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喝了一杯茶,隨手寫下這首詩,結尾7字卻被傳誦了千年

2020-12-16 紅衣記史官

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曾經在他的《蘇東坡傳》序言裡,這樣說: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一個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詩人!

東坡先生滿肚子墨水,經典名句經常是信手拈來,隨隨便便就流傳千古,其中就有這麼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句詩率性灑脫,用詞簡單而精準,一下子寫出了人生的高境界因此備受讚譽。

作家林清玄就寫過一篇與之為題的散文,裡面談到「清歡」: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這首詞寫了蘇軾與好友冬日與好友遊玩時見到的景色,以及那天吃到的人間至味,在作品最後發出了詞人的感嘆,深具哲理意蘊。

詩詞大意:

時令為初春的早上,斜風細雨,正是乍暖還寒時候,山中還是柳色煙光,霧色朦朧隱約未見的樣子。

到了河邊忽然就變得陽光明媚,一切豁然。那彎曲的洛水漫漫悠悠地奔往淮河而去

中午時分,與朋友一起坐進農家裡,茶杯裡泛著雪沫乳花似的茶湯,一股清新直抵內心。

主人擺出了嫩綠的山間蓼芽和蒿筍,作了一盤春天的素菜。真是讓人難忘的感覺,原來人世間最美好的不是濃湯肥味,竟是這清淡如茶的歡愉。

寫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大概正處在不惑之年,而此時,他的人生已經歷了大起大落,先是王安石變法受到的波及,又差點因為「烏臺詩案」丟了性命,雖然僥倖保住腦袋,但還是免不了被貶謫。

而曾經名滿天下,胸懷抱負的他,縱然生性豁達,卻也終究會感嘆自己的渺小江的河水。「入淮清洛漸漫漫」這一句微微流露出一閃而過的無奈,但很快就淹沒在浩渺的壯闊中。

這味是食之味,雖然清淡卻是爽口,入口難忘。這味更是人生滋味,要的就是煎茶釀酒的閒雅而不落寞,要的就是抽離出繁華之外的樸素而不自卑

「清歡」把內心回歸自然的寧靜,透過詩意的語言寫出心中所想的生活。

東坡先生一生也經歷過無數坎坷,但他始終樂觀向上,無法左右生活,就把握好自己的心態,不讓愁緒籠罩心頭。

正因為如此,他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時候,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享受清歡,就是享受獨處的感覺,放下執念,在生命之流中不急不緩地前行。

無論暗夜白晝,或是乍暖還寒,寵辱不驚,平靜淡然,不盲從,不奢不貪,悠然自適。

靜水流深,人生何必太匆忙。

有人說:「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學蘇東坡。」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也能讓我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恰逢出版社活動,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兩杯奶茶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古代大家的人生哲理,提升自己的品味!

