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機在頭頂盤旋,志願軍炮手開炮十小時都未被發現,怎麼做到的?

2020-12-26 介甫相公

1951年9月,侵朝美軍又向志願軍發起了秋季攻勢。美騎兵一師、步兵第三師共3個團,在20個炮兵營、70輛坦克、22架飛機的支援下,向志願軍駐守的天德山發起了猛攻。駐守天德山的志願軍141師422團與敵展開了血戰。在這場戰鬥中,我軍炮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誕生了一位「全能炮手」譚朝志。

堅守天德山的422團5連

天德山,位於臨津江東岸,距離漢城直線距離僅20公裡。在站天德山上,即可俯瞰金化鐵原一線的主要交通幹線。如果佔領天德山,美軍的炮兵則可以利用這個節點,控制志願軍大片前沿陣地和縱深目標。天德山的重要性雙方都清楚,圍繞天德山的血戰就此展開。

10月3日清晨,美軍的飛機和火炮就開始對天德山進行炮火準備。隨後,美軍步兵第3師15團的一個營向天德山前沿的345.6高地發起了進攻。駐守天德山的是志願軍第47軍141師442團5連,提供火力支援的是志願軍炮2師29團。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血戰,美軍在付出了800多人傷亡的代價後,佔領了天德山前沿的345.6高地,下一步就將進攻天德山主峰。在美軍的傷亡中,大部分都是由我軍的支援炮火產生的,因此美軍在佔領345.6高地後,集中了10個炮兵營的火力開始壓制我炮兵29團的火力。雖然各炮位都挖有較深的掩體,但在敵人持續不斷的轟擊下,還是出現了不少的傷亡。

譚朝志是炮29團2連的一名班長,他和戰士汪萬泗、高壽南三人操作一門美軍M2式105毫米榴彈炮。這門榴彈炮是從美軍手裡繳獲的,是當時志願軍主要支援火力。在美軍的火力壓制下,汪萬泗和高壽南兩人先後負傷,炮位上只剩下譚朝志一人。這門需要三個人操作的105榴彈炮頓時啞了下來。

正在射擊的美軍步兵第三師的105榴彈炮

美軍的炮彈還在不斷的飛向天德山主峰,飛向炮2連陣地。本就火力不足的志願軍支援炮兵,如果再少一門大口徑榴彈炮的支援,前線步兵的壓力就會增大。想到這裡,譚朝志顧不得那麼多了,決定一個人操炮,來完成原來三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一枚105毫米榴彈炮炮彈的重量是21.06公斤,譚朝志用右手挾著炮彈,左手打開炮門,把炮彈推上膛。又迅速地坐到瞄準位上瞄準,再擊發。靠著平時苦練的過硬本領,譚朝志一個人熟練的重複著裝彈、閉膛、瞄準、擊發、退膛、再裝彈的動作,炮彈一發發的飛向天德山主峰陣地前沿的美軍進攻隊形,直炸得美軍死傷累累。

美軍見單純的覆蓋射擊未能壓制我方炮兵,又派出了炮兵校射偵察機。這種小飛機肆無忌憚的盤旋在譚朝志的頭頂上,一旦發現他,就會立刻將他的坐標傳給美軍炮兵,炮彈就會呼嘯而來。靠譚朝志一人,也不可能將炮位轉移,如果停止射擊,自己倒是安全了,但前方又失去了支援。

譚朝志經過觀察後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一是利用美軍炮彈爆炸同步射擊。在美軍打過來的炮彈爆炸瞬間開炮,炮口的硝煙和火光與敵人炮彈爆炸的煙幕混在了一起,讓敵人無法準確定位他;二是他發現美軍偵察機來回掉頭的時候,就是飛行員的視線盲區,他就在這個時候果斷擊發。

這就是美軍的炮兵校射偵察機

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16點,美軍的校射偵察機始終無法準確定位譚朝志,也就談不上修正射擊了。而到此時,譚朝志已經發射了77發炮彈,總重量達到1621公斤。戰鬥一停歇,譚朝志就癱倒在地,整個人近乎虛脫。他雙臂腫脹並顫抖不停,眼睛被硝煙燻得不停流淚,連鼻子裡流出的鼻涕都是黑色的,但他卻創造了奇蹟。

