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體驗百味人生,傳統藝術的發展全靠補貼,演出要有人領掌

2020-12-17 NEW娛樂

《裝臺》體驗百味人生,傳統藝術的發展全靠補貼,演出要有人領掌!

說到傳統藝術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要繼承,要發揚。但現實是殘酷的,很少有人願意為傳統藝術買單,傳統藝術少了角兒,就少了靈魂。

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裝臺》裡面,陝西的秦腔是陝西人民的喜愛,也是傳統藝術,但是要想自力更生,很難。

《裝臺》裝的是唱戲的臺,體驗的是生活不易。拋棄家裡的瑣事不說,就說裝臺。刁大順帶領著兄弟7~8個,在秦腔團幹裝臺工作。

團裡面為了排練一部戲《人面桃花》,團長瞿團本想著指望這部戲可以被上面的領導看上,並且安排南方巡演。這樣一來團裡就有經費,團裡練功房的暖氣也就有著落了。

在整個舞臺的搭建中,由於沒有經費,這部戲的導演靳導不滿意,燈光丁大師,小邱等都不滿意,但是沒有辦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就這樣在瞿團的一致要求下,帶著遺憾開演,舞臺沒有那麼華麗。緊接著問題又來了,舞臺搭好了,可是沒有觀眾,上面領導來了沒有氛圍。

剛開始瞿團還想賣票,一個人15或者30元就可以,但是現實是票白送人,都不來。

刁大順好不容易弄來了人,都是村裡的房客,是被要挾來的,濫竽充數。說是不來就要漲房租,沒有懂行的。

鐵主任提前給他們安排,排練的時候鐵主任站在舞臺的側面,告訴大家:「摸頭」大家就要笑,「摸下巴」大家就要鼓掌。

這樣的操作如果上級領導來了,知道這個情況該多寒心啊。

傳統藝術豫劇在戲曲舞臺上比較耀眼,因為豫劇出了名角兒。大香玉小香玉來領豫劇走向更多人的視野,也讓豫劇這門傳統藝術也是流傳下來。吸引年輕人喜愛豫劇,發揚傳承豫劇。

一門藝術,特別是傳統藝術,有個好角兒是多麼的重要。

相聲也是傳統藝術,都是需要站在舞臺上,靠自己的本事賣座。相聲如今比較紅火,除了各地方曲藝團的發展外,名角兒也必不可少。

馬三立,馬季,姜昆,郭德綱,嶽雲鵬等,都是相聲界的實力擔當。

郭德綱在創辦德雲社早期的時候,很少有人買票聽相聲,但是通過網際網路等手段讓人們了解相聲,並且慢慢喜歡相聲。德雲社早期賣票很難,每一場相聲演出都坐不滿,困難的時候臺下只有一個觀眾。

無奈的時候,郭德綱決定最後也開始送票,儘可能地讓觀眾多來點。

演出送票固然是好意的,但是長此以往不利於發展。郭德綱在採訪中說過:我們也送過,但是後來不送了,因為有很多人知道你這場相聲票沒有賣完,最後還得送,所以很多人都等著。這樣的話,劇場還怎麼發展。所以後來不送了,劇場的人是少點,但是會慢慢好的。

這才有了德雲社劇場只有一個觀眾的尷尬時刻,時至今日,德雲社不少的演員都在用這個梗,就算臺下一個觀眾也照常演出。

傳統藝術的發展還必須靠市場,靠大家的力量,單憑某一個人不能完成傳統藝術的復興。秦腔只是眾多傳統藝術的縮影,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每天接受很多信息,處理很多無用信息,傳統文化就會被遺忘,被丟掉。

傳統藝術也要與時俱進,增加新的元素,添加新的色彩,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傳統藝術。

沒有一成不變的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想要讓大家買票進劇院,就必須有吸引人的地方。傳統藝術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把傳統藝術變成一種新時尚,而不是老年人的藝術。不管是劇院團體,還是個人關於傳統藝術發展的這門功課,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了!

一鍵三連,為傳統藝術點讚加油,點讚三秒,驚喜馬上來!

