團長籤訂排他性合作,但隨著市場的變化,現在平臺已經可以接受團長身兼數職。

從某種程度上說,社區團購的跑馬圈地已經結束,現在的玩家更多是在整合資源和深耕市場。

巨頭開始下場收割

社區團購是一種基於社區鄰裡信任關係的零售模式,這種「以銷定採」的「反向定製」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壓縮成本。

就像「微商」+「拼多多」,繼承了微商的社交裂變特性,使得流量成本做到最低,又避免了「壓貨」,按照預售來配貨,同時還保持了團長個人的IP和溫度,是一個非常性感的社交新零售形態。

經過幾年的拼殺,社區團購已被驗證是能跑通的商業模式。

2016年,「拼團」概念興起,也帶來了社區團購雛形。2018年資本開始湧入,掀起了「百團大戰」:你我您、食享會、十薈團、松鼠拼拼、考拉精選等頭部項目獲得千萬到億元級別的融資,入局的資方更是包括紅杉資本、IDG資本、真格基金等重量玩家。

2019年,生鮮電商集體沒落,大幅虧損、「暴雷」不斷。社區團購作為生鮮電商的重要模式,也進入轉折點。頭部公司松鼠拼拼的倒閉成了標誌性事件。

疫情卻讓社區團購重回風口,近期,多家社區團購平臺都傳出新一輪融資消息:興盛優選完成新一輪3億美元融資,同程生活獲2億美元C輪融資,十薈團完成近1億美元的C1輪融資。兩者背後也分別是來自騰訊與阿里的投資。

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已經有20億左右的資金湧入進來。

上個月初,京東區區購宣布正式啟動「萬名社區合伙人」招募計劃;到了月中,滴滴被媒體曝出在成都試水社區團購業務「橙心優選」;接近月底,菜鳥網絡宣布將加快數字社區生活中心的建設,增加社區團購等服務。

7月7日美團宣布調整組織架構進入社區團購市場,推出「美團優選」產品。小潤發接入「飛牛拼團」,阿里零售通入局社區團購……如同曾經的O2O大戰,跑馬圈地的割據戰結束,就到了巨頭們下場的時候。

生鮮電商的下沉打法

巨頭對社區團購的執著,表面上是對這種商業模式的肯定,而水下則是爭奪生鮮市場的決心。

「得生鮮者得天下」,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生鮮電商經過幾輪的沉澱,基本確立了前置倉模式和社區團購兩種途徑。

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成為前置倉的代表,是把生鮮產品提前存儲至社區附近的前置倉,下單後配送,實現「半小時達」。速度是其最大的優勢,但高昂的履約成本、生鮮損耗讓它難以擺脫「燒錢」困境。

盒馬CEO侯毅曾多次表示,前置倉是個偽命題。盒馬也曾以盒馬小站作為前置倉的試水,但事實證明,盒馬mini這種「前置倉」+菜市場的模式,既解決了前置倉的成本問題,又解決了拉新客流的問題,似乎給了生鮮零售一種最優解。

每日優鮮CFO王珺近日表示,每日優鮮于2019年年底就已經實現全面盈利。從某種角度說明,前置倉模式在一線城市已經跑通。一方面是一線城市追求「快」節奏,另一方面是高消費力能夠承接高昂的成本。

在低線市場,用戶的需求量和消費水平都不高,所以無法做到像高線市場那樣基於單個用戶來做每單到家業務配送。而社區團購扮演了橋梁的角色,通過單個社區的拼團,集合一個小區一天的訂單量來集中履約配送,規模效應的產生能夠降低配送、物流、營銷等成本。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團會把社區團購作為下沉市場的重要戰略,而從目前深耕山東的路徑來看,美團打算撬動的也是生鮮電商尚待發掘的區域。

團購之外的更多野心

與美團的下沉目標相比,阿里進軍社區團購的目標更多元,底氣也更足。不論是菜鳥驛站的全面升級,還是零售通的高調入局,背靠著大潤發的底層供應鏈能力,都能為前端業態帶來反向支撐。

市場及用戶的匹配度就是促使零售通入局社區團購的重要原因。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此前透露:截止到2020年4月,零售通在全國範圍內擁有1萬+拍檔(含城市拍檔和個人拍檔),且覆蓋市場層級主要集中在2-6線市場,縣級市場生意佔比30%左右,增速要遠遠高於一二線級市場。

市場與用戶的重合,能夠帶動門店的進店客流,為門店創造更大的增量。所有生意的本質都在於降本增效,對於門店更是如此。

拍檔團隊就像一支龐大的地推團隊,直接快速有效的把店主們轉化為團長。用更低價格的採購商品,在相同的時間及空間內可以賣更多的產品,獲取更多的利潤,這才是數百萬家傳統零售小店的核心訴求。

「電商在線」近期獲悉,零售通將於十薈團展開深度合作。

而從菜鳥驛站的入局來看,更像是一種1+1+1>3的增值效應,從菜鳥站長的社交圈,加上菜鳥平臺的數位化能力,外加大潤發的供應鏈能力,為驛站本身帶來了更多的收益和價值。

