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辛論繪畫詩歌雕塑《拉奧孔》

2020-12-27 小說周邊

朱光潛翻譯的,我讀著覺得翻譯的非常好。讀這本書有兩個原因,一、從今年開始讓自己有意識的閱讀一些學術專業類推薦書籍,薰陶自我的同時學習和積累一些文化素養。二、個人非常喜歡朱光潛的藝術理念,他的書籍我儘量多看一些。下面就我個人閱讀心得分享一點自己學到的皮毛。

閱讀《拉奧孔》遠比我之前想像的要有趣味性。進一步讓我認識到該如何分別來欣賞繪畫、詩歌與雕塑。美是繪畫的最高表現藝術。繪畫有屬於它自己的物質畫面。詩歌不同於繪畫,雖然詩歌也有它自己的畫面。詩歌的畫面和音樂有相似之處,它更多的傾向於韻律。和音樂也不盡相同,詩歌是有意象的畫面。詩歌可以按時間順序一一展示不同的動作即情節。繪畫則不能。繪畫更適合表現靜態美。萊辛強調繪畫崇尚美,拒絕醜。細想想好像很有道理。詩歌可以揭露醜。

繪畫與雕塑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區別在於質感和它們分別傳達的意義。各種藝術形式有它獨特的美,無法融通、簡單判斷何種藝術形式更勝一籌。

萊辛在論證繪畫與詩歌畫面不同時,大量引用了荷馬史詩並無比推崇。荷馬史詩必須得借來細細品味。莎士比亞的詩歌幾乎被所有推薦詩歌的大家們所推崇。值得反覆閱讀和學習 。

閱讀萊辛的作品像是閱讀哲學著作似的,他說話很嚴謹為證明一個事實他會反覆列證、推敲。閱讀其中一章他為了證實自己對拉奧孔群雕塑到底出自哪個年代而做的各種論證充滿自信,他的文字傳達出他甚至為能證明到底出自哪個年代做出一點貢獻而感到無比驕傲。藝術家的嚴謹性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

