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再婚,妻子比他小17歲,新書《暫坐》比《廢都》更有看點
賈平凹有著那個年代男作家的一貫特徵,性壓抑,50年代生的人,大多經歷過貧乏的青春時代,文革等,大概80年代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才傳遞過來,而這時候最旺盛的生理的衝動期已經過去,但是心理上從未消退,所以賈平凹如此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賈平凹,我國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一生出版了二十多部作品,獲獎無數,可謂一名榮譽作家。與他的作品相比,他的感情生活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他與結髮妻子韓俊芳的離婚原因,更是眾說紛紜。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賈平凹與現妻子照片圖:
第二段婚姻
連續遭受婚姻、事業的打擊,賈平凹的病情加重,不得已住進了醫院。有些事,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住進醫院的賈平凹,結識了一位護士,並與之結婚,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該名護士叫郭梅,曾經是模特的她,身材高挑,相貌出眾。賈平凹住院期間,郭梅被派前往照顧。日復一日地做飯、餵藥……讓賈平凹對其產生了好感,出院以後,兩人便在一起了。1996年12月,兩人舉行了婚禮,並在一年後生下女兒——賈若若。隨著孩子的出生,郭梅也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相夫教子,成為了韓俊芳的「代替品」。
在那段時間裡,賈平凹特別喜歡到樓下茶莊喝茶,每天兩次,雷打不動。
茶莊老闆是個女人,人長得時尚漂亮,卻從來不化妝,打扮和裝束非常中性,這個女人有很多閨蜜,十幾個女人經常聚在茶莊裡聊心事、聊人生。
這家茶莊就是賈平凹後來寫《暫坐》的原型,這些女人們聊的心裡事給了賈平凹靈感。
2020年,賈平凹的新作《暫坐》出版,這是賈平凹的第17篇長篇小說
這也是賈平凹既《廢都》之後,寫的第二部都市題材小說,賈平凹寫過不少散文,每篇都是精品
但他也一直在堅持寫小說,而新長篇小說《暫坐》,是賈平凹多年後重寫都市題材的作品,滿足了很多讀者的期待。
賈平凹《暫坐》:繼《廢都》直白情慾後,再扯人性貪慾「遮羞布」
大多數人認識賈平凹,源於飽受爭議的《廢都》。
作為揭露骯髒人性的作品,《廢都》卻因字裡行間的情慾描寫太過露骨,曾為賈平凹帶來了很多流言蜚語。
《暫坐》的尺度比《廢都》還要大,但這就是文學作品,用賈老師自己的話來說,他從來不寫正經東西,但不正經其實只是一種調侃,作品的寓意是深刻的。
而這一次,賈平凹正式回歸,用自己一貫的風格,寫出了震撼的《暫坐》。
賈平凹稱,這部小說是他70歲之前寫的最後一部小說,凝聚了自己所有心血,是自己寫《廢都》之後的又一次挑戰,《廢都》是賈平凹之前最重要的一部小說,而《暫坐》則是他至今最看重的小說。
整個小說都圍繞著一家名叫暫坐的茶莊,和老闆海若展開,講述了她和她的一群姐妹們的故事,以及她們各自又發散出來的人際關係,如此便構成了一幅百態眾生圖。
生死無常,賈平凹都寫在了小說裡,告訴人們人生本就如此,意外隨時可能發生,珍惜身邊人,珍惜每一天,珍愛生命和時間,才是我們活在當下的全部意義。
在新小說中,有人看到的是香豔,有人看到的是悲傷,有人看到的是現實,有人看了後則是點上一根煙默默地思考人生,這就是真正大作家的魅力,他們通過文字,讓人看世界、想世界,也看自己,想自己,只有自己親自品讀一遍,才能真正體會箇中滋味。
賈平凹說:在小說中,社會上的種種事情,連同籠罩城市的霧霾,以及所有的市井現象,都成為那些女子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的背景。這也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眾生相,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就像生活在沼澤地裡一邊撲騰著,一邊沉淪著。
所有人和事,都是複雜、糾纏而豐富的。
人生就是一場"暫坐"
賈平凹在書中寫到:
"人生就是一場暫坐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暫坐。小說要表現的是全社會,是人活著的意義,這群女子又是如何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她們在經濟獨立之後,怎樣追求自在、瀟灑、時尚和文藝範兒,又怎樣艱辛、迷惘、無奈甚至墮落,也是每一個人的狀態。"
人生就是一場"暫坐",短暫的來世界上坐了坐,品品這世上的酸甜苦辣。
任何人與人,事與事,萬物與萬物之間都包含著聚散無常 只能是一場短暫的聚居而已。
在這份茶香繚繞的故事中,「大難臨頭各自飛」成為了最終的結局;隨著溫情被現實剝掉外衣,展露出的殘酷世事,戳得人心分外疼痛。
賈平凹筆下的這群女子,表面上風光無限,卻暗自兜藏著各自的孤獨和心酸;她們努力捍衛自己的精神自由,卻也因為各自的慾念,被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牢牢縛住!
樹欲靜而風不止!
在喜怒無常的命運撥弄下,這群為「暫坐」而來的女子,最終帶著各自的悲哀再次隱匿於人群,或消亡於塵世!
這是現實與超現實對抗下的慘敗,當代表理想王國的暫坐茶莊,以廢墟和離散的形式完成了必然的消亡後,也說明了人性的貪慾並無永久持續的庇護所。
而這,才是《暫坐》的最終隱喻。
有個著名作家說:
人在各種欲望不得滿足時處於痛苦的一端,得到滿足時便處於無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鐘擺一樣在這兩端之間擺動。在沒有擺正自己的欲望前,我們都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賈平凹坦言,這回一次描寫十個性格各異的都市女子對自己來說也是個挑戰,所以他寫了整整兩年多時間,修修改改比以往任何一次作品的次數都多。這也很可能是他最後一部作品了,我們仍然能感覺到年近七旬的他對社會當下的關注和敏感性以及對作品的負責。
人啊,這南來北往的人啊,聚散離合本是生命常態,雖有不舍,又有誤會,卻一生短暫又無常,矛盾的是人心,放不下的亦是人心,似水流年,一去終不復返。
《暫坐》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連結或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