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香港眼科醫生林順潮的「中國夢」

2021-02-13 眼界

來源:中央人民廣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香港之聲》、《華夏之聲》微信公眾號

「40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個騰飛期,一個大時代,能夠參與其中,是人生一大樂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實現中國夢。」

從師者到醫者

由香港到內地

在CEPA框架下首入深圳

開設全港資專科醫院

林順潮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參與者

近日,中央人民廣播電總臺央廣《香港之聲》欄目記者專訪了香港希瑪眼科集團主席林順潮教授,記錄了這名香港著名眼科醫生由香港到內地辦醫的經歷,以及身為全國人大代表,親歷國家改革開放的心路歷程。2018年11月7日,這一期專訪在央廣播出。以下為節目文字內容:

記者: 2003年初,你倡議提出了「關心是潮流」亮睛工程先導計劃,前往潮汕地區進行扶貧工作,給當時還沒有被新農村農民醫療覆蓋的人們進行了白內障手術,那是什麼原因提出這個計劃的呢?

林順潮教授:我們內地的白內障致盲情況比較嚴重,然後相對其他國家比如印度,我們白內障手術量是明顯偏低的,當時印度每年手術量超過400萬例,我們遠低於200萬,他們的人口比我們少,但手術量比我們多一倍以上。

其中的原因是手術的醫生不多,另外就是很多病人在農村地區,要從農村地區跑到城鎮或者大城市做手術,也是困難的。以我們一般扶貧醫療隊的做法,就是下到基層做手術,但做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去。

那我就在想,如果我們能籌款後在做手術時教會當地醫生做手術,保證手術培訓是成功的,手術效果是好的,那就能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那你帶不走的醫療隊,如果收費不夠低,那幫到的人還是比較少,但如果你不收費的話,你就要不停籌款。教人打漁,好過送魚給人。那我們就成本價治病,又能幫到人又收回成本,整個扶貧項目就可以持續發展。

記者:這個發展模式是挺好的,實施的過程中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事情?

 

林順潮教授: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在那裡我們就算有這個扶貧項目,我們收700塊仍然是負擔不起。很開心見到國家推出「新農合」,白內障變成單病種,那不僅是我們醫療人員很用心工作,在國家體制上面也有很多進步或者優化的制度出來,可以幫到有需要的病人。以白內障手術為例,你一人復明就全家解困,這些項目很值得支持。

另外感觸很深的就是有好的東西其實也有很多人願意支持,亮睛工程之後在海南省得到了言愛基金(邢李㷧捐資創設)的支持。邢李㷧先生說,林醫生你來我們海南做這個亮睛工程吧,那我們一年就在海南做了差不多三萬例免費的白內障手術。

之後我也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國家建議可不可以用亮睛工程這個模式一邊做復明手術一邊培訓,當時的衛生部也很支持,2009年我的建議在3月開兩會提出,9月就出紅頭文件,三年內做一百萬例免費的貧困人士的白內障手術。做的時候不是說醫療隊從城鎮下去做完就走了,而是縣級醫院在做的同時培訓當地的基層醫生。

現在回顧整件事,也覺得很欣慰。今時今日內地做白內障手術的量比以前多很多,但是仍需努力,因為我們手術的量還是不足以應付每年新增的白內障手術。

記者:一邊做手術一邊進行扶貧項目,這個過程很辛苦,你是不是克服了很多困難?

 

林順潮教授:比如前天我也做手術做到12點,因為手術量很多。病人就說哎呀林醫生你好辛苦啊,做到下午的時候病人會說林醫生你還沒有吃飯啊,太辛苦了!

我就會和病人說,第一我做的是我自己喜歡的事情,樂此不疲。第二辛苦的人不是我,有病才辛苦。有病不一定能找到可以幫助你的醫生和醫院,整個歷程中都有很多擔憂,很多驚慌,還有一個經濟的負擔。所以這些病人說林醫生你辛苦了,我說不是,你們有病才最辛苦。

我們一進入手術室就好像運動員進到比賽場,就很自然地會拋開一切,專心一致,做到氣定神閒,心靜就手定,顯微手術才會做得好。

 

記者:這麼多年看到中國白內障手術獲得很多進步,這個過程中你看到什麼變化呢?

