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品最卑劣的詩人,卻寫出流傳千古的好詩,最後10字人人知道

2021-01-08 每天讀文史

故鄉是根,無論走到哪裡,都牽著你的魂,你的心。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們不吝筆墨地書寫故鄉情懷。想要回家,他們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回到故鄉,他們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那回鄉的路上呢?就是宋之問這首——《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是初唐詩人。武則天時,因為依附「二張」兄弟,唐中宗復位後,被流放嶺南瀧州,也就是今天的廣東羅定。謫貶到瀧州這個著名的瘴癘之地,真可謂九死一生。於是宋之問在神龍二年,偷偷跑了回來。行至湖北襄陽渡過漢江,就將到達洛陽,也就是宋之問的家鄉,他的最終目的地。臨近故鄉,宋之問心情複雜,寫下了這首《渡漢江》。

嶺外,極盡地理之遙,環境之劣,從皇都到荒蠻之地,詩人的內心當然苦悶。再加上嶺南交通不便,自己與家人音信斷絕,已經是過了一個冬天,又過了一個春天了,極盡時間之久。10個字,有空間的阻隔,有時間的漫長,把詩人困居流貶地,與世隔絕,度日如年的背景清晰展示,其遭受的精神痛苦也顯而易見。

跨越萬水千山,冒著極大的風險,終於臨近故鄉。按常理,他的心情應該是急切的,恨不得一步踏進家門。但此時詩人卻是「情怯」,為什麼呢?因為詩人已經長久和家裡斷絕了消息,他不知道自己被流放後,是否連累了家人;他不知道在這段時間裡,家裡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這些都是他「經冬復歷春」的擔憂啊!他的這種擔憂隨著渡過漢江,隨著家鄉越來越近,就越來越突出起來。這就是他的「怯」。

因為「怯」,眼看著有人從家鄉方向走過來,他也「不敢問」家裡的情況,因為他怕自己的擔心,變成現實。他怕自己在嶺南做著的那個全家團圓夢破碎,所以他「不敢問」。

杜甫曾有「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後。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這「反畏消息來」不就是「不敢問來人」嗎?其實,這種心理我們今天也有。比如考試發榜的時候,或者等待身體檢查結果的時候,這不都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嗎?正因為宋之問把這種普遍性的情感凝練的表達出來,所以這兩句詩才這樣膾炙人口,引起千載共鳴。成語「近鄉情怯」也由此演化而來。

《紅樓夢》香菱學詩時這樣說過:「詩的好處是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終於要回到家鄉了,理應「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宋之問卻寫成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不正是香菱所說的「看似無理,想去竟是有理有情」嗎?這就正是此詩的精妙之處。

宋之問雖然詩才頗高,但人品卑劣。為諂媚武皇男寵,竟然為張氏兄弟執夜壺;他還為了自己升官,不惜以犧牲朋友一家的性命為代價,可謂無恥之至。但是這首《渡漢江》卻再現了他對家人的入骨關愛,吟詠出人類心靈的良善韻律,以至於千百年來傳唱不衰。

