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街頭巷尾、山坡谷底,高大魁梧的攀枝花樹上,樹葉還未長出,朵如玉蘭形、色如榴花紅的攀枝花已次第開放,遠望好似一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
在祖國大西南川滇交界的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處,有一座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城如其名,花開四季,向陽而盛。
曾因釩鈦磁鐵礦富集而舉全國之力建設的「鋼鐵之城」,如今華麗轉身,攀枝花已在悄然間分櫱出又一碩大枝丫——陽光花城、康養勝地。
陽光處處皆有,何以成為攀枝花的優勢?半月談記者走進攀枝花,得以領略這裡層次豐富、別有味道的陽光發展之路。
攀枝花日報特約通訊員 王東 攝影
攝影 蘇波
奔流不息的安寧河從米易穿城而過,劃出一道滿含冬日暖陽的「微笑弧線」,笑迎全國各地的「候鳥老人」來這裡康養過冬。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豐富多彩。」已連續6年選擇在米易過冬的李建國說,漫步安寧河邊享受陽光、去田間地頭採摘蔬菜、到附近場鎮訪古探幽……據了解,近年每個冬季,都有幾萬人追著陽光湧入米易。
吃喝玩樂遊購娛都和陽光有關。作為首批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攀枝花以陽光為特色的專業康養服務場所已經有69個,擁有各類康養床位7.3萬張。服務對象不止瞄準老年人,更以家庭式康養為特點吸引不同年齡段人群來這裡既養身又養心。
攀枝花日報特約通訊員 王東 攝影
攀枝花日報特約通訊員 王東 攝影
村民餘文群正忙得不可開交,她家種了10多畝芒果。「以前要等著批發商來收購,今年自家超市和微信裡就賣光了。」餘文群說,來村裡的遊客都誇這裡的芒果肉質細膩、味道濃鬱,一買就是幾十斤。去年政府統一打造「攀枝花芒果」品牌,現在網上訂單也絡繹不絕。
日本留學歸來的村主任鮑進芝信心滿滿地說,陽光經濟正讓山裡人過上「務工不進城、就業不出村、家家開旅店、人人當老闆」的香甜生活。
「早春蔬菜」是攀枝花獨特光熱資源造就的又一富民產業。
2月8日,「攀枝花早春蔬菜出口俄羅斯首發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駛出,15個冷鏈貨櫃搭載了160餘噸產自攀枝花地區的彩椒、西紅柿等當季有機、綠色蔬菜,預計在12天後抵達莫斯科。
據了解,目前攀枝花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21.9萬畝、總產量74萬噸,借力「陽光攀枝花」蔬菜品牌,蔬菜產業拉動農民人均增收超過1000元。
「原來是就農業發展農業,現在要創新模式,農康融合發展。」
攀枝花農牧局副局長楊鎮華解釋說,一要打造特色產業基地,推動「產區變景區」;二要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推動「田園變公園」;三要開發康養功能產品,推動「產品變商品」。
攀枝花狀如蓮花,花開五瓣,攀枝花市以陽光為媒串起的康養產業,也正在康養+農業、工業、醫療、旅遊、運動等五個領域下功夫、開新局。
在攀枝花鹽邊縣紅格鎮,臺灣屏東人李賢治經營的「逸品敲冰巧克力莊園」成為遊客新寵。「一些在臺灣最南端才能種出的水果,竟然在這裡也長得很好。」李賢治說。
走進莊園,本地紅梨、臍橙、軟籽石榴等特色水果和臺灣引種的玫瑰茄、釋迦、蓮霧等相映成趣,種類上百種,成為遊客最愛的「百花園」「百果園」。
另一家來自臺灣的企業——敏盛長輩照護中心在攀枝花則專注發展「康養+醫療」。這家新型養老機構主要為不能全自理的老人提供日照、長照、臨託三種服務,現已有床位188張。
北京三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宗貴升博士與攀枝花結緣,也是因為康養。他2017年領銜科研團隊在攀枝花開設機構,致力於3D列印醫療康復輔具的研發、設計、製造、臨床應用及服務。
「康養+運動」產業在攀枝花也已形成規模,建成了國家級皮划艇激流迴旋競訓基地等四大冬季競訓基地,平均每年吸引30餘支國家、省、市和外籍運動隊來攀競賽、訓練。
攝影 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