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人類智能」與「人工智慧」

2020-12-23 藝海雍夢

想要了解人工智慧,首先需要明確「智能」的定義是什麼?即使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人類對於「智能」的研究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雖然很多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和科學家都在不停地探索和研究這一問題,但直到今天,人類依然沒有辦法完全了解「智能」究竟是什麼。這也使得「智能」問題成為與生命問題、宇宙問題一樣難以破解的奧秘。

一般來說,智慧的產生要經過從感覺到記憶再到思維的過程,而智慧的結果就是產生了行為和語言。人們將行為和語言的表達稱為「能力」,而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智能」。智能作為智力和能力的表現,主要是感覺、記憶、思維、語言、行為在起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身大腦和神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也讓人類看到了解決「智能」問題的希望。但在現階段,人類依然沒有辦法徹底搞清楚自身的神經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同時對於人類大腦的一些功能和原理也還沒有認識清楚。但是不解決這些問題,人類就沒有辦法走向「智能」研究的未來。

人類科學家已經從不同的方向對「智能」展開了研究,同時也提出了許多關於「智能」的觀點。現在我們所說的人工智慧,正是基於人類對於「智能」現有的了解所開展的研究。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其「多元智能理論」中,將人類的智能劃分為9個類別(見圖)。這些不同類別的智能分別代表著人類在不同方面的能力表現,當人類在某一方面的智能表現較為突出時,它便可以根據這一方面的能力,去從事相關方面的工作,這也會讓它在工作中更加具有優勢。

(圖 )人類智能的9個類別

在「多元智能理論」中,語言智能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語言和思想。數理邏輯是指有效地計算、測量、推理,同時可以進行複雜的數學運算的能力。空間智能是指準確感知視覺空間和周圍的一切事物,同時還能夠以圖畫的形式將自己感覺到的形象表現出來。身體運動智能是善於用整個身體表達想法和感覺,同時用雙手去生產和改造事物的能力。音樂智能表現為個人對音樂節奏、音調、旋律的敏感度,以及通過演奏和歌唱表現音樂的能力。人際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人際關係,並有與人交往的能力。內省智能主要是指認識自己,能夠正確把握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從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的能力。自然探索智能表現為認識動植物和自然環境的能力。生存智能表現為對生命、死亡等問題的思考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將人類的智能劃分為以上幾類,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究也是從這幾類展開的。現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上出現了聊天機器人、運動機器人、推理機器人和音樂機器人等不同類型的機器人,同時也出現了具備這些綜合能力的機器人。而且在很多方面,這些機器人的能力已經超越了人類,但即使如此,這些機器人依然不能說是具有「智能」。

怎麼理解這個問題呢?下面我們從聊天機器人入手,去理解這個問題。在聊天方面,其實我們可以將「智能」問題轉變為「機器能否理解語言」的問題。我們知道聊天機器人能夠與人類進行簡單對話,但是它們真的明白人類所說的話或是自己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嗎?它們真的理解人類的語言嗎?

我們知道人類是藉助抽象符號、使用語言描述世界的。人類用符號和語言來定義世界上的其他存在,而人與人之間因為互相理解符號和語言所表達的意義,所以能夠無障礙地交流。但這一點對於機器人來說就顯得十分困難了,雖然機器能夠通過翻譯程序將人類的語言翻譯成計算機語言,但實際上這些機器並不懂得這些語言的意義。

現階段,雖然人工智慧機器人感知外部環境信息方面的能力不斷提高,但是它們依然沒有辦法理解自己感知到的信息所表達的意義。當我們對人工智慧機器人說一句話時,它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回答等待著我們,但它並不理解我們所說的內容,而是根據自己學習到的內容,做出了回答而已,也可以說這並不是通過它的思考而做出的回答。

人類除了有感知,還有情感、意識,這也是人類智能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現階段的人工智慧往往是沒有情感、意識方面的體驗的。所以即使AlphaGo已經橫掃了人類圍棋界,但它卻不會感到一絲一毫的快樂、開心和成就感。雖然專家們也在進行人工智慧機器情感和意識的研究,但使人工智慧擁有人類的情感和意識,可能還需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人類還可以根據自己對於未來的思考,合理規劃自己的行動,整個過程體現著一種自覺性和主動性。而人工智慧展開行動,往往是受到外力驅動的,或是根據程序來行動的。所以在現階段人工智慧並不具有自覺性和主動性,也不會為自己規劃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AlphaGo在下棋時,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它只是在被動地追求勝利而已。

正如前面講的一樣,現階段人工智慧只能對人類智能進行模擬。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人工智慧都很難超越人類智能。雖然在一些領域人工智慧似乎超越了人類智能。如果從「智能」的角度去看,人工智慧依然停留在程序階段,沒有辦法演化出新的能力,還需要人類智能對其進行各種訓練,才能完成一些特定的工作。