 

林順潮教授:手術量是大增的,手術也是不斷優化的,由以前沒有放人工晶體到現在標準放人工晶體,除了有特殊情況。然後很多醫院的水平也是很好的,能做手術的醫生也多了很多。有一些人工晶體現在是連老花都可以一起解決的。

另外我們中國人比較多人近視,有的人500度1000度,最高的是3500度近視,那白內障手術後去到0度。這是因為我們手術後會放人工晶體,本身白內障也是一個晶體,那除了度數之外,我們把眼睛的屈光度數也擺進去,今天來說是比十年前二十年前進步很多,精準很多。

我們說精準醫療,現在的手術已經優化到一般都不需要全身麻醉,連在眼球旁打麻醉針都不需要,只用表面的麻醉藥水就能做到顯微下面的微創手術,不管是散光,近視遠視,老花都可以解決。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新的研究顯示全世界包括中國,一個失明的原因就是青光眼。現在做了白內障手術之後青光眼也會改善很多,如果是房角窄閉角型青光眼,做完手術後絕大部分都沒有了。如果是開角型,做完白內障手術後很多時候眼壓會正常很多,大部分都是不用用藥了或者少用藥。

白內障致盲的情況改善很多,手術本身就一日千裡,差不多每年都能有進步,所以作為一個眼科醫生,我們最開心的就是能幫到病人重見光明。所以我們是不累的,樂此不疲。

記者:說到國家對港資醫療企業的幫助,2003年CEPA的籤署,那在香港註冊的醫生可以免試進入內地註冊,港人也可以在內地申請註冊全資的醫療服務機構,對你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

林順潮教授:作為一個醫生,哪裡有病人需要我就應該去到哪裡。所以這麼多年我在內地很多窮鄉僻壤做很多扶貧。城市病人同時需要優質的醫療服務,所以CEPA之下香港的醫生可以免試執業。

另外如果想辦一個醫院,CEPA下香港是可以獨資辦這個醫院,那我們想提供醫療服務,除了要有優質的醫護,管理也很重要。所以現在可以獨資的意思就是你自己想走哪個方向,你的成功機會會大點。如果你要和別人合資,那大家需要磨合,有時候誰的意見更重要呢,成功的機會會少一點。

CEPA這個對我們是很關鍵的政策,有這個政策那我們就從港中大來到深圳辦這個醫院,因為我覺得這裡的需求更大,當然香港的病人我也很想醫治,但是在內地提供國際水平優質人性化精準醫療,還是需求很大的。

香港醫療和國際是接軌的,所以如果能在這裡成功的話,就一方面幫到有需要的病人,另一方面對內地眼科服務提供者來說可以提供參考,可能有競爭,但有競爭才有進步。也希望鼓勵更多香港醫療界的朋友,眼科也好其他科也好,都能來內地辦醫。

記者:今年你在北京開了第二家醫院,那為什麼要發展得更加廣泛呢?

 

林順潮教授:我們深信內地有很多患者很希望不但醫療技術好,還希望醫德醫風醫療管理方面有好的服務,我覺得我們就是在走這個方向。基本上我們把內地分為東南西北中,那深圳這個就是靠近南方的患者會來,在北京開醫院方便了很多北方的病人,就不需要跑到深圳或者香港。所以在北京開醫院很重要,來深圳的病人來自全國各地,靠近北方的就可以去北方。

另外,我們集團也收購了一間昆明的醫院,現在在裝修,明年很快正式會進一步營業。那裡是一帶一路,也是西南部。另外一個是上海那邊,是長三角,有這個需求,我們希望能方便到病人。內地這麼大,如果能在不同地域都有醫院,我們希望做到來香港看病是和在深圳北京昆明看的都一樣的。

記者:中國改革開放40年,你看到的變化是怎麼樣的?

 

林順潮教授:翻天覆地。我們由幾乎是一無所有來到現在是小康,已經有不少事情是獨立自主了。加上我們向前望,有很多重大的機遇,包括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作為中國人,心裡感到很欣慰,興奮。因為這40年來的改革是真的成功了,我們之前的百年滄桑,現在是開始步入小康。希望是能逐步真正去到一個不止是大國,還是強國,能實現中國夢。

 

記者:改革開放對你自己有什麼影響?

 

林順潮教授:我們是面對改革開放的大時代,看回歷史是沒有很多這樣的大時代出現。所以我非常的感恩,很幸運不單見證大時代,同時還是參與者。但是四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很短的,未來的四十年,一百年兩百年,希望中國人能真正富強起來,同時為世界發展做貢獻。

 

記者:你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對港資醫院和民營醫院有什麼影響?

