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足球歷史上,有不少改變了足壇歷史的事件,諸如伯爾尼奇蹟,海瑟爾慘案等;也有無數改變一個球隊甚至聯賽命運的人,比如薩基、香克利或者弗格森等。這些事件中有驚喜,有悲劇,都曾震驚世界,改變足壇歷史;這些人也都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誌,永恆的豐碑。
但是,今天要講的,既不是某場比賽發生的故事,也不是某位影響了一個聯賽的教,而是對近代足壇歷史格局影響最大的幾件事。當然,本文所講述的故事,僅限於足壇。下面,就來回顧這六件事情吧。
1、米歇爾斯的現代足球
我方才已說,不會單獨例舉某個人,但對於足壇歷史而言,米歇爾斯並不是簡單的個人。
米歇爾斯是誰?或許年輕球迷不太了解,他正是被國際足聯評為「世紀最佳主帥」之人。對於現代足球,他絕不僅僅只是個教練,而是現代足球的創始人。米歇爾斯有何榮譽?一座歐洲杯,一座歐冠。雖然優秀,但若放眼足壇長河,實在算不上絕世而獨立。那麼,他又是憑何獲此殊榮?憑何進入這份榜單呢?
球員時代的米歇爾斯,正處於荷蘭足球實力弱不禁風的年代,而米歇爾斯一生也只為荷蘭國家隊出場5次。退役後,米歇爾斯從過軍,當過體育老師,但米歇爾斯不甘於就此結束自己的足球生涯。1960年,米歇爾斯辭去了體育老師的工作,成為了JOS阿姆斯特丹這支業餘隊的主教練。5年之後,他來到了阿賈克斯,這支他職業生涯唯一效力過的球隊。
這個在當時並不起眼的決定,未來卻成為了改變國際足壇最濃重的一筆。米歇爾斯在此成為了傳奇,收穫了榮譽。米歇爾斯的到來,為阿賈克斯培養了一眾巨星,克魯伊夫、內斯肯斯等等。然而使得他真正光芒萬丈的,是他為整個足壇做出的貢獻,一位改變世界足球命運的改革。
足壇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改革,比如「WM陣型」,「442陣型」,埃雷拉的「鏈式防守」等等。但在1970年前後,世界足球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足球。彼時,還名不見經傳的米歇爾斯創造了一種名叫「全攻全守」的戰術,同時,他還為球場上的球員定義了職責詳細的場上定位。正是我們今日常說的:邊後衛、後腰、前腰、影鋒、邊鋒等等。米歇爾斯讓足球變成一項職責詳細且三條線緊密的運動,從此足球進入了「現代足球」時代。
米歇爾斯對後世教練的影響同樣深遠,秉承其衣缽的足球文化源遠流長,克魯伊夫、範加爾、瓜迪奧拉,至今仍然在不斷影響著足球運動。將足球戰術不斷細化,將進攻進行到底,是米歇爾斯的足球哲學。那句經典的「足球即戰爭」,早已家喻戶曉。他的弟子克魯伊夫曾稱讚道:「米歇爾斯打破了世界足壇維繫了很長時間的呆板和僵硬。」
關於榮譽,很多年後,他的弟子們每每提起,都認為之後的很多榮譽都離不開他,他本應獲得更多。退休多年後,米歇爾斯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很多年以前,球員帶著榮譽感去比賽,踢球是為了獲勝,而不是像今天一樣為了不輸球。對於華麗的足球,勝負那些(虛名)並不重要。」
可以說,沒有米歇爾斯,就沒有現代足球。
2、1992年歐足聯第一次改制
米歇爾斯之後,世界足壇經歷了利物浦為首「大英甲時代」,隨即便來到了群雄逐鹿、百花逐放的八九十年代。在此期間,足球舉世無雙的世界第一運動的位置越來越牢固,而作為世界體育運動第一的商業賽事,歐洲冠軍聯賽也正風靡全球、不可阻擋,隨之而來的便是商業化的步伐。
