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挑戰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討論全球經濟...

2020-12-17 瀟湘晨報

在全球政經局勢被疫情陰影所籠罩,原有世界秩序正發生新變化,全球經濟正醞釀新變局,當前的公共衛生危機可能引發的更大範圍不確定性危機的關鍵時刻,亟需全球頂尖學者們給我們「撥雲見日」,解構未來全球政策取向,尋找後疫情時代持續健康發展的解決方案。

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疫情是經濟面臨的最大危機與挑戰嗎?」為主題的論壇今天舉行,四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從宏觀經濟理論及政策層面,探討走出疫情危機的發展模式,展望後疫情時代的發展方向,為全球化與內外循環的順暢運行指點迷津。

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他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指出:

新冠肺炎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什麼時候可以有疫苗?經濟復甦可以多快對疫苗推出做出反應?氣候變化也有很多不確定性,都需要建模分析。時間線、運作機理都需要分析。

從凱恩斯到更高的經濟學家都在研究不確定性,他們做模型的用處是看看市場怎樣運作,也可以分析政策得失。

應對新冠有得有失需要平衡,封城計劃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經濟,需要尋找各種各樣的工具、各種各樣的模型分析各種不確定性,包括:科學的不確定性、人們行為的不確定性。

新冠疫情病毒傳輸渠道也充滿不確定性,氣候變化路徑也充滿不確定性。該如何做?我對這些話題都非常感興趣,會開發工具來理解不確定性。現在世界非常複雜,而我要充分研究不確定性。

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教授,是紐約大學經濟學系和斯特恩商學院教授,榮獲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Thomas John Sargent透露,他做了很多比較、可以把新冠疫情比作戰役/戰爭。新冠疫情和真實軍事戰爭對比,物理結果有相似也有不同之處。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疫情戰爭有很多相似之處。相似之處是很多人努力生產產品和服務,但由於疫情原因封鎖產品和服務,戰爭中亦是如此。當戰爭發生的時候人們不知道戰爭會打多久,有的人認為戰爭很快就會結束,但事實上戰爭比我們想像得長。

第二個類比,關於金錢。美國和其他政府發行大量政務債務給戰爭進行融資。美國、歐洲國家都是這樣做的。

債務越來越堆積如山。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之後危機終於結束了,國家債務、國際債務高起不下,必須要把債務抵消、賴掉或者增加稅收,當中有很多政治的決定、國際政治決定。

因此我的主題是新冠肺炎已經產生了這麼多死亡病例,那一定會有更嚴重的後果,就像真正的戰爭一樣。

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和政治學教授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因「在市場搜尋理論中具有卓越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表示,由於新冠疫情,這些趨勢都會加速,大家都希望降低封城所帶來的成本,公司要努力地倖存下來,儘量減少成本,儘量在資本投入和人力投入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在封城的時候有很多問題,人們不能去餐廳,很多商業旅行也要減少。我相信很多商業旅行永遠都不能恢復,因為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在家辦公,20%的降低都會導致額外的工作職位永久性喪失。

現在全世界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家辦公,而由於人們在家辦公,交通、餐廳、計程車等行業都會發生變化,還有很多教育問題、生活方式問題等。