 

林順潮教授: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香港的醫療水平是很不錯的,是和國際接軌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居民平常也常接觸香港,香港醫療品牌的認受程度是高的。如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起來,地面的高鐵,港珠澳大橋這樣的發達交通,可以令大灣區內實現「一小時生活圈」,使得效率提高很多,這些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優勢。如果香港醫療服務的提供者是有素質的,整個區域互聯互通,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有很大的發展機遇。我也鼓勵香港有興趣的人士加入大灣區的發展。

記者: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對你來說是不是看到醫療發展這方面有越來越多的發展藍圖?

 

林順潮教授:「一帶一路」給內地香港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機遇,如果是優質的醫療,香港可以輻射到內地,那為什麼不能輻射到「一帶一路」的地區呢?如果沒有這些政策的輔助是做不到的。我深信「一帶一路」的部署策略是非常好的,在大的政策層面,內地政府會和不同國家去溝通如何做到互利雙贏。我在下面,也可以看到有沒有機會去參與更多,貢獻更多,這絕對是對我們香港醫療服務提供者很大的機遇。(END)

林順潮教授入選2018年度世界眼科人物最具影響力100強

希瑪眼科上市超購1600倍 馬化騰是基石投資者

林順潮、畢宏生、史偉雲、孫豐源、李甦雁教授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林順潮:關於兒童近視的10個最常見問題

