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萬斤畝」公案始末

2021-01-12 南方周末

編者按:錢學森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也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但他在專業之外的一些見解,有的很有爭議,甚至遭到激烈的批評。其中最突出的,大概就是被視為1958年浮誇風「推手」的所謂「萬斤畝」公案了。本文作者葉永烈先生在為錢學森寫作傳記時,採訪了諸多當事人,詳細考證了這段公案的來龍去脈,得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錢學森早在人民日報放第一顆「高產衛星」之前,就已開始研究糧食畝產問題,發表了若干篇文章,但他的研究只是針對農業發展遠景所做的科學展望或理論推算,將錢學森的理論推算與「高產衛星」聯繫起來、引起毛澤東注意的,是中國青年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但這篇文章並非錢學森親筆所寫。在調查過程中,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向作者提供了錢學森保存的關於「萬斤畝」的剪報以及1993年錢學森談論「萬斤畝」的一封從未公開發表的信件,這封信表明,錢學森一直到1993年仍然堅持他當年對糧食畝產的推算。今揭載於此,以饗讀者。

1956年2月1日晚,毛澤東設宴招待全國政協委員,特別安排錢學森同自己坐在一起。 (葉永烈/圖)

我最近出版的65萬字的長篇新著《錢學森》(上海交大出版社,2010),通過大量的史實,「用事實說話」,說明了兩點:

第一,錢學森是一個熱忱的愛國者,他的愛國主義情懷是異常感人的;

第二,錢學森是中國的「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事業的「總策劃」、「總設計師」、「總工程師」,做出了關鍵性的、歷史性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在採訪中,在火箭、飛彈專業方面,我幾乎沒有聽到對於錢學森的任何非議。錢學森在他的專業範圍之內,是名副其實的權威。

然而,錢學森又是一位思想活躍、興趣廣泛的科學家。他喜歡研究、探索專業之外的種種問題。這可以說是他的一大優點,是知識廣博的表現,也是他關心社會、關心人民的體現。他的興趣範圍可以說遍及整個自然科學以至社會科學。只要翻一翻《錢學森書信》(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就不難發現,錢學森晚年對三峽工程,對數學哲學,對嫁接技術,對文物收藏,對牛肉麵與洋快餐……都有興趣,而且在通信中表達自己的見解。《錢學森講談錄——哲學、科學、藝術》一書,則收錄了錢學森關於哲學、思維、美學、音樂、建築、園林等等諸多方面的文章。

錢學森的博識廣聞是令人敬佩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已經成了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然而,專家畢竟只是在專業範圍之內的行家裡手。錢學森在專業之外的種種見解,有的引發爭議,甚至遭到激烈的批評……

錢永鋼教授提供的錢學森保存的5份關於「萬斤畝」文章的剪報

「萬斤畝」公案

錢學森受到抨擊最多的,莫過於1958年的「萬斤畝」公案,幾乎成了錢學森第一大「罪狀」。

當錢學森還健在的時候,《中國青年報》2000年1月1日刊發的劉健、王勝春的《理性照耀中國:賽先生世紀行》一文,就這樣寫道:

真正「唯心主義的產品」,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吹牛狂歡。1959年夏天的廬山,成了埋葬科學與常識的政治墳場。連個別著名科學家也跟著起鬨,論證「如果充分利用太陽能,糧食畝產確實可以達到幾十萬斤」。——後來毛澤東檢討說,他上了科學家的當。這場唯心主義鬧劇,終於以上千萬農民餓斃而告終。

這裡所說的「個別著名科學家也跟著起鬨」,指的就是錢學森。

就連美國《航空周刊》亞太區主管Bradley Perrett2008年1月6日在該刊發表的《錢學森為中國太空事業奠基》一文,在肯定了錢學森為中國太空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這麼寫道:

