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何自稱「李呂雙姓」? 當年呂姓祖先為報恩改為李姓

2021-02-08 和訊網

「綠野堂」李氏族人

「綠野堂」李氏家譜

  》》核心提示《《「李」,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四,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9500餘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

  「呂」,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二十二,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人口約701萬,佔中國大陸人口總數的0.44%左右。

  在揚州邗江區甘泉、楊廟至儀徵一帶有著數百戶李姓人家,他們對外卻自稱為雙姓家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昨天上午,記者通過翻閱「綠野堂」李氏家譜以及與族中老人交談之後,才知這數千名「李」「呂」雙姓族人的姓氏由來。

  雖姓李,實為姜子牙的後裔

  已向姜子牙一百代裔孫求證「雖然我們"綠野堂"李氏一族所有人名字的姓氏都是"李",但從小的時候便知其實我們是雙姓家族。」李氏老人李明仁笑著告訴記者,「在我們的家譜中也有著這兩個姓氏的由來。其中,李姓的起源與之前《揚州晚報》刊登的沙頭李氏家譜中記載的差不多,我就不過多介紹了。」

  據李明仁介紹,呂姓起源於姜姓,始祖為伯夷,屬於以帝王賜姓。「譜中記載,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帝舜時,姜姓後裔伯夷為掌管禮儀的秩宗,幫助舜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禹代行天子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之心腹,組成了一個疆域不過七十裡地的侯爵國,伯夷是呂國第一代呂侯,為呂氏始祖。在夏商周時,呂國都是諸侯國。商末,伯夷後三十七世裔太公望呂尚輔助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因功勳首封太公呂尚於營丘,曰齊國。」

  「雖然我們姓李,但其實我們的祖先是太公望呂尚,也就是姜子牙。」李明仁說,關於家譜中記載的這一說法,自己已通過「綠野堂」代代相傳的楹聯「百代文章傳渭水,千秋名譽播中州」向原廣西人民出版社社長、姜子牙的一百代裔孫呂梁先生求證。「呂梁先生曾經編寫了《呂氏宗源》《呂氏簡譜》《呂尚新考》等書,他通過這副楹聯以及我們的家譜,基本確定我們"綠野堂"李氏確實是姜子牙的後裔。」

  為報恩,祖先從呂姓改為李姓「綠野堂」李氏已在西山數百年「據家譜記載,我們這一支脈的先祖為宋代宰相呂蒙正,他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丁丑科狀元,曾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先祖寬厚正直,對上遇禮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度。卒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諡文穆,贈中書令。」另一位李氏老人李光中告訴記者,「在譜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大中祥符年間,先祖病重,宋真宗兩次親登其第探望,其間,真宗問先祖家中何子大才,可堪重用。先祖卻回答說,"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簡,任潁州推官,宰相才也。"由此可見先祖高風亮節、毫無私心。」

  「到了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我們這一支脈的祖先呂虎在抗擊金兵的戰場上,被一位李姓同袍以死相救,保下一條性命。為了報答這位救命恩人,呂虎改名為李虎,後代子孫也以李為姓,一直至今。所以我們家族之中每一位族人在懂事之後,長輩都會告訴他這個故事,同時也會告訴他,我們一族以"李"為姓是為了報恩,而"呂"姓則是我們本姓。所以我們"綠野堂"李氏才有了雙姓家族這一說法。」李光中介紹說,據長輩回憶,「綠野堂」李氏在揚州西山地區已經繁衍生息數百年了,"綠野堂"這個堂號也來自於另一副楹聯,"由來綠野家聲久,自古西山世澤長"。」

  重耕讀,數百年來

  為耕讀世家

  這裡有數個李姓命名村莊「綠野堂」李氏族人李廣貴告訴記者,在揚州西山地區,因李姓命名的村莊有好幾個。「比如西湖俞橋村的上大李、下大李、小李莊、上李莊、下李莊,還有甘泉的小李莊、小李巷等,我們這一支脈的李氏族人也大多居住在此。」

  「數百年來,我們一族一直都是耕讀世家,組訓有言:子孫不必都聰明俊秀才讓讀書,雖愚也不可不讀,聰明的固然可望成才,愚者讀書不至屬於下流,如無法讀書,亦應令其學藝耕耘,使子孫不好的行為而為父母,為祖者才不愧教子有方。」李廣貴指著家譜說,「譜中祖訓還說,國以家為本,民以食為天,無農不穩。農為衣食之必資,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養子孫,所以為生存之本。如不勤耕力作,必致荒蕪田疇。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懶惰。」

