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優秀案例 | 「文化傳承、感恩教育」之《服飾手工藝》課程

2020-12-16 澎湃新聞

一、課程簡介

《服飾手工藝》課程是一門專業選修課程,在課程體系中處於重要的地位。具有專業的廣度是時裝學院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這要求學生既要有手工藝技能的拓展和支持,也要有服飾手工藝文化的底蘊。由於服飾手工藝所涉及的範圍較廣,因此本課程分為結藝、刺繡工藝、鉤針棒針工藝等3個方向,任課教師可自選其中一個方向進行教學。

本次的課程思政案例針對的是結藝方向。結藝承載著非物質遺產的傳承功能,因此我們將其作為課程思政的一個切入點,將特定節日與結藝相結合融入到思政課程設計中。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用色彩原理、服裝風格進行創意設計並使用各類材料和製作手法完成結藝服飾配件。

二、設計思路

《服飾手工藝》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以中國結為代表的優秀文化遺產,從而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之上,要求學生結合節日文化進行多元化設計。

1. 密切結合本課程的專業特點和內容進行思政教學設計,杜絕教條主義,將思政元素和專業元素融合在一起,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2.思政元素在課程中的合理運用能促使學生向主動體驗和積極實踐轉變,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掌握、深化與拓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三、實施過程

1.思政元素的梳理

(1)文化溯源:了解中國結的起源、歷史和各種結飾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堅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中國結,始於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記,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的一種體現)。中國結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最終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

對應的課程章節:中國結的文化內涵,繩結歷史發展概況、從文學作品看繩結

(2)感恩教育:在母親節、父親節到來之際,給家中女性、男性長輩做繩結小禮物,並撰寫感謝信一封,並和長輩合影一張(防疫期間的作業),從而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下圖為學生給母親做的節日禮物)

對應的課程章節:結藝綜合訓練

2. 教學資源的選用

(1)在超星學習通課程平臺建課《服飾手工藝》,教學視頻43個,ppt課件2個,圖片資料50張。

(2)中國大學慕課平臺課程《中國結藝》

(3)《中國結藝網》

(4)好看視頻:木子手工

(5)微信公眾號:愛布迪手工

(6)手工客APP

3. 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

用講、查、看、學、悟、做、寫

七大方法實施教學:

講:教師講授結藝技巧

查:學生查閱資料

看:利用課程教學平臺看繩結文化內涵

學:利用課程教學平臺學結藝

悟: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

做:製作結藝作品和結課PPT

寫:寫給母親、父親的感恩信,給援鄂醫護人員的感謝信、結課感言

4. 教學評價的探索

在2020年的疫情形勢下,課程考核的主題為 「結繩為禮,致敬白衣天使」。要求學生結合端午節主題,為寧波援鄂的醫護人員設計並製作結藝服飾品或者其他結藝飾品一件。120名學生製作暖心的中國結小禮物並附上感謝信,贈送給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寧波李惠利醫院、鄞州人民醫院、寧波第六醫院在疫情期間馳援武漢的80名醫護人員,感謝他們白衣執甲,逆行出徵。

這個獻愛心的特殊作業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起到了精神洗禮的作用。為了讓白衣天使們能夠收到一份精緻的禮物,大部分同學反覆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完美,50%以上的同學完成了2倍以上的產品數量,而且堅持手工製作賀卡,手寫感謝信,獻出了滿滿的愛心。同學們在弘揚中國五千年繩結文化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援鄂醫護人員深深的敬意。

在以後的課程教學中,這種教學評價可以針對不同的對象繼續實施,例如特警隊、交警隊、養老院、環衛工人等,具有可推廣性。

四、創新點

1. 凝練出本課程的可以承載的素質教育:工匠精神,文化傳承。

2. 德育和課程教學融合的節日慶祝和感恩實踐的運行模式。

3. 給產品設計製作類的課程提供可借鑑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五、教學效果及反思

1.課程思政教育給學生帶來的變化:

