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正確打開方式 來聽璐瑤媽媽怎麼說

2021-01-11 網易新聞

疫情期間,大人孩子都要待在家裡時間長了不免出現矛盾甚至衝突。如何正確認識疫情期間親子關係?如何有效緩解親子衝突帶來的不良情緒?璐瑤媽媽作為在線教育服務平臺大咖知識學堂的創始人,她從教育自己的雙胞胎女兒璐璐和瑤瑤做起,整理出了一整套素質教育的方法。她表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品質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與孩子構建良好的溝通關係,是父母能否成為孩子的好老師的關鍵。良好的溝通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做好親子溝通,需要父母、子女各盡其責,但是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否及時、健康、良好,關鍵還是在家長。

璐瑤媽媽表示,如果我們努力了卻沒有看到應有的效果,可能就需要我們拋開過去的經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思考。 我個人主要有以下三點建議:

01.好話也要講得好聽,順著孩子的脾氣走

有的孩子天生就會對自己最親近的人說的話非常敏感。可能同樣一個問題,別人說沒關係,但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說就會有些接受不了,這就好像夫妻之間一樣。夫妻雙方跟外人都能很好地溝通,但是兩個人私下溝通的時候,火藥味就會非常重。其實這時候我們要認清一點,有的時候我們不要逆著毛摸,我們應該順著毛摸。 遇見問題,不見得非得把孩子批評得一無是處才能解決, 這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了,就像那些陌生人一樣。反而是家長需要順著孩子的脾氣來,鼓勵他該怎麼做,他才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開始放下心中的戒備。

02.假如我們對孩子都不能共情,孩子怎麼會相信你呢?

當孩子表達否定自己,或是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我們對這種狀態的否認並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在這個時候,父母常常會馬上糾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停止難過,因為孩子的哭鬧讓父母產生了焦慮。但其實這種做法恰恰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 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共情。

很多父母試圖糾正孩子的這種不自信的想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式卻有問題。在孩子的眼中,你並不理解她此時的感受,你說的話她也不會接受。 只有當你發揮共情能力,與孩子站在「統一戰線」,孩子才會放下防備,敞開心扉。

03.不要吝嗇誇獎,「你很棒」讓好表現變成好習慣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表揚總是十分謹慎。生怕自己一次表揚以後,孩子就驕傲自滿。其實, 表揚這樣的獎勵機制,是輔助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 通過及時的表揚與獎勵,我們能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有哪些規則是應該遵守的,哪些是值得堅持下來的好習慣。

在孩子小的時候,正是建立規則意識的良好時機,只是他不太明白這個道理。在這種情況下,幫他建立起規則意識,讓他明白要學會管理情緒的道理。而一旦懂得道理之後,孩子也就加入到我們的規則當中來了。

除此之外,父母們也要明白:在問題面前,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當孩子產生問題,處於困境之中的時候,家長往往只顧著反對孩子,讓孩子停止這樣的想法,而不是考慮孩子想法的背後有什麼問題。 在這個時候孩子無法用語言把這些表達出來,而家長的反饋沒有更深層的思考,孩子就會在和父母的溝通中使父母焦慮。在孩子的眼中,家長這是在「否定」自己,從而停止後續的溝通。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 不要一跟孩子溝通就先否定孩子的想法,要率先發現問題出現的根源,與孩子深入探討,一起尋找解決方法。

