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軍抗日功勳卓著,但小算盤打得猴精的馬步芳,算不得抗戰英雄

2020-12-17 青史佐酒

數戰綏西,馬鴻賓誓死禦敵

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和楊虎城以「兵諫」的方式,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進入全民族抗日的又一個關鍵時期。

長期割據在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軍閥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也主動聲明抗戰決心,表示願意兵出西北,參加抗日。而在「西北三馬」中,馬鴻賓最具抗日精神,也是最早率部高舉起保家衛國的大旗,他曾在81軍軍官訓練班的開學典禮上說道「軍人要時刻記著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家衛國,盡職守則,要堅定與陣地共存亡和抗戰到底的決心。」

1938年5月,就任綏西防禦司令的馬鴻賓,在傅作義退守山西,綏西戰場形勢危急時,主動派遣主力81軍布防五原到狼山一線。馬鴻賓的寧馬在綏西堅持抗戰,屢建功勳。在1940年日軍大舉進攻時,寧馬一度因為傷亡太大而轉入沙漠。馬鴻賓緊急補充部隊,令馬培清率軍重返綏西,不得再後退一步。

1940年3月,傅作義的35軍突入五原,全殲該地之日偽軍。馬鴻賓率部將日軍誘入沙窩一帶,馬家騎兵在運動戰中與日軍不斷周旋,迫使日軍放棄增援計劃,匆匆敗走。之後馬家軍再在黃河南岸與偽蒙騎兵大戰十餘場,一舉收復伊克昭盟東北地區,名震天下。整個綏西會戰,馬鴻賓和傅作義基本肅清地區日軍勢力,挫敗了日軍覬覦西北的企圖。

轉戰各地,馬步芳的騎一師威震敵膽

而掌管青海馬家軍的馬步芳,也是在抗戰初期就徵調了大通、互助、湟源3個縣的民團共8000餘人,以手下第一旅和馬步青一部為基礎,組建了暫編騎兵第一師,由馬彪為師長,率部出省抗戰。

1937年9月,騎一師開赴陝西,駐防臨潼,保衛隴海鐵路安全,並全力圍剿受日偽操控的白蓮教匪患。1938年冬,騎一師再調黃河一線加強河防,期間馬家軍內部出現勾結偽軍叛逃的情況,馬彪果斷率部冒雪突擊,不僅全殲叛軍,還收復了大量被日偽軍佔領的村寨。當地老百姓感激馬家軍將士抗戰之功,主動獻上萬民傘。

1939年,騎一師三調周口至界首一帶,在淮陽與前來的日軍機械化部隊展開搏殺。馬彪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前後夾擊日軍,再次取得大捷,也創造了騎兵戰勝坦克的軍事奇蹟。但這一戰馬家軍傷亡同樣慘烈,部隊傷亡2000餘人,馬秉忠旅長殉國,連一級指揮員更是損失殆盡。

騎一師轉戰千裡,歷經大戰,一些日偽軍甚至聽到「馬鬍子軍」幾個字,就龜縮城內,生怕被馬家軍的馬刀朝著自己揮下。但因為長期堅守在抗戰第一線,騎一師損失也非常慘重。寶塔一戰,數百名戰士在彈盡糧絕後,因不願被俘受辱,選擇投水自盡,200餘匹戰馬也全部損失。

在皖北作戰時期,騎一師和新四軍彭雪楓部曾數次配合作戰,相互間還互贈糧食布匹和槍枝彈藥。而1939年春,青馬第二支出省抗戰的馬祿騎兵第二師,雖奉命駐防同官,限制八路軍的行動。但馬祿自己心向抗日,主動寫信給延安,言明對八路軍並無敵意,願攜手團結抗日。為此,偉人還親自題寫「抗日英雄」錦旗一面,贈送馬祿,說八路軍願意團結一切抗日友軍,共同抗戰。

抗戰八年,兵出寧夏的騎一師和騎二師頻繁轉戰,一直身處抗戰前線,部隊傷亡近萬人。馬家軍為抗戰勝利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也是值得後人稱讚的。西北兒郎,為國為民。

馬家軍抗戰功勳不可磨滅,但馬步芳絕對不是英雄

馬家軍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功勳,保家衛國的精神更是為後世敬仰,但作為馬家軍掌門人的 「西北三馬」,除了馬鴻賓真心抗戰,為國為民前後奔走外,另外兩位馬步芳和馬鴻逵卻絕對算不上抗戰的英雄。

