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火熱的直播帶貨帶入法治軌道

2020-12-11 第一財經

直播帶貨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網際網路電商營銷模式。經線上直播平臺播出,通過主播的推介,讓消費者了解商品和服務,吸引和推動消費者在線購買商品和服務。直播帶貨將網絡視頻直播與商業營銷相結合,藉助直播平臺達到推銷商品和服務的目的。在促進商品和服務在線銷售的同時,也實現平臺和主播的流量變現,已成為網際網路經濟的新業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達到新高度。從政府官員、企業家到網紅、演員乃至普通主播,從高科技產品、奢侈品到普通日用品甚至各類服務,「人人當主播,樣樣可為貨」。

直播帶貨的基本類型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網際網路經濟新業態,其基本類型主要包括直接交易型與幫助交易型。直接交易型是指經營者在平臺進行直播,不通過本單位以外的人作為主播,而是本單位內部人員作為主播直接向消費者推銷其商品和服務,典型例子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直播帶貨。這種類型符合我國《廣告法》第2條第1款對廣告的規定,屬於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網際網路媒介和直播形式直接介紹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行為,直接適用《廣告法》即可。

幫助交易型是指經營者並不出面,而是通過本單位以外的人作為主播,借主播代言行為推銷其商品和服務,消費者通過觀看直播了解相關信息後,向經營者購買商品和服務。典型例子是薇婭、李佳琦等知名帶貨主播。

在此類型中,至少存在兩種以上法律關係。其一,在消費者向經營者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屬於合同關係,可選擇適用《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調整經營者與消費者相對關係的法律法規。其二,爭議比較大的是在主播代言所形成的關係中如何看待主播的法律定位,以及由此產生的相關權利義務及責任的承擔。對主播法律地位的界定,直接決定主播和經營者之間、主播和消費者之間各自屬於何種法律關係,以及由此承擔何種相應的法律義務與責任。

究竟是根據上位法優先於下位法的原則,優先適用《廣告法》,認定直播內容屬於廣告,抑或針對網際網路領域宣傳推廣的特殊性,尊重網際網路領域的有關廣告管理的特殊規定不將其認定為廣告,對此仍需進一步明確。雖然,在實踐中市場監管部門會針對網際網路領域的特殊性傾向適用本部門規章,但是基於網絡直播帶貨的迅猛發展並由此引發的諸多問題,可以考慮針對直播帶貨的具體行為及內容,進一步明確和協調《廣告法》與《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針對直播帶貨具體類型適用時的關係。幸運的是,這一點已在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予以了部分明確,對「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發布商業廣告的行為,應當遵循《廣告法》的規定,但是對在網絡直播帶貨中何種行為屬於發布商業廣告的行為和類型並沒有明確規定。

在以上兩種主要直播帶貨類型中平臺均發揮重要作用。對平臺也應分情況對待,如果平臺自身借直播推銷自營商品和服務,那麼平臺即成為經營者,屬第一種構造;如果平臺本身並不直接參與,它與主播、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就並無直接關係,對商品和服務的推銷並不負有直接責任,此時根據我國網際網路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平臺僅對直播行為負有管理義務。然而,如果平臺本身就是以提供直播服務為內容展開經營,為入駐平臺的直播帶貨業務提供數據、直播室等基礎設施,並以此收取費用,那麼此類平臺需承擔的責任就應分情形,依照現行《電子商務法》第38條上所規定的「連帶責任」或「相應責任」類型予以規範,這一點在《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第四章中予以專門規定,遺憾的是,該規範僅為行業自律規範,缺乏必要的國家強制力保障。

直播帶貨的主要法律風險

直播帶貨的興起是網際網路經濟多元化發展的產物,在為社會生活提供諸多便利的同時,直播帶貨也引發或暗埋了諸多法律風險。

(一)商品和服務缺乏質量保障

直播帶貨吸引眾多商家加入,一個主播往往要為多個商家直播帶貨,缺乏時間、精力和能力對帶貨的商品和服務進行必要的審查,使得直播推銷的商品和服務良莠不齊。其中不乏有的主播明知商品和服務存在質量瑕疵甚或嚴重問題,然而,為了自身經濟收益仍向消費者進行推介。不得不承認,在直播帶貨中存在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的巨大隱患甚或現實。

(二)不當宣傳導致不正當競爭

直播帶貨涉及不同經營者的商品和服務,而經營者之間又存在競爭,這就可能導致不正當競爭行為。普遍存在的情形是在直播過程中,為了實現促銷目的,會對商品和服務的優點進行介紹和宣傳,這就涉及與其他商品的比較,在比較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對其他商品乃至其經營者缺點的揭露和批評,客觀上有可能出現對其他商品和經營者進行詆毀的情況,甚至是「假借比較之名,行詆毀之實」,這就可能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商譽詆毀這一不正當競爭行為。直播帶貨發生在網際網路上,網際網路本身有著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直播中網絡語言的表達可能與現實中的理解相衝突,如何辨別直播帶貨中正當宣傳和不正當競爭之間的界限,成為競爭法上一大難題。

