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公斤大金磚,我在臺北金礦博物館試圖搬起它

2020-12-16 文藝蜀黍看世界

九份金礦博物館:

第三次來臺灣,第二次來九份,竟然是第一次走進金礦博物館,所以這一次我們不說九份老街、也不講《千裡千尋》和《悲情城市》,只來認真的說說金礦博物館......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先從九份的古往今來開始講這個故事,據《臺北縣誌》記載,清治初期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小山村,住了9戶人家,大家彼此熟悉,互相幫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每種都會要"九份",久而久之這裡就被人叫做了「九份」......

光緒年間金九地區(金瓜石和九份)發現了金礦,然後這裡就像19世紀中葉的SanFrancisco在淘金熱中一般迅速繁榮了起來,大批的淘金客蜂擁而至,原本只有九戶的小山村迅速發展成了萬戶規模的小鎮......

清政府於光緒十八年(1893)在金九地區設立了「金砂局」;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爭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繼續仿效清朝繼續設「砂金署」使金九地區持續發展。初期這裡只有金礦生產黃金,後發現硫砷銅礦後轉變為金銅礦,金九地區又得到一輪發展而進入興盛期......

我們走進金礦博物館

金礦博物館位於九份老街旁,館內記載了九份金礦的發展史,包括採金過程所需之工具,還有風車、白鐵鍋、燈火等不同的早期採礦工具......

手上的印章代表已購票

博物館並不以亮麗的外觀招攬遊客,內部的陳設及布置也較為簡單,主要希望借著博物館的成立,將獨特的採金文化、前人所累積的採金智慧傳承下去......

我們到來的時候小雨濛濛、遊客稀少,在這種氛圍裡越加的能感受到歷史的氣息,有時候甚而感覺那段歷史近在眼前,那麼的栩栩如生......

日式舊居:我們最先參觀到的是日據時期的生活辦公舊居,能夠嗅到濃烈的歷史氣息,還好,時代的進步,讓我們在了解一段歷史的時候,能夠更加的理性和克制,能夠客觀清醒的觸摸歷史長河中每一段過往......

仔細的走走看看:我們樂於在每一處看一看、坐一坐、摸一摸,博物館裡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老阿姨,非常的熱情、且彬彬有禮,我很願意聆聽她們溫婉的臺灣腔介紹,在那樣的話語下更加的增添了濃烈的歷史追溯感,不得不讓人全神貫注、心思也會完全沉浸在其中......

那段歷史:二戰後,九份的金礦開始減少,20世紀70年代前幾乎成為「鬼城」。大約20年前,臺灣電影導演侯孝賢在這裡留下了一部代表作《悲情城市》,從此九份聲名鵲起......

據資料記載:日本二戰戰敗後臺灣被收復,金九地區也由「臺灣金銅礦物局」接手管理,至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改組為「臺灣金屬礦業公司」,簡稱「臺金」,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臺金公司關閉後,大部份礦權及廠房則轉給臺糖公司管理;隨著臺金公司的關閉,金九地區的繁華歲月也隨之結束;金九一度褪盡鉛華,鎮上空置的房屋和冷清的街道無一不訴說著它的無助,喧鬧的小鎮沉寂了下來......

所以我們能有幸在原址再感受那段歷史的時候,陰雨綿綿的那個下午在一刻不停的向我們訴說著那段跌宕起伏的「黃金」歲月......

博物館館藏(一):金礦博物館保存了相當完整的日據時代採金及鑿礦工具,其中包含了古董級的烘燈,練金爐等等至今很罕見的採金工具......

博物館館藏(二):金礦博物館中展示許多九份採礦的數據與圖片,詳細介紹著九份的採金歷史及採金至鍊金的過程,館內也擺設多塊金礦原石、雅石等等難得一見的早期礦石......

最為著名的金磚

九份金礦博物館有一塊鎮館之寶,重達220千克的金磚,價值2億多臺幣,折合人民幣要5000多萬。過去有一種傳說:如果有人可以將金磚搬起來,就可以歸其所有,現在看來也僅是趣談,金磚被嚴嚴實實的罩起來,只留下兩個洞口供遊客觸摸......