自抗日戰爭爆發到勝利,馬步芳和馬鴻逵雖都出兵參與抗戰,但他們的舉動,很大程度並不是為了國家和民族,而是屬於純粹的利己。

一:妥協、觀望,全無主動抗戰之心

抗戰爆發後,各地子弟兵紛紛主動請纓,希望上到前線保家衛國。穿得破破爛爛,拿著79步槍和大刀長矛這樣原始武器的川軍,更是穿著草鞋走出了百裡蜀道。而與之相對的,是西北諸馬面對迫近的日軍,一直採取妥協和觀望的態度,力求不與日軍產生任何衝突,完完全全學起了當年東北軍的那套。馬步芳等人奉行的準則就是,日軍不進西北,馬家軍不談抗日。

在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前後,馬步芳等人更是首鼠兩端,在各大勢力間圓滑處世,只求保存實力,沒有為支持抗戰說到半句話。西安事變的結果是「逼蔣抗日」,但也是「逼馬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將全民族抗戰的情緒推到了最高潮,東北軍、西北軍也都投入到抗戰之中。馬步芳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讓馬家軍成為唯一消極避戰的部隊。

所以張學良尚且能用一場「兵諫」為自己曾經的不抵抗挽回些顏面,但完全是被「逼」抗日的馬步芳和馬鴻逵,則不敢說在抗戰前期為國家做出了半點功勳。

二:保存實力,如意算盤打得比猴還精

抗戰八年,作為一方諸侯的馬鴻逵,只出兵2個騎兵旅和1個步兵旅。而馬步芳組建的騎一師是由地方民團拼湊而成。「二馬」在出兵抗戰的問題上,都是選擇派出少量部隊,而將麾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精銳全都留在了地方。

馬步芳和馬鴻逵作為割據一方的軍閥,骨子裡最看重的只有地盤。所以在國土淪喪的關鍵時期,他們寧願將主力留在西北放馬,也不願讓他們上前線。因為一旦將手中的底牌全部折在抗戰中,二馬就喪失在地方的話語權,這也是他們保存實力的根本原因。馬步芳還曾給馬彪下達命令「相機行事」,暗示其在前線不要把部隊拼光,能不打就不打。即想貪抗戰之功,也要保存實力,二馬怎談英雄?

三:阻撓愛國青年,拿著萬民傘發國難財

青海的抗日救亡運動,是以省立第一師範的學生為中心的。他們在全省組建「學生抗日義勇軍」,創建刊物宣傳抗日,為前線將士募捐,將百姓的抗戰情緒推向了高潮。但馬步芳和馬鴻逵對待學生們的舉動,表面上予以肯定,私下裡卻種種刁難,打擊和阻撓。作為「山大王」的二馬,並不想看到這種高漲的愛國情緒把西北百姓全都送到前線去抗日,而自己成為有名無實的光杆司令。

在騎一師皖北作戰時期,馬步芳還讓馬彪暗中包庇走私,從中牟取暴利,大發國難財。拿著百姓送的萬民傘,卻又在欺詐國難當頭的老百姓,騎一師的尷尬地位,只能說是馬步芳一手造成的。

總而言之,馬家軍於抗戰,有功,且有大功。但西北二馬,卻絕對算不上真正的抗日英雄。為了國家和民族而奮不顧身的那種的豪情,在他們身上並沒有得到體現。而歷史的投機,卻又成了他們的慣用的手段。