(三)法律適用競合難處理

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及主體多元,兼具多重法律關係,又發生於網際網路領域,具有很強的聚集擴散效應,且橫跨民法、商法、經濟法及網絡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甚或同一法律部門內的多部法律法規,在這些規範中均存在可適用於處理直播帶貨的條款,故極易導致直播帶貨行為在法律適用上的競合。

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其法律關係界定尚不清晰,正因為其法律關係性質不明,無法明確其屬於哪一部門法調整範疇。目前直播帶貨處於發展初期,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其研究也處於起步階段,基於此,其法律性質的界定仍然具有較大爭議,這就使得其法律適用成為一個極為棘手的現實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剛施行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明確以「商家」「主播」「網絡直播營銷平臺」「其他參與者」等主體為規範對象,從行業自治角度首次對網絡直播帶貨生態系統進行了規範,其規範和引導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能否起到填補現行法律法規缺位,有效供給監管執法依據的作用尚待實踐觀察。

(四)官員帶貨直播缺乏規範約束

疫情發生早期導致國家經濟生產生活停擺,給全國各地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為了儘快實現疫後復工復產,政府官員走進直播間,其本質上是以政府公權力和公信力為商品和服務背書,在於以政府權威擔保商品和服務質量,推動商品和服務銷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官員直播帶貨,對經濟發展和恢復起到積極作用,然而由於缺乏規範約束,也導致了一些隱患。

(五)利益追逐催生流量造假

為追求利潤,商家傾向於選擇流量大的主播和直播平臺。對於主播和平臺而言,直播帶貨是流量變現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平臺和主播帶來巨大經濟收益。在經濟利益驅使下,一些平臺和主播會通過偽造流量數據的手段來虛構自己吸引大量受眾的事實,從而誘使商家與其達成帶貨直播協議。這種行為在《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被明確禁止,該規範第28條要求「主播向商家、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等提供的營銷數據應當真實,不得採取任何形式進行流量等數據造假,不得採取虛假購買和事後退貨等方式騙取商家的佣金」。若此類違規行為情節嚴重、數額巨大,則構成商業欺詐,對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造成損害的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直播帶貨的法治出路

直播帶貨帶來諸多法律問題,亟待推動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和優化,將其納入法治化、規範化的發展軌道,使其更好地對經濟社會的恢復和發展起到正向激勵作用。為此,建議從明確權利、義務和責任,加強過程監管兩方面入手,完善直播帶貨的法治供給。

一)明確各方主體的權利義務及責任

直播帶貨中基本的主體關涉主播、經營者和消費者三方,在有些情況下還涉及直播平臺,應在準確界定直播帶貨主要法律關係和釐清基本法律適用的前提下,明確直播帶貨的各方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特別是應明確主播的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內容,解決主播的法律性質定位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這一點雖在《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有所體現,譬如規定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提供直播技術服務的各類社會營銷平臺,包括電商平臺、內容平臺、社交平臺,應當對直播帶貨的內容亦應承擔部分義務和責任。然而,由於該規範僅為行業自律守則,缺乏國家強制力保障,故需要依託現行《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等正式規範要求平臺對直播帶貨行為加強審查管理,實現直播帶貨的依法依規運行。

(二)加強監管部門和直播平臺協同監管

監管部門應同直播平臺一道,從直播帶貨的事前、事中、事後環節入手,共同合作參與直播帶貨市場監管。直播開展前,應加強監管部門對直播平臺的準入資格審查和直播平臺對主播的直播資格審查;直播進行中,應強化監管部門對平臺直播內容的抽查和直播平臺對主播直播間的動態監測;出現問題後,應完善監管部門對直播平臺的責任追究機制和直播平臺對主播的處罰機制。由此,形成監管部門和直播平臺聯動的監管機制。

(三)強化對官員直播帶貨的規範

應特別加強對官員直播帶貨的規範管理。官員身為政府領導幹部,代表政府權威,體現政府公信力,如果放任官員直播帶貨亂象蔓延,不僅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會導致公權力的濫用和一些腐敗問題的發生,所以必須強化對官員帶貨直播的規範,重點加強對其推銷的商品和服務質量監測,完善直播前審查機制和直播過程中實時監測機制。使黨員幹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推動官員直播帶貨成為地方和國家經濟發展新動能。

