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毛姆的《刀鋒》

2020-12-23 騰訊網

「剃刀鋒利,越之不易;智者有雲,得度者稀。」

書名「刀鋒」出自印度教聖典《迦託·奧義書》:悟道之途艱辛困難,如同跨越鋒利的剃刀。若救贖之路必經刀山,找到答案的代價為何?

如果人生是一條河,智者可以從此岸到達彼岸,並且在彼岸向有意向渡河的人招手。還有一部分人嘗試渡河,結果或被河水的激流勸退,或執著於與激流抗爭到底。但大部分人甚至都不曾想過為何要渡河,活在此岸有何不可。

尼採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可大部分人實際上都並不會提出「自己為何而活」這個問題,活著就是活著,活著不需要因為所以。生活條件好的,沉迷於鐘鳴鼎食、鮮車怒馬的奢靡生活中;生活條件不好的,掙扎於艱難竭蹶、聊以卒歲的悲苦生活中。這個問題,我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更沒有必要去找出答案。

拉裡,一個在戰爭中經歷了生離死別的人,當面對戰友的死亡和生命的轉瞬即逝時,他便再也不能接受世人對於生命意義的詮釋,他只想自己找到人生的答案。世事的無常,使拉裡決心從生活中逃離,去尋求心中的信仰。在經受貧苦的禁慾體驗之後,他攜自己心中的信仰重回生活,找尋屬於自己生命的美好,最終實現了「世俗的幸福」和「心靈的寧靜」相統一。

我們可以看到,拉裡明顯不同於被上流社會生活奴役的艾略特,崇尚物質和社會地位的伊莎貝爾,還有勤勤懇懇,老實寬厚的格雷,以及被命運擺弄,自甘墮落的蘇菲。唯有拉裡選擇脫離社會、拋開現實,尋求哲學、宗教,亦或是別的能使他身心收穫寧靜的人生準則。當他意識到自己不應該隱世以求真相之後,便積極重新回到了生活之中。

拉裡固然值得尊敬,但大部分人都應該如伊莎貝爾所想的那樣「男人就該工作,造福社會。」畢竟,正如本書結尾處所言「我是個俗人,是塵世中人;我只能對這類人中麟鳳的光輝形象表示景慕,沒法步他的後塵。」書中的拉裡,父母早逝,獨自生活,沒有人需要他的照顧,他也用不著為衣食擔憂。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無法不顧及父母家人的感受,生活中,我們苦於中奔命,卻又不能一走了之,塵世中,我們又有著太多的牽掛和羈絆。因此對於我們而言,掙扎著活在世間,感受著愛與被愛,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用包容、善意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便是屬於我們的修行了。

