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德意志!是時候告訴你們當年德國崛起的真相了!

2021-02-23 MES百科

點擊上方 MES百科 關注我們

e-works鼓勵原創,如需投稿請參看首頁「原創投稿」說明。

事實上,這是一個窮屌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最終牛逼全球的「逆襲故事」

作者:e-works 周哲

故事從200年前說起……

 當時

歐洲的英法兩國早已完成了工業革命

經濟和國力高速發展

 成為了世界一哥、歐洲霸主 

而德國那會兒都還不是一個國家

那時候叫德意志邦聯

只是一個由大大小小

數十個邦國組成的鬆散組織

這個組織就好像現在的一個學校

在這個學校裡

奧地利是第一大系,人多勢眾

普魯士是第二大系,經費充足

這兩位都獲得了校內

一些其他小系的支持

 因此經常爭奪學校扛霸子的地位 

可是有一天

隔壁有個開發商法國看中了學校這塊地

在包工頭拿破崙的帶領下

很快就搞定了德意志邦聯

佔領了整個學校

 

雖然後來拿破崙最終還是失敗了

但當時他在歐洲大陸上的徵戰

也帶去了新的思想

那就是法國大革命宣傳的

 自由、平等和統一 

這次戰爭使德國人民開始意識到

國家統一的重要性

 

再後來

普魯士國王任命了一位新的首相

這位可是個猛人

他就是後世被稱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 

這次任命也成為了德國

統一大業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在當時

德國民眾的願望是

成立包含奧地利的大德意志帝國

但俾斯麥認為

國不可一日無主

但是也不可以有兩個主人

普魯士主導的統一

要是把奧地利加入了

那誰當老大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 

俾斯麥上任後立了一個終極Flag

那就是

結束德意志邦聯

建立一個沒有奧地利的小德意志帝國


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

這個目標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為從根子裡來說

德意志邦聯是神聖羅馬帝國

被廢除後餘下的所有德意志邦國組成的

而神聖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帝

就是現在的奧地利皇帝

況且奧地利還是德意志邦聯名義上的主席

用咱們中國人的話來理解

 奧地利就是得了「天時」佔據了大義 

所以俾斯麥要搞小動作

難度是非常大的

 第一步,普丹戰爭 

俾斯麥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

取得了丹麥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區

而奧地利領土和這些地區並不相連

普魯士則得到與其接壤的新增領土

同時還獲得了北德的領導地位

佔據了國家統一的先手

而奧地利則相當於

給普魯士打了一次短工

 第二步,普奧戰爭 

俾斯麥先是通過種種外交手段

獲得了英法等國保持中立的承諾

然後因為奧地利經常欺負義大利的威尼斯

俾斯麥就跑去跟義大利說

奧地利這丫太過分了

咱們一起盤他

於是

普魯士在北,義大利在南

南北夾擊

最終幹掉了奧地利

這一戰之後

悲催的奧地利被排擠出德意志

第二年

普魯士牽頭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

統一了德意志北方諸邦

 

 第三步,普法戰爭 

普魯士擊敗奧地利之後

在北邊算是坐穩了德意志老大的位置

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南方諸邦

目的是要阻礙德國的統一

因為法國政府也意識到普魯士的崛起

對其在歐洲大陸上的地位

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於是法國就派人去跟俾斯麥說

你們打奧地利的時候

我們保持中立沒參與

你們是不是應該割讓一部分領土

給我們意思意思

 

俾斯麥當然拒絕了這種無理要求

不僅這樣

他轉頭馬上派人通知了南德諸邦

因為法國提出割讓的

就是南方的一些邦國

這引起了後者的極大恐慌

和對法國的怨恨


利用南德的這種心態

俾斯麥一手推動

並與其締結了秘密攻守同盟

 