  記者 宮 煜 文/圖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呂姓族譜
    呂邑後被晉併吞,呂甥後代以邑為氏,形成呂姓。是為山西呂氏。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複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漢字單姓呂氏。鄭樵《通志·氏族略》載,鮮卑族原有叱呂氏、俟呂陵氏等複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複姓改為單字漢姓,叱呂氏改為呂姓。後周時,又將俟呂陵氏,改為呂姓。
  • 英美李姓氏族,難道祖先都是亞裔?他們與中國李姓有什麼聯繫呢?
    而英美國的人,都是以第一節是自己的名字(教名),最後一節才是他們的姓,比如:貝拉克·海珊·歐巴馬、安東尼·查爾斯·林頓·布萊爾、Ronan Patrick John Keating、Robert Thomas Pattinson等。
  • 四傳說李姓起源
    然後,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治所在今河南鹿邑縣東)安家落戶。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二、為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勞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 天下呂姓源出南陽:嶽陽仙客,渭水耆英,呂姓都有哪些名人呢?
    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呂姓在中國姓氏排行榜當中排名第四十位,大概有七百多萬人,其中以河南省和山東省的分布居多。《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了250位呂姓的歷代名人,排在名人形式排行榜第三十七名,以文學家、醫學家和美術家居多。
  • 如何李姓消費!(附李氏人物家譜圖)
    「不過你剛才提出的老子可能是李姓的祖先。」這時你就生氣了,「不會說話就不要說,罵啥街。」我說的是道家學說創始人老子;就是網絡流行的一句話,孔子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子幫你解決的那個老子。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
  • 百家姓之呂姓:嶽陽仙客,渭水耆英,濟世交中散,擅書登瀛洲
    繁榮昌盛的當今世,呂姓後裔,群賢畢至。據喬公子考證,呂姓大致有以下5個來源:第一個起源,出自帝舜晚年賜伯夷呂氏,屬於以帝王賜氏、部族名、國名、居邑名為氏。春秋末期呂侯支系孫呂尚所建的齊國被田氏家族滅亡後,其裔孫分別以呂、齊為姓氏,史稱呂氏正宗,也就是南陽呂氏。呂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為得姓始祖。
  • 拿出祖譜,道出玉璽下落,貴州百戶陳姓堅稱祖先當過皇帝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貴州百戶陳姓堅稱祖先當過皇帝 在中國古代當皇帝幾乎是每個人的夢想,從最早陳勝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充分得以體現。
  • 當年為報恩拒千萬年薪,之後幫助遼寧隊奪冠
    每當提到韓德君就難免會想到他在16年低價續約遼寧隊的事情,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當年的那次續約,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大家覺得韓德君當年的決定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呢? 當時的韓德君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出色的內線球員之一了,而且那會兒大韓的年齡也剛剛好,因此有幾支不差錢的球隊為他送上了千萬級別的報價。
  • 上古八大姓氏,看你家祖先姓啥?
    戰國時期,姜姓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呂姓者,也有姓姜姓者,所以呂姓和姜姓也多為同宗同源,是神農氏老祖炎帝的後代。源於姜姓的姓氏有:崔、呂、許、謝、齊、高、國、雷、易、紀等100多個姓氏。
  • 【李氏】李姓
    人口分布宋朝時期,李姓大約有5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後,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佔全國李姓總人口的11.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北、四川、河南、山東,這四省李姓大約佔全國李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陝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全國形成了圍繞中原地區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帶,這個地帶由冀豫魯、晉陝、川湘贛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組成。