相關焦點

  • 【港澳時政】改革開放40年慶,林鄭月娥率港代表團赴京受國家領導人接見,林貝聿嘉林亮林建嶽林順潮林廣兆林樹哲林龍安隨團參加
    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40年代末移居香港,又赴美國深造,先後在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美國大學學習,獲大眾傳播證書、公共衛生行政證書及家庭計劃研究生資格。返港後出任家庭計劃指導會任總幹事,20多年來一直擔任該會執行總監。歷任香港婦女會主席,香港國際婦女協會副會長,大學婦女香港協會會長兼顧問,香港中國婦女會副會長等職。曾獲勳銜S.B.S.銀紫荊星章,O.B.E.英帝國官佐勳章,M.B.E.英帝國員佐勳章,太平紳士。
  • 【女傑評選走訪】深圳市企業聯合會領導走訪深圳希瑪眼科醫院
    希瑪眼科品牌總監陳小瓊介紹了醫院情況。她表示,希瑪眼科是深港醫療合作醫院,2013年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由連續四屆入選「世界影響力眼科人物100強」的林順潮教授創辦,隸屬於香港希瑪國際眼科醫療集團旗下,被評為「深圳市醫療機構十大改革創新案例」,入選《鵬城醫改薈》一書。
  • 昆明紅會眼科醫院怎麼樣
    核心提示:昆明眼科醫院哪家好?昆明眼科醫院是國內全力港資眼科專科醫院,醫院由國際眼科醫生林順潮醫生創辦,昆明眼科技術與國際接軌,引進世界頂端設備,加盟經驗豐富的醫生,醫院秉承「國際水平、港式管理、優質服務、合理收費」的宗旨,緊貼世界眼科發展新趨勢。
  • 愛爾眼科這事沒完,不妨先看看希瑪眼科
    *本文為智申港股投研所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愛爾眼科(300015.SZ)周末因為抗疫英雄的醫療事故,時隔8年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8年前因為臺灣醫生「封刀門」事件,愛爾作為A股眼科第一股,深受影響。但那時愛爾正方年少,成長潛力無限,而且主因並不是公司本身出事故,所以一年後愛爾即走出陰影,開始了資本市場長牛的故事。附上一副愛爾眼科的月線圖,如下。
  • 40年,深圳為中國改革開放積累寶貴經驗
    40年,深圳為中國改革開放積累寶貴經驗(專家解讀)8月26日是中國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紀念日。日本媒體《日經亞洲評論》刊文稱,在過去的40年中,深圳的GDP增長了驚人的1萬倍。作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試驗場,深圳引領了中國經濟的創新發展。
  • 中國眼科醫生缺口有多大?平均每5萬人僅1.6名眼科醫生
    導讀:我國眼科患者數量巨大,屈光不正人數超過6億,45歲以上的老視患者達3.91億,還有2億白內障患者和2100萬青光眼患者。目前眼科醫生缺口依舊很大,目前全國有4.48萬眼科醫生,約平均5萬人才有1.6個眼科醫生。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歌詞有獎徵集啟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青海日報社和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省音樂家協會決定聯合舉辦青海省紀念改革開放40年歌詞有獎徵集活動。☞徵集時間自徵集啟事刊發之日至2018年10月底。
  • 鵬城展翅再高飛(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 從改革開放「探路者」到新時代「示範區」——深圳特區40年巨變...
    「就是要到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選擇廣東,首站即來到深圳前海。2018年10月,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前夕,總書記又一次踏足深圳。在這片改革前沿地,總書記向世人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信念。
  • 昆明哪家治療黃斑變性眼科醫院好
    核心提示:昆明哪家治療黃斑變性眼科醫院好?昆明眼科醫院匯聚了來自海內外的眼科專家,其中包括世界眼科100強林順潮教授、擅長角膜眼表、白內障、眼外傷及玻璃體視網膜姚勇副主任醫師以及在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方面已有超過12年的豐富臨床經驗的海外醫生安文達等在內的多位醫生在治療黃斑病變、視網膜等眼底病變等方面的眼疾有著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
  • 中國每5萬人不足2位眼科醫生!
    可你知道,我國眼科醫生有多少?每5萬人只有1.6位眼科醫生,你就知道我國的眼科醫生有多忙!」11月27日,在主題為「專業創新引領精彩視界」的愛爾康中國首家體驗中心媒體開放日活動中,北京同仁醫院門診部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青光眼專業委員會委員、主任醫師喬春豔透露了一組讓人驚訝的數據。
  • 黃斑前膜治療,昆明眼科醫院哪家好?
    昆明眼科醫院緊跟國際新治療,透過25G/23G方式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剝除黃斑前膜,使黃斑點回復原貌,手術傷口小,無須縫線;此外,昆明眼科醫生加入剝除內置膜的一步,可減低黃斑前膜反覆的機會,手術效果也可能更佳。  黃斑前膜手術大解構:  步驟一:使用微型玻璃體切除儀切除玻璃體。  步驟二:用微型鉗子放入眼內,直接剝除前膜。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汪海:雙星是中國國企改革的「小崗村」
    (圖片來源:採訪對象)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在這被稱為「第二次革命」的驚險一躍中,企業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
  • 真理標準與改革開放40年實踐
    回顧改革開放40年,新時期在思想上真正的起點是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這場大討論的重大意義歷經漫長歲月而日益鮮明。沒有這場大討論,就沒有新時期改革開放,就沒有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環境。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豐富的真理認識,對於怎樣堅持認識社會主義事業的真理也達到了更新的境界。第一,改革開放40年和新中國成立69年的歷史及支撐這一事業的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探索的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
  • 大型畫冊《巨變: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記憶》見證深圳特區40年時空奇蹟
    1984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視察深圳經濟特區時為特區題的字。今天·一個時代高地在崛起「就是要到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 2020年中國眼科十大新聞
    中國眼科界在這場重大疫情面前,展現出一如既往的光芒。  「疫情預警者」眼科醫生李文亮的病逝舉國悲慟,陶勇醫生的讀詩唱響光明。  儘管眼科不是這場大戰中的主要擔綱者,但眾多眼科機構都在積極作為,主動參與到各地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當中,充分展現醫療行業者的榮譽感與使命感。不忘初心,醫者仁心。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10個方面回顧改革開放40年曆程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詳細
  • 「江蘇改革開放40年40企」蘇企聯榜單發布
    中國江蘇網12月10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 為紀念江蘇改革開放40周年和發掘、展示2018年度最具影響力、最具創新力的年度江蘇企業家精英,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引領更多省內外企業家為提升江蘇經濟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出貢獻,由蘇企聯主辦並發起了「江蘇改革開放40年40企」網絡評選和「2018江蘇年度經濟人物系列推選」活動。
  • 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世界郵票上的中國藝術名家陳錦祥全球首發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共產黨用改革開放的偉大宣示把中國帶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這是一次偉大的轉折,這是一次嘹亮的喚醒,古老的中國,推開了一扇眺望世界、變革求新的大門。
  • 改革開放40年國企改革的基本邏輯與寶貴經驗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作者:李政(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改革開放40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以其牽涉面廣、錯綜複雜,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和重點、難點。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也進入深水區,黨的十九大對深化國企改革提出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