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協安慶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安慶文史資料》(第11輯),合肥:安徽省出版局,1985年。徐鐵華時任國文教習(王開玉:《安慶史話》,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8頁)。
2.錢實甫編:《清代職官年表》第四冊《學政(提學使)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2761頁。
3.王蘧常編 :《沈寐叟年譜》,《民國叢書》第 76 輯,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第50-51頁。
4.《鐵華詩鈔•徐建生跋》載:「其喪殯葬即畢,桐城方賁初先生出其録存鐵華所為古今體詩一冊,亟為印行,且商之鐵華生前神交契洽故人,如霍邱裴伯謙、無為丁弢庵、合肥周頌膴、涇縣洪澤臣、貴池高文伯、桐城姚叔節、方玉山、賁叟弟磐君、懷寧陳端甫、胡淵如諸先生,及吾弟醉石相與集貲贊助,責建督其役。」(徐鐵華:《鐵華詩鈔》,1916年安慶鉛印本。)
5.吳闓生選評、寒碧點校:《晚清四十家詩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78-186頁。吳闓生是桐城派領袖吳汝綸之子,「執父先生之學,以古文詔後進,又嘗問學於範先生」(曾克端:《晚清四十家詩鈔序》,第27頁),即曾問學於著名詩人範肯堂,範氏則為張裕釗門生。吳、張二人不但齊名,且「同出於曾國藩門下」,而「曾氏是桐城派最有力的倡導者」(寒碧:《重印晚清四十家詩鈔序》,第2頁),因此吳闓生選評詩人詩作的標準,主要「以師友源瀾為主,凡四十一家可觀覽」( 吳闓生:《晚清四十家詩鈔自序》,第25頁),亦即寒碧先生謂「意在規範桐城派」。(寒碧:《重印晚清四十家詩鈔序》,第1頁)
6.《安慶晚報•文化周刊》2015年3月20日(電子版)載有汪軍文章:《大觀亭的「迷羊」》,介紹了徐鐵華的生平,比較簡略。
7.《徐鐵華鄉試硃卷》,清末楊萬春刊印,現藏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
8.《徐鐵華鄉試硃卷》。
9.《徐鐵華鄉試硃卷》。
10.《徐鐵華鄉試硃卷》。
11.胡遠濬:《鐵華詩存敘》,載《鐵華詩鈔》,第1頁。
12.徐鐵華:《吾病恐不可為口呻二小詩一以自吊一以貽皖中諸舊好》詩中小注,載陳惟壬等纂:《民國石埭備志彙編》卷五《藝文志下》,載《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年據民國三十年(1941)鉛印本影印,第89頁。
13.《徐鐵華鄉試硃卷》載:「定文,員外郎,銜大理寺寺丞,左寺正主稿。」
14.陳惟壬等纂《民國石埭備志彙編》卷三《人物誌初稿》:「徐定文,字質夫,石埭人也。幼端重,止若成人,長而好義理之學,讀宋儒書,務躬行實踐,而尤服膺於朱子」,「嘗仿湯文正《洛學篇》著《皖學篇》十二卷」,第39頁。
15.徐建生(1869—1940),字笠雲,別署律韻,晚號遲廬老人。石臺人,清末寄居金陵,民國初定居安慶。任安徽省長公署秘書、參議,安徽大學國文講師。工書法,對小篆造詣頗深。有《遲廬字話》、《遲廬閑話》、《遲廬小説》;另有大、小楷書《模範字帖》印行。(戎毓明主編:《安徽人物大辭典》,團結出版社,1992年,第305頁)「建生,邑庠生,辛卯堂備,丁酉房薦。」(《徐鐵華鄉試硃卷》)
16.姚錫光(1857—?),字石全/泉,又作石荃,江蘇丹徒人。一生著述頗豐,有《東方兵事紀略》、《東瀛學校舉概》、《籌藏芻議》、《籌蒙芻議》、《姚錫光日記》、《姚錫光文稿》等傳世。(見舒習龍:《姚錫光述論》,《史林》2006年第5期);姚錫光於光緒己亥(1899)九月到石埭任知縣,辛丑年(1901)三月調署和州直隸州知州,在石埭縣任二年有餘。(見姚錫光:《吏皖存牘》卷上,光緒三十一年(1905)刻本)
17.徐經綸曾作詩《寄餘壽平師桂林》,載《鐵華詩鈔》。黃叔璥《國朝御史題名•.光緒二十四年》,載:「餘誠格,號壽平,安徽望江縣人,己丑科進士,由翰林院編修補授山東道御史。」(清光緒刻本)餘壽平在宣統三年(1911)曾先後任陝西巡撫、湖南巡撫。(趙爾巽:《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中華書局,1977年,第994頁)
18.《徐鐵華鄉試硃卷》。
19.《徐鐵華鄉試硃卷》。
20.胡遠濬:《鐵華詩存敘》,載《鐵華詩鈔》,第1頁。
21.程演生:《長楓詩話》一冊,稿本,安徽省博物館藏。
22.蘇蔭椿:《蘇氏文稿•覆徐存誠孝廉》,(壬寅)二月二十七日,民國間抄本。(蘇蔭椿是清末民初石埭縣生員,皖南蘇氏家族成員,後棄儒就賈,從事家族的典業經營,留有系列手稿。生平、家世詳見李永卉:《蘇蔭椿年譜簡編》,《池州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第82-85頁)
23.陳惟壬等纂:《民國石埭備志彙編》卷五《藝文志下》,第88頁。
