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民街上的「榜眼及第」高家大院,七代為官,首善廉潔

2020-12-12 上天入地小飛魚

來到西安,肯定會去回民街,說到回民街,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美食一條街」,各種美味一網打盡。然而早之前的回民街卻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這樣一條美食一條街。

回民街只是一個概括的稱呼,包括的範圍其實很廣,像是「西羊市」「北院門」「橋梓口」等都可以算做是回民街的範圍內,而北院門這裡又可以說是最最顯赫之地,為什麼顯赫呢?我們就從這裡的「高家大院」說起。

鬧市中的「深宅大院」

高家大院位於北院門144號,佔地42畝,總面積2517平方米,房屋有86間,其中現在對外開放的有56間,也就是說大概只開放了65%的面積。

高家大院是一座三院四進式磚木結合四合院,其主體是明崇禎年間建築,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也是目前西安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民居院落古建築。

乾隆御筆「榜眼及第」

明崇禎十四年,高家先祖12歲時就參加科舉,被欽點榜眼,官居太司,崇禎皇帝御賜宅第。當時進北院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高家大院正門門匾上書「榜眼及第」,蓋有印章「乾隆御筆」。

高家是漢族,家族中最有名氣的要數同治年間的榜高嶽崧。

高嶽崧,字峻生(峰),號幼潭、子年,陝西長安人,祖籍江蘇鎮江。清同治十年辛未科梁耀樞榜進士第二人(榜眼)。史載他做官廉儉節約,恪盡職守。為人謹慎小心、和睦待人,贍養族中長老,始終如一,從無過分舉止。可惜他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31歲。

高嶽崧的父親高景清,字春潭,曾經是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生,後來被保舉,由太學生議敘道員,賞戴花翎。是個在當地出名的義舍財、保鄉梓的賢紳。