從這一點上來看,人工智慧依然會受到人類智能的限制。但在未來,人工智慧將會發展到哪一步,現階段是沒有辦法斷言的。但從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來看,人工智慧趕上並超越人類智能是很可能的。

選自:人工智慧時代:未來已來

作者:楊愛喜 卜向紅 嚴家祥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04

相關焦點

  • 專家:人工智慧將在2062年趕上人類智能
    【手機中國新聞】周日,在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舉行的「危險思想節」上,該大學的人工智慧科學教授Toby Walsh預測,用不了50年,人工智慧(AI)就將在適應性、創造力和情商方面趕上人類。該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Toby Walsh教授給迫在眉睫的現實劃定了一個時間範圍。
  • 人工智慧,對當今人類社會的影響,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人工智慧促進了計算機工業網絡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勞動就業問題。由於人工智慧能夠代替人類進行各種技術工作和腦力勞動,將會使一部分人不得不改變工種,甚至造成失業。人類一方面希望人工智慧能夠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勞動,另一方面又擔心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引起新的社會問題。
  • 唯靈論與人工智慧——如果人類能創造智能,那麼誰創造的人類
    天人合一認識自身與創造智能,如果我們能站在自身之外客觀看待自身,我們就能更好理解創造人工智慧。因為對於人類來說客觀世界有一定的規則可以創立程序,但人的心智很難有固定規則可遵循。用科學角度來講,人類的DNA遺傳密碼就像是設定的程序,DNA就像是一個編譯好的程序,信使RNA複製解釋這個程序,然後通過核糖體把它翻譯成遺傳語言,產生胺基酸,形成蛋白質。同理我們也可以寫出程序創造人工智慧,但人的腦皮層結構運轉,如何工作產生意識是我們最大難題。大膽設想一下也許人類的DNA是更高階智慧創造出的。
  • 讀書筆記第42天:《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活在趨勢中的人
    2020年6月15日 庚子年 閏四月廿四 大雨 上海(讀書筆記第42天)今天,閱讀《迷茫時代的明白人》的第三章「網際網路進化論」(P137-P208)。3D列印:通過網際網路和一系列現代化的材料技術、製造技術,構建出來的人類最後一道跨越天塹的橋梁,是把人、信息、財富和實體世界的物質聯繫起來的方式。3D列印核心是數據驅動製造。帶來兩個結果:生產資料變得不重要了;人的作用被釋放了出來。
  • 人類不必擔憂強人工智慧的發展
    儘管如此,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也有與人類為敵的「邪惡的機器人」,例如電影《2001年的哈爾:太空漫遊》和電影《終結者》中的智慧機器人。 人們對於人工智慧可能存在潛在危險的猜測並不局限在科幻小說領域。許多權威技術專家預測,隨著人工智慧系統變得越來越智能,機器人最終將主導整個世界。
  • Ai人工智慧機器人-今甲智能
    人工智慧:英文縮寫名稱為:Ai,隸屬於計算機學科,包括語言識別、機器人、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通俗的講:Ai人工智慧就是將我們人類的思維、智慧、思想、感官、邏輯組裝在一個機器人的一個學科,這就是今甲Ai人工智慧機器人!
  • 【閱讀生命】張軍平:理解生命中的智能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
    編者按: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了世界,災難面前,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員,我們體驗了生命的脆弱,也感受了生命的可貴,我們既體驗了生命的渺小,又感受了生命的偉大。生命是一本無字的大書,今年的世界讀書日,復旦大學推出特別策劃,邀請文社理工醫的老師與讀者一同「閱讀生命」。如何在特殊的生命體驗中閱讀?如何閱讀中升華生命體驗?
  • 人工智慧,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大咖熱議人工智慧未來
    以突破智能計算面臨的算力、能效、智能、安全瓶頸為目標,百億神經元類腦計算系統、光計算晶片與系統、廣域協同智能計算作業系統等5個重大項目,每個都將為社會帶來深遠變化。 未來,人是「廢人」,智能算法才是「超人」?人工智慧一日千裡地發展,讓人欣喜之餘,也有深切的不安全感。
  • 霍金:人工智慧要麼為人所用 要麼終結人類
    為了支持這一論點,霍金解釋到,文明所產生的一切都是人類智能的產物,從西洋棋和圍棋人機大戰的結果來看,霍金認為生物大腦可以達到的和計算機可以達到的,沒有本質區別。因此,它遵循了「計算機在理論上可以模仿人類智能,然後超越」這一原則。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
  • 智能製造=人工智慧+製造嗎?
    國內曾有著名專家學者提出:智能製造就是人工智慧加製造。這種觀點會對推進智能製造帶來思想混亂。為此,我們有必要澄清這兩個概念的關係。文/郭朝暉(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優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走向智能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 強人工智慧的覺醒與人類的未來丨一文讀懂強人工智慧
