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是否會淹沒歐洲?

2020-12-14 騰訊網

昨天看了一篇新聞:11月23日,埃爾多安呼籲歐盟,給予土耳其正式成員國身份。

埃爾多安表示,「我們認為自己是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1 歐洲尷尬

我剛看到這篇新聞時有點納悶:土耳其明明是西亞國家啊(那個虛無縹緲的泛突厥區域,基本盤也都在亞洲)。埃爾多安為什麼強調自己是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仔細一想便明白了,埃爾多安這是話裡藏刀、軟硬兼施。

軟的一手,承認自己的傳承在歐洲,忽悠下歐盟各國。

硬的一手,提醒歐盟,土耳其以奧斯曼繼承者自居,在歐洲也有傳承,威脅意味明顯。

從現實主義角度考慮,奧斯曼帝國夢也罷,泛突厥主義也罷,都不如加入歐盟分享紅利來得實在。所以別看埃爾多安最近大哥氣派十足,但還是想利用一切機會加入歐盟。

當然即便想加入歐盟,埃爾多安也不會放下大哥架子,在講話中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屈服於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公然攻擊、掩蓋的不公正和雙重標準。」這話江湖氣十足。

埃爾多安之所以要表現得硬氣,是因為知道歐盟現階段不可能吸納土耳其。

歐盟不可能吸納土耳其的原因有很多——

土耳其和希臘的領土問題沒解決;

過去幾年,土耳其拿難民問題要挾歐盟;

埃爾多安和默克爾鬧得不愉快,前不久還罵馬克龍有病。

這種情況下歐盟接收土耳其才怪。即便沒有這些問題,歐盟也不可能吸納土耳其。原因很簡單,歐盟不想被穆斯林淹沒。

歷史上因人口結構改變而導致災難的案例太慘痛。

大約兩千年之前,漢帝國和羅馬帝國雙星閃耀東西方,都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然而榮耀之後就是刻骨銘心的教訓。

漢帝國崩潰之後,兩晉南北朝時代,北方馬背民族南下,最後甚至鬧到五胡亂華的境地,黃河流域漢人損失慘重。

羅馬帝國同樣亡於異族之手。西羅馬被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日耳曼僱傭兵蹂躪;東羅馬毀於土耳其人之手,慘遭血洗。

這是工業文明之前,兩次由人口結構變化而引發的最慘痛的歷史教訓。

如今的歐洲,正遭遇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尷尬。

02 大變局

不論是南歐義大利與西班牙的拉丁人,還是西歐法國的高盧人,或者德國與北歐的日耳曼人,甚至是東歐的斯拉夫人,經歷工業文明洗禮之後,主體人口生育率均開始下滑。

具體那些數據我就不列舉了,具體現象我也懶得去描述,作為一個合格的吃瓜群眾只需要知道——

歐盟兩位扛把子,馬克龍與默克爾,最大的共同點是都不生娃;

前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義大利總理真蒂洛尼也不生娃;

瑞典總理斯蒂凡·洛夫文、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這些歐洲領導人,也不生娃;

盧森堡首相格扎維埃·貝泰爾甚至在2015年舉辦了一場同性戀婚禮。

可見歐洲精英階層生育欲望之低迷。精英階層尚且如此,背負房價、教育、醫療三種超強避孕藥的平民階層更不可能多生。

當然這種情況並非歐洲獨有,大凡經歷工業文明洗禮的國家,包括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都面臨類似的生育低迷。

所謂千年未有之變局,真實內涵並非大國興衰,而是指工業化對生育的抑制。

迄今為止,不論東方還是西方,不論多麼強悍睿智的民族,還沒有哪個能抵擋房價、教育、醫療三種避孕藥的強效。

現在生育率高的國家反而是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那些,沒有經歷過工業化洗禮、也就是說沒有觸碰到房價、醫療、教育洗禮的國家。

那些國家除印度(穆斯林也很多)之外,大部分是穆斯林。歐洲引入移民,大概率引入穆斯林。

由於生育率低迷,歐洲人面臨人口老齡化、消費不振、勞動力匱乏三重危機。

解決危機的最佳途徑,是引入青壯年人口——

一部分是移民,另一部分是難民,大部分來自中東和非洲的穆斯林。

移民第一代,情況還比較不錯,該幹活幹活;但二代無法融入主流社會,就容易出問題。過去歐洲恐怖襲擊,很容易出現二代的身影。殺害帕蒂的極端分子,就是車臣裔移民。

至於難民,從第一代就開始出麻煩,歐洲難民鬧事的新聞可謂絡繹不絕。

地處中東與歐盟交界的土耳其,就非常渴望加入歐盟。

土耳其的算盤很簡單,一方面是分享紅利,另一方面是讓儘可能多的土耳其人填充歐洲勞動力空缺,從而增加土耳其對歐洲的影響。

03土耳其啟示

作為發展中國家土耳其,想去歐盟分紅利,那就應該低調。這是中國村支書都明白的道理,埃爾多安會不明白?當然不是。

過去20年,埃爾多安對歐盟也低調過,為帶領土耳其加入歐盟吃紅利而努力過。

早在1987年,土耳其就申請加入歐盟。那時是冷戰末期。歐盟招攬土耳其,其實是為推動東歐國家和蘇聯產生離心力。如果東歐劇變晚點發生,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概率會大些。

