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買這個,還有這個,我都喜歡,求求你了,媽媽~媽媽~媽媽……」這個哀求聲,哭鬧聲,餘音繞耳,久久迴蕩,關鍵還會引來路人駐足好奇的圍觀,或者不耐煩的側目,怎麼辦?生拉硬拽把娃拖走?任由他撒嬌耍賴,甚至撒潑打滾,哭鬧不停?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買下來結束這尷尬或心煩意亂的處境?不買娃鬧騰,買吧,便宜得還行,貴的不值當的怪肉疼,顯然這都不是最佳解決方案。作為家長,都曾面對這樣的小祖宗,怎樣才能兩全其美呢?
先來看看大家常用的方法:
只買一個的約定 有不少家長選擇跟孩子約定好只買一個。但是,孩子的眼裡沒有錢的概念,只有喜歡與不喜歡,簡單的很。很容易被滿足,又很容易跟父母衝突。
當孩子選好一個物品拿到你面前,或積木,或玩偶,或娃娃,或汽車,或泡泡機……父母尤其是媽媽簡直是掃描儀電子眼上線,全方位衡量,從外觀到實用性再到價錢……你有沒有腦袋裡山路十八彎的轉圈想:
(1)家裡有差不多的,沒必要;
(2)這個太貴了,網上買很便宜;
(3)這個東西既不益智,又不好看,沒啥意義
(4)這個玩具環保不?會不會對孩子不好?
……
然後你輕聲細語地說:寶貝兒,咱換一個吧?你看這個怎麼樣?你拿的這個沒有這個漂亮……開始往你期望的方向引導,然而,孩子的眼裡只有這個,就喜歡這個,不是約定好買一個是可以的嗎,為什麼大人說話不算話?!這麼僵持的結果就是:要麼達成共識皆大歡喜;要麼就是逛來逛去精疲力盡;要麼就是娃堅持,你買娃樂,你不買娃崩潰了……
所以這樣的約定,因人而異,因時而定,尺度自己把握。
提前制定原則:答應買肯定買,不同意打死都不行 有的家長會選擇提前跟孩子溝通好,這次出門可以買一個,那麼不論孩子選擇了什麼都要兌現諾言;如果出門前就決定不允許買任何物品,那就不管孩子如何哭鬧撒嬌,堅決不慣毛病。
這樣的結果可能會是在幾次碰撞後,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態度,也理解了父母的底線,接受並認可。
可是個人認為:
(1)對父母是個挑戰:開始的時候應對孩子哭鬧要有勇氣、耐心,更要有從一而終堅決的態度
(2)這是個殘酷的訓練:大人出去逛街,說什麼都不打算買,溜達一圈都不可能空手而歸,為什麼這麼堅決的要求孩子?孩子跟父母出去,最期盼的是什麼呢?肯定有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歡呼雀躍吧?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購買慾望的。
100塊錢的嘗試(本人在娃身上實施4周)
我自己呢都嘗試過,總是很矛盾,又想讓娃高興,又不想亂花錢。最近一個月,突發奇想,決定換一種套路:每次出門的100塊供娃隨意支配。
我告訴家裡6歲的娃:以後出門媽媽都給你100塊錢,這錢你自己支配,自己說了算,買玩具,買巧克力,買冰激凌……媽媽統統不管,但是你的吃喝玩樂的花費只有這麼多,沒有花完的當作結餘累積到下次出門可以繼續使用。
娃很興奮,背了自己喜歡的小包包,鄭重其事地把錢放進去,歡天喜地地跟我出門了,雖然她還沒有100塊錢是多少,到底能用來做什麼的概念!
(1)第一周出門,她逛了很久,跑到玩具店裡東看西看,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捨不得。因為不知道怎麼看價錢,看到喜歡的會問我:媽媽,這個超了100塊嗎?我耐心地教給她怎麼看玩具的標價,還告訴她,如果沒有標價的話可以去問售貨員。我遠遠地看著一個小小的人兒在服務員的幫助下換來換去。最後她在備選項裡選了一個特價69.9的仿真娃娃。還信誓旦旦要攢錢買199那個自己最中意的嫦娥娃娃……
最後因為捨不得花其他的錢,告訴我:媽媽,我們回家吧,回家吃飯,不逛了……我竊喜:100塊,沒有零食,沒有淘氣堡……
2,第二周繼續:因為要在商場裡上輪滑課,所以避免不了要花錢的。帶著上次的結餘我們出發了。到地方還有1個多小時,我帶她去了書店,她已經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書店裡的玩具她在售貨員幫助報價的情況下,選了79.9的一個玩具,之後抱著玩具又去選了一本塗色書,然後還會數數錢,算算夠不夠,背著小包自己去結帳……開心的不得了!
3,第三周,因為爸爸出差回來答應帶她去逛逛,繼續小包陪伴。她現在有130塊錢左右。我們一起吃完飯,她就興衝衝要去買汪汪隊的天天,結果149塊超了預算,糾結的不要不要的……哈哈,這時候爸爸出頭了,告訴她爸爸付錢買了送給她,開心到起飛了……
4,第四周依舊,上周因為爸爸付錢自己的累積,但是我並沒有再給100,打了個擦邊球,因為她知道自己上次超了預算,這次沒有在意。但是因為有奶奶,奶奶心疼孫女,贊助了100塊,讓她買了一個199.9的美人魚。我告訴她:這次要謝謝奶奶,你超了預算。媽媽這樣規定是讓你了解到不是什麼東西只要喜歡就要買回家,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是不是最喜歡?是不是家裡沒有?錢是不是夠?不可以亂花錢!孩子若有所思,說自己下次不買了,要攢一百上千個100塊……買輛紅色的小汽車……哈哈,姑娘啊,要想這麼攢錢買汽車,猴年馬月啦!
就這樣,每次出門給娃100塊錢就輕鬆搞定了,沒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買買買,也沒有哭鬧,哈哈,總結一下吧:
(1)100塊錢的嘗試成功避免了孩子選玩具時的哭鬧,並且成功避開孩子挑到太貴的東西猶豫買不買的兩難境地
(2)讓孩子自己做主給了孩子新鮮感和主人翁意識,終於揚眉吐氣了,可以不看媽媽臉色,還能自己決定買什麼。
(3)無形中的收穫:
鍛鍊了孩子數學、邏輯能力:自己要數錢、計算超沒超預算,還要學會看標價,大腦要飛速旋轉哦~鍛鍊孩子自我規劃能力:不能超預算,還要在琳琅滿目的玩具中選自己喜歡的,如果超了預算又特別想要就要放棄這次的選擇,攢錢做規劃提高了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孩子很享受選東西的過程,遇到沒有價籤的會主動大膽的找服務員諮詢,小大人的模樣很可愛噠~
(4)父母需要注意噠:
第一條,哈哈,重中之重,父母切記不要幹預,想想每次出門100塊錢就能搞掂一個娃是多麼划算,要放手,把權力交給孩子第二條呢就是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和對孩子了解的情況,制定每次可以花費的錢的數額第三條呢就是家長自己控制這樣出行買買買方式的頻率,畢竟出門遊玩和上課以及去商場的次數有可能不幾天就一次,太頻繁經濟也是個負擔,孩子也就沒有新鮮感和期望值了總結自己的各種嘗試,當然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都會根據自家情況適時調整策略,針對孩子出門就要買買買的情況,你有什麼見解呢?歡迎一起留言探討……我們一起陪孩子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