閒暇時間,可以跟孩子一起看,豐富知識面的同時,增進感情的交流!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蘇軾找朋友喝酒,卻被友妻大罵,寫下一首詞,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所謂「詩酒聯姻,密不可分,杯盞之間,清濁濃淡,折射出的是人間百態,世事滄桑」。品著這些酒詩的醇香,想像著曲觴流水的景象,我不禁有些醉了,但是也萬萬比不得下面的這位酒興詩人,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詞中酒神——蘇軾!
  • 蘇東坡醉酒後寫下一首詞,下片甚是經典,說出無數男人的心聲
    這一年,他寫下了不少好作品,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都是此時所作。蘇東坡當年在酒醉後寫下的這首詞,特別真性情,常常成為夜深人靜時無數次敲擊在心頭、迴蕩在心間的聲音。從中,能讀到一種對自由的嚮往,一種跨越千年時空而依然存在的強烈共鳴。這首詞可謂是通達人心之作,尤其是人到中年,被生活壓抑到幾近崩潰的男人。
  • 【茶道】茶歌與酒詩的情誼境界
    勉強譯成白話:我這裡有剛醅釀成的還浮著綠色新鮮浮沫的酒, 在紅泥的小火爐上溫著,天晚了,好像要下雪是樣子,你可以來喝一杯嗎 ?這首詩令人喜愛 , 一是它充滿了顏色 , 綠蟻、新酒、紅泥、火爐、白雪,構成了一幅溫暖的畫面。二是它的氣氛雅致、歡喜 , 與我國傳統的飲酒詩不同。我國傳統的詩詞 , 提到酒 , 都是愁緒滿懷,不然就是慷慨激昂,充滿激地感情。
  • 杜牧為贈別歌妓,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千年來廣為傳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別二首·其二》,便是杜牧為贈別歌妓所寫的一首詩。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杜牧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即將離揚州奔赴長安。所以杜牧不得不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至於這位歌妓姓甚名誰,史書並無記載,但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卻描繪了她的形象,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確實是啊,當我們遠離故鄉、回憶起故鄉時,故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在著諸多的值得回憶的故鄉的事物當中,月亮一直佔有者重要的地位。在古往今來的憶故鄉作品中,以月為代表的憶故鄉的作品不勝枚舉,人們更願意將自己憶故鄉的情思寄托在明月當中,讓自己的情思與月亮掛鈎。
  • 蘇東坡:一生多艱,要有幾個真正懂你的人
    法名了元,字覺老,俗姓林,江西人。自幼學習儒家經典,進步神速,被稱為神童。與蘇軾常相往來。 兩人應酬文字很多,多為人所傳誦。 二人的關係半師半友,蘇軾在他面前從來也是有話說話,從不作偽。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他被譽為「唐宋八大家」,這是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而他的詩其實也是一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寥寥數語便將西湖的美景寫到了極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短短兩句便揭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 冬天,吃一杯溫暖的茶
    書的簡介亦說,這是一冊「茶文化的散文、隨筆與評論以及題畫茶詩,書中插圖也全部出自同一作者的手筆,圖文並茂,筆調輕鬆閒適,風格獨特雋永,兼有茶學、文學、畫學的專業品位,是一本有純文化雅致的閒書,對茶葉、茶館行業還是一本金針度人的生意經。」茶話我還是覺得隨意地閒談就好,不必正襟危坐,高頭講章,那樣就失去了茶的趣味。
  • 路遇小雨下個不停,楊萬裡調皮地寫下首詠雨詩,開篇7字就驚豔了
    詞作那麼風靡,他卻偏以寫詩為樂,據說一生共寫了兩萬多首詩作,這個數量是《全唐詩》的一半。雖然存世的只有4200多首,但卻經典頗多。光是入選課本的詩作就有3首,成為了南宋入選最多的詩人。讀楊萬裡的詩作,決能感受到一股盎然的童真童趣。
  • 白居易的這首詩,短短28字脫口而出,卻將思念寫得情深意真
    詩酒風流乃是古代文人的標配,提上一壺酒,於花間,於庭院旁,與三五好友欣賞著迷人的景色,喝著香醇的美酒,人生樂事啊。雖說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與好友聊天其樂無窮,可是自己喝著好酒,不見好友,想起昔日裡把酒言歡的場面,又不知會激起多少的思念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與喝酒有關的詩,白居易在酒宴上想起了好朋友元稹寫下一詩《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盡顯深切的思念。
