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氣臭氧多維成因解析與管理防控體系...

2020-12-14 瀟湘晨報

11月25日,「四川省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駐點跟蹤研究項目——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氣臭氧汙染多維成因解析與管理防控」課題驗收會在成都召開,會議由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錢駿主持,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華大學和成都市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技術保障中心等項目成員單位代表出席會議。會上,各個承擔單位就課題完成情況和研究成果進行匯報,專家組認為課題組提供的技術資料齊全、達到了考核指標和預期目標,一致同意通過結題驗收。

該課題是「2019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氣臭氧汙染多維成因解析與管理防控課題」的延續,課題組在2019年成都平原8市大氣臭氧光化學汙染綜合觀測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氣象、排放、成因、移動源防控以及綜合防控對策五大方面開展臭氧汙染防控研究,通過課題的研究,明確了區域氣象、傳輸等因素對臭氧汙染的影響,建立了涵蓋117種VOCs物種的組分清單以及NOX排放清單,構建了移動源控制措施庫,完成了高汙染車輛汙染物的技術示範並且實現了50%以上的減排目標,提出了以區域短期應急及中長期大氣汙染控制為目標的成都平原城市群臭氧汙染改善路線圖。該研究成果對成都平原城市群臭氧汙染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下一步,課題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加強成果總結,將2019年和2020年的研究成果進行整合,綜合形成一份完整的臭氧汙染防控建議報告,以期為我省臭氧綜合防控提供更為有力的科技支撐。