最後,璐瑤媽媽想對各位家長說:「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我們一定要記得:先處理好孩子的心情,再處理孩子的事情。其實,沒有不乖的孩子, 也沒有那麼多的行為偏差,只有沒被傾聽的需求,只有沒被回應的呼喚。」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璐瑤媽媽通過冰雪外語大賽推動英語學習
    據悉,璐瑤媽媽創辦的大咖知識學堂聯合薩馬蘭奇體育發展基金會、新華社英文客戶端主辦「薩馬蘭奇杯國際青少年冰雪外語知識大賽」正式啟動報名了。璐瑤媽媽創辦的大咖知識學堂作為一線網際網路在線教育服務平臺,璐瑤媽媽在本次活動中積極推進4-16周歲、母語不是英語的全世界兒童及青少年報名參與「薩杯外語賽」活動並帶動更多人通過學習英語了解更多冰雪和奧運方面的知識。
  • 璐瑤媽媽英語教學的成功秘籍是什麼
    大咖知識學堂創始人璐瑤媽媽獨創了一套比傳統音標、自然拼讀更高效、更輕鬆、更有趣的英語學習方法——魔法城邦法,再配合其他三大魔法,讓無數孩子改變了英語學習的方式,將3-6個月英語可以輸出
  • 3歲寶寶能唱近50首英文兒歌,論親子英語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
    比起別人家的牛娃,算不上優秀,但作為媽媽,對於孩子當下對於英文的興趣,還是略感欣慰。今天的文章,我想針對親子英語啟蒙,解答大家的一些疑惑,並分享我過去三年的一些經驗總結。吳敏蘭說:我的媽媽英語並不好,但是她對我的英語學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在0-3歲階段,孩子的英語啟蒙主要注重的是輸入,即聽和讀。聽大量原汁原味的英文音頻,讀大量英文原版繪本。
  • 璐瑤媽媽:可以解決孩子學英語難的 「情境法和城邦法」
    針對大多數青少年朋友學英語難的問題,作為「薩馬蘭奇杯國際青少年冰雪外語知識大賽」聯合主辦單位的大咖知識學堂創始人璐瑤媽媽,在大賽的雲啟動儀式上講述了具有良好效果和針對性的「情境法和城邦法」。璐瑤媽媽對記者表示,大咖知識學堂經過三年的實踐,形成了「獨特的教學內容、獨特的教學方法、獨特的推廣方式、獨特的學習方式」的四位一體的教育格局。
  • 新華社用中英文雙語報導了大咖知識學堂創始人璐瑤媽媽
    剛剛過去的8月24日「薩馬蘭奇杯國際青少年冰雪外語知識大賽」雲啟動儀式,新華社用中英文雙語分別在其中英文客戶端報導了大咖知識學堂和璐瑤媽媽。雲啟動儀式上,大知識學堂創始人璐瑤媽媽在發言時介紹,大咖知識學堂是經過三年的實踐,形成了「獨特的教學內容、獨特的教學方法、獨特的推廣方式、獨特的學習方式」的四位一體的教育格局。我們充分調動孩子的各種天性,讓孩子從刷題中解放出來,開啟探究式學習;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真正做到了項目式學習;我們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跨學科式學習,實現了全科學習。
  • 璐瑤媽媽「薩杯外語賽」讓孩子學習奧運知識同時學外語
    為弘揚奧林匹克文化,傳播奧林匹克精神,薩馬蘭奇基金會攜手新華社英文客戶端聯合璐瑤媽媽創辦的大咖知識學堂共同舉辦了「薩馬蘭奇杯國際青少年冰雪外語知識大賽」大型國際外語賽事近日正式啟動報名,該賽事面向青少年群體普及冰雪運動,激發他們對奧運的熱情,積極參與享受冬季奧林匹克運動帶來的快樂。
  • 孩子情緒爆發,父母感到棘手,8個溝通技巧,恢復親子溝通與和解
    02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容易促成親子之間的溝通與和解好在西爾斯是一位非常資深的育兒專家,多年的育兒教育從業經驗功底擺在那裡,她很快就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努力當著全家人的面使自己冷靜下來(這位媽媽的孩子比較多),嘗試著讓自己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也就是大家經常談到的共情,然後再給他們及時的反饋和正確的引導。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由於溝通的不暢,很多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陷入了僵局。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父母感覺孩子不懂良苦用心。雙方都有道理,可又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那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呢?建立良好溝通三部曲如果問家長,良好溝通的基礎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會說是「尊重」!是的,就是相互間的尊重,親子間良好溝通的基礎也是尊重。
  • 親子丨陰雨天的別樣打開方式
    總之,雨天的街道是溼滑的,在外面走上一走,褲子鞋子都要溼,還一臉狼狽!少兒各個年齡層都有很多書籍選擇,原版繪本、傳統美術書、各種故事書都有。Link:最近,親子演出有不少:親子音樂劇《流浪狗之歌》、英國動漫舞臺劇《小羊肖恩》、卡通兒童劇《跟屁熊》、天空之城·宮崎駿·久石讓動漫視聽音樂會……
  • 媽媽打孩子反被孩子掐住脖子?美國親子溝通專家:替代懲罰六步走