土耳其一直為加入歐盟而努力。到1999年,土耳其的努力獲得回報,贏得歐盟候選國資格。那時土耳其還是世俗派掌權,堅定不移地走凱末爾將軍定下的世俗化路線。

世俗派為表示達誠意,解散了追求政教合一的激進派土耳其繁榮黨。當時身為伊斯坦堡市長的埃爾多安就是該黨成員。

失去組織的埃爾多安不服氣,扭頭加入另一個激進派,叫土耳其美德黨。

世俗派決定給激進派一點顏色瞧瞧,以「發表煽動宗教仇恨言論」為由,判處埃爾多安10個月監禁,5年內不許從政。

如果土耳其一直是世俗派掌權,並且徹底世俗化,那麼也有可能加入歐盟。

但隨後不久,激進派捲土重來。埃爾多安聯合其他激進派創建正義與發展黨,並於2002年贏得選舉。作為激進派旗手的埃爾多安在2003年走上土耳其總理寶座。

埃爾多安當然也知道加入歐盟的好處,遂在2005年開啟加入歐盟的談判。但是很明顯,歐盟對激進的埃爾多安非常警惕。

埃爾多安最初竭力表現得和世俗派沒區別,主要幹了兩件事——

其一,努力發展經濟,試圖贏得歐盟與美國的信任。而且土耳其自己也收容了很多敘利亞難民,花了很多錢。土耳其財政惡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被難民鬧的。

其二,狂懟普京。2015年11月,土耳其在敘利亞戰場擊落俄羅斯戰機,冒著被俄羅斯報復的風險討好歐美。

然而埃爾多安的付出並沒有換來歐盟的船票。到2016年,土耳其那場針對埃爾多安的政變,背後有美國的影子。

埃爾多安怒了,感覺自己遭到背叛,開始找機會報復歐盟,和默克爾、馬克龍的關係也鬧得非常糟糕;同時不再偽裝,帶著土耳其往反世俗化方向大踏步而去。

為什麼要說這一段?因為作為地球村吃瓜群眾,有一個道理不能忘: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凱末爾在土耳其搞世俗化時,並沒有徹底改造土耳其社會(相對而言比較容易),那麼他的世俗化基礎就不牢靠。所以埃爾多安就很容易把世俗化的土耳其帶回去。

而歐洲國家的宗教變革都是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如果穆斯林想改變歐洲的世俗模式,同樣需要通過戰爭途徑。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阿拉伯帝國曾經通過戰爭徵服西班牙,把西班牙人變成穆斯林,但西班牙又通過戰爭變回基督徒,並且開啟大航海序幕。

工業文明來了之後,未完成工業化的軍隊和工業化軍隊碰撞,就和腦袋撞牆差不多。

那麼穆斯林能通過人口自然增長的方式淹沒歐洲麼?

04 現狀與趨勢

根據一些非官方統計,歐洲各座名城的穆斯林比例都很高。和北非過從甚密的馬賽名列榜首,有25%左右;法國巴黎、比利時安特衛普、英國曼徹斯特的穆斯林比例都超過了15%;倫敦、法蘭克福、哥本哈根、維也納、阿姆斯特丹則超過了10%。

按這個趨勢,再過一兩代人,穆斯林將改變很多歐洲城市的人口結構;未來歐羅巴大地上遍地「斯坦國」,法蘭西斯坦或德意志斯坦不再是笑談,而是成為一種可能。就像2018年世界盃奪冠的法國隊,其實和非洲球隊沒啥區別。

但這種擔憂有點杞人憂天。吃瓜群眾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兩個:

一是,拿過去推斷未來;

二是,拿現在去套過去。

——這就是資本市場上赤裸裸的小散思維。股票今天漲停不代表明天也漲停。

生活在文景時代的人們,很容易相信歷史是平和的。實際上幾千年歷史上,類似文景時代的年景也沒多少。到處縱酒狂歌的李白,一不小心碰到安史之亂,才是歷史常態。

過去30年,是全球化最瘋狂的時代。縱觀整個歷史,人類如此自由遷徙的時代也不多。所以歐洲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吸納穆斯林。

