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電網」是必然出路——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

2020-12-1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現在更需聚焦能源

《能源評論》: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簡稱新規劃)對汽車、能源、交通和信息產業融合發展提出要求。請結合您的研究評價這一部署的意義。

歐陽明高:我研究的方向是新能源動力系統,從剛開始的混合動力、純電池動力到後來的氫燃料電池動力。起初我們主要是和汽車企業和電池企業合作,後來逐漸發現了能源的重要性,所以現在開始重點關注與能源行業開展充換電、電池儲能、電解水制氫等方面的合作。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評論首席能源觀;ID:CEO_ER;作者:王偉)

電動汽車行業最終要和電網合作,這是必然的出路。現在中國的汽車企業還沒有主動和電網進行合作,但很多國外的車廠都是這麼做的。比如,特斯拉公司不僅自己造車,還開發光伏發電站、電池儲能和能源網際網路,並擁有這個體系的成套技術。再比如,國外的石油公司殼牌、BP等已經開始關注和布局氫能供應和充電站建設。這表明,本輪的能源革命從汽車行業起源發展到目前階段,更需要聚焦能源。

《能源評論》:電池安全是決定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您認為,未來該通過何種方式來保障?

歐陽明高:電池安全問題的核心是和充電密切相關的,關注充電需要從安全角度切入。研究發現,充電過程中和充電結束之後發生事故的佔比是最高的,所以充電漸漸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瓶頸問題。

實際上,充電不應該給電池安全帶來問題,而應該帶來更多的防護時間和手段。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行業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國家電網的智慧車聯網平臺已經接入了超過100萬個充電樁。「十四五」期間需要更加關注能源,尤其是把電網與電動汽車如何實時互動納入研究領域並進行推廣,這是新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能源評論》:對於慢充和快充的場景和安全性,您怎麼看?

歐陽明高:私人電動汽車充電模式將是慢充為主、快充為輔。新能源汽車用戶平時在家裡(或單位)慢充,在高速公路沿線或者充換電站快速補電時使用快充。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私人購車比例非常大,私家車的痛點比如安全性、便利性、經濟性,都和充電相關。

快充要特別快才有市場,現在正是因為充電速度不夠快,所以大家用得才很少。用戶希望能夠充電5分鐘續航400千米,但現在充電5分鐘連100千米都做不到。快充是下一步解決用戶便利性最重要的技術。快充不夠快並不是因為充電樁功率上不去,而是由於電池無法適應。這需要成套、綜合的技術支持。

《能源評論》:需要克服哪些困難,需要哪些全產業鏈的技術來解決?

歐陽明高:電池自身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首先是電池充電倍率太大會導致負極析鋰進而誘發熱失控。其次是電池充滿電時,是正極材料最不穩定的時候,如果遇到意外的熱—機—電誘因,就有可能引發事故。

目前看來,在沒有應用固態電解質的前提下,比較理想的目標是充電5分鐘續航200千米,這意味著充電的技術參數為:充電電壓800伏、功率350千瓦、4~5倍充電倍率,而且不能充滿,只是快速補電,SOC(充電狀態)的變化約30%,可以讓續航600千米的新能源汽車續航增加200千米。同時,針對快充過程中的高發熱和冬季快充問題,需要快速冷卻、快速加熱技術支持。

卡車電動化再創輝煌

《能源評論》:和快充一樣,換電技術最近也得到了政府部門和不少企業的關注,您對此怎麼評價?

歐陽明高:換電的場景主要是商用車,也包括用於共享和出租的轎車,而不是私家車。私家車換電按5年以上的周期從大多數場景看意義不大。因為到那時慢充逐步普及、快充補電也已實現,電池包成本低到與傳統內燃機動力相當,V2G技術大範圍應用導致放電收益等於或大於充電成本,換電模式可能就失去了市場基礎,很難持續發展。

換電最重要的領域是電動卡車。今年應該是卡車電動化的元年,我最近一直在呼籲業界重視卡車電動化。卡車電動化會給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極大的機遇,也是中國汽車電動化第二階段再創輝煌的主力。「十四五」期間,電動卡車肯定會實現規模化應用。

卡車電動化的主要模式就是換電。如果不採用換電模式,電動卡車搭載電池太多太重,會造成車輛造價過高,同時充電速度也太慢,影響車主和充電場站的效益。

而採取換電模式,就可以做到接近傳統卡車的價格,而且換電速度快,可以做到5分鐘換完一輛卡車,充換電站佔地面積也都可控。更為重要的是,電池部分可以作為電池銀行單獨運營,通過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來消納新能源,形成規模效益,保證採購、充電和梯次利用等環節都得到很好的回報,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價值最大化。

《能源評論》:卡車換電並不容易,除了市場因素,還有哪些技術瓶頸亟待解決?