相關焦點

  • 滿是陝味的《裝臺》,讓人越看越上頭!
    滿是陝味的《裝臺》,讓人越看越上頭!,我給你裝臺。」作為西安文旅產業發展排頭兵曲江新區秦腔劇目也備受群眾喜愛易俗社、三意社兩家百年劇社守正創新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更多人領略到秦腔藝術的魅力
  • 「刁大順」的裝臺人生
    原標題:「刁大順」的裝臺人生 在文藝路,要裝臺或乾重活,找「生生」絕對沒問題。有人給他出點子,要打「裝臺第一人」的名號。朱冬平不爭這個虛名,他更在意手底下的活。 「我就是個『下苦的』,論不上第一第二。僱主對活滿意,我們才有收穫。」朱冬平說。 所謂裝臺,就是在舞臺上布置演出環境,主要是放置布景和安裝燈具。 裝卸道具是裝臺這行最辛苦的活。
  • 故事穩、人物真,「陝味」十足的《裝臺》讓人間煙火落了地
    在《裝臺》的網絡播放界面上,有彈幕觀眾留下如是評價,分享自己「入坑」的理由。 確實,對大多數觀眾而言,裝臺這個行業,他們的認識是陌生的。通俗來說,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負責正式演出前的舞臺搭建工作。在國產劇中,相關題材作品較少,某種程度上,《裝臺》可算是第一部完整展現裝臺人工作、生活狀態的電視劇。
  • 《裝臺》爆火背後的另一層含義:百味人間,生活不易,互相裝臺
    究其原因只有一點:真實文:汪漁泊(用心寫娛樂,用文字寫心)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裝臺》是以陝北西安「刁家村」這個城中村為大背景「一天到晚光知道吃」咋一聽像是形容飯桶一樣的貶義詞,但是在這個世界生存,僅靠空氣活著的大概只剩神仙了,普通人必定是要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幹活了才能掙得美好的生活,就像拼命掙錢的大雀一樣。
  • 百味人生 劉奎
    百味人生他擁有碩士學歷,本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但他卻放棄企業白領的工作
  • 張嘉益新劇《裝臺》,為別人裝臺,演自己人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黃土地獨有的粗獷和大氣,滋養出「陝西」影視劇獨有的厚度和內涵,從《平凡的世界》到《白鹿原》,再到如今的《裝臺》,都是用入木三分的筆觸,勾勒出這篇土地上生長的人們獨有的精氣神和生命力。根植於西北高原的風土人情,《裝臺》從內而外散發出濃鬱的「陝西味」,這種獨特的中國烙印,輕易地喚起了觀眾的親近感和好感度。
  • 電視劇《裝臺》熱播,揭秘鄭州「裝臺人」的故事:走南闖北、日夜...
    風餐露宿、天南地北,是每個裝臺人的常態。用李寶雲的話來說,「裝臺人幹的是體力活兒,賺的是辛苦錢。」既做演員又做裝臺人,也是常見的事與李寶雲團隊不一樣,對河南豫劇院的演員來說,演出和裝臺是不分家的,這是戲曲行業裡的一個傳統。
  • 電視劇《裝臺》:人民倫理和底層經驗的藝術表達
    創作者著意強化原作本有的友愛、同情和溫暖,且以藝術表達的輕逸轉化了以刁大順為代表的裝臺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從而有著輕喜劇的風格,整體格調明快,精彩處叫人捧腹。但從喜劇表現的背後,仍然可以意會到原作者對生活和生命的更為深入的思考,理解作者以裝臺人為典型,書寫時代和更多人的命運的宏闊志向。
  • ...裝臺》熱播,揭秘鄭州「裝臺人」的故事:走南闖北、日夜顛倒是常事
    風餐露宿、天南地北,是每個裝臺人的常態。用李寶雲的話來說,「裝臺人幹的是體力活兒,賺的是辛苦錢。」既做演員又做裝臺人,也是常見的事與李寶雲團隊不一樣,對河南豫劇院的演員來說,演出和裝臺是不分家的,這是戲曲行業裡的一個傳統。
  • 豆瓣8.4「陝味」十足的《裝臺》,為何能還原 「陝西人間煙火味」
    文 | 崔百珎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同名小說改編的《裝臺》開播一周,豆瓣評分開畫8.3分,如今已走高至8.4分。與此同時,CSM全國網單機收拾率連續「破1」,單集最高收視份額4.98%,平均收視份額3.92%,酷雲直播關注度連續TOP1,開局已漸入佳境。
  • 電視劇《裝臺》熱播,張嘉益:劇中小人物折射的是每個普通人的人生
    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劇中交織著或喧鬧或悲涼或美好或無奈的市井氣息,觀眾也在劇中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裡,體悟自己的人生。近日,該劇主演張嘉益接受了記者採訪,他坦言,「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和生活,折射的就是現實生活中每一個普通人的人生。
