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一味靜養是正確的嗎?瑜伽老師從筋膜角度探討這個爭議話題

2020-12-16 瑜伽徒聊瑜伽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麼開啟瑜伽之路的,有人曾在全網對瑜伽練習者做過一個調查,其中78.5%的人是由於看了各種媒體平臺或者廣告對瑜伽體式的展示才有了練習瑜伽的念頭。也就是說,如果瑜伽是一個姑娘,大部分人都是被其顏值吸引的。

至於後期到底有多少人去了解「姑娘」的本質我們不清楚,但是卻坐實了78.5%的人都會經歷一個「徵服」體式的漫長旅途。

一旦有了對體式的執念,瑜伽傷害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受傷了,或者練傷了,到底該不該繼續練?

正常情況下,我們受傷後聽到醫生的建議一般是:練什麼練,回去歇著吧!

作為瑜伽老師我們通常給會員的建議也是:這段時間先休息吧!

休息當然是最穩妥的辦法,站「休息」的理由往往如下:

休息不會造成二次傷害休息能夠給身體減少最大消耗以幫助其將養分更多送到受傷部位幫助其恢復可是一味靜養又是完全正確的嗎?也未必。

受傷肢體長時間固定後,易產生關節僵化問題,無法正常進行屈曲或伸展;長時間缺乏運動,肢體的肌肉會發生嚴重萎縮;最可怕的是當我們一邊受傷後,身體會發自本能的保護受傷部位以免其受到壓迫產生疼痛,於是就把所有的發力點和承壓點都放在未受傷的另一側作代償,你靜養的時間有多久,你的肌肉就代償了多久。

筋膜的一個特點是–可塑性極強。長期代償發力過後,當你養好了傷也許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你的整個身體發生了嚴重的不平衡,一邊看似強壯實則勞損嚴重,一邊瘦弱、僵硬、缺乏彈性。

那麼我們到底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自己恢復得更快更好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有一位拳擊愛好者,在泰拳練習中踢斷了兩根肌腱,在接受了醫生的緊急治療後,得到了回家休息的通知。剛回家沒多久,她的膝蓋就出現了大量積水,膝蓋腫到和大腿一樣粗,無可奈何的她聽從朋友介紹找到了我老師的求助。

老師在評估了她的情況後,明白是傷口發炎導致的積水。這裡就不得不提我們偉大的筋膜了。知筋膜具有儲藏水分的功能,當我們身體受傷後,遍布全身的筋膜網絡能夠快速接收到受傷部位的信息,將受傷部位產生的炎症積水儲存隔離開,以防止其蔓延到其他部位,這在身體顯現的表象就是受傷部位的大面積積水。

我們講筋膜松解原理時提到過,筋膜在受到按壓時可以快速排出筋膜中的水分,而後重新充滿新鮮水分從而保持筋膜的彈性。我的老師將這位朋友受傷的膝蓋固定,令其啟動大腿力量做大腿內旋、外旋等一系列運動,15分鐘後積水就消失了一大半。

在場的學生面對親見的事實都感到不可思議,但聽完老師的講解後便明白背後的原理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筋膜是一張遍布全身的結締組織網絡,它的運動是保持身體正常運轉機能不可或缺的條件。當某些部位受傷時,我們可以將受傷部位固定,以保證在後續行為中不會使其受到二次傷害。之後通過松解受傷部位關聯區域的筋膜來促使筋膜網絡內部水分的流動和代謝,將含有炎症的廢水排出筋膜進入代謝機制,換上新鮮而乾淨的水分。如此循環,用不了多久傷者就能生龍活虎了。所以,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筋膜好才是真的好!

看完是不是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以後受傷了也依然是條「好漢」!

但是在這裡必須提醒大家,受傷後的運動需要極強的專業知識作指導,可千萬別瞎胡鬧,畢竟身體是靈魂的廟宇,搞壞了,靈魂就無處安放了。

奉上受傷應對指南,為大家保駕護航!

一.觀察和感知受傷部位,確定是否為骨骼受傷,先小幅度活動看是否行為受限,如果連簡單的晃動、支撐都成問題,這就可以判定是骨骼或者肌腱問題了,趕快就醫別無他選。若確診是骨骼和肌腱受傷,需要經過損傷急性期,在急性期內受傷部位會存在疼痛、發紅、發熱、腫脹、軟弱疲勞無力,明顯感受到受傷部位不穩定、不受控制。在此期間,醫生一般會進行PRICE治療處理,即P是指保護傷肢,R指休息,I指冰敷,C指通過彈力繃帶或壓力衣進行傷肢的加壓包紮,E指抬高患肢。前三天內肯定是不用想了,好好歇著吧! 