接下來

只要打一場普法戰爭

 就可以激發南德諸邦的民族感情 

順利與北德聯邦合併辣

但發動戰爭可不是小孩子打架

瞅你不順眼就可以削你一頓

這種事

古今中外都得講究個師出有名啊

不久後

這個機會就出現了

西班牙王位繼承出了問題

因為此事

法國外長和普魯士皇帝發電報進行交流

俾斯麥趁機篡改了電文

故意在電報裡調油加醋

導致法國輿論界震怒

而此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

本來就不是個好脾氣的主

隨即就對普魯士進行了宣戰

這下俾斯麥高興壞辣

正打瞌睡呢你就給我送枕頭

早有準備的普魯士沒費多少功夫

摧枯拉朽般的擊敗了法國的軍隊

連拿破崙三世也在戰役中

被抓住做了俘虜

最後一直差不多打到快巴黎

逼迫法國臨時政府與普魯士籤訂了合約

 

 規定如下 

法國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

割讓兩個省

錢沒給完之前

德國佔領法國6個省

戰爭結束後

普魯士如願完成了德意志統一的大業

形成了統一的國家

 

而在此時

德國國內有不少聲音都認為

應該走海外擴張的道路

開墾殖民地

畢竟這是非常暴利的行當

很容易為發展積累初步的資金

但俾斯麥提出了相反的意見

他認為統一後的德國

 最優先的目標在於發展 

要發展就要有一個穩定的外交關係

和平的外部環境

可在當時的歐洲

海外殖民地經過諸多國家多年掠奪

基本已接近飽滿

德國如果也參與爭奪

勢必要和其他國家打的頭破血流

得不償失

因此

俾斯麥定下了全力

 發展國內工業經濟的決策 

事實證明

他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德國正是在這個時期

確定了後世強大的工業實力

從德國統一的1871年到1894年

被稱為「工業與經濟增長年」

德國用戰爭獲得的50億法郎

還有法國割讓的幾個

鐵礦資源豐富的行省

積極推動國內工業發展

各種合資公司如雨後春筍湧現

我們耳熟能詳的

博世、西門子、寶馬等世界知名品牌

就是在這段時間創立的

藉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契機

統一的德國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人才儲備

科技儲備

成熟的國內市場

強有力的政府

德國經濟實現了跳躍的發展

有後人統計

在19世紀初

德國有80%的人從事農業生產

到世紀末

這一比例下降到20%

 德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工業國 

一個世界一流強國

徹底完成了逆襲!

 

在200年後今天

為了探索德國工業崛起的奧秘

學習德國企業專注執著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e-works數位化企業網

決定由CEO黃培博士親自帶領

與中國的優秀企業家、管理者、學者們

一同親赴德國

進行為期十天的深度考察


 考察團將到訪 

● 全球製造業巨頭博世(Bosch)博世力士樂洪堡工廠(製造柴油機和液壓件)