在炮火的支援下,主峰陣地共打退美軍的進攻10次,殲敵2000餘人,譚朝志立下了大功。戰後他榮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並獲「全能炮手」榮譽稱號。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空軍返航遇50架敵機,暗道何不打下兩架,最終取得輝煌戰果
    在我軍的連續猛烈攻擊下,敵機群隊形大亂。激戰中,劉玉堤發現有兩架敵機慌張下滑逃跑。他猛一拉杆,朝敵機衝了過去,但由於初次參加戰鬥的激動和殲敵心切,他在距離800米就開炮,結果敵機冒著一股濃煙,帶傷逃跑了。劉玉堤後悔沒有把它打下來。劉玉堤掉轉機頭,又迅速對準另一架敵機。他想,剛才射擊距離遠了,這次靠近再打。
  • 他被稱為空中神炮手,1分鐘內擊落美軍3架戰機,創下空戰史奇蹟
    其中,最讓人自豪的是我志願軍空軍戰士曾創下至今都難以超越的空戰史奇蹟。 他被戰士們稱為「空中神炮手」,抗美援朝時期,面對美軍三架戰機的包圍,臨危不懼,1分鐘內擊落3架敵機,創下空戰史上的奇蹟。 他就是志願軍空軍戰士羅滄海。
  • 志願軍老兵發現一個細節,竟將根本看不到的敵直升機精準摧毀
    後來.....後來的結果大家都清楚了,麥大帥被杜老總雪藏,再後來韓戰結束了,麥帥還說出了那句:「誰想和中國陸軍作戰,一定是有病」。這個一班可以說是一個偵察班,張建興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兵,具有一定的偵察經驗,他在接手迫擊炮之後,帶了兩個炮手,在離陣地不遠處的坑道口附近把炮架好。三個人就這麼在陣地上尋找機會。黃昏時,一架敵機出現,擦著美軍駐紮的那座山的山頂飛了過去,隨後消失。
  • 抗美援朝:志願軍這樣做,竟被譽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同日,西線四十二軍發生了一起小災難,十多個連步槍都沒配全的運輸戰士誤入南朝鮮軍陣地,大部分被俘。 南朝鮮第一軍軍長金白一見到這些中國軍人時十分震驚,他和志願軍打了兩天,吃了無數的癟,還一直以為對手是朝鮮人民軍。金白一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地把這批戰俘送到了東京審訊。
  • 訪志願軍李世英:這支善戰空軍中隊以他命名
    為打破嚴重被動局面,首批中國「雛鷹」1951年就倉促入朝參戰,與飛行小時數動輒四位數、「喝」過成千上萬噸航空煤油的「老油條」對決。 1952年1月,李世英隨空15師進駐丹東大孤山機場。首次參戰在1952年3月20日,李世英作為45團副團長林廣山僚機,掩護長機擊落一架P-51戰鬥機,首開師紀錄。第二次出動,李世英首先發現敵機,進行長僚機互換後開始攻擊。
  • 志願軍傳奇一兵:一人拖住美軍一個師八小時,榮立特等功!
    眼前閃起一片巨大煙火,馬達嘶叫一聲,坦克停下來了,但發功機還在隆隆地響著,炮手還在射擊。 譚炳雲決定自己吸引敵人火力,讓張振友把最後一顆手雷打上去。他俯臥在公路上,端起衝鋒鎗,對準敵人機槍射孔就是一梭子。 敵人像發現了秘密一樣,轉動炮塔向他射擊。他向張振友擺擺手,張振友迅速繞到坦克後面,將手雷投向坦克。
  • 紅船人物丨摸熟敵機脾氣,它就碰不到我們一根毫毛
    60年後,跟隨志願軍老戰士訪問團再次踏上這片曾經戰鬥過的熱土,看到筆直整潔的街道,匆匆而行的汽車,滿面笑容的市民,歡呼雀躍的少年,王仁山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他的思緒又飄回到烽火連天的戰場,想起那些戰火紛飛的日子,想起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戰士,想起在頭頂盤旋空襲的美軍飛機,想起運輸線上綿延不絕的車隊……那是戰鬥的歲月,那是火熱的青春,那是永不磨滅的記憶——
  • 志願軍炮手一人操作高射炮,打下F-84,堪稱對空作戰第一人
    抗美援朝初期作戰,我軍防空力量嚴重不足,特別是面對美軍的飛機,更是有心無力,雖然後來我軍接受蘇聯的裝備,建立了自己的高射炮師,但也是僧多肉少,在歷次的作戰中,美軍也充分吸取了經驗,從全面的轟炸改為重點轟炸,特別是針對志願軍後方軍事補給運輸線進行了重點「照顧」,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我軍也只能將超過
  • 志願軍新手掉隊擊落美軍王牌,獲特等功臣,晚年在大學當掃地大叔
    熟悉抗美援朝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時志願軍沒有制空權,當時的聯合國軍最多時出動了2400架戰鬥機,美軍投入了最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很多飛行員都是二戰中的王牌,他們甚至囂張地在志願軍頭頂上超低空挑釁飛行。但很多讀者並不知道,剛成立一年的中國空軍不但參與了抗美援朝作戰,而且有力地打擊了美國空軍,對志願軍改善後方運輸狀況,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起了巨大作用。
