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邦國一片散沙,為何能逆襲為世界第二?

2021-01-09 腦洞外星人

德意志邦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崩潰後的產物,也是德意志帝國的前身。這是一個極為鬆散的組織,除了名義上的大哥奧地利帝國外,這個組織內的小國家都各自為政,誰也不理睬誰。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德意志邦國肯定完蛋。因為這就是一片散沙,將來肯定會被法國、英國這些歐洲強國吞併掉。可萬萬沒想到,這個松松垮垮的德意志邦國會完成德意志帝國的轉變,成為在一戰爆發前,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位於世界第二。這個轉變,是怎麼在德意志邦國身上發生的呢?

第一:這個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德意志邦國完成了統一。從一個一盤散沙的組織,完成重組,成為一個凝聚力非常強的國家。當時的德意志邦國也感受到外來國家的威脅,所以,對於成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邦國,有很強的民心基礎。而在這個時候,普魯士王國的強勢崛起,成了統一德意志邦國的最好候選人。普魯士王國是德意志邦國中的一個邦國,實力並不必奧地利帝國弱。

而且,普魯士王國十分有雄心壯志,他們想把奧地利帝國踢出去,統一整個德意志帝國。當然,光有抱負也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普魯士王國的行動能力。他們在國內搞了不少大事情。不管是搞全民皆兵也好,還是國內搞改革,又或者是獨創了影響至今的普魯士教育。都對普魯士統一德意志邦國有很大作用。在戰爭中,普魯士完成了帝國的統一。

第二:就是完成統一後的崛起。統一後的德國,依然是危機四伏。因為對英國、法國來說,新生的德意志帝國的崛起,帶來的只有不安全感。如果在這個時候沒有處理好一系列複雜時間的話。非但不能崛起,反而有可能被重新打回原形。而在這個時候,俾斯麥與威廉一世這對搭檔,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重要。他們聯手推行的一整套關於德國內政外交的措施,都對德國的崛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外交上,統一後的德國,為了孤立法國,開始跟歐洲其他國家結成同盟。為了不遭到其他國家的嫉恨,德國只在小規模範圍內參與到掠奪海外殖民地這件事上。在當時,殖民地是最賺錢的生意。而德國的主動放棄,就是跟其他國家的一種示好。而且,當時德國這麼做,主要就是為了能恢復自己的國內經濟,努力崛起。所以,就連面對法國,德國都是滿臉笑容,支持他們多去海外開墾殖民地,不要跟自己糾纏。

搞好外交,德國一個比較安穩的外部環境後,俾斯麥開始在德國國內推行一些政策。比如立法、還有各種社會保障制度等等。而且,德國掠奪的殖民地雖然不多,但都是高質量建設,產出特別高。這也是為什麼,德國的殖民地比英國少,經濟總量比英國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直到威廉一世去世,俾斯麥下臺,德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實力的積累。後來的德國皇帝,不過是撿了一個現成的便宜。