● 全球化工行業龍頭企業巴斯夫(BASF)體驗中心

● 全球知名減速機製造企業SEW Eurodrive工廠

● 奧迪A8工廠

● Darmstadt技術大學

● 國際知名軟體企業SEEBURGER AG

● 全球控制櫃領導廠商威圖的工廠及物流中心

● 國際領先的工業自動化公司倍福自動化

● 漢諾瓦工業展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相關焦點

  • 德意志精神的正面詮釋:德國足球的崛起,及後來的「伯爾尼奇蹟」
    德意志精神的正面詮釋:德國足球的崛起,及後來的「伯爾尼奇蹟」 「足球就是22個人比賽,最後德國人獲勝的遊戲
  • 從普魯士到德意志,德國是如何攪動全球的?
    普奧戰爭戰爭的失敗,使奧地利失去了在德意志邦聯成員國內的領導力,德意志邦聯解散。第二年,奧地利改為奧匈帝國,戰勝國普魯士則徵服了北部地區,成立了北德意志邦聯,同時在戰爭中迅速建立起至歐洲最強大的軍隊。普魯士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很快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注意,他們意識到一個新的大國即將在歐洲中部崛起。那麼按照正常的邏輯,英法俄會像當年歐洲對抗拿破崙一樣,迅速建立起一個強大的聯盟來遏制普魯士的發展,但事實卻正好相反,他們只是在一旁袖手旁觀。對於英國俄國來說,他們實際上非常歡迎普魯士的勝利。因為他們認為一個強大統一德國的出現,能夠遏制制衡當時歐洲最具威脅的國家法國。
  • 從歷史看德國:日耳曼人和德意志國家的崛起
    德國是當今世界的重要經濟強國,但是,很多人包括德國人對德國人的國民性的認知,都極其有限而且片面。本文試著從歷史縱橫角度加以分析,從精神層面解剖德國人,了解他們的過去,預知他們的未來。日耳曼或日耳曼人(英語:Germanic,德語:Germanisch)泛指公元前2千年至公元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中部的語言、習俗、文化接近的部落,公元五世紀時的民族大遷徙使日耳曼部落遷移、分化,各自發展成後來的挪威人、瑞典人、丹麥人、冰島人、英格蘭人(盎格魯薩克遜人)、荷蘭人、德意志人(德國人)、奧地利人等(奧地利與德意志在歷史上分分合合,最近一次是1938至1945年期間被納粹德國併吞。)
  • 150多年前的德國崛起之路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崛起之殤」
    今天的我們有必要穿越到150多年前,去看看德意志民族在上一輪崛起過程中,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陷入了苦難的悲劇。因為今天的我們也正處在崛起中。這就要說到1871年德國統一時,原來這片土地上只是一大片說德語的人,他們根本沒有祖國,如果說非得有一個祖國,那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用法國人伏爾泰的話說:「他們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那裡連蚊子都有國王。」
  • 德意志帝國滅亡的原因
    近現代歷史 上,出現過若⼲次⼤國崛起的嘗試,⼤多數以失敗告終。其中,最慘 烈的莫過於德意志帝國。當代的中國與當年的德意志帝國存在著驚⼈ 的相似性。汲取德國⼈的歷史教訓是⾮常必要的。       ⼀、德意志德國的概況。
  • 德國各階段快速崛起的背後,是來自嚴格的民族審判意識
    1945年5月7日,德國宣布投降,這個在二戰中「狂躁」一時的國家終於隨著戰敗落下帷幕。數百萬的德國將士在經歷這場狂轟濫炸之後傷痕累累睹,並不只是身體隨炮灰湮滅,更多的傷痛留在了戰後倖存者生活中,小到心理創傷,大到國家重建,都需要強大的勇氣和毅力。實際上,在戰爭結束的當年,德國經濟已經陷入全面奔潰,通貨膨脹令德國貨幣迅速貶值。
  • 論德國民族主義崛起的原因
    縱觀世界歷史,德國的統一也是這樣。正是有了德國民族主義的崛起,促進了德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實現了德國的統一。本文主要剖析德國民族主義崛起的原因,不難發現,德意志產生的文化民族主義成為其思想基礎,刺激並產生了統一的民族認同,經濟上產生聯合,形成統一市場,擺脫分裂局面,最終在1871年開闢了德國歷史的新紀元。
  • 普丹戰爭:德意志帝國百年戰爭之路的序幕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是發起國,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其表現出來的武德仍令人欽佩,而提起德國,就不得不提到普魯士。 而這種四分五裂的狀態,導致其他國家經常幹涉德意志國家內政,國家貧弱不堪,德意志的有識之士都希望能建立起一個強有效的政府,維護德意志人民的利益。而這個時候,普魯士站了出來。 普魯士原本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員,在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多次參與對法國的戰爭,滑鐵盧戰役中更是作為主力,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使其被流放孤島。
  • 《進擊的巨人》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為何沒完結就被稱為神作?
    而且回頭看這個細節幾乎沒有任何什麼不合理,和傳統的漫畫不同,在知道真相後再回頭看一遍時,會發現非常多當年沒在意的對話和特寫細思極恐。《巨人》是近十年來日本商業漫畫裡兼顧娛樂性、話題性和作者性的典範。娛樂性體現在角色人設的趣味度、絕望氛圍的營造、懸疑鋪設的精巧、戰鬥設計和分鏡表現力、對信息量的合理把控下敘事的流暢。
  • 二戰納粹德國自稱德意志第三帝國,那麼第一,第二帝國是什麼時候...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這期間也有一個共和國。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
