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教育局向全市學校發出「作揖禮、使用公筷、不隨地吐痰」做...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為積極落實衢州市委市政府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的號召,圍繞「使用公筷、行作揖禮、不隨地吐痰、垃圾不落地、禮讓斑馬線、自覺排隊」等有禮行為,江山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學師生發出「踐文明行為 做有禮學子」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倡議。

開展「有禮五個一」活動

一份倡議書

向全體師生及家長發起「使用公筷公勺 踐行文明餐桌」的行動倡議,號召全體師生及家長做公筷行動的推動者、先行者、踐行者、樂行者。

一場書畫比賽

舉辦一場「文明有禮,助力防疫」主題書畫大賽。以使用公筷、行作揖禮、不隨地吐痰、垃圾不落地、禮讓斑馬線、自覺排隊等文明行為為主要內容創作書畫作品,引導廣大師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讓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禮、不隨地吐痰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的自覺習慣,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一次挑戰賽

舉辦一次以作揖禮、使用公筷為主題的好習慣養成「挑戰30」活動,呼籲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從自我做起,連續30天到見師長、會親友、用尊稱、作揖禮,「使用公筷,從我做起」,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一節主題班(隊)會

組織一節以「踐文明行為 做有禮學子」為主題的主題班(隊)會,倡導使用公筷、行作揖禮、不隨地吐痰、垃圾不落地、禮讓斑馬線、自覺排隊。

一次展示活動

舉行一次集中展示活動,讓學生學會作揖禮,使用公筷等文明習慣,了解文明禮儀,做有禮學子。

行作揖

見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禮。

用公筷

餐桌舉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

不隨地吐痰

不隨地吐痰,也是一種戰「疫」。

垃圾不落地

讓垃圾回到自己的家——垃圾桶。

自覺排隊

拒絕「你爭我搶,就是你推我擠」,安安靜靜地排隊。

1.老師示範做。要向全體老師發起「作揖禮、用公筷、不亂吐痰」的倡議,同時籤署承諾書,帶頭使用、率先垂範,引導全市教師自覺踐行。

2.學生跟著做。要把「作揖禮、用公筷、不隨地吐痰」納入中小學生文明規範,在學校醒目位置,張貼宣傳海報、倡議書、溫馨提示語等方式,營造濃鬱氛圍,宣傳到每位學生。

3.帶著家長做。開展「小手拉大手」傳幫帶活動,帶動家長形成文明有禮的良好習慣,增強家長健康安全文明用餐意識,讓學生帶著家長做。

(原標題《市教育局向全市學校發出「作揖禮、使用公筷、不隨地吐痰」做江山有禮學子的通知》。編輯梅玲玲

相關焦點

  • 我們倡議:使用公筷公勺、不隨地吐痰、行作揖禮
    各位青少年朋友、全區廣大群眾:   為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打造一座「使用公筷」的城市、一座「不隨地吐痰」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禮」的城市的號召,弘揚社會新風、倡導文明行為,群策群力打贏新冠疫情防控戰
  • 傳統「作揖禮」中的文明新風尚
    複課前夕,衢州市教育局向全體師生及家長發起踐行文明新風尚「親子共學禮共踐禮」的行動倡議,把「行作揖禮、使用公筷、痰吐文明」納入中小學生文明規範,通過張貼宣傳海報、倡議書、溫馨提示語等方式,營造濃厚氛圍,宣傳到每位學生。
  • 作揖禮先行,人人用公筷
    這是公筷和公勺,請在就餐時使用。」在衢州江山市,一家餐飲店的服務員正在殷勤地引導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在疫情之下,南孔故裡衢州深入推進「有禮」新風尚,江山市全面開展全民提升「有禮指數」實踐活動,作揖問好、文明用筷成為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新風尚。