像奧朗德那樣對難民與移民如此友善的左翼政府,法國再也不會出現了。即便在當時,奧朗德政府也創造了4%滿意度(趨向於0)的奇蹟。

按照規律,穆斯林淹沒歐洲之前,就會面對工業化那個要命的高壓線。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等等,那些曾經信奉多子多福的國家,都在工業化的房價、醫療、教育三座大山下,生育率下滑。穆斯林能過關麼?很難。

簡而言之,穆斯林淹沒歐洲的概率,不大。

相關焦點

  • 歐洲會被穆斯林同化麼?你可能想不到
    從公元七世紀誕生開始,就快速傳播到整個中東,以及整個的阿拉伯世界,穆斯林人口更是不斷擴張。而在這個期間,很多國家被穆斯林同化,到現在都是如此。現在歐洲穆斯林化越來越嚴重,為此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歐洲未來會被穆斯林同化麼?你可能想不到。
  • 針對穆斯林的禁令對歐洲有何危害?
    在瑞士國內,對於是否禁止穿戴穆斯林尼卡布,爭論不休。
  • "穆斯林拯救歐洲人口"
    圖自新華社越來越少的歐洲人在未來,雖然預期壽命將增加,但歐盟公民的總人數將繼續下降。歐盟2019年的人口接近4.47億。到2070年應該會下降到4.24億。隨著歐洲家庭數量的增加,家庭的規模卻在減小,單親家庭或無子女的夫婦越來越多。在歐洲,幾乎三分之一的家庭由一個人組成。
  • 一邊「關心」中國穆斯林,一邊阻止穆斯林「入侵」歐洲
    一邊「關心」中國穆斯林,一邊卻要阻止穆斯林「入侵」歐洲?(截圖來自《國會山報》的報導)美國《國會山報》和「商業內幕網站」的報導就指出,麥克格雷格曾多次宣稱德國接受穆斯林難民入境並給他們提供福利的做法是引狼入室,是在把「穆斯林侵略者」引入歐洲,最終會將歐洲變成「伊斯蘭國」。他還認為德國應該把給穆斯林難民的福利拿來支付北約的軍費。
  • 全球的穆斯林人口|中國穆斯林數量超歐洲總和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估計,截至2015年,全世界有18億穆斯林,約佔全球人口的24%。儘管該教起源於七世紀的中東-北非地區,但這裡的穆斯林人口只佔世界穆斯林總人口的20%。
  • 川普的「穆斯林禁令」是否違憲?
    而且川普的穆斯林禁令還會造成嚴重的國際法危機。Volokh教授和前美國移民律師協會主席Yanni都認為這項禁令和許多美國現有的外交協議相衝突。因為如今在北約國家和東南亞國家有許多穆斯林,突然執行這項政策必然將會造成與這些國家的外交衝突。而這兩個地區都是美國主要盟國所在的區域,與美國外交關係最繁雜最深厚,雙邊多邊協議就越多,穆斯林禁令可能觸及的潛在問題也就越多。
  • 難民紛紛湧入歐洲,為啥穆斯林卻無法融入?原因很現實
    經常關注國際時事的網友應該都知道,近幾年來中東地區的人民一直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因為不斷的發生戰亂,所以他們的家園被摧毀,親人也相繼離世,為了找到更加安全的去處,也只能夠跟著大部隊移民到歐洲地區,而出於人道主義,歐洲的很多國家便敞開了國門,為難民們提供了一席之地。
  • 歐洲國家為何一面倒的支持穆斯林 反對塞爾維亞人
    剪不斷理還亂的民族宗教矛盾何亮亮:我們現在要回顧的是,為什麼會發生這個波赫戰爭,其實剛才我們講了,波赫戰爭的三分,塞爾維亞人、穆斯林、克羅埃西亞人,其實他們本來就是一個民族的。這個在世界上很少見,一個民族由於三種不同的宗教信仰,他們就變成了三個不同的民族。
  • 歐洲唯一的穆斯林國家,為何國內遍布碉堡?
    眾所周知,歐洲各國普遍信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唯有阿爾巴尼亞屬於穆斯林國家,將近60%的民眾都信仰伊斯蘭教(註:科索沃的穆斯林雖然佔人口的絕大多數,但不被承認為獨立國家,而波赫的穆斯林不到總人口的1/2,均都不符合穆斯林國家的標準)。
  • 穆斯林僅用50年就「徵服」了這個歐洲國家,獨立至今仍不被認可
    在歷史上公元七世紀,中東和北非地區被展露了極高傳教力的穆斯林們佔領。隨後便以此為根基,打算逐步快速擴張,徵服世界。因此,伊斯蘭教不斷變著法子向攻入歐洲地區。當時害怕和憤怒交加的歐洲基督教、天主教教皇連忙想辦法,便決定組織十字軍東徵,極力遏制穆斯林向歐洲的滲透。
  • 歐洲最高等級戒備!法國和穆斯林徹底槓上了,馬克龍下令軍警開火
    由於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湧,法國這幾天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突破5萬例,累計確診超145萬例,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至20.6%,死亡人數達3.7萬多例,位居歐洲第三。馬克龍不得不宣布從30日開始實施第二輪「封城」措施,預計至少將持續至12月1日,封鎖期間除購買食物和就醫之外的一切非必要外出都將被禁止。馬克龍表示,第二波疫情「可能比第一波更加致命」,「這種病毒的傳播速度遠超最悲觀的預測」。