  • 【薦讀】上古八大姓氏,看你家祖先姓啥?
    而周朝結束以後,周朝的王族後代就多以國名為姓,再加上唐玄宗時,為避皇帝李隆基名諱(姬與基同音),絕大部分人為了紀念老祖的輝煌以大周王朝為姓改為姓周,即使後來部分人恢復了姬姓,但是也避免不了姬姓人群越來越少的事實。這裡要說明一點,周氏和姬姓大部分可是同宗同祖的。
  • 百善孝為先,這個冬至祭祖,你可以這樣為祖先做功德!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逢年過節總不會忘記祭祀祖先。為祖先供奉食物或鮮花,或墳前祭掃,以表感恩、緬懷之意。而在江浙滬地區,更是對冬至祭祖十分重視。民間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據說先賢孟子便是死於冬至日,因其鄉人十分悲痛,於是便廢除了先前慶賀冬至的儀式,而逐漸改為祭祖的傳統了。在民間,冬至的祭天祭神活動從唐宋開始逐漸演為祭祖的活動,又叫「祭冬」或「拜冬」。 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室外祭奠,另一種是室內祭奠。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舉行。而室內祭奠,則在家祠舉行。
  • 中山靖王喜好酒色,劉備為何要自稱是他之後?‖楊森武
    中山靖王喜好酒色,劉備為何要自稱是他之後?在中國封建社會裡,人們常以歷史上有顯赫地位和名望的本家人物為祖先來編寫族譜,比如李姓以老子,孔姓以孔子,劉姓以劉邦等來編寫本族家譜。劉備家在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便以劉勝為祖先來編寫家譜。雖說時間久遠,血緣關係已不足考究,但祖先是皇族,這在社會上,也是地位和血統的象徵。所以,劉備自我介紹是中山靖王之後,並不是因為中山靖王如何了不起,他目的是表明自己並非平民百姓,是有著高貴血統的皇族後裔。
  • 從古至今,中國有20多個朝代,為何我們偏偏自稱為「漢人」?
    今日,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除了自稱中國人之外,還有一個最值得驕傲的稱謂——漢人。"漢人"這一稱呼是幾千年來歷史沉澱的瑰寶,兩個字就蘊含了千年文化的傳承。
  • 三國群英傳2,呂姓6將,讓天下知道呂姓不是只有呂布
    三國群英2中,呂姓武將不少,加上呂布的話,一共有7位武將,最猛的無疑是呂布,畢竟4鬼之一的名頭擺在那裡。但是其他6位,雖然比不上呂布,但是在群英2中也差不到哪裡去。下面就說說其餘6位呂姓武將呂蒙東吳四大都督之一,也是三國中除了呂布,呂姓將領中,名氣最大的,小時候非常討厭呂蒙,認為蜀國的衰敗就是他一手造成,沒有他的白衣渡江,關羽不會大敗被擒,最後被斬,劉備就不會興兵伐吳,導致夷陵大敗,蜀國從此一蹶不振。
  • 從「關隴集團」的崛起看大唐王朝李姓的淵源,是漢族還是鮮卑人?
    李唐皇室祖先的事跡,到了唐高祖李淵的爺爺李虎時才開始清楚,並且顯赫起來。 自魏晉以來,北方漢族四大名門世家分別是崔姓、盧姓、鄭姓與李姓。這其中的「李」姓是指趙郡李姓。
  • 楚國也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為何他們卻自稱蠻夷,並且總想背叛周王室?
    隨著實力的增強,熊渠就開始自封為王。用熊渠的話說,就是我們是蠻夷,不必跟中原各國的名稱諡號相同。 從這裡,我們還看不出來楚國為何要自稱蠻夷,並且背叛周室。直到楚王熊通繼位後,才說出了實情。 公元前706年,楚國攻伐隨國。隨國的君主想破腦子也不知道自己哪得罪了楚國,楚國為何突然進攻自己,於是就問楚王:「我沒有罪呀,為何要攻打我?」
  • 古代山東武姓和潘姓為何不能通婚?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至此以後潘家和楊家也就成為了世代仇家,到了元明朝時期,楊姓後代只要遇到潘姓後人,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搭理他們,但是嚴重的時候會拳腳相加動刀動劍。就算是到了現在時期,在我國的山西地區,楊家後代還是遵循潘姓楊姓不通婚的家訓,祖祖輩輩一直遵循。李姓和朱姓不通婚。為什麼這兩個姓氏不可以通婚呢?
  • 中元節:祭拜祖先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附祭祖流程)
    而在此之前,他們就會一直在鬼魂的狀態中苦苦等待。他們有的在活著時的家裡逗留,能看見自己親人的一舉一動。有的到處遊蕩,成了孤魂野鬼,過著更為悽慘的日子。這時,如果親人為他們做超度,他們就能夠得到天尊和神仙的力助,擺脫鬼的狀態,走向更光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