正如拉裡最後的選擇,對於我們而言,越過刀鋒的最好辦法,就是努力生活。

相關焦點

  • 毛姆:歲月如此銳利的刀鋒
    人有悲和喜的兩面:英雄和流氓,精靈和猩猩,扭著血盆似的大口在埋怨:"他們收買了我,又出賣了我……這是把戲……總有一天我會逃走……"by 桑德堡毛姆:歲月如此銳利的刀鋒理想的生活狀態,類似毛姆在《刀鋒》一直尋找的那樣,拉裡沒有在乎僅有的什麼浮財,之後也不準備再為這些東西耗費心思和力氣
  • 毛姆《刀鋒》:女性縱情與理性的鬥爭,是來自真實人生的欲望泛濫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閱讀了至少20本小說,比如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沈復的《浮生六記》、海明威的《喪鐘為誰而鳴》,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等等,而最讓我受益匪淺的當是毛姆的《刀鋒》和《人生的枷鎖》,而《刀鋒》這本書也是這篇文章主要探討的。
  • 毛姆《刀鋒》:他創作生涯晚期最重要的作品
    毛姆在二戰期間最大的創作成就即長篇小說《刀鋒》,這也是他創作生涯晚期最重要的作品,已經年近七十高齡的老作家創作力之旺盛真是令人感佩不已。就《刀鋒》而言,那個事件是一九三八年他的印度之行,而那個人物當然就是主人公拉裡·達雷爾,在回答有關這部作品的問題時,毛姆曾坦言拉裡這個人物已經在他的頭腦中盤桓了二十多年,而他在印度的所見所聞再次提起了他的興致,促使他最終決定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 毛姆《刀鋒》: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人生一種長久性的糾結
    《刀鋒》是毛姆眾多代表作之一,主要講述了一位叫拉裡·達雷爾的一戰飛行員的故事。在軍隊中,拉裡有一位關係非常好的戰友,在一次與敵人的遭遇戰中,戰友為了救拉裡而犧牲。他的犧牲給拉裡造成了很大的刺激,退伍後放棄了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優渥物質生活,像一個苦行僧一樣滿世界晃膀子(遊蕩),尋求有關於「惡和不幸」的哲學問題。
  • 毛姆《刀鋒》:一名神秘男子,十年之間,追尋人生意義的生命體驗
    看完了毛姆的《刀鋒》。之前,看過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寓意人生的理想與現實,原型是高更。這本書的結構,感覺與《月亮與六便士》的結構差不多,都是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在敘述,在觀察,並融入其中。到了《刀鋒》這本書,只是作者直接用上了自己的名字毛姆,或許是為了更添加一種真實性,以及自己也能夠更好的融合到這本小說的生命體驗之中。有人說,《刀鋒》中拉裡的原型是哲學家維根斯坦,真偽不得而知,不過到了後半部分,的確有很多關於哲學、宗教的討論在裡面,即使作者本人一直強調自己不想說這些奧義。
  • 毛姆《刀鋒》:埋頭趕路或仰頭賞月,找到屬於你的生活姿態就好
    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一把刀的鋒刃是很難越過的,所以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很難實現的」,這是毛姆先生在小說《刀鋒》題記中引用《奧義書》中的話。毛姆似乎一直以來在我心目中都是一個略顯神秘的作家,因為他獨特的文筆與敘述方式,總似乎與同時代的作家風格大相逕庭。
  • 毛姆《刀鋒》:面對死亡,男人踏上徵途,女人走向墮落
    作為世上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毛姆的作品總是自帶光芒,他每著一本書就能暢銷百萬冊,是很多名人作家的超級偶像。張愛玲就曾說:我承認自己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而我今天想跟大家講講毛姆的另一部經典代表作《刀鋒》,這是一個「走出迷茫,自我救贖」的故事,在故事中探討了關於道德、理想、人生、情慾,毛姆將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凝聚在這部作品裡,在書中也能看到毛姆心路歷程的影子。01.既然世間有善,為何惡亦相生?
  • 毛姆的《刀鋒》,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藏了一個拉裡
    文/王志剛(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毛姆的《刀鋒》,是他年屆七十時的一部作品。於此刻,相信毛姆下筆時更多的是從容,甚至有些許對世界的不屑。《刀鋒》整個故事節奏很完整,以拉裡和伊莎貝爾的愛情為主線,以時間綿延的方式一點點展開一場近二十年的故事講述。我不知道毛姆為什麼取書名為《刀鋒》,但是在讀的時候,總有種流水緩緩淌過的舒適感。
  • 毛姆是二流作家?寫出《刀鋒》不設定結局,讀者:這才是高明之處
    在所有作家當中,毛姆雖然自嘲為「二流作家」,但其許多作品早已被奉為佳餚,如《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面紗》、以及今天要講的——《刀鋒》。對於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能夠在他的作品中觀察他的思想和三觀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情,身為普通人由於眼界有限,不懂人生,也不懂世界是如何運行,但讀大師的作品總能成長一些。
  • 《毛姆三部曲》|以毛姆的親生經歷為藍圖的三部小說巔峰作!