歐陽明高:從產業角度看,卡車電動化對能源結構變革至關重要。換電模式能有效解決卡車充電時間長的問題,充分發揮新能源動力系統優勢,是特定場景下連接能源價值鏈的有益嘗試。

要想市場很快發展起來,需要提供全產業鏈的技術支撐。首先,需要純電動的底盤。傳統的卡車底盤太笨重,如果使用輪轂電機,可以把卡車底盤重量降低一噸以上,效率可以比集中驅動式電機提高9%~10%。其次,是線控底盤加自動駕駛技術。因為長途開車司機太累,容易造成事故,所以自動駕駛對於卡車也是最好的應用場景。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制定標準、法規來規範市場行為。今年9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牽頭成立了「中國電動卡車換電產業促進聯盟」,目的就是制定標準,規範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同時解決電池包、充電站的標準化以及安全問題。

車與能源相互成就

《能源評論》:有人認為,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能源結構問題會使用很多煤電,還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車。您認為應該怎樣用融合的思路去解決?

歐陽明高:這需要從兩個方面看待。一方面,發展新能源汽車下一步必須要用新能源電力,而且要大規模全方位應用。另一方面,新能源的發展也需要新能源汽車助力。

光伏、風電的技術可行性已經完全滿足大規模應用的要求,目前的瓶頸是儲能如何實現商業化。我認為,將來大規模儲能的主流有兩條路,一條是基於電池的分布式短周期電化學儲能,2040年估計會有200億千瓦時的電池裝載在車上,相當於我們目前全國每天的總用電量,電動汽車有90%的時間是停止的,可以用作儲能裝置;另一條就是基於氫能的集中式長周期儲能,通過發展電解水制氫,消納西北地區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基地富餘的風電、光伏能源。

《能源評論》:如此看來,消納可再生能源的兩種儲能方式都和新能源汽車相關。下一步應該怎麼推動二者協同發展?

歐陽明高:這需要用融合的思路去推動。

首先,需要將換電和充電耦合。比如,高速公路的充電站快充時,可以和換電站共用電池,形成綜合能源系統,這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可以形成多方共贏——既能給轎車快充,又能給卡車快換。因此,未來要建設一個新的體系——快充快換耦合在一起的充換電站。

其次,可以綜合考慮光伏電站與儲能結合的模式,尤其是在電網難以達到的地方。比方有些邊遠地區,大電網延伸過去造價非常昂貴,完全可以把電網建設的投資做成光伏電站+儲能的模式。據國內光伏企業測算,在新疆等太陽能資源特別豐富的地方,光伏發電成本只需每千瓦時5分錢,如果能建成這樣的綜合能源系統,完全可以解決西部荒漠地區光伏發展的痛點問題,形成自發自用(自充)。

《能源評論》:光儲充放技術也是此次新規劃鼓勵的探索方向,您認為在東部地區是否有這樣的機會?

歐陽明高:對東部地區而言,分布式光伏和私家車也非常匹配。最近北京市剛剛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光伏發電系統推廣應用的通知》,提出對北京市區域內已完成備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採用「自發自用為主,餘量上網」模式併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實際發電量給予補貼,每個項目補貼5年。這些光伏項目通過V2G技術和私家車會形成一個天然的組合。

《能源評論》:您如何看待這些前沿應用的前景和未來?

歐陽明高:當然,如果大家紛紛採取自發自用的模式,電網的售電量會下降,一個應對的思路就是改輸氫為輸電,將西北等地區的富餘新能源電力通過特高壓電網輸送到需求地區,然後在當地制氫,這種方式既可解決因我國幅員遼闊需長距離輸氫的難題,又可以優化能源網絡布局,迴避我國氫能基礎設施短板,發揮特高壓電網的優勢。

我相信,這一輪能源革命影響深遠,將拉動汽車行業的革命、新能源行業的革命以及電力系統的革命。這幾大革命聯合起來,會改變化石能源體系和整個產業生態,為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增添新動能,助力我國現代化強國目標早日實現。

(李易峰對本文亦有貢獻)