  • 發酵丨川普推「穆斯林禁令」引爭議 這次歐洲也看不下去了
    受限制國家紛紛表達強烈不滿此外,受到美國「穆斯林禁令」影響的葉門和蘇丹等國政府及外交部,連日來也通過召見美國駐當地外交人員以及發表聲明等方式,表達了對美國「穆斯林禁令」的失望與強烈不滿。一些穆斯林國家,以及擁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國家,儘管目前沒有受到美國政府禁令的影響,但也紛紛對美國政府的決定表達了失望和不滿。
  • 以下是公元732年查爾斯「鐵錘」馬特爾如何從穆斯林入侵中拯救歐洲
    奧多的軍隊在732年的加龍河戰役中被穆斯林指揮官擊敗。加菲奇命令他的部下向北遷移,在那裡他們掠奪了波伊圖。在這一點上,奧多試圖絕望的最後一次賭博,他呼籲馬特爾幫助;他警告法蘭克指揮官由入侵的穆斯林構成的危險。馬特爾最終同意了,但只有在奧多服從法蘭克人的統治之後。這一幕是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役之一而設的,因為馬特爾試圖利用驚喜的元素來達到他的優勢。
  • 歐洲唯一的穆斯林國家,兩大國援助35年卻窮困潦倒,國內遍布碉堡
    文|格瓦拉同志 眾所周知,歐洲各國普遍信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唯有阿爾巴尼亞屬於穆斯林國家,將近60%的民眾都信仰伊斯蘭教(註:科索沃的穆斯林雖然佔人口的絕大多數,但不被承認為獨立國家,而波赫的穆斯林不到總人口的1/2,均都不符合穆斯林國家的標準
  • 印尼:穆斯林人口2.3億,印尼是如何成為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的?
    遠在東南亞,離佛教中心和印度教中心更近的的印度尼西亞,為什麼會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呢?▲ 亞洲東南部海域風向季節性變化示意圖對於阿拉伯商人來說,達到馬六甲的時間會各有不同,但他們都需要趁夏季的西南風順風前往廣州。於是乎,穆斯林商人在馬六甲海峽附近,即現代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等地建立起一些居留區,在居留區中等待西南風的到來並最終前往中國。
  • 馬克龍要求穆斯林籤保證書,土耳其學乖了不吱聲,不料印度又搞事
    據外媒本月24日報導,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向法國管理穆斯林的一個機構下達最後通牒,要求穆斯林在15天內接受一份共和國價值憲章,這份文件宣示,伊斯蘭是宗教而非運動,禁止外國幹涉法國穆斯林團體。
  • 日本,一個沒有穆斯林的世界
  • 穆斯林在日本:根本活不下去!
    歐洲人口穆斯林佔比越來越高,美國這幾十年也一直與阿拉伯世界作戰,歐美世界對人口眾多的穆斯林憂心忡忡。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生育率很高,在全球各地人口都很多,唯獨日本幾乎沒有穆斯林。那麼,戰後的日本,為什麼幾乎沒有穆斯林呢?日本其實不光排斥穆斯林,也排斥其他民族。日本國土小,思想保守,對外來人看似彬彬有禮,事實上非常排外,不僅穆斯林,對華人、馬來人、越南人、朝鮮人、黑人都很排斥,很難融入當地社會。外來人口佔日本常住居民不足5%。
  • 阿拉伯伊斯蘭穆斯林傻傻分不清楚?不是所有中東買家都是穆斯林
    中東名稱的來源據說是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向東殖民時,把距離歐洲的地理位置按遠近劃分成了近東(東歐)、中東、遠東(中國、日本、朝鮮等地區)。「中東地區」或「中東」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東北部與歐亞大陸西南部的地區。
  • 【臥爾茲】做一個愛讀書的穆斯林
    隨著時間的推移,穆斯林人口的增多,伊斯蘭教傳播到各地,穆斯林們遇到的新問題新事物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把各地所出現的問題在原則上統一起來,步調一致,縮小差別。這時出現了伊斯蘭教歷史上的兩件大事,一是把立法的原理收集起來,稱為「法理學",二是把流傳在民間的聖訓收集起來,稱為「聖訓學"。後代學者在此基礎上不斷地著書立說,使伊斯蘭教文化得到繁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