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全憑記憶寫成,所以認定的明星工廠難免有遺漏,歡迎補充。
新鄉市第一家垮掉的明星工廠榮譽毫無疑問應歸無線電總廠所有。無線電總廠是一家老牌電子廠,生產什麼都不記得了,只記得這廠在新鄉地位很高,垮掉後對新鄉市影響也很大,因為後來的處理到位,沒有引發社會問題,原總廠工人去向分成三類,第一接近退休年齡的直接提前退休。第二就是安置進別的大廠量才錄用保證原工資標準不變。第三就是按工齡補償一定賠償金後解除勞動關係,從此失去全民所有制工人身份。第一類的是按條件處理,第二第三類的是自願選擇,算是處理好了,以後再有挎掉的工廠工人安置都是參照這個方法處理的,所以無線電總廠起了個標杆作用。
以後就記不清順序了,排名不分先後。
新鄉麵粉廠,生產的麵粉好像是叫舒豐牌,新鄉人都是吃的新鄉麵粉廠的面,新鄉人都很意外,突然就沒有了,買不到新鄉麵粉廠的麵粉了。
電池廠,中華電池名震中華,新鄉這小地方能有這麼個品牌也真夠牛的,悄無聲息的就不再聽說了。
保溫瓶廠,品牌不清楚,只知道當年新鄉人都是認得這個廠,買保溫瓶就買新鄉產的,突然停產關門。
耐火材料廠,生產什麼不知道,是供應企業的東西,和平民沒關係,但這廠當年工人收入很高也是很有名的。慢慢的聽說發不出工資停工。
中原紗廠,赫赫有名,新鄉從前號稱紡織電子城,這個紡織就是從中原紗廠來的,中原紗廠原來是上海榮氏集團名下有名的工廠,公有制後援建內地遷住新鄉,老工人都是上海人,遷到新鄉後帶動新鄉紡織業發展,新鄉建了很多配套的紡織、印染廠,現在也都沒有了。中原紗廠經營一年不如一年,最後破產處理。所以新鄉紡織城的稱號怕是沒有了。
755廠,這廠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這類代號廠新鄉有很多,都是原有的軍工企業,755廠當年生產蓄電池全國一流,後來新鄉縣出了個私營企業叫八化的,挖走了755廠很多技術人員生意越做越大,搶走了755的生意,現在755就沒人聽說了。估計軍用品還在生產,老百姓慢慢就不知道了。
134廠、16廠,和755廠類似,民品慢慢不再聽說,可能也是只剩軍工了。
760廠是這些代號廠裡前些年是發展最牛的廠,80年代投資生產彩電,正趕上好時候,彩電跑步進入中國人家庭,大家都是拿著錢都買不到,發展到要預交訂金的份上,出現了彩電票,送禮時送彩電票比送現金還讓人高興。新鄉美樂電視名震全國,中央電視臺上常有美樂的廣告,「千錘百鍊,美樂彩電」 「看美樂電視,享美樂人生」,那時現在的主要電視品牌都還沒有誕生呢。後來形勢越來越差,先是和TCL合資後又和安彩合資都沒能活過來,美樂電視品牌消失了,電視廠也沒有了,到破產處理時,廠裡已經一無所有,只剩下幾個軍工車間還存在了。
新飛冰箱廠,情況和760廠類似,但底子比760廠要差得多,只是一個區屬小廠,80年代廠長劉炳銀看準發展方向,到處活動拉來政府投資和貸款,情況和海爾集團完全一樣,發展的時機好,上升的非常快,沒用幾年新飛冰箱就走向全國,和海爾齊名,中央電視臺上新飛冰箱和美樂彩臺成為支柱廣告,「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激起廣告業的憤怒,被廣告行業投訴,後來改為「新鄉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鄉冰箱好」。那時新鄉人到了外地說是新鄉人沒人知道是哪就說是新飛冰箱和美樂彩電的產地就行。那時的新飛廠工人工資是新鄉最高的,在新鄉平均工資不到500元的時代,新飛冰箱廠的工人一個月能拿1500元,新飛的工人相親都不用換衣服,穿著工作服去就行,基本上準成。原廠長劉炳銀死後,冰箱廠和新加坡合資開始一天不如一天,直到這幾年徹底垮掉,最後被一家電視機廠收購還能維持生產,保住了新飛品牌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啤酒廠,新鄉啤酒廠是伴隨著中國人的口味變化成長的工廠,投資生產啤酒算是比較前衛,從前中國人是不喝啤酒的,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開始學著外國人的生活方式喝啤酒了,那些年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啤酒廠,啤酒廠的規模基本由這個城市的人口數量來決定,基本上是本地人只喝本地啤酒,外地品牌都打不開銷路,每個啤酒廠都活得不錯,新鄉的航空啤酒也是相當火爆。但隨著幾大品牌啤酒的收購熱潮,中國市面上的啤酒品牌越來越少,慚慚消失,大家開始接受外地品牌,本地品牌沒有地位了,紛紛賣掉,成為外地品牌的分廠,或者直接關掉了。
肉聯廠,這個也是基本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個,在從前運輸不方便的時代,每個城市都有一個肉聯廠供應全市的肉食,新鄉肉食品牌叫珍藝,隨著雙匯這樣的大型肉類加工企業出現也消失了。
幸運方便麵廠,這個廠名記不住,但這個品牌是如雷貫耳,當年吃幸運方便麵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不做飯吃方便麵不會被人笑話懶得,大人小孩都愛吃,還流行幹吃麵,熱愛程度不亞於現在學校門口的小零食。這是一家新加坡企業,所有列舉中唯一的外企,從大火到悄無聲息地消失只用了不到十年。
全順線材廠,這是唯一一個上榜的民營企業,廠長李全順當年用慈善事業的方式搞宣傳,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因為非法集資,資金鍊斷裂倒閉,人也坐牢了。
還有什麼有名的大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