(作者系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數字經濟與競爭法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將有新規,如何合法帶貨?
    隨著網絡平臺的發展,直播帶貨成為了電商的一種新模式。網紅主播根據自己的粉絲來進行直播帶貨,通過粉絲去購買產品。雖然直播帶貨是一種新的形式,但在帶貨直播中也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對於網絡直播這方面國家也即將做出規定。
  • 直播帶貨的火熱 到底是一陣風還是風口?
    興起於數年前的直播平臺早已不是新事物,直接打賞曾經是其最為主要的變現方式。爆發於2019年的直播帶貨從更為火熱的網絡直播探索出了一個全新的變現方式,「重塑」了直播。在直播經歷變遷的四個時期中,從最初的社交的設定到如今的電商應用,都離不開滿足用戶需求這個必要條件,直播帶貨的爆發式火熱,在最大的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電商售賣模式不能給用戶帶來的真實感和體驗感,用戶需要全新的方式,彌補網絡購物的現場感與體驗感缺乏,需要能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消費者,客觀公正地對比產品,分享感受。於是,直播帶貨的火熱也就順理成章了。
  • 薇婭賣火箭是真的嗎 體現出當下直播帶貨的火熱程度
    截至2020年3月31日, 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11次發射(包含8次商業發射),將衛星載荷成功送入太空,「太空物流」服務發射成功率為 。 拍下火箭的長光衛星公司 曾成功將19顆衛星送入軌道 薇婭的淘寶直播間火箭連結上架後5分鐘內有800多人拍下定金。 最終「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與快舟火箭聯繫,確定了最終的購買意向。
  • 莫開偉:直播數據造假危害大 要對直播帶貨建立全方位監督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莫開偉:對直播帶貨建立全方位監督疫情讓直播帶貨在我國 「火」了起來:1秒賣光的銷售速度,動輒破億的銷量榜單,讓人恍惚有了「只要直播就沒有賣不出去的貨」的錯覺。然而,最近接連有直播平臺出現倒閉或被媒體曝光直播帶貨數據造假的現象。
  • 直播帶貨目前的發展趨勢如何
    後來馬雲回國,把「網購」帶入中國,並在2003年創建了淘寶。電商、網購的出現,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市場規則,幾乎搶佔了線下零售行業的大部分市場份額。當年那種市場環境下,網購、電商滿足了那個時代消費者的需求,這才有了電商發展的契機。 近幾年直播帶貨出現,17年,薇婭抓住了這一新風口,2小時帶貨2.67億,2018全年成交額27億。
  • 淘寶直播帶貨是什麼意思 如何淘寶直播帶貨
    淘寶直播帶貨是什麼意思,如何淘寶直播帶貨!薇婭是怎麼在淘寶直播帶貨的呢?很多人可能對淘寶直播帶貨有點陌生,淘寶直播帶貨今年十分的火,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如何淘寶直播帶貨介 淘寶直播帶貨是什麼意思,如何淘寶直播帶貨
  • 優秀,黃山直播供應商直播帶貨嚴選
    黃山直播供應商直播帶貨嚴選  產品結構的限制,決定了作為新渠道的直播帶貨,只能作為某一類產品的促銷手段,即使偶爾有知名品牌通過直播帶貨的渠道銷售產品,也只是一次渠道廣告,本質上和傳統通零售渠道中的促銷活動類似。  直播帶貨是對流量的變現,直播間為了吸引流量,其中的娛樂元素正在不斷增多,比如越來越常見的明星藝人的參與。
  • 「直播帶貨」火熱相關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直播帶貨」火熱相關經驗值得總結推廣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直播」用戶搜索總量環比增長120%,觀看直播用戶數環比增長430%,大部分用戶注意力被電商直播所吸引,直播新經濟優勢開始凸顯。2020年2月,淘寶直播新開播商家數量環比增長719%,直播人才需求同比增長132%,直播領域人均月薪達9845元。當前,網絡直播「帶貨」成為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行業,無數網絡主播化身導購員參與到商品銷售環節,不少傳統行業從業人員也加入直播大軍。「萬物皆可帶貨,萬眾都是主播」成為疫情期間促進消費增長的新動力,各行業在疫情期間藉助網絡直播重煥生機。
  • 直播帶貨盈利模式是什麼?普通人如何利用直播帶貨賺錢?
    90%的人會回答你——直播帶貨!現在不僅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直播間下單買東西,更有越來越多的人入局直播帶貨,自己變現賺錢了。但是,對於還在觀望的朋友來說,不清楚直播帶貨的盈利模式是什麼,不敢貿然入局。接下來,本文就詳細為你介紹直播帶貨是如何盈利的。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應該怎麼利用直播帶貨賺錢!直播帶貨盈利模式目前直播帶貨主要分為三大盈利模式:第一種商家合作模式。
  • 沃爾瑪與TikTok合作 將在美國首次嘗試"直播帶貨"