【來源: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四川推動成都平原城市群建設 鐵路公交化 助力同城化
    本報記者 王明峰《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9日 第 08 版)11月12日7時50分,眉山東站開往成都東站的C6252次列車上,乘客餘友平正在用手提電腦測試一款即將交付的APP。成都市委、市政府主動擔當「主幹」責任,會同綿陽、德陽、眉山、樂山、雅安、資陽、遂寧7市,在國家鐵路集團大力支持、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積極協同下,按照「四網融合」理念對國鐵幹線、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統籌規劃,推進實施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運營,共同打造軌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 「青島造」新型城際動車組開進成都平原城市群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9月29日,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製的新型CRpA-A城際動車組「天府號」在成都平原城市群投入運營。當地市民體驗到了「坐動車像坐公交一樣」的暢行快感。據了解,開行城際動車組是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運營的重要創新舉措。
  • 「央廣網·視聽四川」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 共享軌道上的雙城...
    鐵路公交化給成都平原城市群群眾出行帶來便利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目前日發動車329對,日均客流25萬人次,平均發車間隔25分鐘2025年鐵路公交化線網裡程達1300公裡,輻射8市3700萬人口,日均客流70萬人次從古蜀文明三星堆到景色秀麗的峨眉山,從繁華的春熙路到林木蔥鬱的碧峰峽,都能看到公交化動車飛馳的
  • 獨家解讀丨關中平原城市群獲批,晉陝甘多市納入助力大西安!
    大西安地區經濟總量近9000億元,與經濟總量破萬億元的武漢、成都、杭州等城市差距縮小。而西安周邊的城市,無論是運城、臨汾、三門峽、安康、十堰,2016年經濟總量都低於1500億元,這些城市與西安差距明顯,處於不同發展水平,有形成城市群的基礎。
  • 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發布2019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
    北極星大氣網訊:「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在5月30日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在中國科協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中,向社會發布「2019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
  • 因臭氧濃度超標 2019年深圳空氣品質全國排名有所滑落
    此次,深圳空氣品質在全國的排名有所滑落,主要原因為臭氧濃度超標。記者從深圳生態環境局獲悉,2019年深圳有33天大氣質量超標,均為臭氧濃度超標,導致深圳空氣品質在全國的排名有所滑落。為有效防控臭氧汙染,今年深圳將持續深入開展「深圳藍」行動計劃,加大力度推進臭氧防控技術攻關,確保完成AQI(空氣品質指數)達標率任務。
  • 2020年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20天,「眉山藍」是如何做到的?
    2020年度及「十三五」目標任務均超額完成,環境空氣品質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提前七年完成我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規劃,成為成都平原經濟區第二個實現轄區空氣品質全達標的城市。眉山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的背後,有何舉措與創新?
  • 鐵路公交化:成都平原城市群共享快捷
    鐵路公交化:成都平原城市群共享快捷 四川觀察 2020-12-15 09:22
  • 成都,一個跨越千年的「越山計」,隱藏著一個世界級城市群崛起的原因!
    成都,一個跨越千年的「越山計」,隱藏著一個世界級城市群崛起的原因!四川盆地應勢而生源起川西北高原的江水衝刷盆地東部地層泥沙奔湧百年後終成成都平原龍泉山脈隨其而生,更將高原之水分為岷沱兩系成為平原與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線
  • 近年來,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臭氧濃度卻不降反升
    近年來,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臭氧濃度卻不降反升。6月起,生態環境部將開展夏季臭氧汙染治理監督幫扶工作,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等區域,推動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
  • 大興區2020年度平原生態林養護管理檢查考核排名第一
    大興區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市園林綠化局公布了2020年度平原生態林養護管理檢查考核結果的通報。大興區在全市14個區及2個有林單位中排名第一。  2020年度,大興區各平原生態林養護管理單位立足本職、紮實工作,積極落實平原生態林養護的內業及外業管理工作,平原生態林管護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 《無錫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年度計劃》
    日前,無錫印發《無錫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年度計劃》。文件要求,2020全市安排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工業爐窯整治、重點行業減排、VOCs治理、餐飲油煙治理、揚塵治理、移動源治理8類大氣汙染防治工程項目1233個。
  • 著眼成渝經濟圈,成都的智慧城市邊界有多大?
    《方案》明確提出到2022年,全市智慧城市架構體系基本完善,城市智慧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區域合作取得實質成效,進入全國智慧城市第一方陣,成為全國「數字政府、智慧社會」建設的典範城市。成都要怎麼建智慧城市?根據《方案》,成都智慧城市建設將圍繞:政務服務、城市治理、生活服務、風險防控、產業智能、基礎設施更智能,六個分項目標來協同推進。
  • 臭氧層恢復南半球大氣環流擴張暫停
    臭氧層恢復南半球大氣環流擴張暫停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20年04月03日15:39   3月25
  • ...成都大氣重點實驗室 對話成都生態環境局領導 為成都環保獻言獻策
    11月25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長江流域沿線12家媒體、12家中央駐川媒體及成都主流媒體走進成都市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在成都市大氣重點實驗室,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工作人員就近年來霧霾的成因及重汙染天氣應對、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大氣汙染物的危害等科普知識進行了講解,並演示了重點實驗室面向社會服務的先進監測、分析、測試等設備。
  • 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2020年申報項目視頻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指南申報項目視頻評審專家名單公告根據「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21世紀中心於2020年8月5日組織「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指南項目視頻評審工作。
  • 《邯鄲市2020年大氣汙染治理工作方案》
    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以氣定改、以電定改,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2020年10月底前,全市完成45.8萬戶清潔取暖改造,主城區和各縣(市、區)建成區清潔取暖率達到100%,平原農村生活和取暖散煤基本清零。(責任部門:市雙代辦)   不具備「雙代」改造條件的邊遠地區積極推廣清潔能源供暖,健全供應保障體系,確保實現溫暖過冬、安全過冬、清潔過冬。
  • 帶你走進長沙大氣組分監測站
    大氣組分監測站一起了解一下吧大氣組分監測站 能及時掌控汙染成因及動態,充當「環保參謀」,通過明晰一個城市主要汙染構成、來源、形成成因、空間分布等,助力精準施策,實現空氣品質優良率的提升系統總監測參數為116項,全部監測參數集成於大氣組分監測綜合管理平臺,平臺可實現數據統計、汙染物擴散分析、汙染物來源解析、運維管理、運行監控、汙染應急預案、汙染處置決策預案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