學生感言:

「學習這門課程讓我懂得了,製作作品需要潛心靜氣。」

「一直不好意思對媽媽說肉麻的話,通過這門課程讓我終於有了機會,沒想到媽媽在收到禮物和信之後非常激動!我也很高興表達出了自己對媽媽的愛!」

「我的阿姨也是一名醫護人員,我在給醫護人員做禮物的時候,我心裡想得是我要認真做好作品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我覺得這個活動特別有意義,我足足做了5件禮物!而且我為了做禮物,自學了好多個製作手法,好有成就感啊!」

2.課程思政教育的社會影響:

端午節來臨之前,禮物送到了援鄂醫護人員的手中。鄞州人民醫院的援鄂醫護人員表示:謝謝對醫務工作的認可,有你們的理解與支持,我們的工作一定會越幹越有勁,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最優的醫療和護理質量!

第六醫院的援鄂護士長崔老師收到禮物非常感動,她說,感謝老師和孩子們對他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這些信讓她再次回憶起在前線奮戰的時光,讓她再次感受到溫暖和力量,她們將激勵隊員們繼續在各自的崗位上奮鬥,在工作中成長。

浙江新浪網、浙江工人報分別對「結繩為禮,致敬白衣天使」活動做了報導。

浙江新浪網、浙江工人報分別對「結繩為禮,致敬白衣天使」活動做了報導。

來源 | 教務處

原標題:《課程思政優秀案例 | 「文化傳承、感恩教育」之《服飾手工藝》課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新聞專業主任王睿劼經過探索,形成了新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模式,在理論課程中貫穿習近平新聞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實踐課程作品主題思政化,讓外拍實踐走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場面,被作為優秀案例向外推廣。
  • 課程思政 | 上海醫學院:以人文醫學教育為載體,促課程思政建設落地...
    學校官微陸續推出「課程思政」系列報導,全面展示各院系、各學科、各科研機構在「三全育人」整體格局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典型案例,綜合呈現復旦大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的探索與成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圍繞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根據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將人文醫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創建了「課程建設、實踐基地、理論教材」三位一體的人文醫學課程思政體系,醫教協同培養守初心、鑄信念、強人文、有大愛的創新型卓越醫學人才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中觀層面:是增強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效果的需要。思政課程教學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內容豐富,承擔著教育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的光榮使命。僅僅依靠幾門思政課程本身,難以取得最佳效果。
  • 大鵬教育國畫課程,傳承優秀中華文化
    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為助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大鵬教育國畫學院應運而生。大鵬教育國畫學院根據社會需求開設多門類的國畫課程。
  • 「課程思政」怎麼做?凸顯特色、突出重點,才能打造育人精品
    課程以前導課程《動物雕塑》《計算機輔助設計》《青瓷設計》《木雕》等為基礎,在夯實技能的前提下融入文化元素,以香器設計為載體,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提升勞動職業素養。「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創新團隊,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技能比賽,形成全員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氛圍,是我們著力推進的工作任務。」副院長王珏說。
  • 「課程思政」怎麼做?凸顯特色、突出重點,才能打造育人精品 浙江...
    課程以前導課程《動物雕塑》《計算機輔助設計》《青瓷設計》《木雕》等為基礎,在夯實技能的前提下融入文化元素,以香器設計為載體,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提升勞動職業素養。  「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創新團隊,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技能比賽,形成全員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氛圍,是我們著力推進的工作任務。」副院長王珏說。
  • 課程門門有思政 教師人人講育人 我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向全校教師...
    本報訊  10月25日上午,「非物質文化遺產導論」課程開始前,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高級實驗師俞蕙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了教室。與她一起來到課堂的還有文博系副教授潘碧華、副研究館員麻賽萍和來自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等院系的幾位老師。這門課程由文博系教授呂靜主講,是文博系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我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之一。
  • 河海大學實施「五大工程」構建高質量課程思政體系
    河海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教育部關於課程思政建設的部署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課程思政建設「五大工程」,加強統籌設計,注重分類指導,深化教學改革,實施專題培訓,開展成效評價,著力構建高質量課程思政體系,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體系設計工程。
  • 常州工學院2020年「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優秀案例系列展之(八)