24.官修:《大清會典則例》卷六六《禮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20冊,第378頁。
25.參見郗誌群:《封建科舉、職官中的「官年」——從楊守敬的鄉試硃卷談起》,《歷史研究》2003年第4期,第154-157頁。
26.徐鐵華:《吾病恐不可為口呻二小詩一以自吊一以貽皖中諸舊好》詩中小注,參陳惟壬等纂:《民國石埭備志彙編》卷五《藝文志下》,第89頁。
27.安徽高等學堂,「光緒二十一年開辦,原名求是學堂.校址舊在鷺鷥橋,二十八年移建康府學宮旁,改稱大學堂,三十一年復改稱高等學堂,民國二年停辦。」參朱之英修:《民國懷寧縣志》卷八《學堂》,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據民國七年(1918)鉛印本影印,第137頁。
28.蘇蔭椿:《蘇氏文稿•覆徐存誠孝廉》,(壬寅)二月二十七日。
29.見《光緒三十三年(1907)安徽省城高等學堂教員調查表》,載朱有瓛主編:《中國近代學製史料》第二輯(上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648頁。
30.「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城西,即舊考棚,民國元年就安徽全省優級師範學堂改設,舊為安徽全省師範學堂。光緒三十二年即舊安慶考棚改建。宣統元年改名優級師範學堂。」參朱之英修:《民國懷寧縣志》卷八《學堂》,第137頁。
31.安慶市文史資料委員會:《安慶文史資料》第28輯《教育史料專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28頁。
32.《直隸等省教育會聯合呈請設置地方教育獨立官廳(1914年6月)》,《教育雜志》第6卷(1914)第4號,《記事》,第33-34頁。
33.「是書一共三冊,首《通論》六篇,論史官建置、史書體裁、地理人種大略等。繼分《上世期》、《中世期》、《下世期》,以正統史觀,敘上古迄明亡曆史。仿紀事本末體,釐為八十四課,期以二年卒業。」《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第175頁。
34.《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史卷》,第175頁。
35.王倘等主編、徐經綸等助編:《混合課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8月-1936年6月初版。
36.徐建生:《鐵華詩鈔•徐建生跋》,載:《鐵華詩鈔》;曾克端:《晚清四十家詩鈔序》,載《晚清四十家詩鈔》,前序,第27頁。
37.徐鐵華:《病中致賁初居士書》,載《鐵華詩鈔》,第1頁。「生平所為詩,都二百餘篇,其忘年友賁初老人嘗手録而存之,鐵華每笑謂不足存。」(胡遠濬:《鐵華詩存敘》,載《鐵華詩鈔》,第2頁);又見《桐城方賁初先生致鐵華書》:「大詩二冊,抄存點識。」(《鐵華詩鈔》,第1頁。)
38.程演生:《長楓詩話》。
39.蘇蔭椿:《蘇氏文稿•覆徐存誠孝廉》,(壬寅)二月二十七日。
40.胡遠濬:《鐵華詩存敘》,載《鐵華詩鈔》,第2頁。
41.方守彝:《桐城方賁初先生致鐵華書》,載《鐵華詩鈔》,第1頁。
42.徐鐵華:《汽車行》,載《鐵華詩鈔》,第4頁。
43.徐鐵華:《感春》之一:「皎皎西鄰女,容若朝日暉。火齊銜釵鈿,鸞龍交崔嵬。青春桃李月,流光出羅帷。豈伊耀嚴飾,內美固難希。朱樓起大道,中羅無鹽妃。千金買明珠,百金裁春衣。刻畫鉛黛間,齗齗論瘦肥。籲嗟壽陵子,匍匐竟安歸。」(吳闓生點評,載《晚清四十家詩鈔》,第181頁)
44.徐鐵華:《感春》之一:「萬金求大藥,雲在扶桑東。連帆耀海日,驚浪淩天風。仙官揮玉斧,導我神山重。金光千萬樹,柯葉交青蔥。聲香豈不茂,三嗅且從容。靈苗與毒草,殺人疑似中。服食苟不慎,磐石隨飄風。吾其驂六龍,披雲訴神龍。」(吳闓生點評,載《晚清四十家詩鈔》,第181-182頁。)
45.徐鐵華:《春日雜詩》之一:「心恐雕梁非,未忘故人惠。呢喃君不聞,日暗重凝睇」,載《晚清四十家詩鈔》,第182頁。
46.徐鐵華:《秋熟》:「風吹赤日流,意與深秋競。頗似盟主衰,猶誇瘠牛僨。或言秔稻遲,結實喜熱盛。非時反為祥,理寧必信。可憐團扇微,努力休委命。絺綌亦薄材,望外起相慶。」(吳闓生點評,載《晚清四十家詩鈔》,第185頁)
47.張傑:《清代硃卷的文獻價值》,《文獻》,2002年第2期,第234頁。
48.《徐鐵華鄉試硃卷》。
49.《徐鐵華鄉試硃卷》。
50.《徐鐵華鄉試硃卷》。
51.《徐鐵華鄉試硃卷》。
52.徐建生:《鐵華詩鈔•徐建生跋》,載《鐵華詩鈔》。
53.蘇蔭椿:《蘇氏文稿•覆徐存誠孝廉•附來函》,(壬寅)二月十七日。
54.李永卉:《蘇蔭椿年譜簡編》,《池州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第82-85頁。
55.蘇蔭椿:《蘇氏文稿•致汪性初》,(辛丑)七月初二日。
56.《徐鐵華鄉試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