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是老年人遇到的常見病。患者當中,有的人遇到天氣變化,就會感到膝蓋疼痛不適。有的人站得時間長了,膝蓋就會疼痛。有的人走路時間長了,會感到膝蓋疼痛,甚至伴隨著摩擦彈響的聲音。有的人上下樓梯、或者爬坡的時候膝蓋不能受力。這些都是屬於比較重的症狀了。還有的人常年膝關節發炎,進而損害了裡面的骨質,導致膝關節變形。
膝關節炎疼痛最初為輕度、中度疼痛,隨後疼痛逐漸加重,出現撕裂樣或針刺樣疼痛。疼痛多在活動時發生,尤其在上下樓梯、手持重物以及長途步行時關節疼痛明顯,有時會出現「打軟腿」現象。另外,陰天下雨時關節疼痛尤其明顯,這點很容易被當成「風溼」,其實大多數都是骨關節炎。重病患者休息時關節也會痛,並且常常夜間痛醒,難以入睡。
為什麼膝蓋關節炎病人可收到「天氣預報」?正常人體對外界氣候的變化具有靈敏的調節功能;膝蓋關節炎病人中,大約80%-90%的患者對氣候敏感。科學實驗表明,溼度增加和氣壓降低時,對該類患者確實會產生有害的影響;病人的反應與氣壓和溼度波動的幅度、變化的頻率、速率成正比。而關節炎患者,由於其關節組織的病理改變,使得其調節功能失常,以致病變組織不能隨著外界氣候的變化而將細胞內的液體排除,導致局部壓力高於周圍正常組織,從而出現局部不適,因此該類患者可以預知天氣變化也就不難理解了。
大多數膝蓋關節炎與使用壽命有關人們常說,冬天要保護好膝蓋,不然等年老了容易得關節炎。民間有種說法,長期或嚴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防禦能力,使軟骨面潰爛、破損而發生炎症,從而患上關節炎。真實情況是,大多數骨關節炎都與關節達到使用壽命有關,並沒有因為寒冷直接導致的關節炎。關節炎患者在受涼後可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使人誤以為寒冷是導致關節炎的罪魁禍首。目前已知的骨關節炎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異常、過度運動、吸菸、維生素D缺乏,以及創傷、關節形態異常等機械因素。
外敷治療是中醫治療關節炎主要方法之一,主要是將藥物敷在關節部位來治療關節炎。外敷療法也是是中醫目前使用較為廣泛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外敷藥內部的中草藥成分,達到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的目的。
材料:取艾葉30克,乳香、沒藥、白芷、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各15克,透骨草20克,紅花、乾薑、吳萸、元胡各10克,細辛5克,大鹽250克。
用法:諸藥搗為粗末,裝入縫好的棉布袋,外套保鮮膜,入微波爐高火加熱1.5~2分鐘,取出敷於患處。每日1~2次。注意取、敷藥袋時防止燙傷,可採取墊棉墊等方法。
功效:此方可活血祛瘀、散寒止痛,尤其對關節炎疼痛等有顯著療效。
健康的養生風溼關節炎骨病,跟著老師學習專業的風溼關節炎骨病知識,輕鬆讓你擁有一個好身體!!!長按以下識別二維碼,關注學習更多風溼關節炎骨病知識大家多關注健康,同時也隨時跟你們分享更多的知識來和大家分享。
更多健康養生的熱門公眾號知識!!!
養腎公眾號:bbjz8899
瘦人增肥法:jkzf668
養胃養腎養肝:ywhhgg
大家多關注健康,同時也隨時跟你們分享更多的知識來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