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市轄下瀏陽市的文家市鎮,秋收起義的會師地,陳紹休的家鄉。
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秋收起義似一聲霹靂爆發。19日,屢屢失利的起義軍集結文家市,毛澤東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向羅霄山脈進軍——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走出了第一步。
1917年,秋收起義十年前,師範生毛澤東在這裡借宿同班同學陳紹休家,做社會調查近一個月,並在此處種下了兩顆板慄樹。
1920年,陳紹休與兄弟陳紹常在毛澤東等的組織下赴法國勤工儉學,不料陳紹休次年因病在法去世。陳紹常1926年回國,1933年被槍殺。
解放後,板慄被寄給毛澤東。頭幾次毛澤東都收下了,並指示中辦回信致謝。之後,寄去的板慄被退回,「勤儉建國,厲行節約,不向中央送禮。」
樹的壽命比人生還要久。2007年,兩顆板慄樹被列入湖南省第三批古樹名木保護名錄。瀏陽也有一道名菜「毛慄燒雞」留香不絕。
人的故事比文字還要長。毛澤東和陳紹休不止是同學關係。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學會在湖南長沙蔡和森家裡成立,出席會議的13人,就有陳紹休。
1918年8月,毛澤東首次赴京,同行20餘人。一起繞道赴許昌遊覽漢魏故城的兩人是羅章龍和陳紹休。
北漂的毛澤東和陳紹休等8個人擠在吉安所左巷那間不足10平方米「一間屋子半間炕」的小房子的一個炕上。翻身都困難,這種困難讓幾十年後的毛澤東記憶猶新:「我住在一個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個人住在一間小屋子裡。我們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時候,擠得幾乎透不過氣來。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兩旁的人打招呼。」
1920年5月8日,上海南市半淞園會議,12人,就有毛澤東和陳紹休。蕭三回憶錄:經半淞園會議後,新民學會已初步孕育了「共產主義的胚胎」。毛澤東說:「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毛澤東的入黨日期也一直填1920年。
次日,這批會員同100多其他青年在黃浦江碼頭乘坐阿芒貝尼克號前往法國。
次年,毛澤東在上海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他們的名字再次相聚,是在後人的回憶中,也在同學少年、風流今朝的歷史書冊上,又或在共和國奠基石哪粒沙中,在民族獨立人民自由幸福的黨旗、軍旗、國旗某抹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