    12月18日 消息:直播帶貨在我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在美國似乎還尚未流行起來。現在,「抖音海外版」終於開竅了,決定聯手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搞一場購物直播活動。
  • 給直播帶貨降降「虛火」
    馮 雲攝(中經視覺)近年來,主播帶貨、網紅帶貨成了熱門話題,在一些網紅直播促銷下,很多商品銷量大增。但近段時間以來,直播帶貨「翻車」現象頻現,有個別網紅直播間「買完不讓換」,有些直播中互動粉絲是虛假的機器人,還有知名主播推廣銷售假燕窩等不合格商品。如何正確認識直播帶貨?
  • 堅持「四種思維」,護航直播帶貨行穩致遠丨閃電漫評
    直播帶貨為網際網路經濟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助推線上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過程中不斷激發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堅持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創新思維、系統思維,為直播帶貨戴上監督管理「緊箍咒」,不斷提升直播帶貨「含金量」,護航直播帶貨行穩致遠。 堅持辯證思維,強化問題意識,秉持發展眼光。
  • 直播帶貨商城系統運行需要什麼條件?
    直播帶貨是這幾年來熱度較高的詞語之一,之所以會「熱」一定有它的優勢所在,其實不只是直播帶貨,就連抖音、快手等,也都進入了直播時代,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如何把直播賣貨系統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呢?直播帶貨商城系統1、要注重用戶的體驗其實我們大家都對直播賣貨有嚴重的誤解,就是大家只關注直播賣貨系統的本身,關注可以帶多少貨,有多少流量等等
  • 益企播深耕私域播商平臺,5G浪潮下的「直播+帶貨」
    2019年,「電商賣貨」成了直播業的新風口,直播帶貨已經成了各主播的必然進程,直播業務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5G「直播+」已進入各行各業在直播火熱的今天,已經出現了「社交+直播」、「視頻+直播」、「遊戲+直播」,以及「購物
  • 直播帶貨頻頻「翻車」,是該「修修草、理理苗」了!
    顯然,此事如何處理終有事實和法律定奪,但頻頻「翻車」的直播帶貨,是該好好「修修草、理理苗」了!數字經濟的興起,讓財富的大門似乎已經為所有人敞開,「直播帶貨」尤其是「網紅帶貨」的風頭越來越盛。但市場火爆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
  • 直播帶貨,何以至此?
    投稿來源:牛刀財經即使直播帶貨如此的瘋狂,還是讓人難以置信。作為一個「二進宮」的風口,直播帶貨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在眾多的翻車和虛假背後,直播帶貨這種形式,是否能真正地攪動商業的格局?當下,直播帶貨進入了一個微妙的時刻,除了不斷湧入的各路玩家外,翻車頻發、假貨不斷,可以感受到的是,直播帶貨進入了一個洗牌期的前奏。
  • 直播帶貨頻繁翻車迎來監管 行業如何長足發展?
    這一過程的推動,需要消費者、國家、從業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 如何構建適應直播生態、符合法律規範的新的「人貨場」,是直播走入「下半場」必須解決的問題。  賣車,賣房,賣火箭發射服務……這一年,直播「貨架」上的商品不斷突破人們的想像,有人感嘆,這是「萬物皆可直播」的時代。  從配角到C位主角,直播在「雙11」當中的角色變化成為2020年直播帶貨火熱「出圈」的最好註腳。當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致線下消費停擺時,直播帶貨作為「救命稻草」引來萬物爭相「擁抱」。
  • 新形勢下的直播電商:直播帶貨被管控,直播電商的機遇將會如何轉變
    、帶貨主播等方面的多種行為。直播帶貨在雙十一期間如此火熱,但其成為風口,也不過是在這兩年。 直播帶貨是直播行業產生之後在商業化進程上的2.0時代。區別於秀場直播,直播帶貨將直播與電商相結合,增加了直播行業的變現能力。在秀場直播的1.0時代,直播憑藉內容供給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而在直播帶貨的2.0時代,則是將商品供給方與需求方消費者連接在了一起。
  • 直播帶貨新規「接地氣」,「假靳東」們將成為歷史
    近日,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因超過75%的退貨率被質疑「銷量造假」,再加上此前的「假靳東」事件,直播帶貨行業不斷被貼上了與「假」有關的標籤。徵求意見稿的發布及隨後新規的正式落地,或將令直播行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 娜美文化:直播帶貨機構深度解讀直播帶貨的優劣,分析利弊!
    每天約有3萬家新的直播商家入駐,而直播帶貨的訂單總量也在以每周20%的速度增長。預期整個2020年,直播帶貨的市場經濟規模可以達到9000億。  娜美文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直播帶貨的利弊均顯得十分突出。我們先說有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