他為農業產量給出了糟糕的科學建議,可能鼓勵了毛澤東主席在1958-1961年間推行了災難性的大躍進經濟政策。

Bradley Perret顯然是誇大其詞。

2009年3月28日,鳳凰衛視舉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20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在北京大學舉行,錢學森獲「終身成就最高榮譽大獎」。此後不久,《新周刊》2009年第12期發表吳曉波的評論文章《錢學森的偉大隻欠一個道歉》。作者說,他在「電視前,目睹了(鳳凰衛視頒獎)感人的盛況」,要求「對於1958年的那幾篇論文以及所產生的後果」,「想聽到一個98歲的偉大老者的最後一聲道歉。」「行將百歲的錢學森,度過了一個壯麗而偉大的人生,他所欠的,或許只剩下這一個道歉。」

以上這幾篇文章,都還算「客氣」。2009年10月31日98歲的錢學森去世之後,在海外,在網絡上,攻擊錢學森的言詞更加激烈……

可以說,從國內到國外,在「萬斤畝」問題上錢學森備受批評以至指責,這是人所共知的。

「高產衛星」是怎麼放起來的?

錢學森的「萬斤畝」公案,發生在1958年的「大躍進」熱潮中。

自從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蘇聯的「斯普特尼克1號」在1957年10月4日躍上太空之後,「衛星」在中國成了最時尚、最流行的新名詞。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報》報導:河南遂平縣衛星農業社第二生產大隊有5畝小麥豐產試驗田,每畝平均實產2105斤的消息。

很巧,這個農業社叫「衛星農業社」。

4天之後,《人民日報》又報導說:河南遂平縣衛星農業社第一大隊第二分隊,「又有2畝9分地總產量達到10238斤6兩,平均畝產3537斤7兩5錢,比二大隊的最高產量每畝多1425斤,超過這塊地去年畝產750斤的三倍多」。《人民日報》在報導此事時,特地使用了「衛星農業社發出第二顆『衛星』,二畝九分小麥畝產3530斤」的標題。從此,「高產衛星」一詞便頻頻見於中國各媒體。

隨後,「衛星」越放越多,牛皮越吹越大。就像拍賣會上此伏彼起的叫板聲一般,很快就突破了畝產萬斤的大關。

「吹牛比賽」的高峰,出現在1958年9月12日。這天《廣西日報》頭版整版報導廣西環江紅旗公社水稻畝產13萬斤!

對於農業大放「高產衛星」,《人民日報》給予高度肯定。請讀一讀1958年7月23日《人民日報》社論《今年夏收大豐收說明了什麼?》:

沒有萬斤的思想,就沒有萬斤的收穫。

只是我們需要,要生產多少就可以生產出多少糧食出來。

須知,這是中共中央機關報社論中的話,可見當時的「萬斤畝」浪潮是何等的壯觀。

葉永烈保存的1958年6月16日《中國青年報》刊登署名「錢學森」文章的複印件 (葉永烈/圖)

錢學森七論「萬斤畝」

行文至此,該寫一寫錢學森的所謂「萬斤畝」公案。

在1958年4月至1959年9月這一年半的時間裡,錢學森曾經六次從科學的角度撰文談及所謂「萬斤畝」問題。另外,在1993年又就這一問題寫過一封信:

第一篇,1958年4月29日《人民日報》的《發揮集體智慧是唯一好辦法》;

第二篇,1958年6月《科學大眾》雜誌第6期的《展望十年——農業發展綱要實現以後》;

第三篇,1958年6月16日《中國青年報》的《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

第四篇,1958年6月《農業科學》第12期的《可以實現的理想》;

第五篇,1959年2月《科學通報》第3期的《談宇宙航行的遠景和從化學角度考慮農業工業化》;

第六篇,1959年9月25日《知識就是力量》第8-9期合刊的《農業中的力學問題》;

第七篇,1993年4月21日錢學森致海外友人孫玄先生的信。

通常人們所知只有一篇,即1958年6月16日發表在《中國青年報》的《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

對這一問題稍有些研究的人,知道多一點,能舉出《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和《知識就是力量》上的三篇文章。

筆者後來查到錢學森發表在《科學大眾》雜誌上的文章,以為也就這麼四篇。

為了深入探討「萬斤畝」這一公案,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查找了錢學森自己保留的剪報,又找出了《農業科學》和《科學通報》上的文章,複印給了筆者。