    學習中國美術史的目的,是讓我們充分了解中華民族的視覺文化史和美術遺產,了解我們悠久、獨特而又多彩的優秀民族文化。在掌握我們民族審美歷史的基礎上,體會我們民族自古以來所具有的開放胸懷、創造精神和文化自信。本課程團隊充分發揮《中國美術史》所具有的思政教育潛能,從美術史的學習中反思我們的審美文化和視覺經驗,從理論高度不斷推動我們的認識,激發我們美術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動地改造世界,並讓世界人民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的獨特性和多元格局。
  • 課程思政是一項新任務嗎-中國教育新聞網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課程思政的教育案例,對於學生不守信、不誠實的行為,任課老師有責任深入教育,誠實守信的種子也許這樣就在學生心中紮下根來了。案例要不要用,怎麼用相比於年輕教師面對「課程思政」的手忙腳亂,一些年紀較長的老師,尤其是學科的領軍型專家學者,應對該議題就顯得得心應手了。
  • 【課程思政】理工學科: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相得益彰,育人成效與...
    目前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已覆蓋所有院系,示範專業已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並向理工科院系持續延伸。學校主頁陸續推出「課程思政」系列報導,全面展示各院系、各學科、各科研機構在「三全育人」整體格局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典型案例,綜合呈現復旦大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的探索與成果。
  • 常州工學院2020年「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優秀案例系列展之(六)
    本課程在2019年獲得校級重點課程建設產教融合示範課項目,在該課程的課程建設過程中,課題組注重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以培養學生遵守標準規範的職業素養,創新、綠色、安全化工的理念,樹立化工生產「安全至上,生態和諧」意識為目的,深刻踐行我校「教會學成,守正有為」的校訓。
  • 魯東大學堅守教育初心使命大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
    魯東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積極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以教學改革為動力,完善課程思政體系。
  • 牢牢抓住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
    原標題:牢牢抓住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 【教育透視】 堅持有機融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首要內容,但高校部分學生個性張揚,自主意識強,生硬的灌輸可能效果不佳,
  • 2020年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召開
    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推進山東高校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意見》和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大力推進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會議得到教育部和山東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徐青森副司長、山東省教育廳白皓副廳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 華中師範大學:思政之「鹽」溶入課程之「湯」
    如何破解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華中師大通過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逐步探索形成具有教育元素、師範特點、信息化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 教師是做好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
    課程思政豐富與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拓展至所有課程,內容延伸為全方位思政內容體系,各類各門課程將思政育人目標貫穿於各類課程教育的全過程,讓各學科教學最終回歸到「育人」本真,以課程本體認識為突破口,以所教課程的知識為載體,將體現時代特徵的思政內容蘊含在豐富的學科知識及課程體系中,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文化自信。
  • 打好課程思政建設組合拳
    今年8月,江蘇召開全省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主題就是「聚焦根本任務,強化課程思政」,要求各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9月,舉辦了《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學習研討班,加快推進《講義》的課程建設和教學隊伍建設。 二、出臺省級政策文件,落實落細實施要求。
  • 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濰坊醫學院德醫相融,課程思政打造新...
    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濰坊醫學院《德醫相融,課程思政打造新「配方」》入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 中外合作辦學如何領航課程思政建設?上大雪梨工商學院融「四史」周...
    顧曉英教授簡要回顧了上海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充分肯定了雪梨工商學院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探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推進建議。雪梨工商學院黨委書記李雙介紹了學院作為課程思政領航校的中外合作辦學單位,深入踐行三全育人,緊密圍繞學院特色,積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讓溫度和愛伴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課程思政賦能教師、賦能課程和賦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