    以上是毛姆小說《刀鋒》的情節,毛姆的筆下總是能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在閱讀的過程中總是能對「人性」有更加清晰的了解,當然也包括生命的意義。《刀鋒》這部小說虛造了一個與社會規則相違背的主人公拉裡,他想逃脫生活的束縛,不想工作、不想結婚,只想在有生之年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並在這個過程中探尋生命的意義。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英國作家毛姆一生的經歷,比他寫的故事更加精彩。他曾這樣描述自己:我幾乎不停地戀愛,從15歲到50歲。實際上毛姆的戀情甚至一直持續到80多歲,直到他的男秘書去世。毛姆自稱「四分之三喜歡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歡男人」。他喜歡旅遊,喜歡結交有個性的人。1921年,毛姆來中國拜見當時的名人辜鴻銘。
  • 毛姆靠寫作狂賺十幾億,找了個小20 歲相好,離婚時被前妻訛千萬
    毛姆,英國小說家,代表作有《月亮與六便士》、《面紗》、《刀鋒》等。文青的祖師奶奶張愛玲,最喜歡的外國作家便是毛姆。他們一樣毒舌,一樣愛錢,一樣喜歡世俗又不沉湎其中。於是幾天時間毛姆的小說則成了倫敦最暢銷的書。成名之後的毛姆寫的劇本一部火過一部,因而成為各大劇場老闆紛紛爭搶的香餑餑。有了錢,有了聲望,也讓毛姆的泡妞大業變得更加順暢。雖然毛姆一生獵豔無數,但是他真正愛的只有女演員埃塞爾溫.西爾維婭.瓊斯,大家一般將她稱為蘇。
  • 毛姆《刀鋒》:我們用盡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刀鋒》浮世匆匆,每個人都在找尋想要的某種生活。蘇軾一生一直在路上,卻始終想著歸去,與詩酒作伴。張愛玲渴望得到世界上一點頂紅頂紅的紅色,或者一點頂黑頂黑的黑色,作為自己的衣缽。毛姆的《刀鋒》,是一部關於選擇、關於理想,更是關於人生的小說。小說的主要人物拉裡、艾略特和伊莎貝爾,在不同的選擇中,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
  • 《刀鋒》:窮極一生的理想追求,鞭辟入裡的人性思考
    這是毛姆為《刀鋒》書寫的引言,也是全書的主題。《刀鋒》是毛姆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創作生涯晚期最重要的文學成就。何謂刀鋒?即是剃刀的邊緣。這部小說講述了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裡·達雷爾,因為戰爭的變故而對人生產生了迷惘的思考,於是他放下愛情、財富,甚至將死生置之度外,去尋求生命的意義。
  • 毛姆的20條金句,句句道盡愛情與婚姻的真相
    今天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毛姆逝世55周年,毛姆的人生應該是充滿色彩的,他做了太多人不敢做的事情,在毛姆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人性的各種諷刺,在這種諷刺的面具下,卻是對人類的同情,今天小K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毛姆作品中的句子吧!1、愛情是個很不幸的水手,你坐一次船,它就憔悴了。
  • 毛姆《刀鋒》:無兒無女,終生未婚,他的晚年是無奈與華麗的收場
    在毛姆的長篇小說《刀鋒》裡,我們可以通過艾略特這個人窺得一二。雖說是小說,但毛姆的這部小說又稱不得上完全是小說,因為雖然角色都是化名,但人物卻是曾經實實在在,存在於毛姆身邊的某個人。毛姆陪伴了他生命最後的時光,他的侄女尚在趕來的路上,沒能見最後一面。艾略特姐姐生命的最後,有體面,有親情,而艾略特生命的最後,卻是悲情的。錢是帶不走的東西,一切的奢華,都不再也自己有關。
  • 毛姆隨筆集《書與你》:一份短小精悍的書單
    從《月亮與六便士》到《旋轉木馬》,再到《書與你》,毛姆的文字很適合我閱讀的口味,本書作者根據自己的口味推薦了一些書和讀書的一些意義,簡短的篇章包括的內容很豐富,值得一讀。書與你,書名簡單明了,閱讀也該這麼簡單。一本書,一個靈魂,樂趣便悄然而至。文字雖少,所包含書籍之多,足以慰籍靈魂的渴望。
  • 毛姆早年作品100磅稿費都沒人要出版,改名後卻成為經典暢銷書
    毛姆一生中出版過很多戲劇,如《拓荒者》、《一個體面的男人》,很多部長篇或短篇小說,如《刀鋒》、《月亮與六便士》,然而,這些作品都沒有其中的一部來的特殊,它就是《人性的枷鎖》。當時毛姆還很年輕,剛出版了長篇處女作《蘭貝斯的莉莎》,因而躊躇滿志,將書稿費定為100英鎊。可是編輯卻不願意出版這本書,之後又找了幾家出版社,稿子幾經修改,報酬也不斷調整,最終也沒能出版。後來毛姆乾脆放棄了出版這部作品,轉而進行文學方面的其他嘗試。在他將寫作視為職業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埋頭苦練,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
  • 毛姆靠寫作狂賺十幾億:我的吸金能力,全是來源於我對肉體的痴迷
    離開了生活了10年的巴黎,陌生的環境、親情的缺失,使幼年的毛姆患上了嚴重的口吃,毛姆從小就博覽群書,所以他的學習成績從小就非常好。大學畢業後,毛姆邊工作邊寫作,他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上市後,就引來眾多人的追捧,並一炮走紅,這也讓他更加有信心走上這條文學之路。毛姆成名後,有了更高的收入來源,這也讓毛姆的私生活變得混亂起來。
  • 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刀鋒》是毛姆於70歲高齡時寫下的一篇長篇小說,小說主要以參加過一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裡的人生軌跡為時間線索,在面對好友為了救自己而犧牲後,突然醒悟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於是在退役後放棄原有的生活,開始四處遊蕩尋找人生真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