  • 教育部:「聚餐用公筷」「見面作揖禮」進校園等建議切合時宜
    12月2日,教育部官網公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591號建議的答覆》 ,稱「關於全面推行『聚餐用公筷』『見面作揖禮』『不隨地吐痰』的建議」收悉,「你們關於『將三項舉措納為校園文化教育、家庭禮儀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黨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等建議,切合時宜,對中小學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具有借鑑意義
  • 用公筷、行作揖、請醫護人員免費遊,衢州踐行「城市之禮」
    而在進入直播間時,湯飛帆用上了最近衢州流行的「招呼方式」——作揖禮。原來,在防疫工作期間,衢州市為了減少病毒傳播,倡導在日常生活和公務活動中推廣使用作揖禮,減少身體接觸。這一由官方發起的倡議迅速在市民中傳播開來,隨後衢州人還自發響應用公筷、不隨地吐痰等倡議。
  • 防控疫情 「衢州有禮」倡導見面作揖
    疫情防控急、見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禮、文明又健康。1月29日,浙江省衢州市向全體市民發出倡議:不握手,不擁抱,只作揖!  近期,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傳播,少聚會、少串門、網絡拜年成了新春關鍵詞,然而見了面,該有的禮節也不能缺。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提高文明程度,衢州市在全市範圍內推廣作揖禮。
  • 以作揖禮代替握手,非常時期的好辦法
    據人民日報·人民視頻報導,近日,在浙江省衢州衢江區,老師們正忙著教學生行作揖禮,這是學校複課後新開設的一門課。目前,衢江已有117所學校幼兒園推廣行作揖禮,這樣師生同事之間見面就可以避免握手接觸了。  由於新冠病毒肆虐,世界各地的人在打招呼這件事兒上有點為難。大家見面,禮節要到,卻無法握手,有點手足無措。
  • 徐文光:讓衢州有禮行動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衢州以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對我們提出的「讓南孔文化重重落地」重要囑託為指引,以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為依託,深入挖掘南孔文化精神內涵,打響「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倡導「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禮」「不隨地吐痰」,推出「有禮指數」,開展衢州有禮系列行動,不斷提升城市文明,讓「有禮」成為了衢州最鮮明標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選項、新業態、新引擎。
  • 文明有禮新風尚!浙江衢州兩會與會人員間隔一米相,互行作揖禮
    浙江衢州正推廣見面改行作揖禮。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衢州當地官方媒體掌上衢州客戶端4月21日消息:不握手只作揖,這樣的兩會你見過嗎?4月20日,衢州各縣(市、區)兩會開幕,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與會人員見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禮,成為今年縣(市、區)兩會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消息介紹:見面先行作揖禮,文明有禮新風尚!
  • 一高校現兩位數肺結核學生,吐痰不隨地當需「硬核」執行
    隨地吐痰既是一種極不衛生的行為,也是一種素質低下的不文明的行為。據史料記載:一次,清朝的李鴻章出使外國,他隨地吐了一口痰,便引起了外國記者的大肆炒作。他吐掉的不僅是一口痰,還連中國人的顏面也吐掉了。一家企業與外資企業洽談業務,當外資企業老闆走進工廠時,發現地上有痰痕,便立即停止了業務交往。
  • 全市推廣「作揖禮」,你怎麼看?
    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提高文明程度,衢州市在全市範圍內推廣作揖禮。記者獲悉,早在2018年,衢州市在頒布的《衢州有禮市民公約》中就號召全體市民「笑迎賓朋,作揖問好」,共同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近期,衢州市在全市範圍內推廣「作揖禮」,此舉引起了輿論場上的熱議。請談談你的看法。