另外,錢永剛還找到錢學森1993年4月21日寫給海外友人孫玄先生的信,錢學森在這封信中針對海外傳言再度論述了「萬斤畝」問題,可以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文獻。

這樣,終於找齊了錢學森關於這一問題的所有論述,即六篇文章與一封書信,便於全面探討這一問題。

從標題上來看,錢學森專門談「萬斤畝」的問題,也就那篇《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產生影響最大的,便是這篇包括標題以及標點符號在內也總共只有552字的「豆腐乾」文章。

嚴格地說,《中國青年報》1958年6月16日發表的這篇文章,不能算是錢學森的文章。這在後面將會述及。

然而,引起激烈爭議、使錢學森蒙塵半個多世紀的,恰恰是這篇短文!

早在1956年就開始計算

1958年4月29日,《人民日報》第七版頭條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的名義發表了錢學森的文章《發揮集體智慧是唯一好辦法》,這是錢學森在一次小型座談會上的談話,記者根據錢學森的談話記錄加以整理後發表。從標題就可以看出,錢學森的發言主要並不是談「萬斤畝」的問題。但是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作為一個搞力學的人來說,不免總是從能量方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認同梅辛超能力,錢學森支持氣功研究合情合理
    作為我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飛彈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享譽全國。但有人老用兩件事情來貶低他。第一件事情,由於當年的政治形勢和全國人民的亢奮心理,錢學森發表了幾篇文章,認為糧食畝產萬斤是可能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錢學森支持人體科學和氣功研究的問題。
  • 錢學森要對醫生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從小,錢學森便敏而好學,再加上他的家庭教育氛圍良好,錢學森對待學習十分上心,12歲進入北京師範大學的附屬中學學習。在優秀的班集體之中,錢學森也是拔得頭籌的那一個,六年之後,順利考取交通大學就讀鐵道工程專業。而後,錢學森仿佛找到了自己想要致力一生、發自肺腑喜歡的行業——機械。
  • 黃渤誦讀錢學森的「求救信」
    」、「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兩彈一星工程大大提前。1949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誕生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便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
  •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然而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為首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並在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僱員效忠美國政府的歇斯底裡的狂熱。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這使他非常氣憤。錢學森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理由。
  • 錢學森方程有誤,被一青年指出,在錢學森鼓勵下,他也成了科學家
    對很多人來說,「認錯」恐怕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尤其是一些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但這對錢學森來說卻不是如此。眾所周知,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還被譽為是我國的「飛彈之父」,即便如此錢學森也有知錯就改的品質。究竟錢學森犯了什麼錯呢?
  • 禪宗公案這樣讀,您了解嗎?
    一.公案是說什麼的?禪宗公案記錄的是古代祖師明心開悟、或者見性、了生死等三關的因緣。當然絕大部分為明心開悟公案。既然公案是講述明心開悟因緣的,如果附會為做人處事、修清淨心、甚至扯到管理學上,這就是典型的附庸風雅、亂說一氣了。二.喜歡讀,看看也無妨。不知公案說的意思,就是喜歡讀,難道就不能學學嗎?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錢學森回憶,他和同學們臨考前不開夜車,不死讀書,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06錢學森報考大學前夕,他的中學數學老師認為他數學好,應報考數學系;國文老師認為他文章寫得好,應報考中文系;美術老師則認為錢學森在藝術上有天賦,建議他學畫畫。此時,錢學森做出選擇:學鐵道工程,學造火車頭。
  • 禪門公案|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是佛門裡的公案,也被稱為「禪宗第一公案」;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公案,但盛唐以前禪宗祖師,從初祖達摩直至六祖慧能均未提到「拈花微笑」,《景德傳燈錄》、《碧巖錄》和《傳法正宗記》等典籍中也沒有相關記載
