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麥冬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一文中提到過天冬,與同等份的麥冬一起煉蜜為膏,有清熱瀉火、滋陰潤肺之功效。因二者的功效和食用方法既相似又有區別,下面再介紹一下天冬。
天冬,又叫天門冬、明天冬、天冬草、小葉青、三百棒、顛勒、天棘、萬歲藤、大當門根、顛棘等。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塊根。多生於陰溼的山野林邊、山坡草叢中或丘陵地帶灌木叢中,某些植物園或公園也有栽培。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雲南、重慶等地。
天冬味甘、苦,性寒。歸肺、腎經。《本草匯言》曰:「潤燥滋陰,降火清肺之藥也。統理肺腎火燥為病,如肺熱葉焦,發為痿癰,吐血咳嗽,煩渴傳為腎消,骨蒸熱勞諸證,在所必需者也。」《名醫別錄》謂:「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藥性論》云:「煮食之令人肌體滑澤,除身中一切惡氣,不潔之痰,令人白淨,頭不白。」《本草衍義》則稱天冬「治肺之功為多。」可見,天冬有養陰潤燥、清肺止咳、滋腎生津之功效,常用於肺熱燥咳、勞嗽咯血、熱病傷津之口乾舌燥、陰虛消渴、腸燥便秘、腎陰虧虛之眩暈耳鳴、骨蒸潮熱等。
天冬的食用方法。
一、天冬燉冬瓜
原料:天冬20克,冬瓜500克,鹽適量。
製法:將天冬洗淨,切薄片,冬瓜去皮,洗淨切塊;將二者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開,改用文火燉30分鐘,加鹽攪勻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利水消腫。對尿黃、水腫患者尤佳。
二、天冬鯽魚湯
原料:天冬40克,人參10克,熟地黃15克,鯽魚2條,鹽、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鯽魚剖好,去內臟、鰓、鱗,洗淨,放入植物油鍋內煎至皮色微黃;將上述藥材與魚同入砂鍋內,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煲2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養陰潤燥、防老抗衰。
三、核桃天冬燉鱔魚
原料:核桃仁、天冬各50克,鱔魚500克,料酒、姜、蔥、鹽、雞油各適量。
製法:1、將天冬浸泡1夜,切厚片;鱔魚宰殺後,去頭、骨,切段;姜切片,蔥切段,與核桃仁一起洗淨。
2、將天冬、鱔魚、核桃仁、料酒、薑片、蔥段同放燉鍋內,加水3000毫升,用大火燒開,改用文火燉45分鐘,加入鹽、雞油,攪勻即可。
功效:潤腸通便、益智補腦。適用於腦力衰退、智力低下、便秘等。
四、天冬銀耳拌冬瓜
原料:天冬50克,銀耳100克,冬瓜500克,胡蘿蔔200克,澱粉、鹽、白糖、薑汁、高湯各適量。
製法:將天冬煎煮2遍,過濾,取汁混合後泡發銀耳,並將銀耳撕成小朵;冬瓜去皮,切條,用高湯煮爛,撈出,與銀耳放一起,加鹽、白糖、高湯煮20分鐘,加澱粉勾芡裝盤;胡蘿蔔加鹽、薑汁、糖煮一下,壓爛,製成蟹黃汁,淋在冬瓜、銀耳上即可。
功效:養陰潤燥、潤膚養顏、防老抗衰。
此外,天冬燉豬蹄或豬肉,有生乳汁通乳的作用;天冬與粳米、冰糖熬粥,食之滋陰潤肺、生津止咳。
注意:虛寒洩瀉、風寒咳嗽者禁用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