  • 人民倫理和底層經驗的藝術表達——評電視劇《裝臺》
    創作者著意強化原作本有的友愛、同情和溫暖,且以藝術表達的輕逸轉化了以刁大順為代表的裝臺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從而有著輕喜劇的風格,整體格調明快,精彩處叫人捧腹。但從喜劇表現的背後,仍然可以意會到原作者對生活和生命的更為深入的思考,理解作者以裝臺人為典型,書寫時代和更多人的命運的宏闊志向。
  • 《裝臺》:煙火氣中的陝味人間
    觀眾從中品味到,這是「煙火氣中的陝味人生」。古都西安有鱗次櫛比的現代高樓,更有大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古城美景,飲食文化在熱鬧喧騰的城中村早點鋪子上開始,「大街上到處都是一股香風辣雨,要吃飯論美食還得數咱們三秦大地,鍋貼、涼粉、酸菜、炒米、春卷、醪糟、三原燻雞、酸湯餃子、灌湯包子……」鏡頭中這座城市的日常被濃縮也被蔓延。
  • 《裝臺》:以平凡寫實為人民藝術「裝臺」
    冷凇 張麗平近期,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裝臺》,再次掀起了全民追劇的熱潮。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一幕幕細碎的日常,滿肚子哀愁喜樂,這些浸透著煙火之氣的「原味兒」生活構成了電視劇《裝臺》的藝術底色。
  • 一幕熱氣蒸騰的煙火人生,《裝臺》張嘉益:小人物的顛沛生活裡,也有...
    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劇中交織著或喧鬧或悲涼或美好或無奈的市井氣息,瞬時吸引了眾多觀眾,目前該劇的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3分,而觀眾也在劇中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裡,體悟自己的人生。
  • 豆瓣8.4《裝臺》太帶味了!一面饞得口水直流,一面被人性折服
    哈人(壞人)""瞀亂(煩人)""歪""瓜"等,一個個生動而濃鬱的陝西方言接連蹦出,不少網友驚呼跟著《裝臺》學了"一河灘"陝西話,樂極了的網友高呼"陝普崛起"。劇中隨處可見的真實西安地標:徐家莊、小南門、鐘樓、北山門等,也激起了網友們的求知慾,有人直接在豆瓣開帖想挖掘下《裝臺》的拍攝取景地。
  • 《人民日報》點讚《裝臺》「歪滴很」!
    這是人生的「裝臺」,也是「裝臺」的人生!電視劇《裝臺》在CCTV-1黃金檔播出後,不僅地道陝味兒美食受到網友熱評,接地氣的劇情、真情實感的演繹也頻頻獲得業界好評!今日,《人民日報》《文匯報》接連刊登「大篇幅」評論文章,不吝文筆點讚《裝臺》,「歪滴很」!
  • 《裝臺》被你裝進心裡了嗎?
    「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陝派電視劇」《裝臺》是一群西北「裝臺人」粗糲生活的描寫。 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掙錢養家。既有本地秦腔劇團,又有各色歌舞、婚喪嫁娶的表演,因此也遭遇了五行八作、各色人等。
  • 《裝臺》七集過後,淚點頻出,弘揚秦腔文化,五點細節匠心獨運
    文/馬慶雲12月2日晚間,央視一套播出電視劇《裝臺》第六集和第七集。在這兩集劇情當中,觀眾終於看到了一出較為完整的秦腔劇臺前幕後的演出內容。《裝臺》自開播以來,傳播西安美食小吃、弘揚陝西人文風貌等等,均贏得了觀眾普遍的讚譽。而這一次,詳盡地展示秦腔作品,更是匠心獨運,至少從以下五處呈現著電視劇《裝臺》的工匠精神。
  • 《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 劇情是什麼 為什麼火了
    非典型《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能一眼就將觀眾吸引住?  《裝臺》裝出了凡人生活的離合悲歡  追尋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描摹複雜多樣的世態人心,一直是中國電視劇的重要創作傳統。但就像前幾年流行的「小鮮肉」一詞所隱喻的那樣,當下電視劇的藝術創作普遍存在過度濾鏡化的問題,在追求爽感的過程中遮蔽了生活本身的褶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