實際上,不管是新入局者美團,還是頭部的社區團購平臺,都將面臨聚焦團購還是去團購化的問題,團購模式所帶來的產品種類是有限的,平臺需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擴充邊界。而在這一點上,阿里基於大潤發的供應鏈優勢,打破了區域壁壘和品類的界限,這也成為長遠比拼中最核心的競爭力。

那句「社區團購,始於團長,終於供應鏈」,可以說是最好的詮釋了這條賽道,不管前端的交易鏈路如何壓縮與增效,最終還是將考驗到供應鏈。

而隨著美團優選的逐步落地,其供應鏈能力也搭建完善。美團買菜聚焦於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菜大全則專注武漢、成都、南京等準一線或者二三線城市;「美團優選」則針對下沉市場,三條線共同發力,美團想要形成前置倉、菜市場代運營、社區團購等相對完善的多業態布局。與此同時,每日優鮮要進軍小城市,大城市的供應鏈能力可以複製過去。這場下沉之爭,實力都不容小覷。

社區團購在2020年的再度崛起,似乎並非資本的「虛火」過旺,而是一次資源整合與運營效率的競技場。

相關焦點

  • 滴滴,美團血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近身搏戰,屠龍勇者終成惡龍
    網際網路血拼社區團購的這場巷戰,到底殺得有多兇殘呢?只是啊,酒足飯飽分開之後,滴滴阿維才看到一條新聞,新聞這樣寫著「美團網約車上線」,豁,啊,剛才還你儂我儂的時候,你怎麼跟沒事人一樣啊,現在我的背好痛啊,因為你捅了我兩刀。
  • 社區團購武漢大會戰: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的首次交鋒
    美團、拼多多、餓了麼甚至盒馬、滴滴,也紛紛在武漢推進社區團購,劉梅這樣的本地團長成了爭搶對象。 「濟南負責跑通樣板模式,武漢是實戰第一城」,美團買菜內部員工劉婷透露。由於武漢的社區團購業務,經歷過疫情期間的用戶教育,如今各家企業都湧入這座「九省通衙」的城市短兵相接,檢驗自家業務模式與團隊戰鬥力,爭地盤、搶資源、比業績,每天都在上演這些戲碼。
  • 美團優選團長拿多少提成 美團優選團長佣金收入介紹
    社區團購的興起,讓不少網際網路大咖逐漸關注到這一塊的業務,開始也慢慢加入了社區電商團購的賽道中來,而美團旗下的「美團優選」也開始瘋狂地招募團長。對於想加入團長隊列的新人來說,美團優選的團長提成是多少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 如今的社區團購:滴滴、美團、拼多多、餓了麼神仙打架
    拼多多、美團、滴滴、餓了麼網際網路四大巨頭競相入場社區團購,這番熱鬧景象和2018年頗有些相似。兩年前,社區團購成了創投圈炙手可熱的風口。據小團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下半年,社區團購賽道拿到的融資就高達40億。
  • 社區團購這場戰事,盒馬能撐得起阿里的野心?
    投稿來源:財經新知2020年網際網路巨頭做的最瘋狂的事情,恐怕就是進軍社區團購這一賽道了。今年6月,滴滴上線橙心優選;7月,美團推出美團優選;8月,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則表示將親自帶隊下場社區團購……作為網際網路巨頭的阿里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流量入口。
  • 券商中國:網傳阿里、美團等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為謠言
    12月11日,人民日報官方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多家大公司將退出社區團購 ?「謠傳」12月12日,有網傳馬雲表態:阿里將全面退出社區團購,認真做好科技賦能,服務產業升級。
  • 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相關人士:網傳為謠言
    「謠傳」12月12日,有網傳馬雲表態:阿里將全面退出社區團購,認真做好科技賦能,服務產業升級。稍晚時間,又有網傳消息稱,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也將退出社區團購。不過,上述所謂表態均未見官方口徑的發聲。對於上述網傳消息的真實性,截至發稿,阿里、美團官方尚未回復券商中國記者。
  • 社區團購新戰事:巨頭挖角「團長」 有菜販不以為然
    今年中旬,興盛優選的市場推廣人員找到任非,想讓他當「團長」。基於去年與一些在社區擺攤的小商販「自學」的經驗,做起社區團購運營的任非覺得,「興盛優選是社區團購的老大」,沒猶豫就加入了這個隊伍。但他並不知曉,就在興盛優選開啟的社區團購賽道上,仿佛一夜之間,各大巨頭玩家湧入。
  • 美團拼多多挑起社區團購新戰事,誰能「見血封喉」?
    而美團實現低價促銷,利用地推人員進行「光速傳播」的意圖何在呢?有業內人士稱,美團正在以低價策略切入社區團購,而拼多多在不久前也上線「多多買菜」。美團跟拼多多都劍指社區團購,江湖有傳言稱美團跟拼多多的這次正面較量,雙方的戰鬥力或許會超過阿里,這種猜測經得起推敲嗎?
  • 滴滴美團狹路相逢 買菜路上團長快不夠用了