相關焦點

  • 這位馬家軍旅長曾圍攻西路軍,抗戰中卻被我黨送「抗日英雄」錦旗
    馬家軍是民國時期實際控制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主要人物包括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馬家軍曾經屠殺過大批西路軍戰士,有一位馬家軍的旅長在抗戰中,我黨卻送給他「抗日英雄」錦旗。
  • 馬步芳是怎麼死的?抗日英雄,用此招讓馬步芳輸得心服口服
    1926年,馬海宴之孫,馬步芳加入了西北軍。中原大戰爆發後,馬步芳積極擴充實力,逐漸成為割據青海的一方軍閥。據史料記載,青海馬家軍講究家族血緣和世襲統治。其核心成員之間大部分都有血緣、姻親關係。這使得我們很難對他們進行勸降和風化、瓦解工作。而且,在馬步芳的經營下,其士兵大部分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撒拉族。這些人作戰兇猛,但江湖義氣十足,而且毫無紀律可言。
  • 馬家軍將領馬祿雖和紅軍有仇,但抗戰有功,偉人親自贈給他錦旗
    在眾多的軍閥中,有一支馬家軍。馬家軍可謂是聲名赫赫,盤踞在西北,獨霸一方,雖然表面上服從於國民政府,但是卻自成一系,是當地的土皇帝,馬家軍也分派系,主要有青馬和寧馬,其中青馬主要指的是盤踞在青海(包括今天的青海和部分甘肅)馬家軍,主要首領是馬步芳。
  • 馬家軍最兇悍的部隊,碰上吉鴻昌聞風喪膽,被打成了馴服的小綿羊
    鮮為人知的是,吉鴻昌、孫連仲等西北軍將領曾經在甘肅一帶與馬家軍正面交鋒,平息過河州事變,解決了橫行西北的「五馬」中最為兇悍的馬仲英。吉鴻昌一度讓馬家軍聞風喪膽。1925年,西北軍2師部隊入甘肅,那時候馬步芳還沒有上位,主管青海的是馬步芳的父親馬麒。這時候青海地區的馬家軍尚不成規模,對西北軍將領恭恭敬敬。然而,在暗地裡,馬麟卻支持馬仲英起兵。
  • 馬家軍抗日有多瘋狂?硬剛日本精銳,岡村寧次看到就怕
    在我們中國幾千年歷史裡面,是不缺英雄的,我們現在認為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可以放棄生命的人,就像是在抗日戰爭裡面,可以說每一個上戰場打日本人的人,都可以說是英雄,在這些英雄裡面,有很多是能力很強的,能夠讓日本人都害怕的人,當時抗日戰爭時候的馬家軍,很多次都讓日本人吃了大虧。
  • 一野120門火炮齊發,馬家軍1.2萬精銳覆沒!
    「馬家軍」,這是曾讓西路軍吃了大虧的地方軍閥,主要由馬步芳的青海勢力和以馬鴻逵的寧夏勢力組成,其中實力最強的是馬步芳,俗稱青馬,騎兵第八旅是其中的精銳部隊,1936年至1937年間對西路軍戰士犯下滔天罪行,抗戰期間與日軍騎兵對戰不落下風,解放戰爭時期又與西野二縱激戰,合水戰鬥中359旅旅長郭鵬因此身負重傷。
  • 青海馬家軍悲壯的抗戰:百名騎兵集體投河殉國
    >
  • 馬家軍屢教不改負隅頑抗,解放軍首長怒拍桌子:給我狠狠的打
    西北方面戰場,通過扶眉戰役、鹹陽保衛戰,兩場戰役,胡宗南已然逃去漢中,秦嶺地區逐漸的解放,曾經囂張無比的馬家軍,也漸漸的退回了隴山等地,還想要繼續在之前他們起家的地方:甘肅、青海等地,負隅頑抗。馬家軍簡直就是屢教不改,馬將軍曾幾何時也給我軍造成過重創。甘青二馬指的就是馬步芳與馬鴻逵二人,二人作惡多端。其中馬步芳俗稱青馬,此人手下人馬不少,算起來也是有四個軍以及一個騎兵營的。
  • 「青海王」馬步芳?
    馬步芳等西北軍閥以為紅軍要搶他們的地盤,因此聯合起來夾擊西路軍。西路軍人生地不熟,面對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而且彪悍殘忍的馬家軍,難以抵抗,幾乎全軍覆沒。這筆血債,終於在解放戰爭時得以血償。當時,中央下令,對於馬家軍,不接受投降,務必全殲。最終,馬家軍被西北軍全殲。除了為人殘忍,製造血債外,馬步芳這個人的私德也十分卑劣,甚至可以說是變態。
  • 馬家軍打仗厲害嗎?被俘紅軍軍長當著馬步芳,評價馬家軍打仗
    甚至是當著馬步芳的面,肆無忌憚地評價馬家軍打仗,甚至毫不避諱,聲稱馬家軍能夠連勝只不過是靠人海戰術。究竟是什麼,讓這位紅軍軍長沒有絲毫的恐懼之心,甚至能夠直面面對危險?於是馬步芳更改策略,企圖嚴刑逼供,想強迫孫玉清說出紅軍部隊的所在位置。他甚至搬出自己家喻戶曉的「馬家軍」,來吹噓自己軍隊的戰無不勝,並聲稱自己必將打得孫玉清落花流水。
  • 解密青海「土皇帝」馬步芳的一生
