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非常信任英布,英布為什麼還要背叛項羽,選擇投靠劉邦呢?

2020-12-12 鮮花暢談歷史

在他分封的諸侯中,英布可能是項羽最信任的一個了。

不過,項羽雖信任英布,卻並不了解英布,最後,英布還是被更了解他的劉邦集團挖走了。

好戰友

英布,出身貧民,曾以刑徒身份在驪山修築皇陵。後來,又逃入江中為盜,聚集了數千人。

秦末起義時,他率眾加入項梁義軍,開始跟隨項梁、項羽作戰。

巨鹿之戰,英布與蒲將軍為先鋒,率先渡河,初戰得勝後,又數絕甬道,為項羽「神跡」打下基礎。

此後,項羽率領的諸侯聯軍西進,英布又為先鋒。

先入關中的劉邦曾在函谷關閉門防守,英布二話不說直接打了下來!

可以說,無論是殲滅秦軍,還是壓制劉邦,英布都是項羽的首功之將。

所以,項羽對英布有特殊的信任。

項羽分封諸侯,英布被封為九江王。

殺義帝,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項羽也是委託給英布去幹的。

可是,很快,好戰友之間就出現了裂痕。

裂痕

楚漢戰爭開始後,曾經一馬當先的好兄弟,英布卻「消極」了起來。

齊的田榮造反,項羽找英布徵兵(霸王是諸侯之長,有權徵調諸侯作戰),英布卻推脫身體有病,只派了數千人前去助戰。

劉邦一路攻破彭城,英布又拒絕去幫楚。(得虧是項羽牛逼,再次上演軍事奇蹟,否則,這次就直接被滅了)

英布如此不配合,項羽很不爽,屢次派人責備,並召他前去,英布不敢。

曾經的親密戰友,如今出現了裂痕。

需求變了

項羽與英布之所以出現裂痕,是因為項羽不懂英布的需求。

當年,出身低賤的英布,只有拼死作戰,才可能出人頭地,裂土封王,自然驍勇積極。

可是,如今,英布從一個驪山囚徒,一躍成為一個萬乘之主,他的需求已經變了。

殺義帝,對英布沒有任何意義,好處都是項羽的。人家替你背上這麼大一鍋,項羽似乎沒有太多表示。

項羽打田榮,是平定齊亂,對英布基本沒有實際意義。

當時,其他諸侯,要麼已經和劉邦眉來眼去,要麼保持中立,像英布這樣,還出幾千兵已經算是積極了的。

劉邦抵達彭城時,大兵56萬,氣勢洶洶。

這個時候指望英布「佐楚」,是讓英布去送死呀!

作為諸侯王,英布的需求已經不是出生入死、出人頭地了。他最大的需求是:保持安全、擴大地盤。

項羽一味以徵調、責備來招呼英布,還指望英布像當年一樣一馬當先,怎麼可能長久呢?

挖角

項羽不懂英布的需求,劉邦身邊有人懂。

隋何找到英布,人狠話不多,幾句話就把英布搞定了。

1、項羽和你已經鬧掰了!

項羽屢次徵調,你都不服從,現在關係已經鬧成這樣了,早晚來收拾你!

2、劉邦不會輸。

劉邦雖敗,但已經收攏諸侯,以成皋、滎陽為阻,以關中、巴蜀為基地。

我們只要堅守不動,就不會輸!

何況,你也看到了,天下諸侯,多已反項羽,連彭越也在梁地反楚了。項羽就算能贏劉邦,也會被諸侯反抗。

3、事成以後利益大。

事成之後,劉邦分更大的地盤給你!

句句命中要害!

保持中立?項羽不會饒了你!幫助項羽?晚了!幫助劉邦?萬無一失!利益大大!

隋何話不多,但人狠!

就在英布暗中答應,卻決心未下時,項羽的使者來了。

隋何直接說:九江王已經依附漢王,項羽憑什麼讓他發兵?

英布,就這樣被挖走了!