排隊中,準備去觸摸金磚

據說能觸摸到這快金磚會有好運氣,所以每一個去觸摸它的人們都會因此喜氣洋洋,我們也不例外,不僅觸摸到了它的溫度、感受到了它的分量、也因此帶給自己一份美好的祝願......

我們還需要知道:這塊高達220公斤的999.9純金的大金磚,在2004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220公斤的黃金可能需要開挖4000萬公噸的礦石才有可能集成......

金礦博物館的遇見

金礦博物館建在山上,我們自駕到那裡的時候即刻可以感受到它的景色怡人,濛濛細雨中,微風陣陣吹來舒服極了,也顯得安靜極了......

博物館園區裡保留著一條長長的鐵路軌道,是當時運送金礦石的,我特意蹲坐下來觸摸它,這一摸就是百年,我也試圖去推一推礦石車,這一推就是滾滾而來歷史的車輪聲......

後來我漫無目的的在園區裡東走走、西瞧瞧,知道了現代的金礦採集工藝及金飾品製作流程,所以說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雖然九份金礦已經廢棄了,可是採金制金的工藝卻隨著歷史的變遷不斷的發展......

記住金礦博物館:一個下午的時間足以讓我們記住了金礦博物館和它的那段歷史,另外我們也因為一場纏綿的濛濛細雨而收穫了那裡難得的一份清幽,也不得不再次提及在那裡工作的那些臺灣阿姨,她們也是金礦博物館的一張名片,溫暖而美好......

陰陽海

我們駕車離開的時候,到達海岸線的一刻,目睹到陰陽海的痕跡,它是由於近百年採礦歷史的沉積,讓山泉瀑布流經的山體和下遊的河溝都呈現黃金色,附近的海水也出現藍黃色並存的「陰陽海」......

金礦博物館小貼士:如何到達那裡:

自駕:

1. 「國道」 三號:於濱海交流道下(循往東北角海岸指標),接2丁省道(瑞八公路)經瑞芳到瑞濱,再接2號省道東行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2.經基隆市區接2號省道(北濱公路)往宜蘭方向,過八鬥子、深澳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3. 「國道」 一號:於瑞芳暖暖交流道下,轉臺2丁省道再往九份方向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1.火車:搭北迴鐵路到瑞芳站下車,再換基隆客運濱海線,往金瓜石方向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2.客運:於基隆火車站旁搭基隆客運濱海線,往金瓜石方向即可到達黃金博物館......

臺北-金瓜石:可自臺北捷運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52號)搭乘基隆客運(1062) ,經瑞芳、九份到金瓜石車站下車......

基隆-金瓜石:可自基隆火車站(仁詳診所)搭乘基隆客運(788),經九份到金瓜石車站下車......