    ,美團、滴滴和拼多多等網際網路玩家在全國攻城略地,團長爭奪戰捲土重來。家住長沙的市民蕭女士沒有想到,加入如美團這樣的大平臺,成為其中一員是如此簡單的事情。不久前,因為在公眾號上看到美團優選在長沙本地招募團長的消息,蕭女士便根據引導在小程序進行了簡單註冊,很快成為了美團優選的一名團長,加入了這場業界為之矚目的「買菜」大戰。
  • 「社團」徹底火了,阿里、美團、拼多多紛紛殺入
    「社團」徹底火了,阿里、美團、拼多多紛紛殺入,更有牛股暴漲70%)5.99元每斤的雞翅中、0.98元半斤的茴香菜、1元每包的粉絲……胡欣欣是北京地區物美多點某社區團購群的團長,她每天向群內200餘人推薦物美價廉的商品。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線上買菜的頻次大幅上升,而消費習慣的改變也讓社區團購市場迎來了春天。
  • 上補貼、搶團長,網際網路巨頭入場社區團購,衝擊零售生態?| 重點來了
    重點來了 疫情以來的居家隔離,讓網際網路巨頭們,衝進了社區團購的市場。 社區居民們向團長下單,第二天在樓下自提,或是送貨上門,這種社區買菜,本質上是拼多多帶火的拼購模式,早在2018年就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
  • 供貨商打響反擊社區團購第一槍,團長也抵制?
    網上傳出的供貨商通知過去一個月,美團、阿里、滴滴、拼多多和字節跳動等先後進軍社區團購領域。12月11日晚,業內流傳已久的社區團購頭部玩家興盛優選的融資消息終於落定,京東進場投資7億美元。近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阿里、美團、滴滴、蘇寧在南京等電商社區團購相關負責人,已先後在《告知書》上簽字。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遊雲庭分析,巨頭做社區團購,售價如果高於進貨價,法律不幹涉,但是用低於進貨價銷售,就違反了反壟斷法和價格法。
  • 巨頭圍獵社區團購:入局5個月,美團、拼多多已成賽道霸主
    7月7日,美團對外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美團優選App在應用商店內上線;8月20日,拼多多孵化的「多多買菜」在武漢率先開團、招募團長的消息傳來;12月11日,京東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短短幾個月間,社區團購這門生意已在網際網路企業、零售商、投資者之間掀起了一場尚未見底的戰爭
  • 社區團購平臺做團長真能月入過萬?
    劉怡是廣州大學城內一家花店的店長,同時也是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等社區團購電商平臺的團長,這是她最近經常對店裡顧客們重複的一句話,「現在是各大平臺的補貼紅利期。」社區團購徹底火了!網際網路「大廠」3倍薪資挖人、團長日薪500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篇《我在小區做團購,月入過萬》的帖子也廣為流傳。做社區團購團長到底賺不賺錢?
  • 阿里再次投資十薈團,看社區團購如何贏:資本、下沉市場、團長
    京東、阿里、拼多多、美團、滴滴、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已經全部入局社區團購,立馬橫刀,誰能笑到最後呢..經過2019年洗牌後,社團團購迎來高光時刻!市場的勃勃生機,千億級市場規模,更主要的,沒有任何一家說自己的社區團購的老大。
  • 因為菜鳥驛站,阿里或許是社區團購最大的贏家
    社區團購最終成功最終的因素不是價格,不是大數據,不是APP 而是自提點+團長 不管你是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還是京東,社區團購說白了,就是網購平臺的微縮版和定向版,你只是解決了下單和配送,都沒有很好的解決最後一公裡甚至幾百米幾十米的距離。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這意味著,社區團購的戰爭並不是一場普惠的戰爭,不同於此前的千團大戰、外賣大戰能為多數商家帶來收益增幅,絕大多數團長可能只是上場陪跑。在疫情期間培養了最大需求,又經歷了興盛優選、拼多多、美團等巨頭廝殺之後的武漢,團長李鴻有更多的感受。
  • 社區團購生意搶破頭,美團優選還能摘到果子嗎?
    最近,美團優選(美團社區團購項目)的地推鐵軍們又要日夜忙碌了——美團優選在8天內連開6省,截止目前已入駐超10省,計劃在年底覆蓋20個省的目標如今已完成過半。招募團長、供應商、搭建物流網絡,一張社區團購的大網正在徐徐鋪開。
  • 社區團購產品競品分析: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
    1.2 商業模式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由平臺、團長和社區居民組成:團購平臺-團長:平臺為團長提供商品、物流、售後等支持,團長收取10%左右的佣金;團長-社區居民:團長利用自身的私域流量,建立社群運營、給社區居民推薦商品;社區居民-平臺:居民通過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