  • 七一文學|喝杯茶去|郝安專欄
    (一)沏茶喝茶,有很多的學問很多的講究。大多數人呢,對此卻似乎很隨便。書畫琴棋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事,茶為其一。如春夏秋冬寒來暑往,陰晴望朔江河東流。平平常常,簡簡單單。然而,惟其平常簡單,恰恰正是俗中藏雅的好處妙處。有友客來訪,獻一杯茶,便溫馨如歸。
  • 蘇東坡題詩的廬山西林寺怎變成了西琳寺——江西行(三)
    蘇東坡才華橫溢,所到之處幾乎都吟詩作對或題字作文。在歷代蘇東坡詩集中,在廬山寫的詩有12首。由於第一次是父喪、第三次是被貶到更遠的嶺南途中,蘇東坡心情沮喪,沒有寫詩。傳統意義的廬山寺廟眾多,蘇東坡到訪過多處,這也是其廬山詩的主要來源。 此中,蘇東波第二次過廬山時借宿圓通寺,與長老暢談。蘇東坡父親蘇洵生前與圓通寺的長老有交往,是夜回憶往事,蘇東坡寫下《過圓通寺》:石耳峰頭路接天,梵音堂下月臨泉。此生初飲廬山水,他日徒參雪竇禪。
  • 蘇東坡的詩意泡腳
    蘇東坡這首詩採用比照反襯的寫法,就是把生活條件的低劣情況先講一番,正是在這種條件之下,更顯示出某一生活方式之可貴。為了把這層意思恰當而富有詩意地表達出來,詩人先用兩個典故進行比照。  長安大雪年是哪一年,沒有必要去考證,蘇老先生根本沒有要考察歷史的意思。
  • 蘇東坡被友妻趕出門,憤然寫下此詩,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蘇東坡雖然頂著團練副使的頭銜,實際上這是一個閒差,基本上每天去衙門都沒什麼事情可做。有了大把時間的蘇東坡,經常邀請陳季常一起出來遊山玩水。一開始,陳季常的妻子柳氏並沒有反對丈夫出去玩。柳氏得知消息後當然是怒不可遏,就把陳季常狠狠的教訓了一頓,而且不允許他再和蘇東坡一起出去遊玩。陳季常雖然是個大男子,但是偏偏怕老婆怕得要命,所以就再也不敢找蘇東坡去玩了。過了段時間,蘇東坡一直不見陳季常來找他玩,於是就上門拜訪陳季常。等到蘇東坡來到陳季常家裡,才知道陳季常不來找他玩是因為一件小事,被柳氏罰跪面壁思過呢。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全詩僅有40個字,卻有兩句成為送別詩中的千古傳誦的名句。這首詩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初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他為四人之首。在詩歌上,在擅長五律和五絕。
  • 蘇軾「洞房」時寫下一首詩,不料卻成為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
    詩歌可以說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載體,在我國古代有很多人,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尤其是在唐宋時期,出現過很多有名的詩人。我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是因為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傳承,詩歌便是其中之一,無論是那種詩歌都會傳誦千古。
  • 17歲的王維身在異地思念家鄉,寫下一首28字小詩,流傳了上千年
    比如神童駱賓王賓年僅七歲就寫出了《詠鵝》,王勃14歲寫下《滕王閣詩》,白居易16歲寫下《賦得古原草送別》。可謂是出名要趁早,寫詩也是要趁早。其實許多詩人在年輕的時候,已經出類拔萃脫穎而出了,比如「詩佛」王維。王維經典的詩太多,其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最為人所熟知。寫這首詩時王維年僅17歲,他將遊子的思鄉之情表達得含蓄深沉,感動了無數人。
  • 一個人一杯茶的心情說說_一個人靜靜喝茶的句子
    2、一個人這樣靜靜的坐著,沏上一杯茶,在氤氳的茶香裡想一些事情,只是不曾想起什麼。  3、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很好的過,一杯茶,一本書,一個耳機,一份心情。  4、敬上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再奉一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  5、忽然喜歡上了獨處,一桌,一椅、一茶杯、一個人,就這樣靜靜的靜靜的發呆。
  • 和「茶」有關的古詩詞,你知道幾首?
    這段詩寥寥數十字勾勒出作者兩個白皙可愛的小女兒的舉止神態。兩個小女孩因為急著想喝茶,於是守在茶爐旁邊,對著正在烹茶的風爐吹氣,希望能使爐火旺一些。可是沒一會兒,等她們站起來,卻發現早已被煙燻得一身烏黑,少兒茶趣躍然於紙上。當時的 「茶」字寫作「荼」字,而「荼」變為「茶」,是從唐代茶聖陸羽著《茶經》開始的。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論詩歌,成就最高的一定是唐朝,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宋朝雖然是詞的天下,但也有不少詩作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