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商在線」(ID:dianshangmj),作者 楊泥娃,編輯 斯問。36氪經授權發布。
王軍還記得去年夏天,允諾他「站上風口,月入過萬」的是一波刷臉支付團隊。
一年過去,風口切換成社區團購。
他的便利店開在兩個社區的交匯口,顯著的位置帶來客流量,也吸引了平臺的目光。
去年,刷臉支付團隊邀他入夥,並想借便利店場景向周圍拓展客戶。今年,一個黃色圖標的公司招募社區團購團長,王軍本人以及他的店都被視為最佳目標。
「他們看中我這個地方客源多,取貨方便,還答應手把手教我建群。」王軍對「電商在線」說。
疫情讓到家經濟再度榮光,社區團購這種基於社交裂變的「預售」模式,給生鮮到家帶來了最具性價比的商業模式。
實際上,社區團購經過去年年底的洗牌,中小玩家退出市場,頭部公司進入整合期。一場疫情之後,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十薈團接連拿到融資,滴滴、菜鳥、美團、阿里零售通,先後宣布進入社區團購市場。看似命懸一線的社區團購,好像又被資本打了強心劑。
「電商在線」採訪了多位極具代表性的社區團購團長。從「寶媽」、「驛站老闆」到「夫妻老婆店團長」,他們的「生意經」各有特色,又不由得讓人思考,團長們的花樣百態,折射出的又是怎樣一個社區團購市場。
在張婷看來,最難的是如何經營好自己的「團」,這160個人的群是靠她一步一步攢起來的,但凡有一個人退群她都要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
生了孩子後成了全職媽媽,張婷經常在小區微信群裡分享育兒心得,也建立了一些人脈。她嘗試把這些群友變成自己的私域流量,單獨拉了群。育兒分享總歸有瓶頸,她開始以「吃」會友,搜羅各種特色小吃,並且免費幫大家買回來,在美食的號召下,群裡的人逐漸增多。
她又開始拓寬思路,在城市中心區搜羅一些特色麵包店,跟店主談好價格,湊一波團購送到小區,中間差價是她辛苦的報酬。
嘗到了甜頭,張婷找到杭州本地的一家生鮮供應商,專做社區團購的生意。經過反覆試驗,她發現進口水果和海鮮是群裡賣的最好的產品。進口水果和海鮮的客單價較高,團購的價格優勢明顯,供應商的品質只要不出問題,群友就會形成信賴。
團購看似簡單,其實非常消耗精力。每次截團,她都要和相鄰社區的團長一起拼個貨拉拉,把貨運過來,團友再分頭去她家取貨,人來人往,她經常會分些水果給鄰居,以減少摩擦。
張婷是最典型的寶媽團長,自己選品、自己運營,更像是初階版的社區團購。隨著網際網路大廠的入局,平臺化的運營模式,便利店、驛站等場景的結合,催生了當下的社區團購2.0。
劉紅梅在南京一小區經營菜鳥驛站,幾年下來,社群裡存下的客戶近上千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人脈資源比驛站本身更有價值。
2017年,她嘗試做社區團購,當時整個市場剛起步,她缺少好的供應鏈資源,最後選擇放棄。直到今年,菜鳥驛站進軍社區團購,與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進行合作,團購商品也從生鮮蔬果擴展到日用百貨,她成了第一波從「站長」變「團長」的人。
王軍最近籤好了協議,決定入局生鮮生意。他看中的並非是流水多少以及報酬,而是社區團購,可以給自己的店引流,高頻帶動低頻,提高其超市用戶的黏性。
一個小區就那麼多人,保證平臺覆蓋密度和每個團長能分得的粉絲數量,成了天平的兩端。「團長太多了,一個小區好幾家在做,街對面有兩家也在做,還有小區裡很多居民也自己在做。」王軍擔心粉絲數量會不斷被稀釋,銷售額也可能會隨之下降。
當風口形成,先入局者能優先搶佔市場,但隨著市場鋪開,窗口正在關閉。王軍關注了很多平臺,都大同小異。一個居民都會加好幾個群,注意力分散之後,很難集中在一個群裡下單。