被算死的英布

劉邦集團抓住英布需求,成功挖角。

英布大約想不到:劉邦集團牢牢抓著這個需求,把他算死了!

英布,是劉邦最後一個收拾的異姓王。

因為,劉邦集團已經看穿了英布。

在收拾其他異姓王時,英布無動於衷。

蕭何就曾斷言:英布本無意造反,只是看到韓信、彭越都被誅了,出於安全考慮,才決心造反。

而造反後,英布的戰略也被劉邦集團算死了。

英布造反時,薛公就說:英布有上中下三策!施上策,則「山東非漢有也」。施中策。「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不過,英布從驪山囚徒到裂土封王,已經知足了,沒有取天下的志向,他一定會「歸眾于越,身歸長沙」,只擴充力量,以求自保。

英布所為,完全不出這些預料!

面對已經看穿自己的劉邦,英布毫無辦法!

成為諸侯王后,英布的需求變了。項羽卻一味以上下級的方式對待英布,彼此的合作自然難以長久。

無論是反秦時的親密戰友,還是楚漢戰爭時的叛楚助漢,英布從未背叛自己的立場。

英布背叛的,只是項羽的幻想。

成為帝王后,劉邦的需求變了。英布卻直到造反時都寄希望於繼續「裂土封王」。

無論是楚漢戰爭時的極力拉攏,還是稱帝後的除之而後快,劉邦也從未背叛自己的立場。他背叛的,只是英布的幻想。

只有時刻考慮對方的需求,才能爭取長期合作,預防變故。

相關焦點

  • 項羽沒有虧待英布,英布為什麼還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呢?
    巨鹿之戰,面對章邯強大的秦軍,項羽不敢直接渡河(應該是洹河),就派英布率領前鋒渡河,這實際相當於敢死隊,等英布渡河後屢屢戰勝,項羽這才大軍渡河,一舉擊敗秦軍,由此奠定其霸王之名。  彭城之戰,劉邦慘敗。
  • 項羽沒有虧待英布,英布為什麼還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呢?這才是關鍵
    英布本來只是項羽手下的一名大將,項羽分封天下諸侯的時候,對英布進行了破格提拔,封英布做了九江王。九江國和楚國是鄰國,項羽封英布做九江王,目的是想要讓英布隨時隨地能夠幫助自己。然而英布在離開項羽之後,漸漸萌生了自立門戶的想法,對項羽愈發的不尊敬。
  • 英布為什麼放棄器重他的項羽,選擇投靠劉邦?
    英布是項羽麾下最受重視的名將之一,驍勇善戰,在跟隨項羽的戰鬥過程中,英布在戰鬥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經是不可戰勝的。項羽對他很慷慨,經常獎勵他,至少對他沒有責備。那麼英部為什麼背叛項羽轉而投靠劉邦呢?英布在巨鹿之戰等戰役中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儼然從山間的盜匪莽夫蛻變成了王侯,雖然身份發生了改變,但英布的野心卻僅止於此,可能是對實現預言的滿足,又或者是對於現在衣食無憂的生活十分滿意,英布選擇以置身事外的態度來規避風險。項羽向各國下達命令,一起前往楚國攻打田榮,英布藉口自己傷病不宜遠行,只是派幾千士兵隨同項羽出徵。
  • 項羽對英布這麼好,英布最後為何選擇背叛項羽,投靠劉邦?
    經歷過一番的爭鬥,最終形成了以項羽為首的各方諸侯。項羽分封以後,包括劉邦在內的許多人都對項羽的分封不滿,於是先是齊地造反,隨後是劉邦還定三秦,好不容易結束紛爭的中原再次陷入了混亂。而在項羽前往齊地評判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件十分令人費解的事,那就是項羽手下的大將英布,始終對項羽的徵兵行為表示推脫。這是在令人費解。
  • 彭城之戰明明項羽大捷,劉邦大敗,為什麼英布卻投靠劉項羽背叛?