  • 禁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首日,處罰65人,警告2人!
    廣場上,旅客們一個個行色匆匆,有的排隊進站候車,有的站在垃圾箱旁,默默吸著香菸……「您好,您知道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要罰款嗎?」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上前詢問一位正在休息的女士。 「知道啊!我天天在微信上看新聞,昨天剛看到,今天出門,我專門備好了紙巾和消毒液。」這位53歲的女士,正準備乘車去運城。她說自己平時會隨身攜帶紙巾、手絹,方便自己打噴嚏、吐痰使用。
  • 多地兩會重啟,這裡握手改作揖…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4月下旬開始,浙江、山西、四川、青海等省份的多個地市陸續重啟兩會。會前開展健康排查、會場見面行作揖禮、就餐發放公筷、遠距離「雲參會」……從會前籌備、會議流程,再到會後活動,多地因時制宜地進行會議形式的安排調整,在降低疫情風險的同時,保障地方兩會的正常有序召開。
  • 「作揖」禮是否值得推廣?
    一打,那些敗的猴子就雙手合在一起,向對方施禮。這樣一來,勝了的猴子,感到這是敗了的猴子在請求他高抬貴手,也就不打了。 從此,猴群與猴群之間,或猴與猴之間,見面就做這個動作。一是表示問候,二是表示他們之間無冤無仇。後來,人們把這個動作叫「作揖」,一直延續至今。故事雖然有演繹成分,但是民眾觀念中「作揖」禮所蘊含的意義與價值卻也可見一斑。
  • 黃子韜被惡意造謠隨地吐痰,本尊怒懟狗仔:尬黑文案很沒有水平
    1月13日,黃子韜又上熱一了,有媒體網曝了一段黃子韜在吸菸區吸菸的視頻,並稱他隨地吐痰,引熱議,隨後工作室髮長文回應否認指控,表示黃子韜所在位置擺放了垃圾桶,不存在「隨地吐痰」行為,之後黃子韜再發文怒懟狗仔「尬黑的文案很沒有水平」,還讓狗仔到自己的工作室應聘,這種喊話的方式有愛又很有趣。
  • 黃子韜隨地吐痰素質堪憂?工作室澄清
    1月13日,媒體曝光黃子韜在室外吸菸還隨地吐痰的畫面,引發熱議。下午,黃子韜工作室發文澄清表示,「黃子韜先生所在位置擺放了吸菸區垃圾桶,不存在惡意傳播的隨地吐痰行為。工作室強調,偷拍者蹲點偷拍、惡意剪輯傳播、引導不實輿論等一系列行為,已對黃子韜產生了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涉嫌侵犯名譽權,希望相關帳號立即對此內容進行刪除,工作室將保留通過法律手段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的權利。
  • 常山發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議書!首批酒店、飯店立下承諾
    2月28日,常山縣經濟和信息化局、常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常山縣餐飲行業協會聯合向常山縣廣大餐飲從業者們發起了一份《關於全面推廣「公筷公勺」行動倡議書》,內容如下:廣大餐飲從業者們:崇尚科學文明,摒除生活陋習
  •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6月1日實施 首日太原開出...
    這位53歲的女士正準備乘車去運城,她說自己平時會隨身攜帶紙巾、手絹,方便自己打噴嚏、吐痰使用。說話間,在廣場上拍照的古交市賈女士和女兒也湊了過來。「隨地吐痰早就開始罰款了,現在又出新規了?」賈女士的女兒在河南上大學,一大早她準備送女兒去上學。「這項規定好,疫情期間,大家更應該做個文明人,遵守國家規定。」
  • 為什麼足球運動員要「隨地吐痰」?
    如果你是一個足球迷,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足球運動員在比賽中,都會「吐痰」誠然,足球運動的激烈程度肯定在運動中是排得上號的,但同樣身體對抗激烈,運動量也不小的籃球排球為什麼沒有這麼「不文明」的舉動呢?
  • 新華社報導衢州推廣公筷公勺,倡導文明生活方式
    歐顏家從去年3月初開始使用公筷公勺,剛開始一家老小不習慣,有時也會忘記用公筷,或者不小心把公筷、私筷拿混了,後來慢慢就習慣成自然了。「現在全家已經形成了使用公筷的氛圍,就連女兒從幼兒園回來,也會『教育』家長,要求大人們正確使用公筷。」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