    許多研究智能的交叉領域(例如認知科學、機器智能和決策)試圖強調一些額外的特徵,例如想像力(不依靠預設而建構精神影像與概念的能力)以及自主性。基於計算機的系統中的確已經存在許多這樣的能力,例如計算創造性、自動推理、決策支持系統、機器人、進化計算、智能代理,然而並未達到人類的水平。
  • 人工智慧將帶來人類永生還是滅絕?
    所以就算下面對於超人工智慧的預測顯得太不靠譜,要記得這些進展可能是用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方法達成的。事實上,我們的大腦很可能根本沒法預測將會發生什麼。▌人工智慧能為我們做什麼如果我們繼續做一個測試,比如給你兩個小白鼠,一個是普通小白鼠,另一個是有著狼蛛大腦的小白鼠,你肯定會覺得有狼蛛大腦那個更讓你不舒服吧?雖然兩個都不會咬你。現在想像你把蜘蛛改造的非常非常聰明——甚至超過人類的智能。它會讓你覺得熟悉嗎?它會感知人類的情感嗎?不會,因為更聰明並不代表更加人類——它會非常聰明,但是本質上還是個蜘蛛。我是不想和一個超級聰明的蜘蛛交朋友,不知道你想不想。
  • 奇點降臨 - 人工智慧對決人類
    Revelation, 22:13昨日下午,「阿爾法狗」(AlphaGo)與韓國著名棋手李世石五盤圍棋比賽的第一局在韓國首爾四季酒店舉行,經過三個半小時的對弈,DeepMind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阿爾法狗」以186手,執白中盤戰勝李世石。賽前,中國棋聖聶衛平和圍棋天才柯潔都公開表態,認為李世石將輕易戰勝阿爾法狗。李世石代表人類表態道:必須五比零戰勝它,輸一盤也是失敗。
  • 科大訊飛劉慶峰:未來不屬於人工智慧,屬於掌握了人工智慧的人類
    這背後的技術就是機器的智能評測,早就用在了普通話測試中。機器不僅在普通話的發言標準上超過了人類專家,在命題口語作文上表現也非常優異。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技術,和人類一起測試。在考試之前,把機器提前封存在考場,開考之後做15分鐘的翻譯試題,最終發現,在15分的翻譯題中,機器已經超過了99%的大學6級考生。
  • 人工智慧未來可能會摧毀人類的真正原因
    他在剛出版的《人類相容:人工智慧與控制問題》(Human Compatible: AI and the Problem of Control)一書中指出,這種威脅並非來自機器人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並起來反抗人類主人。
  • 人工智慧首次與人類並肩作戰
    這是一套被稱作Artoo或Artuμ的人工智慧(AI)系統,安裝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U-2高空偵察機上,於當地時間12月15日進行了飛行測試。這是人工智慧史上首次「安全地」掌控軍事系統,也是它首次公開在軍方平臺上應用。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導,參與測試的是加利福尼亞州貝爾空軍基地第9偵察機聯隊的一架U-2S「龍夫人」偵察機。
  • 人工智慧全能?非也「創投圈生活指南」
    人工智慧無所不能嗎?人工智慧能做哪些事?又做不了哪些事?人類會被自己發明的機器取代嗎?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對於上述問題的疑惑甚至恐慌在與日俱增。每一次人類驚嘆於人工智慧的進步之時,都更加急於知道人類是否會被其取代。
  • 我們熟知的人工智慧還停留在科幻電影,那人工智慧與智能有分別?
    大部分人對人工智慧的印象,多半還停留在科幻電影裡形象豐滿的「機器人」,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的「機器人」,還不如動畫片裡的小精靈。1.「人工智慧」和「智能」有什麼區別?相對於希望人工智慧技術能讓人類相較於野蠻人或異形而生活更美好一些,人工智慧人士今天更樂意看到的情況是什麼?「智能」這個詞,泛指「機器人體現出自身智能能力」,似乎越多描述智能,就越有發展前景。將「智能」與「人工智慧」進行比較,那麼它們的關係就如:「一個物理法則e」包含「物質」和「能量」兩種要素,你以為一切都是e+水+火?no!
  • 霍金: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家園
    文明所提產生的一切都是人類智能的產物,我相信生物大腦總有一天會達到計算機可以達到的程度,沒有本質區別。因此,它遵循了「計算機在理論上可以模仿人類智能,然後超越」這一原則。但我們並不確定,所以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將無限地得到人工智慧的幫助,還是被藐視並被邊緣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毀滅。的確,我們擔心聰明的機器將能夠代替人類正在從事的工作,並迅速地消滅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
  • 人工智慧如何改善人類健康生活的質量?2040年實現人類「起死回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及擴展機體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試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