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

蜀黍總是在遠方,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總會有那麼多的故事等著你,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寶島臺灣自由行6】金瓜石 黃金博物館 搬不走的大金塊兒
    ,居民又再度大增,金瓜石地區也日益繁榮,金瓜石曾有「東亞第一金都」之稱。如今的金瓜石,沒有了往日的浮華,倒是多了幾分寧靜。↑ 來到金瓜石,「黃金博物館」是必去的地方,也是了解金瓜石歷史最好的地方,金瓜石離九份很近,在九份搭乘公交沒幾站就可以到達,所以來九份的人肯定也會去金瓜石的「黃金博物館」轉轉。
  • 時政新聞眼丨金磚會晤:黃金之城「拍金磚」
    這幾天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金磚會晤,可以說是「金色十足」。它的舉辦地是被稱為「黃金之城」的南非第一大城市約翰尼斯堡。
  • 臺灣漫遊,到九份山城,探尋金礦遺蹟
    來到九份已是7點多了吧,老街上的小店基本都打烊了,小編隨便吃了點小吃,回民宿看著窗外整個山城的星星點點,還有遠處漆黑一片的海面進入了夢鄉。第二天,天氣晴朗,窗外俯瞰山城的景色很美哦。在民宿吃過早餐後,小編去了金礦博物館哦。民宿老闆給小編指了路,小編搭上公車,很快就到了博物館門口。門口停放著一臺廢棄的公交車,看著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公車。
  • 不說曹家窪金礦火災!初七開工送黃金,在古老礦洞裡冒險刺激:解密招遠與黃金的淵遠
    首飾城除價格不菲的金銀飾品,還有兩個「鎮城之寶」:一為招金金石,展在二樓大廳,其產於金礦田800米之下,形成於一億五千年前,重達6噸,富含多種貴金屬,尤以黃金為重,古傳其有鎮宅闢邪之用。一為重約50斤的梯形金磚,由山東招金集團冶煉而成。有傳言僅用二指舉起者,價值連城的金磚就歸其所有,但至今金磚仍保存在這裡。招遠黃金博物館位於市東北15公裡處的羅山,其地下蘊藏豐富的黃金礦脈,是名副其實的金山。
  • 你見過220公斤999純金大金磚嗎?對,這裡是九份
    它最早興盛是因為此處盛產金礦,雖然隨著礦藏挖掘殆盡導致過一段時間的沒落,但是因為其靜謐、閒適又帶點神秘色彩的山城特色,很快又找到了新的生機。這裡不僅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也是《戲夢人生》、《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等影視作品的取景地。
  • 明代金磚「蘇州造」 將參加故宮600周年紀念展
    隨著故宮博物院的封條貼上,這塊重達59公斤、有著420年歷史的"明代萬曆朝細料方磚"將運往北京。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展示「御窯金磚」為主題的博物館-御窯金磚博物館,珍藏了從明朝永樂年間到清朝宣統年間1458塊金磚,在向世人展示其神秘面紗並講訴一段段傳奇故事的同時,也留住了當地特色文化的根。
  • 大明寶鈔做展品 德國貨幣博物館道盡千年金錢史
    在今天,貨幣就是金錢的代名詞,它既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同時也是自由的基礎和前提。貨幣伴隨人類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的物理形態發生了種種變化,但基本功能沒有改變,依然是交易的媒介、計量的單位和儲備的手段。在德國法蘭克福有這樣一家貨幣博物館,專門向人們介紹相關的金融知識,講述和金錢有關的趣聞軼事。
  • 6年發現70多處金礦 成世界第三大金礦區這個小地方火了
    目前,這座金礦目前已正式轉入勘探階段,通過鑽孔加密施工,預計兩年後可累計提交金資源量550噸以上,平均品位4.52克/噸,潛在經濟價值可達1500多億元,將成為國內有記載以來最大的單體金礦床。  二、山東國家規劃金礦區  目前,山東已經形成以三山島、焦家和玲瓏3個千噸級金礦田為代表的金礦集區,也使膠東地區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
  • 臺北郵政博物館,這裡面最讓集郵迷流連忘返的是——集郵展覽室
    如果不是別人告訴我說這是郵政博物館,我就會以為這是臺北市的寫字樓呢。郵政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經過20餘年的收集,館中典藏十分豐富,步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樣的郵筒,按時間順序一字排開,非常有意思。拾級登上二樓,正展出我國郵政歷史古代部的文物,上至秦漢,下至清末,娓娓道來我國郵政的起源與沿革,各種實物或模型、蠟像,予人立體而深刻的印象。
