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旗子弟,不是只有「滿八旗」
金朝最終被蒙古和南宋夾擊而亡,女真人重新退回「白山黑水」之地,以待時機。 明朝末年,女真族重新崛起。 既然靠狩獵為生,就要有狩獵組織,這個組織有利於統一指揮,提高狩獵效率。 組織逐漸擴大到不僅僅是狩獵,而是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成了女真人的基本社會制度。
-
清朝八旗子弟的八旗是怎麼形成的?哪個旗等級最高?
看清朝宮廷劇時經常聽到八旗子弟這個名詞,那什麼是八旗子弟?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和珅在蘭州「出差」,在茶館與金大菸袋發生矛盾,一個京官,在地方底氣必然很足。出乎意料的是金大菸袋對和珅說「你是大營裡出來的吧?和珅進城了嗎?
-
「八旗子弟」——崇拜英雄的滿洲族
八旗子弟——國家軍人白玉芳:什麼是八旗子弟,我就是八旗子弟。我家族先世為東海女真人,世居薩哈連烏拉,為女真虎爾哈部後裔。17世紀30年代,全族往赫圖阿拉,由努爾哈赤編為正紅旗。爾後進關,駐守京師西直門一帶。
-
從驍勇善戰到混吃等死,八旗子弟如何墮落成了歷史的寄生蟲?
大家可能都知道八旗的稱呼,但是對八旗的來歷未必知之甚詳。八旗最初源於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清朝的八旗制度使得滿族各部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從而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
清朝入關之時,八旗子弟留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普通子弟有什麼特權
這就讓我們對「八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作為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會有什麼樣的特權。拋開統治階級,說一下普通人大家能對他們擁有的特權更加了解。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政治、經濟、社會這三點進行出發。從政治方面來分析,首先清朝在入關之時,由於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大量的財富、土地。所以,會按照階級的高低來進行分房。
-
末代八旗子弟的落魄生活:餵鷹遛鳥成過去 不是乞丐就是蹲大獄
由於皇帝念及八旗軍的開國功勳,允許他們世世代代食祿或者受到優待,特別是滿洲旗的子弟」,享有更多特權,可謂是京城裡橫著走的角色。然而200多年後,這些滿清八旗子弟們已經徹底被清朝養成了廢物,他們既沒有謀生的能力,也失去了謀生的毅力。因為被賦予特權的緣故,經歷幾代之後,八旗子弟們已經淪落到憑藉祖宗福蔭,領著「月錢」,遊手好閒,好逸惡勞,沾染惡習,腐化沉淪的人物。
-
老北京城八旗子弟興衰歷史!
八旗子弟大家都知道啦,所謂八旗24固山,內務府三旗,三山兩面。不務農,不經商,不工作,還可以每年從滿清政府拿鐵薪水的特權階層。一個月發一次工資,最低的步兵1。把八旗旗丁的俸祿減到原來的70%,米減到原來的20%,加上物價上漲。八旗旗丁的生活開始困難了,他們開始借債過日子,買郊區的土地,典當房子。有個順口溜說:今晚的月兒怎麼這麼高?騎白馬,挎腰刀,腰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皮襖,皮襖厚,剁羊肉,羊肉肥,剁蟊賊。光著腳丫上八旗,沒馬褂干著急,當了褲子買炕席,豆汁飯就蘿蔔皮,看你著急不著急?這個就是清朝的皇家衛隊,健銳營的八旗旗丁。
-
清朝時候的八旗子弟是不是社會的寄生蟲?
僅從國家制度來說,滿清選擇將八旗作為權力基礎,是非常成功的。八旗實際是複雜集合體。八旗是以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為主,輔之大部野人女真,拉攏早期少數遼東漢族及其他民族比如鄂倫春等,最後編入蒙古漢軍八旗,夾雜少部分俄羅斯、朝鮮族人形成的軍政集團。
-
飛鴿傳書運送考題,八旗子弟大鬧貢院,解讀乾隆朝的順天府院試案
八旗子弟,是清朝獨有的一種軍事和民用組織制度,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分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共八旗,又因為旗下民族不同,也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軍的子孫後代被稱為八旗子弟,也叫旗人,他們中大部分都是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
北京八旗子弟的鼻煙文化
撰稿:董昊公元1644年,滿洲八旗入主中原定都北京。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一提到八旗子弟這個群體,很長一段時間被冠以「提籠架鳥,不務正業」的代名詞。入關前的八旗子弟整天的騎馬射箭,馳騁沙場!練就了一身本領。即使在入關後的中前期,廣大旗兵仍然不忘習武強身,保家衛國!伴隨著康乾盛世,黛清國開始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正是清朝最為繁榮昌盛之際。過去的騎馬射箭不能完全滿足旗人上層社會的消遣需求,於是便衍生出一批又一批獨具特色的京旗文化。記得老北京旗人還有兩句話:第一句,貝勒爺三件寶核桃、扳指、籠中鳥。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保留著先祖傳統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鼎盛時期,王公貴族的生活奢侈無比,八旗子弟更是吃喝玩樂樣樣精通。
-
八旗子弟當初多風光?月工資夠一家8口活半年,萬餘民人任憑差遣
在觀看有關清朝的電視劇時,人們總會聽到"八旗子弟"這一稱謂。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遛鳥、唱戲和鬥蛐蛐是他們的日常工作。他們不事生產,照樣可以領到朝廷的俸祿。世人只曉八旗「貴」,但為何"貴",所知者卻甚少。安邦定國,八旗子弟待遇豐厚朝代的更迭往往伴隨著血腥的殺戮,所謂的殺戮既有前朝覆滅時兩軍對壘的慘烈景象,還包括新王登基時對有功之臣的"和平"鎮壓。
-
八旗子弟跑馬圈地,一月工資夠養活50口人,卻為何會流落街頭?