    四、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親子溝通?那麼,如何用更科學的懲罰方式或者說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不是簡單只是打罵行為?美國的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是兩位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她們合作完成的《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一上市,這本書就被評選為被美國《兒童》雜誌評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這本書也得到了樊登圖書會的推薦。
  • 把「你聽懂沒」換成「我講明白了嗎」,親子溝通換個方式更有效
    結果聲音又響起了:「你聽沒聽懂?」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覺得鄰居的教育方式過於強勢。這導致他家孩子非常害怕和他交流,可是他卻不以為然,反而覺得孩子怕他會更有利於教育。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非常重要,那關乎著雙方關係的好壞。家長與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習慣直接命令孩子去做一件事情。
  • 親子抱團學習有效溝通方式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盧曉麗 通訊員 楊紀歐寒潮來襲,卻擋不住社區居民渴望學習的熱情,1月10日上午,羅湖區桂園街道老圍社區「卡牌傳情」OH卡親子關係藝術溝通工作坊熱鬧進行,14對親子跟著老師玩分組遊戲《你比我猜》,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正反兩種心態看圖說話。
  • 青春期叛逆,家長崩潰……超實用親子溝通法來了!
    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從孩子3歲開始其實已經和他鬥智鬥勇了,青春期不過是面對一個身體和心理日益強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溝通對象在變強大。 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總是採用壓制型或命令型的溝通方式,即「父母說話孩子就得老實地聽,不要和家長說『不』!」若是這樣的話,青春期時的親子衝突就會更加突出。
  • 中國式父母常用的四種溝通方式,只有一種是對的,希望家長能重視
    合理的溝通方式才能讓孩子愛聽你的話,更具有影響力 年僅8歲的欣欣原本乖巧聽話對爸爸媽媽的話總是說一不二,可前段時間,孩子突然學會了逆反,不僅不按著父母的意願行為做事,反而有點「對著槓」的意思。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從孩子3歲開始其實已經和他鬥智鬥勇了,青春期不過是面對一個身體和心理日益強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溝通對象在變強大。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總是採用壓制型或命令型的溝通方式,即「父母說話孩子就得老實地聽,不要和家長說『不』!」若是這樣的話,青春期時的親子衝突就會更加突出。
  • 12歲少女要染白髮,你的溝通方式決定了你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處在叛逆期,這種溝通方式只會讓叛逆期的孩子越來越叛逆,溝通也會越來越難以進行。家長會覺得孩子難以管教,孩子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原本和諧的家庭可能會變成冰冷或火熱的戰場。文章開頭那句「媽媽,今年聖誕節我要把頭髮染成白色」的話,就是在《好的溝通就是好的教育》這本書裡作者畫雲博士的女兒12歲時,向她的媽媽宣布的決定。
  • 孩子和家長沒話說,家長說了孩子不聽?七個方法幫你搞定親子溝通
    誰成想,很多事情都是這麼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沒幾天功夫,家裡就變得雞飛狗跳,你說什麼孩子也聽不進去,不論問什麼孩子也不想多說一句話,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和孩子之間再也沒話說了?我小時候很多家庭的父母每天想著怎麼多掙點錢養活一大家子人,根本無心考慮什麼親子關係。
  • 孩子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大……超實用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
    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從孩子3歲開始其實已經和他鬥智鬥勇了,青春期不過是面對一個身體和心理日益強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溝通對象在變強大。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總是採用壓制型或命令型的溝通方式,即「父母說話孩子就得老實地聽,不要和家長說『不』!」若是這樣的話,青春期時的親子衝突就會更加突出。
  • 親子溝通造就能言善道寶寶
    要正確激發寶寶說話的意願,可以在親子互動這八個方面進行引導和幫助,讓寶寶能言善道。   1.親子早交談——不怕「對牛彈琴」   寶寶很小的時候,父母可以不斷跟他說話,不管他聽不聽得懂。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