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方都有地域性的老字型大小餐飲品牌,比如人們一去北京就會想到「東來順」、「全聚德」,說起上海就會想到「杏花樓」、「冠生園」。他們不僅代表了地區餐飲文化,也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名片。香港也有不少幾十年經久不衰的傳統老店,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一起近距離品味「香港老字號」吧。
一聊起香港餐飲,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飲茶的習慣。而說到飲茶的「一盅兩件」,最值得推崇的就是位於中環的陸羽茶室。站在中環,隨便問個香港人「陸羽茶室」在哪,絕大多數都可以準確指出道路,足可見陸羽茶室的名氣。這家老字型大小餐廳,距今已有六十多年歷史,卻依舊保持著舊式香港茶樓的格調,室內裝潢古色古香,穿著傳統唐裝的老侍應生及充滿懷舊氣息的菜餚,讓人深深感受到在這裡飲茶, 彷佛回到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茶樓。香港的老文人,大多都是有陸羽茶室情結的。在很多關於香港文章裡,都有提到陸羽茶室,加上茶室多年的歷史,事這家茶室成為香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茶室共有三層樓,一樓為散客接待區,二、三樓則為團體訂位區,不想被打擾的客人也可以在此另闢房間談事。茶室的菜單有兩份,一份是用一張薄薄32開小紙做成的白紙紅字的菜單,客人自己用鉛筆劃上想吃的食物,交給店員即可;另外一份則是只有圖片和名稱,沒有價格,給不熟悉餐廳的顧客用來「看圖說話」。不過,有些時候也會發現,隔壁餐桌上擺放著兩份菜單上都沒有的菜,看上去格外美味。其實,這些「隱藏」的菜式,道道都是鎮店特色,也是茶室常客們才知道的「秘密」。比如陸羽茶室最有名的豬肺杏仁湯,就從來不曾在菜單上出現過,需要客人親自向餐廳服務員要,否則無論來多少次,都只有望著鄰桌咽口水的份。
陸羽茶室的滑雞球大包、蝦仁鮮荷飯、雲腿鯪魚角等,都是非常難得的點心小品,也是陸羽茶室的一絕。不過,餐廳的點心單幾乎每星期一換,有些點心錯過了這周,大概要等一個月才會「重出江湖」,讓不少鐘意應季點心的食客又愛又恨。其實這樣的做法很對香港老式文人的胃口,但要是用在年輕人身上,效果就不同了。畢竟對於多數喜新厭舊的年輕人來說,誰還懂得幾十年沉澱下來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