清王朝的統治者廣泛吸取歷史的教訓,開國後並沒有屠戮功臣,而是對有功之臣大肆封賞,這與前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大為不同。 沉迷富貴,八旗子弟不再風光 清王朝的建立離不開八旗子弟們的浴血奮戰。
-
《百年榮寶齋》八旗子弟嘴真叼,額爺吃涮羊肉,都知道廚子換了
不過要把涮羊肉吃出感覺的,還要看八旗子弟吃涮羊肉,《百年榮寶齋》八旗子弟嘴真叼,額爺吃涮羊肉,都知道廚子換了。八旗子弟賣了件假古玩,得了200大洋,好不容易請張先生吃涮羊肉,第一口涮羊肉下去發現小料不對。額爺:十幾年沒來這地了。張先生:額爺,還是以前的味兒嗎?額爺:這小料兒不對,換廚子啦。
-
八旗子弟的現況如何?和珅後人靠種田養家,祖上規矩卻延續至今
說起清朝,不得不提到一個名號,那就是八旗子弟。我們知道清軍進關,打下的天下,是靠當時的八旗子弟奪得的。所以清軍在立國之後,朝廷對於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都是無比的優待,尤其是他們的王室宗親更是擁有更高的待遇。 那麼大清滅亡後,這群靠國家吃飯的八旗子弟,後來都去幹什麼了呢?
-
清朝的八旗子弟不僅可以分到房,還能減免刑罰,這是為何?
1644年,清朝建立,每一代的帝王都沒有虧待八旗子弟,還將他們供養起來。據說,許多八旗子弟濫用自己的權力,引起了不少公憤,先不說地位高的八旗子弟,單說一個普通的八旗子弟,他究竟享有哪些特權呢?順治二年,圈地令正式頒布,朝廷將佔領的所有土地,按照圈地的形式分給東來的八旗子弟,於是,一場規模浩大的跑馬圈地活動隆重開始了。其實,這些土地都是朝廷霸佔漢族農民的,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一時間沒有了賴以生存的生計,只好被迫給八旗子弟耕地種田,獲取微薄的佣金。
-
漢軍八旗與滿洲八旗的差異
旗人隸屬於八旗,他們「隱然以一旗為一省,一參領為一府,一佐領為一縣矣」。清政府以八旗組織為界構築起「旗民分治」的社會控制與管理方式,旗人與民人保持著居則分城,官則分缺,業則例有分限,刑則固有等差的社會界限。在八旗內部,滿洲統治者在滿、漢關係問題上持有的曖昧態度與調整措施,很難使旗人之外的廣大「民人」分清八旗內各部分人的身份。
-
和珅的後人竟在黑龍江務農,曾是貴族的八旗子弟就是這樣的境況!
公元1744年,農曆八月廿三,乾隆皇帝一道聖旨,3000戶八旗子弟相繼離開皇城根兒下的百年老宅北上來到拉林。在乾隆的聖旨裡,稱其地為拉林阿勒楚喀。此後,包括索額圖、和珅、鰲拜、譚泰、付恆等八旗子弟的族人們,在拉林地區按各旗方位建起24個旗屯,稱為「京旗24屯」,這些戍邊的八旗子弟,一邊守護著清朝的北大門,一邊務農自立,過起亦兵亦農的「兵團」生活。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代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仍然保留祖先傳統
清朝入關以後,大部分的八旗子弟都被帶到了京都(如今的北京),那麼在清朝走向滅亡以後,那些與皇室密切相關的八旗子弟現今又在何處呢?和珅的後代在黑龍江種地,並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祖先的傳統。據史料記載,清朝統治穩定以後,清政府給予了其族人十分優厚的待遇。大部分隨皇太極來京的滿族八旗子弟都會分配房屋和田地。
-
消逝的扳指 丨 瞧瞧"八旗子弟"如何炫富?
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鐫有自己的姓名,此風歷久不混。「扳指」的寫法,歷來有很多種,比如「扳指」、「板指」、或者「班指」。這造成了很多疑惑。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同音詞,不詳內情者會認為這是外來語音翻譯的時的必然問題。但是實際上,還是「扳指」二字更名副其實。因為扳指的作用主要就相當於「扳機」。明代將領戚繼光,曾經明確以「機」作為扳指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