相關焦點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你一定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是你一定不知道他的作者叫曹松。你一定會背「一片傷心畫不成」,可是你不知道他的作者叫高蟾。在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詩人了,可能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或生平,但他們的名句卻千古流傳。今天,隱娘來總結這樣一些詩人,詩人不出名,寫出的詩句卻千古流傳。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詩人寇準七歲寫下一首二十個字的詩,卻成為了人人會背的千古名作
    作為詩詞文化的巔峰,唐宋時期優秀的詩人詞人層出不窮,這其中就有很多我們所熟知的大文豪是少年成才的。比如寫下《長恨歌》的白居易十六歲就寫出了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有黃庭堅七歲的時候仿佛就看透了人生,寫下了「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這種意蘊深沉的詩句。
  • 宋代無名詩人,隨手在旅社牆壁題了一首詩,不料因此名流千古
    要想寫成好詩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們為了寫出好詩沒有少下苦功夫。以推敲故事出名的賈島在《題詩後》中說自己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要寫出一句好詩實在是太難了,經過了漫長的三年,才好不容易寫出了兩句好詩,這一吟誦的時候,自己都把自己給感動得哭了。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親情令人溫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親與燈前細密縫補衣衫的畫面最能撩動人心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情就是這般如像鳥兒般比翼雙飛,如同連理樹,相互依存緊靠在一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有朋友在,又何懼天涯海角呢。親情友情愛情都是那麼珍貴迷人,讓這個世界充滿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然而,在同一盛唐時代,也有一位人品極差的詩人寫了一首「近鄉情怯」詩歌入選課本,後成為流傳千年的經典!此人便是我國唐朝時期著名詩人宋之問。或許初聽他的名字讓我們感到很陌生,但其實在宋之問那個初唐年代(李杜當時還沒有「光焰萬丈長」),他還是真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 王維一首送別詩,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後世讚嘆不已,流傳千古
    說到王維的名字,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作為我國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之一,他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有關于田園山水的佳作,不過卻也絕對不僅僅限於此。在送別詩上,王維也絕對可以堪稱是造詣不凡的,比如說在他的好友元二離開渭城之時,他為好友所寫下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成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被後世無數之人引用。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也是這樣一首送別詩,送別詩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大種類,幾乎但凡是能夠叫出名的詩人,都寫過與此相關的詩作,而王維這首詩在其中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 都說他是唐朝最笨的詩人,兩句詩寫了三年,寫完卻被稱為千古名句
    身為詩人他被後人吹捧了千年,而為何能夠寫出千古名句的他,卻會被稱為唐朝最笨的詩人呢? 而我們也知道,在古代時期出名的詩人們都是有一個稱號的,而這些稱號往往體現出了該詩人的特點以及地位,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而被稱為唐朝最笨詩人的賈島也有自己的稱號,那就是「詩奴」。 為何賈島被稱為詩奴呢?這一切主要與他的特點有關,與其他的詩人不同的地方是,賈島對於詩句中的字眼執著到了極點,也就是所謂的摳字眼。
  • 杜甫最落魄時的一首詩,身處困境卻樂觀向上,其中7個字流傳千古
    李白和杜甫,同為唐代超一流詩人,才華不分伯仲,對後世的影響和名氣平分秋色,命運卻迥然不同,究其根本原因,與二人性格密不可分。李白豁達灑脫、我行我素,不過分追求名利,看淡得與失,給人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覺。杜甫則相反,雖然滿腹經綸,卻性格內斂低沉,內心感情比較豐富,憂國憂民且渴望被朝廷重用。
  • 史上最誇張的詩,其中10字「大義滅親」,詩人的解釋令人哭笑不得
    詩壇有不少「即興」之作,比如李白當年已名滿天下,在湖州偶遇一位湖州司馬,對方居然不認識自己,問他是誰,於是李白當即寫下了首「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可謂十分有意思了。如果覺得這首還不夠驚豔的話,那崔護當年題在別人家牆上《題都城南莊》,就可謂十分經典了。當年崔護遍尋昔日的佳人而不得,隨手寫下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出手就流傳了千年。
  • 元稹最獨特的一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卻暗藏玄機,最後7字驚豔千古
    提到唐詩,就不得不說唐代詩人,豪放灑脫的詩仙李白,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還有毀譽參半的元稹。為何這樣評價元稹呢?只論詩歌造詣,元稹絕對配得上才子的稱號,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無人不知。但是,元稹的人品很有問題,對待愛情太過草率,拋棄初戀女友崔鶯鶯的事情,引來無數人口誅筆伐,用渣男二字形容他毫不為過。
  • 文學丨你一定聽過這16句千古名句,卻不知道詩人的名字
    實用 · 有趣 · 愛生活 DIY教程丨視頻丨手繪丨廚藝丨文學丨其他 你一定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是你一定不知道他的作者叫曹松。
  • 唐朝最有名氣的邊塞詩人,存詩僅6首,但有3首幾乎人人都會
    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岑參並稱唐代著名的"四大邊塞詩人",由於他所寫的很多詩現已失佚,無法全面總結其卓著的文學成就。但僅從他留存於世,收錄在《全唐詩》中的6首詩,尤以《涼州詞》、《登鸛雀樓》、《送別》這3首而言,就極負盛名。憑此,王之渙就可以譽為唐代頂極的優秀大詩人。我們就聊聊大詩人王之渙的故事,賞析賞析他那3首不同凡響的"千古絕唱"。
  • 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李商隱是李杜之後,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他的詩,常以唯美的意境,精緻的語言折服世人。今天我推薦五首李商隱寫的五言律詩,這五首五律,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名篇。一、《落花》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 古代最經典的一首「考試詩」,最後10字是千古名句,堪稱神來之筆
    晚唐的花間派的鼻祖溫庭筠,人稱「溫八叉」,就是因為他在考詩賦的時候,別人還在冥思苦想,而他一叉手就是一韻,八叉手就能寫完,才思之敏捷令人嘆服。不過可惜的是,他的這些應試作品流傳下來的並不多。唐朝幾百年,成千上萬的考生,寫下的詩歌數不勝數,然而真正能稱得上名作的也就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最後10字是千古名句,堪稱神來之筆。
  • 8位最負盛名的唐代詩人,72句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
    在唐朝近300年的歷史中,湧現的詩人有2000多位,流傳下來的詩作近五萬首,下面給大家分享唐代最負盛名的8位詩人創作的72句千古名句。1、杜牧,唐代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劉禹錫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感人肺腑,最後10字更流傳千古
    當時他正在患病,卻收到了白居易的《詠老贈夢得》的詩作,便寫了此詩作答。白詩寫得較為消極低沉,劉詩則比較曠達樂觀。末二句完分表達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感情。我們先了解一下白居易的這首詩:詠老贈夢得 白居易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 白居易一次登山意外發現,一番感慨千古流傳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一次登山郊遊,無意間竟是尋春之旅,之後感慨一番: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據記載這是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四月,詩人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他和一些朋友遊廬山大林寺,寫下了這首詩。看似平平淡淡的兩句,卻寫出了他心中的感受,表達了他的驚訝和喜悅。看起來,詩人此前並沒有到過大林寺,也不知道這裡四月桃花盛開。原本來時正逢花落春歸的時候,還有些憂思和惆悵呢……春從何處來?春又歸何處去?誰又能說得清呢?
  • 王安石這首詩氣勢磅礴,通篇短短的四句,卻成就了兩句千古名言,成為千古絕唱
    詩呢那是意境非常美的,有些詩人的詩本來意境就美,不過呢,再經過高手的畫龍點睛,那意境就更美了,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吧,唐宋八大家,可是宋朝很有名的大文豪
  • 一首《竹枝詞》,寫出古代少女初戀的疑慮,末尾兩句更是千古流傳
    劉禹錫,字夢得,祖籍洛陽,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一邊唱一邊走,可是令少女琢磨不透的是,他對自己有沒有意思呢? 第三、四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寫女孩聽到這熟悉的歌聲,所產生的的心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