杭州城西的田大姐每天都會在團購群裡刷上一波,能讓她下單需要滿足兩個關鍵詞:性價比、新鮮。這也是團長們最為看中的地方,「貨品要新鮮,供應要及時,是本地的品牌還是全國大廠反而不是最關鍵。」
而平臺選團長也有自己的標準。「現在每天申請做團長的人都很多,後臺甚至看不過來。」十薈團負責江浙地區的城市運營經理對「電商在線」說,他們更關注團長的個人魅力,會多中選優。
「每月的銷售額完全看團長自己的運營情況,做得好的每個月賣二、三十萬都有可能。」上述經理說。
包括十薈團、興盛優選、美團等走的路線,是通過團長發起團購連結,引導客戶在線上平臺下單,平臺會把貨品統一運送到團長手中,再由客戶分批自提。
「團長除了發起團購,他同時也成了一個拉新者,多傳播一個人,平臺也會多個客源。」上述經理說。
2.0時代的社區團購給了團長更完備的基礎設施,從下單、支付到物流配送,平臺都可以包攬,團長只需做好群的維護,保證團員持續的下單熱情,賣什麼貨不重要,大家喜歡買什麼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團長想好怎麼維護群就夠了,我們也會定期組織微信群運營的課程,但最後還是取決於團長自己的能力。」
(團長招募都會寫月入過萬的標語 )
平臺的保姆式託管,也讓團長的選取變得更為嚴苛。
上述經理介紹,目前招募團長是有門檻的,必須有100人以上的微信群,並且拒絕純業主群,因為團購不好開展。團長每單可以提成10%,每月必須保證銷售額在3000元才可以保住團長的資格。
「電商在線」查詢多個社區團購平臺後發現,曾經如火如荼的團長爭奪戰,已經消停,甚至已經供大於求。此前,像同城生活以及食享會還嘗試過和團長籤訂排他性合作,但隨著市場的變化,現在平臺已經可以接受團長身兼數職。
從某種程度上說,社區團購的跑馬圈地已經結束,現在的玩家更多是在整合資源和深耕市場。
社區團購是一種基於社區鄰裡信任關係的零售模式,這種「以銷定採」的「反向定製」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壓縮成本。
就像「微商」+「拼多多」,繼承了微商的社交裂變特性,使得流量成本做到最低,又避免了「壓貨」,按照預售來配貨,同時還保持了團長個人的IP和溫度,是一個非常性感的社交新零售形態。
經過幾年的拼殺,社區團購已被驗證是能跑通的商業模式。
2016年,「拼團」概念興起,也帶來了社區團購雛形。2018年資本開始湧入,掀起了「百團大戰」:你我您、食享會、十薈團、松鼠拼拼、考拉精選等頭部項目獲得千萬到億元級別的融資,入局的資方更是包括紅杉資本、IDG資本、真格基金等重量玩家。
2019年,生鮮電商集體沒落,大幅虧損、「暴雷」不斷。社區團購作為生鮮電商的重要模式,也進入轉折點。頭部公司松鼠拼拼的倒閉成了標誌性事件。
疫情卻讓社區團購重回風口,近期,多家社區團購平臺都傳出新一輪融資消息:興盛優選完成新一輪3億美元融資,同程生活獲2億美元C輪融資,十薈團完成近1億美元的C1輪融資。兩者背後也分別是來自騰訊與阿里的投資。
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已經有20億左右的資金湧入進來。
上個月初,京東區區購宣布正式啟動「萬名社區合伙人」招募計劃;到了月中,滴滴被媒體曝出在成都試水社區團購業務「橙心優選」;接近月底,菜鳥網絡宣布將加快數字社區生活中心的建設,增加社區團購等服務。
7月7日美團宣布調整組織架構進入社區團購市場,推出「美團優選」產品。小潤發接入「飛牛拼團」,阿里零售通入局社區團購……如同曾經的O2O大戰,跑馬圈地的割據戰結束,就到了巨頭們下場的時候。
巨頭對社區團購的執著,表面上是對這種商業模式的肯定,而水下則是爭奪生鮮市場的決心。
「得生鮮者得天下」,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生鮮電商經過幾輪的沉澱,基本確立了前置倉模式和社區團購兩種途徑。