伴隨著影響力與日俱增,巨大的商業價值下,歐冠聯賽在1992/93賽季宣布改制。歐冠從曾經的32支球隊兩回合單輪淘汰制改為16支球隊4個小組比賽的淘汰晉級制。改制後,歐冠聯賽與歐洲聯盟杯和歐洲優勝者杯共稱為「歐洲三大杯」,它們各司其職,讓無數球迷擁有了更多觀看頂級強隊精彩比賽的機會。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堪稱足壇史上的空前盛世,至今仍被無數老球迷懷念。
但改制的開始,也意味著商業利益鏈的不斷捆綁,歐冠作為全世界最高素質,最具影響力以及最高水平的俱樂部賽事,自然也註定成為世界上獎金最高的賽事。1997/98賽季,歐冠改制步伐加大,不再僅僅是聯賽冠軍才能參加的賽事,歐冠開始擴軍為24支球隊,分為6個小組,種子隊則是衛冕冠軍加五大聯賽冠軍。擴軍後,五大聯賽的亞軍都可以參加歐冠,但第三名與第四名仍然將參加聯盟杯。這一度也使得歐冠的觀賞性更強,但無形中也放開了規則的有效限制。
在此期間,歐冠的全球電視觀眾首次突破10億大關。而最近幾年的歐冠再次改制,似乎在努力找回往昔的輝煌。
3、博斯曼法案
如果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那麼《博斯曼法案》比歐冠改制更早。
1990年,一名名叫博斯曼的比利時球員,因為對於球隊工資不滿,在合同期滿後決定不再與RFC列日隊續約,試圖轉會法國敦刻爾克俱樂部。但在當時,合同到期的球員的轉會仍舊需要轉會費,而敦刻爾克拒絕支付轉會費。博斯曼則被迫留在了俱樂部。
1990年7月,仍然不肯與RFC列日隊籤約的博斯曼,被該俱樂部根據比利時足協的規定,處以「無薪及不得代表RFC列日隊以外任何球隊踢球」的處罰。在沒有合同仍然被俱樂部封殺的情況下,博斯曼決定捍衛自己的利益。
同年8月,博斯曼將RFC列日、比利時足協和歐洲足聯三方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賠償他100萬美元。他的訴訟依據竟然是《羅馬條約》,這場長達五年的訴訟,使得他這名職業球員只能長期的在法國、比利時這樣的低級別聯賽踢業餘的「野球」。
期間,儘管博斯曼曾兩次勝訴,但屢屢陷入失業狀態的他,也幾乎錯過了蹉跎了自己的職業時光。RFC列日俱樂部、比利時足協和歐洲足聯三家不服判決提出上訴後4年,比利時最高法院才裁定駁回上述。不服氣的歐足聯採取了雙管齊下的場外手段,一方面向歐盟部長理事會施加壓力,希望他們能幫助歐足聯維護對球員的管理權;另一方面,歐足聯又向博斯曼表示和解上的誠意,提出以800萬法郎私了。
這場漫長的官司,讓博斯曼成為了全球矚目的新聞人物。獲得廣泛輿論支持的博斯曼,將官司上升到歐洲法院。頂住壓力的博斯曼,終於熬到了1995年12月15日這一天,歐洲法院最終裁決,認定「現行的轉會費制度與外援上場名額限制是非法的」,這就是著名的《博斯曼法案》。1996年2月19日,法案正式實施。
曾經,我們不理解球王貝利為何沒能來歐洲踢球,頂級豪門都仍然存在著轉會上的絕對缺陷。可以說,《博斯曼法案》打開了轉會市場的大門,也為豪門球隊的軍備競賽吹響了序曲。
經歷了漫長官司的博斯曼,已經沒有能力再踢職業足球了,最終只能草草的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他通過犧牲自己職業生涯的方式,為全世界的職業球員贏得了轉會的權利。
許多年後,他患上了抑鬱症,也曾入獄一年。
4、2003年歐足聯第二次改制
之所以說,如今歐冠不斷刷新的種種數據,並不具備絕對的參考意義,這一切都因為歐冠改制。因為在過往的賽制上,這樣的數據是不會發生的,無論是梅西還是C羅。筆者並不是在否認雙驕的偉大,只是不同的年代的不同規則,這點不該被忘記。