  • 二戰王牌飛行員入朝參戰,被志願軍空軍打得螺旋下墜,人機俱毀
    (當日晨6時半左右地面雷達發現在朝鮮平壤、沙裡院、价川等地上空有敵轟炸機、殲擊機11批,112架次,其中F-86約80架)飛行員們聚精會神,以一雙雙銳利的眼睛,嚴密搜索。突然,張積慧發現在前方遠處的天幕上隱約有一道道白煙,"是敵機!"張積慧迅速報告帶隊指揮員,自己目不轉睛地觀察著敵人的動向。"投副油箱,準備戰鬥!"
  • 聊聊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武器裝備
    強攻馬良山之戰,不僅是志願軍第一次步、炮、坦協同作戰,而且打破常規在白天發動進攻,短短3小時,就全殲英軍1個精銳加強營,被譽為「聯合兵種協同作戰的成功範例」。畫了十顆星的三七高射炮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已經上映,電影把視角放在抗美援朝歷史中一段不太為人知的戰場故事上,志願軍戰士堅守金剛橋,在敵機炮火下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
  • 文物中的抗美援朝丨志願軍繳獲的美軍「王牌飛行員」的手槍等
    【摘要】 經過這場空戰,駕駛噴氣機飛行不過100多個小時的張積慧成為志願軍的「空中英雄」。
  • 敵機俯衝而來,老司機開足馬力將火車開進隧道,敵機一頭撞上山崖
    原志願軍第三十九軍一一五師偵察連老戰士 廖清奇我是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1952年9月赴朝,被分配到在朝鮮作戰近兩年的志願軍第三十九軍一一五師獨立偵察連任戰士,下面記述的是自己親歷的事。離戰區越來越近,為了搶佔有利地形,下午開始急行軍,入夜不用燈光,車也必須摸黑前行,就地宿營,埋鍋做飯,不能暴露煙火,以防敵人發現目標。當時我們只有少量的戰機,而美國的偵察機、轟炸機時常三五成群像烏鴉一般在空中盤旋,照明彈時常劃破夜空,照得大地如同白晝,尋找我軍的宿營地。
  • 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用步槍打敵機,三小時擊落、擊傷18架美軍戰機
    在戰爭初期,由於我志願軍既無空軍支援又無精良的高射武器,於是,美軍憑藉先進的戰機,依仗絕對的空中優勢,對我軍狂轟濫炸。 每次轟炸都肆無忌憚,低空飛行,飛行員能飛多低就飛多低,貼著志願軍的頭頂飛是常事,俯衝時機翼幾乎要掀去我軍士兵的帽子。 然而,驕兵必敗!
  • 《金剛川》裡的「劉」「關」「張」有著志願軍戰士最Man的樣子!
    炮手關磊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漢子」。影片裡,一個蓄著絡腮鬍,穿著軍裝,搭件紅背心坐在炮臺邊的男人就是關磊。只見這個咧著大半個胸口、身體壯碩的漢子,從懷裡掏出個不鏽鋼小盒,抽出一支旱菸杆,熟練地點了煙,往鞋底磕了磕,迫不及待地就往嘴邊送。誰能信就是這麼一個不著調的「老煙槍」,帶著手下的幾個炮手,守著僅有的16發炮彈,一次次打退了空中的轟炸機。
  • 志願軍打擊敵機的「英雄兵器」,蘇制37毫米高射炮
    近日,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影片《金剛川》上映,片中美軍飛機和我志願軍高炮部隊圍繞一座浮橋,展開了炸橋與守橋,鬥智鬥勇的血與火的較量,戰鬥打的異常悲壯,最終志願軍取得了擊落兩架美軍
  • 資陽89歲抗美援朝老兵廖凱:嚼辣椒提神對敵機硬戰到底
    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當天,記者拜訪了雁江區寶蓮街道辦中國人民志願軍老兵廖凱,聽這位老戰士講述抗美援朝的戎馬歲月。
  • 志願軍戰士被擊碎,張譯演炮手,對決美軍夜間戰機
    一段獨白在倒計時的氛圍中展開,「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 電影把視角放在抗美援朝歷史中一段不太為人知的戰場(金誠戰役)故事上,志願軍戰士要堅守金剛川上的工程橋,在敵機炮火下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將於10月25日上映。
  • 抗美援朝擊落擊傷敵機9架​
    1951年10月下旬,根據志願軍空軍的統一部署,航空兵三師第九團第一大隊,在大隊長王海的率領下,肩負著黨和祖國人民的期望,駕機飛到了硝煙瀰漫的朝鮮前線。一大隊的飛行員大都來自陸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雖然他們和敵人拼過刺刀、立過戰功,可在飛行技術上還是小學生。他們在噴氣式殲擊機上只飛行訓練了幾十個小時,甚至連一次空靶也沒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