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7歲的大布村村民歐利生身穿工衣,頭戴鬥笠,順著小徑抵達丘陵田陌,就埋下頭為堅果苗除草、施肥。一年來,家門口的堅果種植工作,讓歐利生老兩口月入近萬,日子過得甚是舒心和樂,這是過去歐伯從未想過的。
區利生夫妻倆開啟家門口就業,實現收入大幅增加,離不開高明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自2018年起,大布村相繼啟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限桉控桉行動、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以優質的鄉村環境引鳳築巢,打造花卉堅果產業,讓鄉村美、產業強、農民富的夢想照進現實。
環境整治:優化鄉村生產生態布局
沿著水泥硬底化村道,一路抵達大布村,四面丘陵起伏田陌阡阡,一彎沙水河流淌而過,鳥鳴鶯鶯。不遠處數十畝繡球花海競相怒放,此時,山、水、橋、人家交相錯落,讓人如在畫中。
兩年前,這個有著高明「六山一水三分田」典型景觀的鄉村,卻是一片髒亂差之景。2018年,高明啟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在楊和鎮引導之下,大布村黨員幹部率先帶頭,以包幹分片方式,動員村民主動拆除危房、違建、豬圈、雞舍,打掃村中巷道,大量清理村中積存的垃圾、雜草、廢料。同時,鼓勵村民在房前屋後築起竹籬笆、花園、果園,呈現出乾淨整潔、原汁原味的鄉村樣貌。
這場「環境變革」,不止於村容村貌的提升,村民的意識與理念,也正悄然發生變化。
同年,高明啟動了新一輪限桉控桉行動,大布村幹部與村民們,嗅到了發展機遇,大家自發組織砍伐桉樹3000餘畝,盤活已丟荒多年的山地資源。「大布地理環境優越,把環境基礎打好了,才談得上引進產業、村民致富。」大布村一隊村民小組組長謝四珠說。
2019年,大布村成為高明區首批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之一,道路建設硬底化、雨汙收集處理網、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站、一河兩岸生態景觀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將陸續啟動建設,讓大布村村貌發生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產業振興:聯農帶農建立富民機制
青山綠水,固然是大布村的優勢,但「美麗資源「如何轉變為」美麗經濟」?大布村的答案是,通過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最大化地把村中山地、魚塘、農田等發展資源,進行集約化,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2018年11月,高明吹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號角,大布村率先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並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經濟社,把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並發放股權證書。
時隔僅一個月,廣東維生夏威夷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相中了大布村,一下子租用了該村3000畝土地,每年租金達到300多萬元,另外,其租金每五年遞增10%。「這裡四面山丘坡度適中,氣候相宜,適合種植夏威夷果,而且村民很團結,是投資的好地方。」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莫靜表示。
於是,丟荒的山地成為夏威夷堅果種植區,無人耕種的田陌變成繡球花海,蔥鬱的林木將成集觀光與科普於一身的植物園……更為重要的是,原本賦閒在家的村民,家門口就業成為最好的選擇。
「種植堅果每天130元收入,我們老兩口一個月收入就超過8千,以前做散工一年的收入算下來也就1萬。」歐利生告訴記者,項目引入讓土地租金全面拉高,年終村集體分紅翻了一番,夫妻倆一年收入就將近10萬,「過了50歲就很難再工作了,現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真好。」
廣東維生進駐大布後,盤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項目80%員工為大布村民或者周邊村民,建立起發動農民、依靠農民的富民機制,提升著大布村農民的生活質量。「過去村集體年收入僅為30萬左右,現在可以達到300萬,增長近10倍。」謝四珠說。
在莫靜的規劃裡,除了夏威夷果種植示範基地外,還將高規格建設高品質水果採摘園與花卉種植基地,同時,邀請英國相關行業專家,打造旅遊觀光與科普教育於一體的楊和植物園等。屆時,大布村將走向集現代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宜居鄉村於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通過農旅融合,促進三產深度融合。
「未來,大布將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村民們既能家門口就業,腰包子也跟著鼓起來了。」在謝四珠的期待裡,隨著大布村的發展,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佛山日報記者 何惠健
圖/佛山日報記者 呂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