  • 塞拉·佩拉達金礦
    塞拉·佩拉達金礦 2020-07-14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000片花崗巖,每片60公斤,隈研吾新作「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究竟有...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又有新作亮相,這座建築外牆貼了近20000片60公斤重的花崗巖,外觀奇特到炸裂的一個複合型文化設施——「角川武藏野博物館」。 你或許會認為它醜不好看,但你的目光卻無法避開它。「為什麼?為什麼會設計成這樣?「讓這座博物館還未正式開幕,便已引發一波話題。
  • 金磚國家青年「掘金」金磚市場——從廈門看金磚合作未來潛力
    3年多前,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福建廈門舉辦,在廈門的金磚國家青年看好經貿合作前景,紛紛「掘金」金磚市場。「廈門會晤後,我更加確定去深耕巴西和中國市場。」卡爾代拉說,「我也想在不久的將來開拓其他金磚國家的市場。」除了生意上的成功,卡爾代拉還在廈門收穫了愛情。「感恩廈門。」
  • 「矮化」臺北故宮還想改名「華夏博物館」?臺當局新提議被罵「頭殼...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為推行所謂的「組織改造」,臺當局又把主意打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據臺媒26日報導,臺「行政院」欲將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由所謂「二級機關」降為「三級機關」,更有民進黨籍「立委」建議將其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一出,立即在島內引發質疑。
  • 要不要這麼大,廣州這家茶餐廳的金磚豬扒焗飯......
    第一次去廣九餐室 已經是2015年從那時起 我就愛上了這家茶餐廳 作為廣九的忠實fans 我也是第一次點這個飯分量大在廣九也是出了名 但我還是被嚇到是鋪滿了整整三層豬扒 玩起了豬扒層層疊?雞肉肉質緊實且鮮嫩多汁美味香濃的雞汁下飯一流
  • 喪權辱國,亞美尼亞割讓最大金礦給亞塞拜然,俄:我同意了嗎?
    由於納卡衝突導致亞阿兩國實際控制地區發生變化,目前該金礦正好位於兩國實控線上,因此在亞方表示願意移交該金礦後,大批亞塞拜然軍隊迅速出動,試圖第一時間接管該金礦。然而,當地居民卻表現出了驚人的意志,和亞美尼亞民兵、礦工及其家屬一道封堵了道路,阻止亞塞拜然軍人進駐,雙方險些再次爆發衝突。最終,還是俄羅斯維和部隊出動前往當地,才讓亞塞拜然軍方暫時撤離了該金礦。
  • 暴雨後山體滑坡,剛果金礦大規模塌方!已造成50多名礦工死亡
    據外媒報導,近日,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個金礦由於暴雨後山體滑坡發生坍塌,目前已造成50多人死亡。 周五,剛果民主共和國南基伍省卡米圖加鎮附近的金礦坍塌現場旁圍滿了人,大多數都是這次事故後倖存的金礦工人,他們回憶道:「當時暴雨特別大,山上開始往下掉土塊,越掉越大,之很快就把金礦井壓塌了
  • 臺北之旅,最值得逛的博物館之一,欣賞精美藝術品!
    臺北之旅,最值得逛的博物館之一,欣賞精美藝術品!早就聽我的同學說,臺北故宮博物館是他在國內看過最值得看的博物館之一,因此,我這一天基本沒有其它安排,打算用一天的時間感受故宮的精品~作為沒有做任何攻略的人,我一開始選擇的是盲目逛,而我從宗教展廳開始,宗教的作品都比較類似,在很多地方的博物館都可以看到,尤其是美國或者英國的那些博物館,往往在戰爭年代拿走了不少更好的寶貝。
  • 金礦幽靈:一樁25年前的盜金疑案
    金礦試產 少了2200多克黃金座落在新邵縣巨口鋪鄉高家坳村的板子山,海拔800多米,林木稀疏,巖層裸露,遠望活像一個令人討厭的大癩頭。山裡人從娘肚子裡生出來就不相信、也不知道,他們和牛羊一起踐踏的黃不黃、紅不紅的「癩頭」山裡有金子。
  • 臺北故宮擴建整修或閉館三年 蔡當局被批「靠國寶救選舉」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時爆料稱,臺北故宮日前召開內部會議,每年吸引四五百萬觀光客的北院2020年起將閉館3年進行整修,屆時展品將改到南院展出。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證實正評估這樣的必要性,「基本上是朝這個方向」,但計劃還沒落實到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