  • 錢學森被美國軟禁的5年裡,我國為接錢學森回家,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錢學森,中國著名的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空氣動力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被稱為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從美國回到中國,將中國的飛彈和原子彈發射的時間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錢學森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1935年,錢學森去美國深造,堅持改變所申請的專業,但父親表示堅決反對。錢學森的父親說:飛機製造是現階段的熱門專業,要求錢學森調換回專業,但錢學森告訴父親,中國和西方在飛機製造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只有掌握了航空知識系統,才有可能超越西方。朋友得知此事後,便與錢學森的父親討論此事。
  • 錢學森回國後,為何再沒去過美國?錢學森:美國人耍滑頭,我不會上當
    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飯店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為錢學森接風洗塵。當晚在北京的所有重要科學家幾乎都參加了這場晚宴,大家紛紛向錢學森敬酒致敬。 科學家竺可楨在日記中寫道:「錢已七八年不見,比前蒼老甚多,雖只43歲,恐因在美國被軟禁五年所致。據說五年中不露一笑容雲。」關於錢學森的貢獻早已家喻戶曉,可我們發現錢學森自從美國回國後,直到去世也沒有去過美國。要知道美國後來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結果都被拒絕,這是為何?
  • 錢學森是如何成為,美國太空梭的祖師爺的?
    或者知道的有限,僅僅知道美國人把錢學森扣押起來,不讓他回國。還有錢學森回國初期遭到人質疑搞不出飛彈,還是長者幫他解的圍。下面就來具體談一談。當時錢學森正在美國留學,他的導師是世界飛彈之父卡門的嫡傳弟子,錢學森又是卡門的的嫡傳弟子。錢學森和他導師卡門,得到從德國運來的飛彈相關技術後,立馬進行試驗和研究。很快的就得出了成果:遠程轟炸機。
  • 【科學傳奇】錢學森、黑魔法、邪教教主
    錢學森與特異功能兩年前就準備寫這個題目,講講錢學森先生和他當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火箭時候的同事Jack Parsons的故事。結果前幾天在微信上看已經有位愛克斯博士在不久前捷足先登了。愛克斯博士(X博士)《錢學森與黑魔法的秘密》微信文章寫得不錯,尤其是開頭那句話意味深長。
  • 低調的錢學森,是什麼事將他惹急,向眾人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說起科學家,大家的第一反應便是錢學森,鄧稼先等人。是他們推進了中國科學的發展,讓我們成功研製出的"兩彈一星",讓中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加強,中國也從此強大起來,挺直了脊梁。可是這些偉人背後的故事,又有多少人了解呢?又是什麼讓一向低調的錢學森對眾人大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 錢學森與母校北師大附中的世紀緣
    師大附中門前的錢學森青年像錢學森的中學畢業證書北師大附屬中學當年的實驗室曾經的老校門 ◎孫炎201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離開我們整整10年,但他創造的奇蹟仍舊推動著我國國力的發展,他的高尚品格至今感染著眾多的人。
  • 【山東有線-收視指南】中華民族的驕傲——錢學森
    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山東有線-享TV特別推薦《國家記憶》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錢學森,回顧他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 對太平洋戰局起到特殊作用的科學家:錢學森
    1929年,錢學森從北師大附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1932年,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日軍憑藉著空軍的優勢對上海狂轟濫炸。錢學森耳聞目睹,深刻感到中國航空工業的落後以及航空技術對國家的重要性。
  • 為什麼錢學森痴迷於氣功和特異功能
    可是在當時影響很大,因為這大科學家錢學森說的,代表著權威。錢學森是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和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錢學森在晚年痴迷於氣功和特異功能。錢學森曾經說過:「我認為,中醫、氣功和特異功能是三個東西,而本質又是一個東西。」
  • 西安交大附中 「錢學森班」舉行開班典禮
    西部網訊 為進一步弘揚錢學森科學精神,培養具有現代科學研究素質結構的人才,西安交大附中決定創建創辦「錢學森班」,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踐行錢學森精神。12月24日,「錢學森班」舉辦了授牌儀式暨開班典禮。
  • 「錢學森」軟禁中誕生了《工程控制論》
    因錢學森在美國所受到火箭、原子彈、等武器設計的教育,學成後欲回國的。由於政治關係而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攔與監視。在1950年到1955年受到特務監視的這一段時期,為了使美國政府放心,錢學森決定從事遠離軍事和國防問題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