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成為前置倉的代表,是把生鮮產品提前存儲至社區附近的前置倉,下單後配送,實現「半小時達」。速度是其最大的優勢,但高昂的履約成本、生鮮損耗讓它難以擺脫「燒錢」困境。
盒馬CEO侯毅曾多次表示,前置倉是個偽命題。盒馬也曾以盒馬小站作為前置倉的試水,但事實證明,盒馬mini這種「前置倉」+菜市場的模式,既解決了前置倉的成本問題,又解決了拉新客流的問題,似乎給了生鮮零售一種最優解。
每日優鮮CFO王珺近日表示,每日優鮮于2019年年底就已經實現全面盈利。從某種角度說明,前置倉模式在一線城市已經跑通。一方面是一線城市追求「快」節奏,另一方面是高消費力能夠承接高昂的成本。
在低線市場,用戶的需求量和消費水平都不高,所以無法做到像高線市場那樣基於單個用戶來做每單到家業務配送。而社區團購扮演了橋梁的角色,通過單個社區的拼團,集合一個小區一天的訂單量來集中履約配送,規模效應的產生能夠降低配送、物流、營銷等成本。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團會把社區團購作為下沉市場的重要戰略,而從目前深耕山東的路徑來看,美團打算撬動的也是生鮮電商尚待發掘的區域。
與美團的下沉目標相比,阿里進軍社區團購的目標更多元,底氣也更足。不論是菜鳥驛站的全面升級,還是零售通的高調入局,背靠著大潤發的底層供應鏈能力,都能為前端業態帶來反向支撐。
市場及用戶的匹配度就是促使零售通入局社區團購的重要原因。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此前透露:截止到2020年4月,零售通在全國範圍內擁有1萬+拍檔(含城市拍檔和個人拍檔),且覆蓋市場層級主要集中在2-6線市場,縣級市場生意佔比30%左右,增速要遠遠高於一二線級市場。
市場與用戶的重合,能夠帶動門店的進店客流,為門店創造更大的增量。所有生意的本質都在於降本增效,對於門店更是如此。
拍檔團隊就像一支龐大的地推團隊,直接快速有效的把店主們轉化為團長。用更低價格的採購商品,在相同的時間及空間內可以賣更多的產品,獲取更多的利潤,這才是數百萬家傳統零售小店的核心訴求。
「電商在線」近期獲悉,零售通將於十薈團展開深度合作。
而從菜鳥驛站的入局來看,更像是一種1+1+1>3的增值效應,從菜鳥站長的社交圈,加上菜鳥平臺的數位化能力,外加大潤發的供應鏈能力,為驛站本身帶來了更多的收益和價值。
實際上,不管是新入局者美團,還是頭部的社區團購平臺,都將面臨聚焦團購還是去團購化的問題,團購模式所帶來的產品種類是有限的,平臺需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擴充邊界。而在這一點上,阿里基於大潤發的供應鏈優勢,打破了區域壁壘和品類的界限,這也成為長遠比拼中最核心的競爭力。
那句「社區團購,始於團長,終於供應鏈」,可以說是最好的詮釋了這條賽道,不管前端的交易鏈路如何壓縮與增效,最終還是將考驗到供應鏈。
而隨著美團優選的逐步落地,其供應鏈能力也搭建完善。美團買菜聚焦於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菜大全則專注武漢、成都、南京等準一線或者二三線城市;「美團優選」則針對下沉市場,三條線共同發力,美團想要形成前置倉、菜市場代運營、社區團購等相對完善的多業態布局。與此同時,每日優鮮要進軍小城市,大城市的供應鏈能力可以複製過去。這場下沉之爭,實力都不容小覷。
社區團購在2020年的再度崛起,似乎並非資本的「虛火」過旺,而是一次資源整合與運營效率的競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