二.若正常行動無異常,只是某個特定動作會痛,基本可以判定是肌肉拉傷,則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復健,而骨骼肌腱受傷者可以根據醫生評估進入慢性期後,也可遵循下方建議復健。

固定受傷部位,避免對其有較大衝擊震動的運動。例如:膝關節受傷後避免站立、深蹲、跳躍等動作。運動強度不可突然增大。若剛剛進入慢性期,你就用鋼鐵般的意志完成了2小時訓練,身體會受不了的,一定記得循序漸進,給身體一個接受適應的過程。加強受傷部位的關聯肌肉訓練。如果受傷的是腰,就加強腿部肌群與核心肌群的的訓練;如果受傷的是膝蓋,就要著重膝蓋周邊肌群的訓練,如膕繩肌、股四頭肌以及大腿內收肌群訓練,周邊肌群保持活性,周邊筋膜產生水分和彈性的能力就越強,從而帶動受傷部位快速康復。總結

so,綜上所述,生命在於運動!即使受傷了,還是要動起來的,如果你不懂筋膜也不懂解剖,那就找個專業的老師幫助你吧!明白肌肉之間的關係和每塊肌肉的功能能夠幫你制定精確的康複方案,如果沒有這些理論知識輔助,恐怕會適得其反喲!

#21天發文大挑戰#

相關焦點

  • 受傷了,瑜伽老師讓她繼續練習,對嗎?從筋膜角度來探討這個話題
    一旦有了對體式的執念,瑜伽傷害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受傷了,或者練傷了,到底該不該繼續練?正常情況下,我們受傷後聽到醫生的建議一般是:練什麼練,回去歇著吧!作為瑜伽老師我們通常給會員的建議也是:這段時間先休息吧!
  • 老師,練瑜伽,疼痛是正常的嗎?
    ​初練瑜伽,總是會有很多新伽人問:老師,聽說練瑜伽很疼,我怕疼,可以練嗎?老師,聽說練瑜伽是痛並快樂著,我真的覺得疼,怎麼辦?老師,練瑜伽經常感覺到疼痛,這種疼痛是正常的嗎?這個時候,如果練習的方式是正確的,出現適度的可以忍受的疼痛,是正常的,因為把僵硬的肌肉變柔軟,把沒有力量的肌肉變得有力量,這個過程中,會出現適度的疼痛。
  • 這個為松解筋膜而生的工具已然淪為瑜伽課堂的趣味玩具
    我的老師第一次把ZenRing介紹給我的時候,我正因為瘋狂練習「高階」體式而搞得全身肌肉硬邦邦,當老師用這個其貌不揚的工具放在我身體各個部位時,感覺只有一個字—「爽」!國內也出現了一些「瑜伽環」課—也就是被翻版的禪圈,在課堂上,禪圈淪為了拉伸和趣味工具,充分發揮著伸展帶的作用。也許有的朋友覺得挺好玩兒,可是當大家了解一下禪圈的正確用法就會有種暴殄天物的真實感受了!
  • 參加陰瑜伽教練培訓,我反而受傷了——陰瑜伽原來有弊端!(一)
    在大家的概念中,陰瑜伽似乎是最安全又舒服的練習:陰瑜伽很輕鬆地增加你的柔韌性;陰瑜伽暢通身體經絡,有利於氣血運行和精力恢復,讓身體更年輕;陰瑜伽可以幫助你放鬆,如果你有壓力,你需要陰瑜伽……這些說法都是正確的,但是並不全面。
  • 瑜伽老師,自述:練瑜伽,是如何受傷的?
    前天的一篇文章《瑜伽30年,最終大手術:全髖關節置換!再次,敲響警鐘!》被推薦後的幾個小時,達到7萬的閱讀,我很意外,內容的主題就是:因為過度練習瑜伽,導致髖關節置換的大手術。我經常會看一些國外的瑜伽網站,瀏覽一些瑜伽的最新資訊,把有幫助的還會傳達到我的直播間和文章裡。我當時創作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的髖關節也受傷了(髖關節撞擊綜合症),所以,我想藉此呼籲大家,不要向文章中的吉爾·米勒(Jill Miller)那樣逞強,要學會保護自己,瑜伽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不是折磨自己的身體。