    英布投靠劉邦,背叛項羽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而且是必然性大於偶然性,對於投降這件關係到未來地位和生命的頭等大事,不可能只有劉邦使者憑什麼三言兩語就馬上做出決定,英布的背叛早在劉邦派出使者之前,就有了蛛絲馬跡。
  • 彭城之戰明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為何英布卻投靠劉邦背叛項羽呢
    ,英布的背叛早在劉邦派出使者前,就有了蜘絲馬跡。也許有人說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 、魏王豹怎麼投靠項羽了?很簡單,這些諸侯王在彭城之戰是被項羽俘虜的,戰爭中的慘敗直接就讓他們選擇投降了,沒有保持觀望的實力與能力,而英布不同,英布沒有參與劉邦攻打彭城的戰爭,也沒有參與項羽對劉邦的軍事行動。
  • 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為什麼英布卻在關鍵時刻背叛項羽轉投劉邦
    曾為驪山刑徒的英布,早年也是反秦義軍一員,後投靠楚地反秦先鋒項梁,成為楚軍陣營的一員戰將,項梁戰死定陶之後,英布在「巨鹿之戰」期間投入項羽麾下。因在反秦戰爭中屢立戰功,項羽大封天下時獲封九江王,然而在「彭城之戰」後,卻被劉邦的使者隨何策反,就此投入劉邦陣營。按理來說,項羽對英布也算是情深義重,英布為何還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呢?
  • 項羽戰敗跟英布有直接的關係?英布為啥背叛項羽呢?
    英布自從投奔項梁之後,一直是楚軍一位猛將。項梁死後,他成了項羽手下的一名將領,常常跟隨項羽衝鋒陷陣,出生入死。項羽率軍北上救趙,英布被任命為將軍。他幾次擊敗秦軍,是巨鹿之戰的有功之臣。漢三年,劉邦攻打楚國,派隨何出使淮南,遊說英布叛楚歸漢。
  • 英布為何要先後背叛項羽和劉邦呢?
    楚漢爭霸中,英布先後背叛了劉邦項羽,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利益關係。 可見作為項羽伐秦時的重要將領,英布此時已經和項羽不是一條心了。
  • 項羽重情重義,封英布為九江王,為什麼英布還是背叛了項羽?
    假如說項羽輕而易舉拿下齊國,英布不來也就無所謂了,關鍵問題是不但項羽沒能拿下齊國,老家還被劉邦給佔了,更令英布鬱悶的是項羽三萬大軍殺個回馬槍,又把劉邦打個丟盔卸甲,而整個過程當中,英布連喊喊口號都沒做到,還在九江老家抱著美人唱歌呢。一直對英布有很高期待值的項羽,怎能不惱火,一連串的使者被派到九江,訓斥英布之餘催促他趕快出兵。
  • 正確的判斷,錯誤的選擇——淺析英布背叛項羽的原因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或者說項羽的性格並沒有如此的不堪,故而項羽在對待英布之時,非但完全沒有表現出上述性格缺點,反倒完全做到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並且在天下初定之後將其立為九江王,封地又與自己的都城彭城近在咫尺,完全是坦誠相待。項羽的這種態度,站在一個客觀中立的旁觀者立場,都感覺英布應該結草銜環,誓死相報,然而,英布偏偏選擇了義無反顧的背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英布為什麼會背叛項羽,結果是因為這個人在最後大喊了一句話
    當初劉邦在和項羽進行楚漢之爭的時候,接二連三的打敗戰,急的劉邦晚上連覺都睡不好,於是張良看不下去了,就給劉邦說了,韓信、彭越和英布只要你得到了他們三個人,就可以得到這個天下,劉邦心想這韓信和彭越我已經得到了,但是這個英布是西楚霸王項羽的人,而且還是項羽手中的一員大將,此人驍勇善戰要怎麼才可以讓他歸順與我呢