  • 納粹德國:崛起的災難
    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的時候,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可以說,剛剛上臺的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面對的是一個經濟凋敝的德國。可等到戰後,納粹德國的名將古德裡安在回憶錄裡依然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德國在希特勒獨/裁之下獲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其中一項就是「失業現象消滅了」。
  • 德意志邦國一片散沙,為何能逆襲為世界第二?
    可萬萬沒想到,這個松松垮垮的德意志邦國會完成德意志帝國的轉變,成為在一戰爆發前,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位於世界第二。這個轉變,是怎麼在德意志邦國身上發生的呢?第一:這個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德意志邦國完成了統一。從一個一盤散沙的組織,完成重組,成為一個凝聚力非常強的國家。
  • 普丹戰爭:德意志統一的序幕之戰,自此百年德國走上戰爭之路
    就此而論,若想知道為何德國能在近代如此「耀眼」,我們就不得不從歷史中去尋找答案;而若論德意志民族嶄露頭角的源頭,那就不得不從普魯士與丹麥間的一場戰爭說起。原來,那個時候德國尚沒有實現統一,在今天德國坐落的那個地區,當時存在著多如牛毛的大小邦國,雖然它們的國民都講著同一種語言——德語,但政治上、外交上、軍事上,它們卻是相互獨立的。
  • 進擊的巨人05劇透:艾倫開戰馬萊,戴巴威利揭秘當年「不戰之約」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每一話都是精華,雖然因為元旦的關係,這周的第四季05話沒有如期而至,但是「向來喜歡給大家劇透的」小編,就提前分析一個下一集的劇情吧,如果看過的朋友歡迎指正下劇情,如果沒有知道後續劇情的漫迷,也可以被提前劇透下。
  • 關於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我們不知道的事,1990年停止存在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以為是現在的德國。其實這並不是現在的德國,現在的德國全稱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不過這個國家雖然不是現在的德國,卻和現在的德國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現在德國的一部分,確切的說是現代德國的東部。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德意志帝國。確實,德國的崛起過程相當令人驚異,在19世紀初期,普魯士王國還是個農業佔主導地位、農奴制仍未消除的落後封建國家,在拿破崙戰爭中,普魯士的表現是英、法、俄、奧、普這歐陸五強中最差的,其國力也是最為衰落的,遠沒有腓特烈大帝時期的威風。
  • 德國歷史起源(3)德意志帝國
    根據維也納會議的領土調整,普魯士疆域自默麥爾河延至萊茵河,成為德意志邦聯內德語居民佔優勢的唯一強國,以及歐洲列強之一。滑鐵盧戰役紀念活動:普魯士士兵的射擊德意志邦聯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普魯士和奧地利最強大。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想由自己領導德國統一,後來普魯士漸漸取得領導權。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國都加入該同盟。
  • 普魯士王國之統一德意志
    同時拿破崙崛起,大力擴張法國勢力,腓特烈·威廉三世因此與英、俄、奧等國多次組成反法聯盟,對抗法國。起初法國佔據優勢,多次擊敗普軍,使得普魯士遭到沉重打擊。1813年普魯士與英俄奧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反攻法國。1814年反法聯盟擊敗法國,迫使拿破崙退位,進行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歐洲疆界。
  • 足球地理學堂德國篇(一):德意志、日耳曼or阿勒曼尼?
    第一期,我們首先從名稱上了解德國這個國家。德國的中文全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其英語名稱為Germany。如果按照音譯,怎麼也翻譯不成德意志,即德國。德國的名稱德意志,從哪兒來的呢?是從本民族語言德語Deutcherland。 除此之外,德國的名稱在西班牙語的名稱為Alemania,歐洲各國雖然大多數屬於印歐語系,但是對德國的叫法卻大不相同。這些單詞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 為什麼德國很厲害?為什麼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都能在廢墟中崛起
    德意志民族確實是一個令人敬佩的民族,兩次大戰失敗又能很快崛起,其展現出來民族凝聚力,嚴謹的作風,頑強的生存能力和開拓空間的能力,確實令人嘆為觀止。為什麼德國會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這裡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就是德意志帝國的首相俾斯麥。一個民族的偉大政治人物,確實能改變一個國家的歷史,甚至塑造一個民族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