  • 膝蓋受傷還能練習瑜伽嗎?簡單的方法修改膝蓋受傷後的瑜伽練習!
    能否練習瑜伽這取決於受傷情況。受傷的輕重程度和受傷的位置而定。還需要根據專業醫生給出的專業建議。瑜伽可以提高腿部的整體力量,這對你的膝蓋有益。但是某些姿勢實際上也會給你的膝蓋帶來額外的壓力。如果你膝受傷,練習瑜伽是否安全?「一般來說,輕微受傷練習是安全的,而較嚴重的受傷就需要修養了」。然而,無論你是在家裡練習還是在課堂上跟老師一起練習,傾聽你的身體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在瑜伽館和教練一起練習,告訴你的教練你過去或現在的受傷情況。
  • 練瑜伽容易受傷?你可能少了這一步,尤其是手腕和膝蓋
    瑜伽可以改善身心健康我們都知道。但它也可能會導致受傷或刺激現有的疼痛區域,尤其是與背部,膝蓋,肩膀和手腕疼痛有關的疼痛。然而,瑜伽老師的激增,加上缺乏標準化的培訓,也可能是 一部分原因。受傷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瑜伽前不熱身。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對較容易受傷的區域進行熱身。
  • 妹子這是在練瑜伽嗎?這個角度太誘惑了,哈哈哈好尷尬
    要受傷的!5、當美女逗哈士奇的時候!6、我吃,睡著也要吃完7、據說丈母娘給女婿買了臺車,但是要開走真的不容易啊8、你家的貓怎麼回事啊!這麼不聽話啊!9、做完手術朋友給我送來了這樣的一份外賣,你說我能不生氣嗎?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對我,難道是看到我不順眼嗎?是想讓我再回歸天堂嗎?
  • 弓·道瑜伽練習中的兩個重要環節:關節與肌筋膜
    現在越來越多人加入了瑜伽練習的行列,很多人剛接觸瑜伽便是練習瑜伽體式,體式的練習是一個基礎,但不能一味的追求體式,而忽視關節與肌筋膜的練習,了解瑜伽練習的原理也是至關重要的。本期我們介紹一下「關節」與「肌筋膜」對瑜伽練習的重要性。
  • 練瑜伽:越努力,越受傷!贊成嗎?
    我學到了沒有辦法在瑜伽上炫耀的艱辛方法。但是,我很高興能完全康復,並認為這次經歷對付出的寶貴經驗來說是很小的代價,其中包括尊重熱身的重要性,正確的排序以及正確的態度。「他們認為瑜伽練習或瑜伽老師不會傷害他們,這是不正確的。」 瑜伽損傷的範圍從膝蓋的軟骨撕裂到關節問題,從過度積極的調整到扭傷脖子,這是由於在做Sirsasana時被同學撞倒而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倒立)。卡米諾夫指出:「現在很多瑜伽館人滿為患,一個人失控就可以奪走別人的健康。」
  • 練習瑜伽真的可以不用學筋膜知識?它是通向瑜伽寶庫的另一扇門!
    我們都知道瑜伽自有記載以來已經傳播了五千年,既能穿越歷史如此源遠流長,其囊括的科學與玄妙自不必多說。相較起瑜伽這個江湖「老大哥」,肌筋膜似乎是個「後起之秀」,屬於解剖學的新理念,好像在業界鬧出了點「動靜」,但影響力卻遠不如瑜伽。
  • 練習瑜伽真的可以不用學筋膜知識?它是通向瑜伽寶庫的另一扇門
    我們都知道瑜伽自有記載以來已經傳播了五千年,既能穿越歷史如此源遠流長,其囊括的科學與玄妙自不必多說。相較起瑜伽這個江湖「老大哥」,肌筋膜似乎是個「後起之秀」,屬於解剖學的新理念,好像在業界鬧出了點「動靜」,但影響力卻遠不如瑜伽。