為了讓商業價值最大化,歐足聯謀求再次擴軍。2000年,歐冠從24支球隊擴軍到32支球隊,五大聯賽的前四名都可以參賽。這和歐足聯最近的一次改制情況上算是大徑相同。
同年,一個名叫「G-14」的民間機構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讓人不得不服的是,這個機構的14家成員全部都是歐洲豪門俱樂部。他們的宗旨是在以共同的聲音與國際足聯及歐足聯等足壇權力壟斷機構談判及爭取共同利益。「G-14」組織橫跨歐洲七國,2002年增加至18家成員俱樂部。直至2008年,他們才宣告解散。截至於2008年,他們共奪得約257個國內頂級聯賽冠軍及43個歐冠冠軍。當然,這是後話。
一切的利益關係都在加深,壟斷利益的出現,便意味著足壇秩序的變更。2003年,歐足聯正式完成了意味著妥協的「二次改制」。這一切絕不是偶然。足壇從「三大杯時代」轉入歐冠唯我獨尊的時代。歐冠的「二次改制」既維護了頂級豪強的利益,普拉蒂尼也通過吸取更多國家登陸歐冠,為自己日後競逐歐足聯主席贏得了更多的選票。這三年所發生的一切絕不是偶然,直到很多年後才側證這一切。
2003年,阿布的入駐宣布英超進入「金元時代」,小羅的加盟為巴薩奠定了「夢二王朝」,德甲正在步入歷史的最低谷,而法甲因為裡昂的連冠開啟了「一家獨大」的時代。更讓人難以料想的是,意甲的潛在危機將在幾年後爆發。
在90年代,10次世界足球先生有5次來自聯盟杯,但歐足聯將所有吸引力全部集中到歐冠,曾經笑傲足壇的歐洲三大杯,為了世紀初歐洲整體的經濟低迷而犧牲。歐冠改制後崛起的豪強,如拉齊奧、多特、拉科魯尼亞、帕爾馬等等都開始先後陷入各種危機,80年代發展至當時的群雄逐鹿的局面開始走向終結,軍備競賽壟斷開始。因為聯盟杯的擴軍,歐冠的隊伍的兩極化,這讓足球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後的兩三年時間裡,歐洲優勝杯宣告取消,聯盟杯改名「歐聯杯」。
所有關於歐冠的數據,都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刷新,百花爭鳴的時代,一去不返。像波爾圖這樣的歐冠冠軍,也很難再有。
5、世界盃擴軍48支球隊
經過數十年杯賽的不斷認證,32強賽制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淘汰賽制。然而在眼下,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先生正在不顧一切的去努力推行世界盃擴軍48隊的決定。或許2022年很難成行,但在2026年,第一屆擁有48支國家隊的世界盃就將到來。大擴軍後,世界盃勢必將變得更加商業化。
我們需要的是濫竽充數的世界盃嗎?並不是!但是,我們恐怕很快就會看見克洛澤、羅納爾多、穆勒、方丹的紀錄都將被打破。這項百年來的世界第一賽事,是否將就此轉變?亦或者毫不避諱的直言:因凡蒂諾考慮到贊助商的價值,希望讓世界經濟最強的幾個國家始終能出現在世界盃上,而不考慮足球運動的本身。
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球員們每年要踢的比賽越來越多,無謂的任務越來越繁重。雖然,足球是幾乎每個國家或者每個城市的名片,很多事件的影響力只有足球可以做到,但是,我們不該忘記足球的初衷。即便他是世界第一運動,即便它有著不可比擬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