相關焦點

  • 從《拉奧孔》看抗疫題材雕塑創作
    使命(雕塑) 吳為山 希臘詩人西蒙尼德斯說: 「畫是無聲的詩,詩是有聲的畫」 ,肯定了詩歌與造型藝術的共通之處,但德國文藝批評家萊辛卻傾向於指出二者的分別
  • 雕塑 | 《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之二
    △ 繪畫《拉奧孔》,Marco Dente繪於1519年背景是一座密涅瓦神廟(近者)在《埃涅阿斯紀》中,這段故事是由特洛伊戰將埃涅阿斯在國亡後逃到義大利,經過迦太基時向迦太基王后談及的。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曾以拉奧孔的故事為主題創作了悲劇《拉奧孔》,現已失傳。藝術欣賞人們在觀賞雕塑《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時,無不為它悲劇性的情節和人物刻畫而震撼:兩條巨蟒碩長的身軀緊緊扭曲纏繞著拉奧孔父子三人的身體。
  • 雕塑 |《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之一
    》中的拉奧孔。雕塑名稱: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Laocoon and His Sons作者:Agesander、Athenodoros及Polydorus年份:可能在公元前20年-160年之間原作材質:大理石/Marble原作尺寸:208cm×163cm×112cm館藏處:梵蒂岡博物館/Vatican Museums,
  • 阿格桑德羅斯——父子三人的《拉奧孔》雕塑傑作
    雕塑家阿格桑德羅斯和他的兩個兒子,波利多羅斯與阿典諾多羅斯,三人集體創作的一組大理石群雕——《拉奧孔》。這是公元前五十年的作品,講述真實的歷史故事,呈現出高超的藝術才華。《拉奧孔》群雕高約184釐米,現收藏於位於梵蒂岡城的梵蒂岡美術館。
  • 「詩畫一體」阻礙德國啟蒙進程,萊辛用「拉奧孔」反擊新古典主義
    史詩和雕塑中拉奧孔的不同表現引發了諸多討論拉奧孔本來是特洛伊的一個祭司, 因為極力勸阻特洛伊人把藏有士兵的木馬拖進而被庇護希臘人的海神所嫉恨, 結果他和他的兩個兒子都被海神派出的兩條大蛇給纏死了。在維吉爾的史詩當中對他進行了描寫,拉奧孔在遭遇這種痛苦時表情很強烈。
  • 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件藝術品,《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的一座群雕,普林尼(也不知道是誰,反正就是很厲害)將拉奧孔稱為:「超越所有之前產生的繪畫與雕刻藝術的作品
  • 你聽說過《拉奧孔》雕塑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小編和大家介紹梵蒂岡博物館的一件雕塑作品:《拉奧孔》。單是看圖片,就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恐懼和痛苦。一條巨蟒纏繞著三個人,中間的是拉奧孔,旁邊的兩位是他的兒子。拉奧孔的神情處於極度的痛苦和恐懼之中。他使盡全身的利器想要掙脫出來全身的肌肉都處於強烈的收縮中。
  • 《拉奧孔》:假作真時真亦假
    《拉奧孔》根據老普林尼的記載,曾經是在皇帝提圖斯的宮殿裡作為裝飾品出現的。在老普林尼的描述當中,他覺得這一組雕塑是他見過冠絕所有雕塑和繪畫的一件作品。那麼《拉奧孔》講得是什麼故事?為何那麼有名?又好在哪裡呢?梵蒂岡收藏的《拉奧孔》
  • 《拉奧孔》詩與畫的區別
    萊辛在《拉奧孔》中集中地論述了詩與畫的區別。第一,詩是時間藝術,畫是空間藝術。他指出:「既然繪畫在它的摹仿中所用的媒介或符號確實是和詩所用的完全不同——那就是說,繪畫用空間中的形體和顏色,詩用在時間中發出的聲音。」「因此,物體和它們的可見屬性是繪畫所特有的題材。」「動作是詩所特有的題材。」兩種不同的藝術就有了不同的表現對象,而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不過,萊辛也注意到了它們之間經過了特別處理。
  • 大型史詩神仙打架,拉奧孔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幅世界聞名的古希臘雕塑,它的名字叫《拉奧孔》。雕塑中居於中間的就是拉奧孔,他的表情充滿著絕望與悲傷。
  • 文藝復興早期的雕塑與繪畫
    《天堂之門》是吉爾貝蒂的代表之作,這件作品是為弗洛倫薩禮拜堂製作的青銅浮雕作品,他將繪畫的藝術手法借鑑並使用在他的作品之中,利用高低不同的起伏塑造人物形象,又利用繪畫的透視原理來安排人物大小遠近等空間關係,
  • 德國藝術家A·R·彭克繪畫和雕塑作品
    與西格馬爾·波爾克(Sigmar Polke)和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等藝術家一起被認為是新表現主義者的A·R·彭克(A.R.Penck)最出名的是他的繪畫和雕塑,其特點是簡化的人物和形式,以及新原始的符號和圖案。這位藝術家原名拉爾夫·溫克勒,在讀了地質學家阿爾布雷希特·彭克的作品後使用了他的筆名。
  • 「委拉斯凱茲繪畫&雕塑大賽」首次進入中國
    10月18日,由西班牙塞維亞市政廳、經典匯CLATIA全球藝術網主辦、盛鑫煜藝術承辦的「從塞維亞到中國——委拉斯凱茲繪畫&雕塑大賽」在京啟動。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委拉斯凱茲繪畫&雕塑大賽」。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所以我們應該認真了解一點雕塑的發展史,以便我們更好地掌握雕塑的語言。在人類藝術的發展史上,離塑藝術起源於什麼時代恐怕現在很難說清楚。但是,就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比較完整的雕塑作品而言,已距今大約有二、三萬年了。例如被藝術界稱為「母神」的奧地利出土的「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人類最早的雕塑作品之一。
  • 「從塞維亞到中國——委拉斯凱茲繪畫&雕塑大賽」啟動
    2020年10月18日,由西班牙塞維亞市政廳、經典匯CLATIA全球藝術網主辦、盛鑫煜藝術承辦的「從塞維亞到中國---委拉斯凱茲繪畫&雕塑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首都賓館召開。,瀋陽美術家協會主席、瀋陽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著名雕塑家解勇,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華僑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助理郭振文,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於明,上海青年寫實繪畫沙龍負責人劉雙以及本次大賽策展部副主任鄧荀月等眾多嘉賓出席了本次新聞發布會。
  • 李金髮 構築詩歌與雕塑的雙重高地
    這個大才,就是當年從這裡走出去的李金髮,一代名師——中國象徵派詩歌的開山鼻祖、雕刻大師。 相對於林風眠,李金髮可能並不為很多人所熟悉。李金髮就是和林風眠於1919年11月同赴法國學習藝術的同學,林風眠學畫畫,李金髮選擇雕塑。 胸懷大志 漂洋過海去留學 從村口走上數百米,就是李金髮故居「承德第」。
  • 石膏像之美 | 雕塑藝術的魅力!
    《拉奧孔》又名《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是公元前一世紀中葉古希臘羅得島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羅斯和他的兒子波利多羅斯和阿典諾多羅斯三人集體創作的一組大理石群雕,該群雕高約184釐米,現收藏於位於梵蒂岡城的梵蒂岡美術館。
  • 霍華德·奈莫洛夫 | 詩歌、繪畫、兼及對音樂的一點思考
    詩歌 繪畫 兼及對音樂的一點思考 文|霍華德·奈莫洛夫    馬永波譯馬格利特畫作在詩歌與繪畫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也許「形象」和「語言」這兩個詞語將幫助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兩者之間的聯繫上,也同樣讓我們注意到兩者的區別
  • 拉奧孔:被精英和群氓合力謀殺的預言者
    這時候,「不合時宜」的人出現了,就是拉奧孔。 他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馬拉進城,以免中計。 結局,果然被賢者不幸言中,這就是著名的木馬屠城。 這場悲劇,原本是有可能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