  • 英布是項羽的手下,為何在劉邦逆風時,冒家人被殺風險叛楚歸漢?
    面對大發雷霆的劉邦,負責傳達消息的隨何突然說道:「陛下您這是什麼意思?」劉邦望著隨何說道:「現在楚王的主力正打算去齊國與田榮作戰,你們誰能出使淮南,說服英布背叛項羽,出兵把項羽牽制在齊國,這樣我奪取天下就萬無一失了。」隨何請命道:「我願替漢王分憂,出使淮南,為漢王說服英布討伐項羽。」「既然你願意請纓,那我就給你20個使臣一起出使吧!」劉邦答道。
  • 英布為何背叛項羽投奔劉邦,原因居然是這樣
    很多人都喜歡劉邦項羽的故事,他們倆的對峙更是傳為佳話。可是你知道嗎為什麼劉邦能夠戰勝並笑到最後,除了他有著很強的心理素質,還有更好的籌略之外,其實和他的待人之道也分不開。英布呢?就曾在項羽手下這樣一員大將最後卻投奔劉邦,從這樣一個小故事,我們就能看到劉邦成功的關鍵。
  • 項羽苦心栽培的英布,被劉邦輕鬆撬走,代價僅是兩個「洗腳小妹」
    簡單來說就是,項羽待人接物都非常恭敬慈愛。但在輪到封賞有功之臣,卻遲遲不肯給。而正是因為項羽的吝嗇,導致他手下的能臣紛紛跳槽都對手那裡。然而實際上,項羽並非對所有人都那麼吝嗇。對於他帳下第一大將——英布,項羽可謂是仁至義盡。英布,本是一介盜賊。
  • 九江王英布為什麼背叛項羽,歸順劉邦死後卻慘遭肢解!
    九江王英布曾是項羽的一員大將,可後來又成了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而英布為什麼背叛項羽,轉而歸順劉邦呢。而可笑的是,在英布歸順劉邦後,雖然立下很多的功勞,但最後九江王英布又一次造反了,這一次是真的慘,死後還被劉邦肢解成了八塊......說起九江王英布,他的一生可謂極度複雜。
  • 項羽封英布九江王,對英布恩重如山,為何英布還會背叛項羽
    公元前204年,楚漢爭霸第三年,劉邦又一次攻打項羽失敗,失利後從梁地撤退來到虞縣,非常生氣的劉邦對身邊的人出口成髒:「像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劉邦身邊主管傳達稟報的隨何說「我不理解陛下說的是什麼意思。」劉邦說:「誰能給我遊說英布叛楚,讓他出動軍隊,在齊國把項王牽制幾個月,我奪取天下就萬無一失了。」隨何請求出使淮南遊說英布。
  • 身為項羽左膀右臂的英布,被項羽分封為王,為何最後反了項羽?
    歡迎收看照理說事之拍案驚奇楚漢相爭,項羽為什麼失敗了,很大原因就是項羽身邊的人才要麼被他罷黜掉了
  • 項羽封英布九江王,劉邦沒有給予封王,為何英布卻叛楚投漢
    然而,漢使遊說英布,只是給了一個封王的空頭支票,劉邦能不能奪取天下還在兩可之間,尤其公元204年劉邦屢戰屢敗,項羽優勢還很大時,為何英布卻叛楚投漢?公元前204年,楚漢爭霸第三年,劉邦又一次攻打項羽失敗,失利後從梁地撤退來到虞縣,非常生氣的劉邦對身邊的人出口成髒:「像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
  • 【英布簡介】 楚霸王項羽手下名將九江王英布生平
    後英布被送往酈山服刑,酈山刑徒有數十萬人,英布結交刑徒中豪傑之士,率領一伙人逃人江澤中做了強盜。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爆發後,英布投靠了番君吳芮,並做了他的女婿。集聚數千人,舉起了反秦大旗。秦將章邯滅掉陳勝,打敗呂臣軍後,英布率軍攻打秦左右校,在清波(今河南新蔡西南)大獲全勝,於是引兵向東。這時聽說項梁已平定江東、會稽,正渡江向西,隊伍不斷壯大,眾多將領歸附項梁,英布便投靠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