【來源:周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獨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天團,解析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馬上就要迎來第三屆WLF了,在經濟學的領域我們也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內容,快跟隨著WLF的步伐來先睹為快吧!諾獎經濟學家關注疫情下的全球經濟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使得全球經濟面對著嚴重的衰退,因此疫情下的經濟復甦匯聚了全球的關注。
  • 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且聽諾獎經濟得主天團解析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馬上就要迎來第三屆WLF了,在經濟學的領域我們也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內容,快跟隨著WLF的步伐來先睹為快吧! 諾獎經濟學家關注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使得全球經濟面對著嚴重的衰退,因此疫情下的經濟復甦匯聚了全球的關注。
  • 疫情是經濟面臨的最大危機嗎?四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把脈全球經濟
    來源:證券時報證券時報記者 張淑賢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將公共衛生問題推到人們面前,隨之而來的還有全球經濟影響。11月1日在滬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上,四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把脈全球經濟,從宏觀經濟理論及政策層面,探討走出疫情危機的發展模式,展望後疫情時代的發展方向。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的演講圍繞經濟學乃至人類發展的其他重要領域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不確定性。
  • 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全球化有三大影響
    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全球化有三大影響 2020-09-0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賓塞:全球經濟很難出現V型復甦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賓塞:全球經濟很難出現V型復甦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美聯儲被市場綁架了?如何看待未來的增長前景?未來經濟增長是V型、U型還是L型?紐約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6月18日舉行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主題為「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增長、不確定性與開放合作」的全體大會上表示,當前都處於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時代,他並不認為美聯儲、歐洲央行在內的中央銀行被市場綁架了,但是他們確實身處困境之中。斯賓塞也並不樂觀地預測稱,可以相信將來不會看到經濟的V型復甦。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廣東佛山2020年11月23日 /美通社/ --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 兩人分享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們的研究改變拍賣行業?
    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全球經濟受到重創,疫情過後經濟能否恢復,如何恢復?從諾貝爾經濟學獎中,人們能找到答案嗎?當地時間10月12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諾貝爾經濟學獎何以青睞「拍賣」
    諾貝爾經濟學獎何以青睞「拍賣」張敬偉10月12日,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該獎授予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發展以及對新拍賣形式的創新。
  • 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2名經濟學家 近10年得主一覽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2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教授: 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今年9月2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官網發布聲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諾貝爾晚宴也將不會舉行,而改為在諾貝爾獎博物館開展宴會展覽的形式。僅有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儀式將在奧斯陸大學禮堂舉行,不過規模較小,觀眾數量將會減少,獲獎者有機會親身或通過電子方式參與。
  • 每經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國家自然趨勢是...
    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在2021年的第一天,我們帶來的是對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S.Phelps)教授的獨家專訪。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數超越哈佛,看世界頂級理工大學的文科情懷
    而經濟學領域最具分量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人數統計中,麻省理工學院甚至超越哈佛、耶魯和芝加哥等老牌經濟學名校,始終穩坐頭把交椅。01諾獎經濟得主世界第一在維基百科的「諾獎得主所屬大學排行榜」中,可以看見從1901年至今,MIT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數量第一的院校(共計34位)。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人設計的拍賣,影響了幾千億美元!
    當下,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人們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的同時,世界各地的經濟也遭受重創。多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站了出來,評價當下疫情中的經濟狀況及為疫情後經濟復甦出謀劃策。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漢森認為,全球新冠確診人數不斷激增,各大經濟體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面臨艱難權衡。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中國取得抗疫的全面領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中國取得抗疫的全面領先    11月28日,由智聯招聘發起的「內生力量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   佳僱主頒獎盛典中國人力資本管理論壇在無錫舉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何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尹建堃,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教授埃裡克·馬斯金,2020中國年度最   佳僱主評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紐約商品交易所理事會主席威廉·普爾普拉,國際僱傭與勞動關係協會執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曾湘泉
  • 諾獎得主斯賓賽: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近日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全球變革下的金融合作與變革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和國內金融領域的權威專家就中國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展開了討論。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可·斯賓賽表示,疫情對於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取決於疫情持續的時間有多長,也取決於什麼時候能夠管控住疫情。
  • 每經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任何國家的自然趨勢...
    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在2021年的第一天,我們帶來的是對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S.Phelps)教授的獨家專訪。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
    本文共分上中下三篇,將全景式回顧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貢獻,51年84人,梳理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歷程與演進脈絡,本篇為上篇,將系統介紹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以及1969-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每經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爾文·羅斯:應開發被廣泛接受的手段...
    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12年諾貝經濟學獎得主埃爾文·羅斯(Alvin E. Roth)教授的獨家專訪。埃爾文·羅斯(Alvin E.
  • 諾獎得主漢森:望經濟活動逐步回正軌,各方將受益於全球合作
    圍繞這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拉爾斯·彼得·漢森 (Lars Peter Hansen),2013年,他與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漢森表示, 「當市場估值變化時,它們實際上就是在對關鍵新聞作出反應,我們不應該將價格波動怪罪於市場,市場只是負面消息的載體,不應打壓這一『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