參考資料《世界通史》、《思考與回憶》

相關焦點

  • 普魯士與其他邦國相比強在哪,為何能統一四分五裂的德意志?
    那麼為什麼是普魯士而不是其他邦國來統一德意志呢?而非同樣實力強盛的奧匈帝國。教育因素普魯士王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一是普魯士將教育劃分為初、中、高三等。初等設制四年,中等六年,高等即為大學。進入中、高等學校必須通過入學考試,從而打破了依據門弟而獲得受敎育權利的陳規。
  • 黑森大公國:由拿破崙提升為大公國的德意志邦國
    黑森大公國是德意志的一個重要邦國,早年依靠法國,得以由伯國提升為大公國。拿破崙失敗後,黑森大公國又在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朝秦暮楚,以求生存。那麼黑森大公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黑森-達姆施塔特伯國
  • 符騰堡王國:德意志帝國境內最民主的邦國
    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帝國南部僅次於巴伐利亞的第二大邦國,由拿破崙提升為王國。符騰堡王國是德意志各邦中實施君主立憲最好的邦國,因此成為德意志各邦中最民主的邦國。那麼符騰堡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符騰堡選侯國
  • 薩克森王國:曾經統治波蘭的德意志邦國
    薩克森王國是德意志的重要邦國之一,曾經統治過波蘭,與華沙大公國組成共主邦聯。後來俄羅斯吞併華沙公國,普魯士獲得薩克森王國40%的領土,使得薩克森王國淪為德意志小邦。那麼薩克森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敵視法國
  • 巴登大公國:親近普魯士的德意志南部邦國
    巴登大公國位於萊茵河右岸,是德意志邦國中最靠近法國的邦國之一,因此法國對巴登的影響力很大,使巴登成為法國的附庸國。拿破崙戰爭後,普魯士逐漸對巴登大公國有重要影響,使得巴登親近普魯士直至滅亡。那麼巴登大公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巴登選侯國
  • 神聖羅馬帝國,是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德意志邦國構成
    對一個旅行者而言,若沒有頻繁出現的、為每個國家提供稅收的通行收費站,他幾乎無法判斷國與國的交界在何處。例如,德意志西南部的施瓦本地區,散布著68塊世俗領地、40塊教會領地,此外還有32個自由城市。地理因素使德意志諸國的政治生活變得更為複雜。少數領土較大的國家包含一些不接壤的領土。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但到了19世紀後期,原來落後的普魯士卻一轉以前的頹勢,通過三次王朝戰爭擊敗了丹麥、奧地利、法國等勁敵,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還與俄、奧結為同盟,防止自己遭受法俄夾擊,不可否認,此時的德國已是歐陸上最受重視的地緣政治操盤者。在經濟上,德意志也完成了由落後農業國到先進工業國的轉變。
  • 奧爾登堡大公國:親近俄國的德意志邦國
    奧爾登堡大公國是德意志北方的一個邦國,因為與俄國有親緣關係而得以建立。那麼奧爾登堡大公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奧爾登堡公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於是扶持舅舅兼(丈夫的)堂叔霍爾斯坦-戈託普的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即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為奧爾登堡伯爵,讓他統治奧爾登堡伯國。177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封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為奧爾登堡公爵,奧爾登堡伯國自此提升為奧爾登堡公國。
  • 薩克森大公國:君主加入普魯士軍隊服役的德意志邦國
    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通稱薩克森大公國)是德意志中部的一個重要邦國,既親近普魯士,也是德意志的藝術文化中心,首任君主曾加入普魯士軍隊服役。那麼薩克森大公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同樣是重商主義,為何普魯士贏得了德意志統一,宋朝卻沒收復故土
    有人說,普魯士贏得德意志統一,要歸功於普魯士王國的「重商主義」措施,因為重商主義為普魯士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從而推動普魯士王國完成了富國興邦的偉大願望。只是提到普魯士王國的重商主義政策,人們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明明中國宋朝年間同樣也實行了重商主義,為何宋朝最終沒能收復故土,完成天下統一大業呢?
  • 德國史:德意志邦國整合,戰後的德國政治局勢主要有哪幾種情況?
    第二種,皇帝隨時可能徵募軍隊參與正在帝國土地上進行的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1635—1659年)。法國作為實施《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保證國之一,以《和約》為由,遲遲沒有將軍隊從在戰爭中佔領的洛林公國中撤離。為了聯合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皇帝迫使洛林與法國籤訂《溫森斯和約》,以割讓梅茨、圖爾和凡爾登三個主教區為代價,使法國人退出洛林。
  • 普魯士為何能在德意志邦國中率先崛起?財政充裕、軍事強悍
    普魯士的崛起和德意志的統一離不開容克地主階級,其原意為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階層。那麼在德意志眾多邦國中,普魯士是如何脫穎而出,容克貴族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的呢?權力格局的多元化德意志地區,又稱德意志空間,通常是指地理位置處於歐洲中心的德意志族群區域。
  • 普丹戰爭:德意志帝國百年戰爭之路的序幕
    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德意志地區的諸邦國組成了一個鬆散的政治實體——德意志邦聯。各個邦國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相互獨立。 而這種四分五裂的狀態,導致其他國家經常幹涉德意志國家內政,國家貧弱不堪,德意志的有識之士都希望能建立起一個強有效的政府,維護德意志人民的利益。而這個時候,普魯士站了出來。 普魯士原本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員,在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多次參與對法國的戰爭,滑鐵盧戰役中更是作為主力,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使其被流放孤島。
  • 進擊的德意志!是時候告訴你們當年德國崛起的真相了!
    點擊上方 MES百科 關注我們e-works鼓勵原創,如需投稿請參看首頁「原創投稿
  • 你不知道的德國歷史: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嚴格意義上沒有統一德國
    勝利之後的威廉一世攜大勝之威,和參加戰爭的德意志邦國們建立了德意志帝國,並在法國巴黎的郊外的凡爾賽宮登基加冕稱帝。介於邦聯和聯邦之間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德意志的統一是靠條約形成,而不是靠武力統一,因為使用武力無法保密外加會消耗很多的時間,讓歐洲列強有幹涉的時間。這就導致了德意志各邦的自主權非常的大:
  • 中世紀晚期德意志的邦國制
    中世紀晚期德意志的邦國制 2018年08月29日 09:08 來源:《世界歷史》 作者:王亞平 字號 關鍵詞:德意志;「大空位時期」;邦國制;絕對主義王權
  • 普魯士王國之統一德意志
    普魯士雖然失去了瓜分波立聯邦得到的大片領土,但獲得了許多德意志邦國領土,實力恢復,為以後統一德意志打下了基礎。1815年德意志各邦組成德意志邦聯,奧地利成為德意志邦聯主席,普魯士成為德意志邦聯副主席。拿破崙戰爭的慘敗使腓特烈·威廉三世認識到普魯士的不足,大力推行改革:政治上較為謹慎,反對君主立憲,給予地方一定自治權;教育上大力發展教育,推行義務教育制度,為普魯士的崛起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經濟上大力發展工商業,進行現代化建設,成立並主導德意志關稅同盟,排除奧地利,促進了德意志各邦的經濟聯繫,為德意志統一打下了經濟基礎;軍事上成立總參謀部,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制度,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 地圖看世界;德意志第二帝國為何無法贏得一戰?
    德意志第二帝國通常指從1871年布蘭登堡-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面積540857.54平方公裡(1910年),人口64,925,993(1910年)。
  • 巴伐利亞王國:僅次於奧地利、普魯士的德意志第三大邦國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奧利地、普魯士成為唯二有希望統一德意志的邦國。巴伐利亞雖然沒有能力統一德意志,但卻是德意志各邦中僅次於奧、普的第三大邦國。那麼巴伐利亞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王國成立
  • 《德意志帝國民法典》的「帝」「邦」之爭
    羅瀏虎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法學博士生代表北德意志邦聯或德意志帝國的「全國統一主義」者認為,一部統一的全國性法典有助於實現德意志的統一。代表邦國利益的「各邦自主主義」者認為,德意志太大,各邦國都有自己的特點與風俗,應將某些法律事務留給邦國來調整兩百多年前,《德意志帝國民法典》的誕生堪稱私法史上劃時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