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金礦博物館:
第三次來臺灣,第二次來九份,竟然是第一次走進金礦博物館,所以這一次我們不說九份老街、也不講《千裡千尋》和《悲情城市》,只來認真的說說金礦博物館......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先從九份的古往今來開始講這個故事,據《臺北縣誌》記載,清治初期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小山村,住了9戶人家,大家彼此熟悉,互相幫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每種都會要"九份",久而久之這裡就被人叫做了「九份」......
光緒年間金九地區(金瓜石和九份)發現了金礦,然後這裡就像19世紀中葉的SanFrancisco在淘金熱中一般迅速繁榮了起來,大批的淘金客蜂擁而至,原本只有九戶的小山村迅速發展成了萬戶規模的小鎮......
清政府於光緒十八年(1893)在金九地區設立了「金砂局」;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爭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繼續仿效清朝繼續設「砂金署」使金九地區持續發展。初期這裡只有金礦生產黃金,後發現硫砷銅礦後轉變為金銅礦,金九地區又得到一輪發展而進入興盛期......
我們走進金礦博物館
金礦博物館位於九份老街旁,館內記載了九份金礦的發展史,包括採金過程所需之工具,還有風車、白鐵鍋、燈火等不同的早期採礦工具......
博物館並不以亮麗的外觀招攬遊客,內部的陳設及布置也較為簡單,主要希望借著博物館的成立,將獨特的採金文化、前人所累積的採金智慧傳承下去......
我們到來的時候小雨濛濛、遊客稀少,在這種氛圍裡越加的能感受到歷史的氣息,有時候甚而感覺那段歷史近在眼前,那麼的栩栩如生......
日式舊居:我們最先參觀到的是日據時期的生活辦公舊居,能夠嗅到濃烈的歷史氣息,還好,時代的進步,讓我們在了解一段歷史的時候,能夠更加的理性和克制,能夠客觀清醒的觸摸歷史長河中每一段過往......
仔細的走走看看:我們樂於在每一處看一看、坐一坐、摸一摸,博物館裡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老阿姨,非常的熱情、且彬彬有禮,我很願意聆聽她們溫婉的臺灣腔介紹,在那樣的話語下更加的增添了濃烈的歷史追溯感,不得不讓人全神貫注、心思也會完全沉浸在其中......
那段歷史:二戰後,九份的金礦開始減少,20世紀70年代前幾乎成為「鬼城」。大約20年前,臺灣電影導演侯孝賢在這裡留下了一部代表作《悲情城市》,從此九份聲名鵲起......
據資料記載:日本二戰戰敗後臺灣被收復,金九地區也由「臺灣金銅礦物局」接手管理,至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改組為「臺灣金屬礦業公司」,簡稱「臺金」,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臺金公司關閉後,大部份礦權及廠房則轉給臺糖公司管理;隨著臺金公司的關閉,金九地區的繁華歲月也隨之結束;金九一度褪盡鉛華,鎮上空置的房屋和冷清的街道無一不訴說著它的無助,喧鬧的小鎮沉寂了下來......
所以我們能有幸在原址再感受那段歷史的時候,陰雨綿綿的那個下午在一刻不停的向我們訴說著那段跌宕起伏的「黃金」歲月......
博物館館藏(一):金礦博物館保存了相當完整的日據時代採金及鑿礦工具,其中包含了古董級的烘燈,練金爐等等至今很罕見的採金工具......
博物館館藏(二):金礦博物館中展示許多九份採礦的數據與圖片,詳細介紹著九份的採金歷史及採金至鍊金的過程,館內也擺設多塊金礦原石、雅石等等難得一見的早期礦石......
最為著名的金磚
九份金礦博物館有一塊鎮館之寶,重達220千克的金磚,價值2億多臺幣,折合人民幣要5000多萬。過去有一種傳說:如果有人可以將金磚搬起來,就可以歸其所有,現在看來也僅是趣談,金磚被嚴嚴實實的罩起來,只留下兩個洞口供遊客觸摸......
據說能觸摸到這快金磚會有好運氣,所以每一個去觸摸它的人們都會因此喜氣洋洋,我們也不例外,不僅觸摸到了它的溫度、感受到了它的分量、也因此帶給自己一份美好的祝願......
我們還需要知道:這塊高達220公斤的999.9純金的大金磚,在2004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220公斤的黃金可能需要開挖4000萬公噸的礦石才有可能集成......
金礦博物館的遇見
金礦博物館建在山上,我們自駕到那裡的時候即刻可以感受到它的景色怡人,濛濛細雨中,微風陣陣吹來舒服極了,也顯得安靜極了......
博物館園區裡保留著一條長長的鐵路軌道,是當時運送金礦石的,我特意蹲坐下來觸摸它,這一摸就是百年,我也試圖去推一推礦石車,這一推就是滾滾而來歷史的車輪聲......
後來我漫無目的的在園區裡東走走、西瞧瞧,知道了現代的金礦採集工藝及金飾品製作流程,所以說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雖然九份金礦已經廢棄了,可是採金制金的工藝卻隨著歷史的變遷不斷的發展......
記住金礦博物館:一個下午的時間足以讓我們記住了金礦博物館和它的那段歷史,另外我們也因為一場纏綿的濛濛細雨而收穫了那裡難得的一份清幽,也不得不再次提及在那裡工作的那些臺灣阿姨,她們也是金礦博物館的一張名片,溫暖而美好......
陰陽海
我們駕車離開的時候,到達海岸線的一刻,目睹到陰陽海的痕跡,它是由於近百年採礦歷史的沉積,讓山泉瀑布流經的山體和下遊的河溝都呈現黃金色,附近的海水也出現藍黃色並存的「陰陽海」......
金礦博物館小貼士:如何到達那裡:
自駕:
1. 「國道」 三號:於濱海交流道下(循往東北角海岸指標),接2丁省道(瑞八公路)經瑞芳到瑞濱,再接2號省道東行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2.經基隆市區接2號省道(北濱公路)往宜蘭方向,過八鬥子、深澳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3. 「國道」 一號:於瑞芳暖暖交流道下,轉臺2丁省道再往九份方向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1.火車:搭北迴鐵路到瑞芳站下車,再換基隆客運濱海線,往金瓜石方向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2.客運:於基隆火車站旁搭基隆客運濱海線,往金瓜石方向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臺北-金瓜石:可自臺北捷運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52號)搭乘基隆客運(1062) ,經瑞芳、九份到金瓜石車站下車......
基隆-金瓜石:可自基隆火車站(仁詳診所)搭乘基隆客運(788),經九份到金瓜石車站下車......
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
蜀黍總是在遠方,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總會有那麼多的故事等著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