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河南省境內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眾多,初中期也並未形成統一的河南軍區,冀魯豫軍區、太行軍區、太嶽軍區、淮北軍區、鄂豫皖湘贛軍區等均涉及河南一部。
1944年下半年,太行、太嶽等軍區派出部隊挺進豫西,開闢了豫西抗日根據地並組建了河南軍區,王樹聲任軍區司令員,戴季英任政治委員。河南軍區先後成立了第一到第六軍分區,到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爭取和平主動南下桐柏,讓出了豫西根據地。
1949年10月,河南軍區南下部隊與北返的三五九旅、新四軍第五師等於桐柏會師,組建以大別山為中心的中原軍區,司令員為李先念,政治委員鄭位三,第一副司令員王樹聲,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其中,河南軍區南下部隊編為了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縱隊轄三個旅,其中第一旅就為鼎鼎有名的「皮旅」,皮定均後被授銜中將,另兩個旅長後也為中將。
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為皮定均,政治委員徐子榮。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1929年加入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曾任129師特務團團長、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1944年率豫西抗日遊擊支隊(第1支隊)挺進豫西,後任河南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抗戰勝利後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中原突圍」時率部掩護主力西進,後向東轉戰千裡突出重圍到達華東。後,皮定均曾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副司令員、二十四軍副軍長、軍長等職,1955年授銜中將。
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二旅旅長為張才千,政治委員劉健挺。張才千是湖北麻城人,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時期就為師長,八路軍成立後任129師358旅770團團長,後長期率部駐守隴東,1944年秋率部到豫西任豫西抗日遊擊第四支隊司令員,後為河南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抗戰勝利後任一縱二旅旅長。「中原突圍」後,張才千曾任鄂西軍區參謀長、鄂西北軍區副司令員、江南遊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中原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司令員兼江漢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銜中將。
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三旅旅長為劉昌毅,政治委員張力雄。劉昌毅是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29年加入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青年抗日縱隊第三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河南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等職,抗戰勝利後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三旅旅長,後曾任鄂西北軍區副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十五軍副軍長等職,1955年授銜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