    馬步芳家族統治青海40年,尤以馬步芳最為殘忍兇狠、荒淫橫暴,人稱「土皇帝」1949年5月18日,馬步芳被任命為代理西北軍政長官,同時還以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當「西北王」的夙願。7月,由於張治中留在了北平,馬步芳就正式擔任了西北軍政長官。
  • 西路軍30軍副軍長被馬家軍抓獲,馬步芳是怎樣對待這位紅軍將領的呢?
    馬步芳得令後,傾巢出動第二軍和騎五師全部兵馬2萬多人和民團武裝八九萬人開赴河西走廊,與西路軍進行決戰。 河西走廊一帶是青寧二馬的勢力範圍。他們哪裡能容得下西路軍來佔領他們的地盤,從西路軍進入河西走廊後,馬家軍就對西路軍進行了圍追堵殺。
  • 他是「馬家軍」中的異類,解放前毅然率部起義,最終安度晚年
    民國時期,以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馬鴻賓為主要代表的西北地方軍閥,奉老蔣之命,率軍於1933年,率軍攻打西北各部,志在吞併大西北,孫殿英奉命率軍於1933年,因擔心國土被逐個擊破,遂與孫殿英聯合作戰,史稱「四馬拒孫」。
  • 彭德懷為西路軍復仇,馬步芳無奈山寨我軍的沒良心炮,卻輸得更慘
    正是這樣的驕橫,讓馬步芳利令智昏,選擇了一個下下之策,那就是傾盡主力防守蘭州,想將第一野戰軍擋在西寧之外,玩弄「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把戲。 然而實際情況卻如何呢?首先,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打不起來,美蘇也不願意打;其次,國民黨一向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 「馬家軍」的悍將韓起功:殘忍殺害3000多名紅軍,最終被槍斃
    在民國時期馬家軍十分出名,但是馬家軍又分為寧馬和青馬,其中在青海實力最強的當屬馬步芳了,他是名副其實的青海王。馬家軍活躍在西北幾十年,直到解放戰爭的時候,徹底被我軍消滅,馬家軍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 馬家軍精銳負隅頑抗,王震一拍桌子:給我狠狠地炸
    一說到二戰再到新中國成立,我們都能想到戰爭那些年的不容易,英雄烈士死傷無數,百姓更是跟著遭殃。正式抗日戰爭就打了八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緊接著又打了四年的解放戰爭,總結三個字「不容易」。解放戰爭打到1949年時大家基本都知道勝負已定,但當時還有一個頑固勢力,且勢力還不算小,那就是外號「馬家軍」。當時國民黨早已大勢已去,很多官員都已經預謀好準備撤離到臺灣。但「馬家軍」仗著自己還有一些勢力,準備做頑固分子,還想著繼續橫霸一方,卻沒曾想解放軍對他們早已是恨之入骨,高舉炮彈,狂轟亂炸,一舉殲滅馬家軍。
  • 被俘的紅軍軍長當著馬步芳,評價馬家軍打仗,只是靠人海戰術
    在山中遇到了馬家軍手槍隊,雙方打了起來,紅軍被打散了,計劃到馬蘇河會合。他也不知道什麼地方是馬蘇河,走了幾道溝找不見自己的人了,看見一些馬蹄印子,以為紅軍從這裡經過,就走了出來。 他遠遠地看見許多人,以為是馬家軍,準備在石頭後面開槍打,可仔細一看,是些農民,扛的是長矛,就沒有開槍。他還說:「如果是馬家軍,我的命舍掉也要打幾個。」
  • 蘭州戰役:一野戰士說馬家軍強悍的像日軍,彭德懷下令往死裡打
    馬家軍自1863年以開始聚集起力量,經過七八十年的發展,成為一個宗教、政治、軍事三位一體的獨特權力集團。到了馬步芳、馬鴻逵時代,二馬集團又附加了蔣介石政權的官方任命,成為西北諸省的土皇帝。二馬組織軍隊、選拔軍官,全是靠親緣關係、宗族關係,團以上軍官全由二馬親自挑選,所以其凝聚力非常強。 其三民風剽悍。二馬集團長期僻處大西北,與中原軍隊沒怎麼打過仗,非常有自信。
  • 西北馬家軍的崛起和結局,馬步芳逃到埃及,還開舞廳和酒店
    馬佔鰲這一支脈雖實力大減,但又有一支馬家軍迅速崛起起來,西北還是「群馬」的勢力範圍。 他的兩個孫子一個有「青海王」之稱的馬步芳和同樣名聲在外的馬步青。 孫殿英遭到以馬步芳為首的「四馬」合力抵抗,孫戰敗,這段歷史被稱為「四馬拒孫」。
  • 殘殺紅軍西路軍的馬家軍後來結局怎樣?彪悍兇狠不減當年仍遭消滅
    抗日戰爭爆發後不久,馬步芳一部被改編為「騎兵暫編第一師」,由師長馬彪率領東進抗日。該師多次重創日軍,在與訓練有素的日軍騎兵對決時也不落下風。尤其在1940 年9月,在皖北渦河北岸的龍崗鎮戰鬥中,炸毀了日軍坦克1輛,打死日軍三四百人。從此,日軍嘴裡的「馬回子軍」(或「馬鬍子軍」)的聲威傳遍了日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