原標題:「電池+電網」是必然出路——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氫能之辯丨歐陽明高院士:氫燃料電池明年或迎來騰飛
    氫能之辯丨歐陽明高院士:氫燃料電池明年或迎來騰飛 2020年11月
  • 汽車動力系統專家歐陽明高教授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據央視新聞最新消息:中科院:2017年新增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6名外籍院士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今天揭曉,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
  • 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電力系統的全鏈條革命
    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電力系統的全鏈條革命 發布時間: 2020-08-18 11:06:20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作者:歐陽明高
  • 歐陽明高:氫燃料電池明年或迎來騰飛
    11月26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目前來看市場比預期的要好一些,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和去年相比不會有太大變化,且主要為私人購買,產品結構也更加豐富。  在新能源汽車最開始產業化時,相關人員曾提出了"兩頭擠"的產業化推進戰略,即從大客車和微型車兩頭推動,逐步擠入中間的轎車市場。
  • 歐陽明高答記者問
    11月26日,百人會就論壇舉辦事宜舉辦了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院士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充電樁、換電模式等問題答記者問。 「今年是新能源汽車政策和文件出臺的關鍵年,很多人會做出不同的解讀。有人關注氫燃料,有人關注混動,還有您提到的純電,請您再談一下不同技術路線的前景。
  • 兩院院士四川行|歐陽明高談宜賓新能源汽車產業:輕裝上陣 差異化競爭
    9月19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他表示,將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設在宜賓,不僅是因為宜賓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越,更因為宜賓區位優勢極佳、發展潛力巨大。記者:相比成都、重慶兩地,宜賓汽車產業起步較晚,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宜賓新能源汽車產業該如何與成都、重慶合作互動,協同發展?
  • 歐陽明高稱是騙子的「充電八分鐘續航一千公裡」,需滿足什麼條件
    歐陽明高。實際上,不論是新能源汽車電池受到低溫影響到性能衰減,還是由於車內用暖導致耗電量增加,都會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業內有觀點認為,當前市場電動汽車主要使用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的性能決定了它最佳的工作環境是25攝氏度左右,所以冬季低溫環境下新能源汽車電池掉電是必然的。  面對續航裡程的焦慮,車企和電池企業開始扎堆布局長續航裡程。
  •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歐陽明高的話不要理解偏了
    摘要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歐陽明高的話不要理解偏了】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今日在電動車百人會線上論壇表示,歐陽明高的話,大家要注意,不要理解偏了。他說又要這個又要那個,還要便宜,這肯定做不到。8分鐘快充也不光是電池的問題,也跟充電樁有關。
  • 從電池到充換電,聽歐陽明高談三大技術熱點及未來新能源汽車趨勢
    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媒體溝通會上,就疫情衝擊下今年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動力電池安全、氫能燃料電池、充電與換電三個技術熱點問題,以及在綠色復甦時代背景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發表了主旨演講。
  • 南大陳軍院士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內容提要:從南開大學獲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日前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天津北方網訊:從南開大學獲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日前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稱,陳軍院士發展了「氧化還原—轉晶」新方法可控合成三維金屬氧(硫)化物電極材料,用於製備高性能電池。
  • ...訪國家電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廣福
    能源網際網路支撐能源轉型——訪國家電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廣福 發布時間: 2020-03-26 13:32:17   來源:化冰觀察  作者:
  • 天門市兩大巨星:一位是海軍上將,一位是著名院士,天門人的驕傲
    、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市、中國創新創業中小城市百強市。歐陽明高歐陽明高歐陽明高,1958年10月出生於湖北天門,汽車動力系統專家,1998年擔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發動機教研室主任;1999年擔任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1年擔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2004年11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2008年擔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 南開大學陳軍院士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原創 NKU新媒體 南開大學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
  • 7位中國學者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歐陽明高演講全收錄,首次發布電池安全分析「全文+PPT」 | 全球...
    本文來自連續三個五年計劃擔任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科技專項首席專家歐陽明高院士的演講,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對演講內容做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編輯。今天主要從四個方面分享電動汽車安全性問題。首先是電動汽車發生事故的統計情況。根據統計,近年來電動汽車自燃起火基本發生在碰撞後,國內電動汽車起火有如下特徵:
  • 顏寧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卻在中國院士評選中落選,終於知道原因了
    顏寧毫無疑問是頂級的科學家,她在2019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但她之前在中國的院士評選中卻遺憾地落選。李愛珍在2007年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在中國兩院院士評選中卻先後4次落選,且都在第一輪就被刷了下來。
  • 袁隆平等為何評不上科學院院士?又如何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院士作為科研人員的最高奮鬥目標,是國際通用的榮譽稱號,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有院士這一群體。如美國的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德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和工程院以及澳大利亞科學技術與工程院等。但是在院士增選和投票中,還是當做兩個學部進行分票和看待。在中科院相關領導的支持下,技術科學部還嘗試加入國際工程組織,在報紙上發表「大力工程技術重要性」的建議,為成立中國工程院做輿論上的準備。因此,在1992年春天,在第一次上書建議失敗後,張光鬥、王大珩等6位學部委員再次上書,請求成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
  • 7位中國學者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35位新院士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一般從發展中國家的著名科學家中選舉產生,外籍院士從發達國家的著名科學家中選舉產生。截至目前,全球共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302人,分布在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學、醫學、工程科學、社會和經濟學等十大領域。 七位新當選院士中,除楊彤教授外,其餘6位都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簡歷如下:
  • 訪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鄧績
    質量管理應以提高效益為主線——訪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鄧績□ 本報記者 鄭建玲「當前,『中國製造』的質量急需改變產品質量可靠性不高以及創新力不強、品牌聲譽不佳等問題,這也是我國實現『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二〇三五遠景目標中有關建設質量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