後來他的兒子高彝,在光緒二十二年拔為貢生,得中舉人,官至甘肅寧朔知縣。

高家的牆,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鬥量

據說高家大院的磚牆又高又厚,而且是用糯米汁攪拌石灰、黏土、細砂而成,堅固異常,所以有「高家的牆」之說。

相關焦點

  • 陝西唯一皇帝御賜的「榜眼及第」,在西安回民街,為外國資助修繕
    去西安旅遊,回民街總歸要去的,在大家的眼裡,回民街無論在西安還是全國都是知名的美食小吃街,熙熙攘攘的遊客也多是到這裡尋味而來,以至於忽略了那些年代悠久的私家古宅,深藏在回民街的「高家大院」就是其中之一。
  • 鬧市區的榜眼及第府高家大院
    逛西安回民街一般的人只是看熱鬧,品小吃,往往忽略了在這熱鬧的回民街裡,還有一處安靜之處,那就是144號的高家大院。高家大院主人肯定姓高了,就像山西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主人要么姓王,要么姓喬。據了解,高氏家族在清代是本地的名門望族,尤其是乾隆年間,高家三子高中榜眼,是其發展的巔峰,所以叫榜眼及第。這個家族文、武、商、政等各個方面都出了不少人才,很是難能可貴。特別介紹,高家大院的真正主人高嶽崧,字峻生,亦有峻峰之說,號幼潭、子年,陝西長安人。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梁耀樞榜進士第二人(榜眼),所以有榜眼及第之稱。
  • 榜眼及第府,攜娃觀木偶,遊賞完整的民居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路牌標識高家大院屬於西安市文物144號保護地,屬於保存最好的明清民居古建築院落。地處北院門內,攜娃遊玩的好地方,可以觀賞民居,增加歷史見聞,還可以看皮影戲,木偶戲。有句順口說:高家的牆,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鬥量,這地方,雖然不大,但牆夠高夠厚,挺值得走走。
  • 景致記錄:西安鼓樓觀鼓,回民街裡尋幽
    西安的鐘樓與鼓樓遙遙相望,因此,建議大家採用這樣的瀏覽線路:鐘樓→鼓樓→回民街。大家先去鐘樓遊玩,然後再去鼓樓和回民街。
  • 西安「最敬業」景點,晚上10點半才關門,膽小的遊客感覺有點恐怖
    晚上九十點鐘,回民街北院門依然人山人海。與這條喧鬧的繁華街區僅一牆之隔,一座400年的古宅大院掩映在夜幕之中。如果稍不留神,很難引人注意。它就是位於北院門144號的——高家大院。高家大院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距今近400年,是一座典型的關中傳統民居四合院建築。
  • 什麼牛B的宅園,7代人中不是出狀元就是榜眼,這是什麼的概念
    小編這幾天都遊走西安富有特色的景區、博物館。大家都知道西安是古代長安,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不是有一句「想了解1千年歷史去北京,要了解3千年歷史就要去西安」。這就說明西安歷史文化有多厚。就一個碑林博物館,就大概詳細了解到當時的文風。
  • 陝西那些仍然保存完好的地主土豪大院!
    在過去,大院一般是富貴人家,官宦家庭的建築。在陝西,關中地區是文化中心區,歷史上科舉入仕的人數遠遠多於陝南和陝北,因此大院建築是陝西最多的。目前作為古建築保存下來的有以下幾處。 01 回民街高家大院 相比回民街上遊客的摩肩擦背、市井的喧鬧聲,回坊鬧市一側的大紅燈籠之下一座民居靜靜佇立了近四百年。
  • 西安神秘民國院落,藏在一條破舊小巷裡,訪客很多卻沒有人能進去
    此巷名為興隆巷,位於西安市文昌門內,與明城牆的直線距離只有一兩百米,西邊是「西安碑林」,與之隔街而望,北邊是西安著名的千年古寺「臥龍禪寺」。在如此人來人往的都市旅遊圈中,興隆巷這座關著門的民國宅院顯得格外神秘,越是拒人於門外,越是想讓人一探究竟。這裡是「高培支故居」,西安兩個最著名的「高家大院」之一,另一個是回民街的「榜眼及第」高家大院。
  • 西安上榜小紅書年度美好城市榜單,3億用戶認可的城市有何魅力?
    前一陣子,西安又雙叒叕上榜啦!這次是小紅書首發的年度美好城市榜單,西安在經過各個維度的綜合評估後脫穎而出,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可。為什麼是西安?很多常年生活在西安的人會有這個疑問,因為在這裡生活久了,發現無非就是涼皮夾饃和「爛慫」大雁塔。
  • 古都西安 這裡有會講故事的美食和讓你欲罷不能的風景
    西安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不陌生。這裡有兵馬俑、有大雁塔、有鼓樓,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古城牆中。白鹿原地處西安市東南,白鹿原腹地,鯨魚溝中上遊,距西安20公裡。 白鹿原自然環境獨特,東南依山,三面環水,虎視十三代古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王朝長治久安的天然屏障。
  • 西安這個景區從全省搬來40院古民居,投資6億、門票120,值嗎?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作為聞名世界的四大古都,西安底蘊深厚、古蹟遍地,是人文旅遊的絕佳去處。不過因為種種原因,西安市區保留至今的古民居卻屈指可數,其中最有名的算是回民街上的高家大院。
  • 夢回大唐的地方,西安旅遊景點交通美食介紹
    大雁塔是一座樓閣式磚塔,塔高60餘米,塔基邊長25米,共有七層,塔身呈方形錐體。全塔採用磨磚對縫,磚牆上顯示出稜柱,可以明顯分出牆壁開間,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風格。大雁塔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 3鐘樓 交通 西安軌道交通2號線 鐘樓站
  • 西安有一個西安人常去的小吃街,不輸回民街美食
    去西安要去回民街成了遊客的一個習慣,回民街是一條美食小吃街,每個人都想嘗嘗西的當地小吃,所以他們想去回民街,其實遊客是這裡的主要遊客,當地人來得不多,每個城市都有當地人喜歡去的地方,西安也不例外,當地人通常去哪裡吃飯?
  • 舌尖上的西安回民街
    「水盆羊肉」又稱六月鮮,是由1000多年前的「羊羹」發展而來的。因其在農曆六月上市,故稱「六月鮮」。    小炒的味道既有泡饃的濃鬱厚重,又有酸辣爽口的獨到滋味。     胡辣湯吃罷舌尖發麻(花椒惹得禍),微微冒汗,渾身舒坦,滋味難忘。
  • 西安回民街小吃完全攻略
    麻醬涼皮,為清真吃法,在回民街最為普遍。特點是以大量芝麻醬作為調味主料之一。口感甚佳。推薦:盛志望麻醬釀皮鋪:北廣濟街與大皮院丁字口 心得:麻醬釀皮和下面的這個小酥肉真心是絕配啊,少了一樣都覺得單調,最喜歡搭配吃,味道就更特別了呢!
  • 雲南最低調的縣,明清兩代登科及第者達558名,被譽為文獻名邦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最低調的縣,明清兩代登科及第者558名,被譽為「文獻名邦」。很多城市因經濟發展而拆了古建築古民居建起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而這個縣因經濟落後反而保留了很多元明清時代的建築,讓人感嘆。遊客大多知道雲南有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很多人卻不知道位於大理州還有一個劍川縣,這是雲南非常低調的一個縣,從明朝永樂年間到清朝光緒年間登科及第者就有558名,其中進士17名,武進士4名,舉人128名,武舉人17名等,一個縣出了這麼多登科及第者,著實讓人吃驚。
  • 西安回民街小吃攻略,看完就餓了!
    西安回民街作為西安風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由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組成。        甜食飲品源遠流長,自古便有諸多品類,尤以盛唐繁榮的社會生活更是衍生了大量美味。
  • 西安食錄 | 除了"回民街"到處都是好吃的呀
    西安,見證了大唐盛世。不知是否是因為西安好吃的太多,所以才流行起以胖為美的風氣。總之,如今的西安是無數吃貨的朝聖地。    說到西安哪好吃,第一想到的便是回民街。但恐怕大多數人對回民街是有誤解的。
  • 回民街
    ,不僅見證了西安數百年的滄桑與巨變,更成為了西安的美食地標,說起鐘樓附近的美食,兩隻手都數不完,騾馬市、粉巷、五味十字...當然少不了回民街。就地域概念而言,指西安世居回民的地方;作為文化概念,包含以每個清真寺為中心的獨立的教坊,以及由各個教坊連綴而成的整個回族伊斯蘭文化區。
  • 西安回民街小吃攻略.99%的西安人都不知道!
    西安回民街的綠豆糕不油,口感沙沙的,不是非常甜,也不會有很齁的感覺。推薦店鋪:餡餅第一家:北院門168號大盤雞雖是新疆美食,但在西安回民街也大放異彩,做出了西安的特色味道,成為西安回民街遠近聞名的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