  • 練瑜伽,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瑜伽風格?
    :適合損傷後的康復練習艾揚格瑜伽非常注重正位和損傷修復。正確的對齊方式是練習的重點,老師對此非常嚴格。包括牆壁和瑜伽帶。老師需要學習許多年才能教授艾揚格瑜伽課。它是由艾揚格(Iyengar)親自為受傷的學生創建的,旨在緩解疼痛。
  • 到了60歲,是要多鍛鍊還是需要靜養?給你幾個建議,希望能接受
    每個人都比較關注壽命這個話題,尤其到了60歲以後,兒女已經長大,自己也到了退休的年齡,這個時候對於壽命就更為關心,但你們看到有兔子長壽的嗎?那麼,60歲後是運動好,還是靜養好呢?有很多女性朋友習慣練習瑜伽,60歲後其實也還可以堅持,當然瑜伽裡面一些高難度動作就不要再堅持了
  • 瑜伽拉伸的到底是什麼——肌肉、筋膜還是韌帶?
    那瑜伽拉伸是在拉什麼?答案是肌肉和筋膜。 筋膜 如果韌帶拉傷,會導致: 輕度的腫痛和關節僵硬,對關節穩固性的影響很小 有一定的腫痛,並喪失關節穩固性 嚴重的關節腫痛和關節極度不穩定 如果人體的關節喪失穩定性,關節會很容易受傷,人也很容易摔倒
  • 你是因何與瑜伽結緣?想成為瑜伽老師難嗎?
    小編聽過很多老師的瑜伽故事,與瑜伽結緣的因由,每個人也不同,有些都在成為瑜伽老師後邂逅了更好的自己。不妨看看她們真實的經歷。瑜伽老師,琳琳「我啊,第一次上完課,覺得自己太硬了,不適合練瑜伽。結果被老師說了,就是因為硬,才更要練習,瑜伽可以提高身體柔韌性。」
  • 剛學瑜伽用力過猛,肌肉變得又大又硬!這點在瑜伽練習中最忌諱
    最近一個剛開始練習瑜伽的朋友很是苦惱,因為她的筷子腿在練習瑜伽後變成了肌!肉!腿!股四頭肌噴薄而出!咳咳!這種大塊肌肉出現在一個身材纖細的女生身上,畫面著實不太和諧!如果妹子因此恨上了瑜伽,那麼江湖上一定會有一種新的傳言:瑜伽會讓女生肌肉變大變硬,故女生不宜習練!
  • 一味的上瑜伽開肩課,為什麼反而把肩膀拉傷了?
    無論是瑜伽老師,還是習練者,或者是忙碌生活中的你,我相信,這篇文章都會從不同立場呈現出它的價值。同時,講之前先給大家拋出一個問題:肩頸不舒服了?脖子疼?那就多去上瑜伽開肩課,去拉伸靈活肩關節,大家認為,這樣有用嗎?大家帶著這個問題進入文章的正題。在這之前大家認為這麼多人群有肩頸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或者說導致肩頸不舒服的最根本原因?
  • 練瑜伽腰疼?背部盲區:胸腰筋膜!一個動作,松解它試試
    此號已開啟直播晨練,早6-7點,代練者《瑜伽修行》創作者:小穎老師。瑜伽中,有很多向上弓背和後抬腿的體式,比如貓牛式,虎式一和二、交叉平衡一和單腿下犬等等。後抬腿時會感覺到腰椎受到壓迫。那麼,出現這兩個問題的原因在哪裡?我個人結合瑜伽解剖學,是這樣理解的。交叉平衡一,是要右腿抬起向後伸直,左臂抬起向前伸直,這就是形成了一個對角線:左側肩胛骨對應右側臀部。這個對角線貫穿一道筋膜,被稱為胸腰筋膜。
  • 練瑜伽腰疼?背部盲區:胸腰筋膜!一個動作,松解它試試
    此號已開啟直播晨練,早6-7點,代練者《中國瑜伽者》創作者:小穎老師。瑜伽中,有很多向上弓背和後抬腿的體式,比如貓牛式,虎式一和二、交叉平衡一和單腿下犬等等。後抬腿時會感覺到腰椎受到壓迫。那麼,出現這兩個問題的原因在哪裡?我個人結合瑜伽解剖學,是這樣理解的。交叉平衡一,是要右腿抬起向後伸直,左臂抬起向前伸直,這就是形成了一個對角線:左側肩胛骨對應右側臀部。這個對角線貫穿一道筋膜,被稱為胸腰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