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是射雁,宋江為什麼要罵燕青?看看兩位高人暗示宋江的話

2021-01-15 自說文史

《淺說水滸》第293期(文/焦目)

在梁山好漢中,神射手並不是只有小李廣花榮一人,楊雄在於周瑾比武時,曾一箭射中對方肩部;病尉遲孫立箭術也不錯,摩雲金翅歐鵬甚至能接住龐萬春的箭;沒羽箭張清飛石百發百中,撲天雕李應背藏五把飛刀,百步之內,分毫不差;飛天大聖李袞和八臂哪吒項充,也善使飛刀、標槍,這些人都堪稱是神射手。

另外還有一人也善射,即浪子燕青。燕青不會飛石、飛刀,但有一把小弩,能射小箭,書中也說過說過他用弩高超。

後來燕青還特意學習射箭,天巧星果然心靈手巧,他一學就會。為了試試手段,他射天上雁,連續十餘次都射中。這就是水滸第110回說到的「燕青秋林渡射雁」。

然而,眾人都為燕青箭術高超而喝彩的時候,宋江卻不高興了,他把燕青拉過來數落了一番。

宋江道:「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隻,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水滸傳》

宋江這話的意思就是,雁是義禽,不能射它們。你學了弓箭,射敵人才是本事,射雁算什麼本事?後面又一一說出雁的仁、義、禮、智、信,還拿雁比喻為眾兄弟。

宋江沒說髒話,但這話比說髒話還讓人難堪。試想一下,不就射了雁嗎,有何大不了的?當時又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宋江也不是「愛雁人士」。再說了,古代武將都喜歡射雁啊,不說前朝,就是花榮剛上梁山,也曾射雁,晁蓋表示很厲害,很精彩,根本沒批評花榮。可想而知,燕青心裡有多難受。

書中也說,燕青聽了宋江的話之後,「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所以,徵討方臘之後,燕青臨走前沒去跟宋江當面辭行。一來,宋江當初罵過他,說他射雁,猶如眾兄弟分離,現在剿滅方臘,果然十死六七,算是被驗證了;二來眾兄弟所剩不多,燕青當面辭行可能會被挽留。所以他只是告誡盧俊義,飛鳥盡,良弓藏,及時抽身,才能明哲保身。可惜盧俊義不聽,燕青遂寫信給宋江辭行。

問題是,燕青射雁時,梁山好漢們剛平定王慶之亂,還活捉了王慶,正要押到東京,是大喜的日子,宋江為何罵他呢?這很反常啊!

原來,羅真人和智真長老曾經給宋江幾句法語,其中都提到了雁。羅真人說過「始逢冬暮,鴻雁分飛」;智真長老說過「當分雁影翩,東闕不團圓」。其實都是在暗示宋江,不可徵方臘,否則108將會死傷慘重,徵討完王慶後就應該收手。

宋江雖然沒悟透其中的玄機,但是知道二位高人都提到了「雁」,也隱約猜出了雁是暗指兄弟。所以當燕青射雁時,他就很不高興。再加上當時孫安病死,喬道清和馬靈辭別,宋江心裡更覺得難受,所以才罵燕青。

相關焦點

  • 從兩件事情可以看出,燕青後期對宋江有多不滿
    本來這事放在北宋時期,根本不算什麼事,花榮初上梁山的時候不也射過雁嘛,梁山人人讚賞,沒見誰提出過異議。事實上,燕青射雁也博得了其他同伴們的一片叫好聲,可是偏偏宋江知道這件事後很不高興,訓斥了花榮一頓,給花榮講了很多大道理。宋江以大雁喻人,說大雁是仁義禮智信兼備的好鳥,燕青不該射這樣的好鳥。並且,宋江當場作詩一首,山嶺崎嶇水渺茫,橫空雁陣兩三行。忽然失卻雙飛伴,月冷風清也斷腸。
  • 宋江的第一親信花榮,在梁山上為什麼要當著眾人「射雁」
    對於宋江推薦花榮帶著一群人上山,晁蓋當然非常歡迎。畢竟是託塔天王,而且跟宋江是莫逆之交。只不過,對於花榮,晁蓋產生了懷疑。大家上山之後,就開始說花榮一箭解雙戟的故事。晁蓋就有些不信。那晁蓋為什麼不信?其實呀,晁蓋不是不信。而是信而懼之。作為晁蓋來說,他還是有權力欲的。他對目前梁山的格局挺滿意。林衝武藝最高,但畢竟為了自己火併王倫,這點,他對林衝是,雖不重用,但深信不疑。
  • 《水滸傳》宋江作詩詞最多的一回: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東京城獻俘
    宋江雖是刀筆小吏,其文採如何如何,且不必說,但以作詩作詞的數量來說,在《水滸傳》中可為第一。潯陽酒樓的《西江月》和四句反詩只是開始,後來還有滿心盼望招安、寒了眾兄弟心的《滿江紅》,甚至在名妓李師師面前還有《念奴嬌》。宋江作詩詞最多的一回還是在第一百一十回。
  • 宋江堅持招安,究竟是對是錯?
    而且,如果梁山好漢不招安,他們都要被扣上「反賊」「強盜」的帽子,自己被罵也就罷了,難道讓孩子、孩子的孩子,也這樣被人罵嗎?相信沒有父母會這麼狠心,沒人願意一輩子被罵反賊。基於此,所以宋江要招安時,只有魯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等人反對,其餘人都是默認同意的。反對的人是因為心無所慮,同意的人則心有掛念。
  • 十位梁山好漢之間的五個謎團:武松為何不救宋江?燕青只是僕人?
    為了便於讀者諸君品評,咱們把這十位好漢分為五組,讓他們兩兩成對,通過他們之間耐人尋味而又有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關係,因十位梁山好漢之間的五個謎團來折射映照現實:李逵怕不怕宋江?武松為何不救宋江?燕青跟盧俊義是啥關係——他真的只是一個僕人嗎?
  • 水滸中,為什麼鬱保四身長一丈,而燕青宋江才六尺高?
    矮一點的人也有,比如徐寧和張順,只有六尺五寸,而燕青和宋江更矮了,只有六尺高。他們與鬱保四、賀重寶等人足足差了三四尺。宋代一尺,折合今天,是多少釐米呢?根據出土的宋代尺子來看,北宋一尺大概在31釐米左右。也就是說,鬱保四、任原和賀重寶,足有三米一之高,這可比姚明還要高啊,比巨人症還巨!而宋江和燕青,倒還算正常,有一米八六。如果按明代尺寸算,結果也差不多。
  • 魯智深武松燕青朱仝斬殺高衙內,林衝霍然痊癒,宋江李逵為何做惡夢?
    這可能是奉朝廷之命篡改《水滸傳》的人一時疏忽,留下了這樣一段沒頭沒尾的描述,但是盧俊義這段惡夢,卻暗示了梁山好漢的最終結局:「行刑劊子二百一十六人,兩個服侍一個,將宋江、盧俊義等一百單八個好漢在於堂下草裡一齊處斬。」 通曉宋史的讀者知道,這段描述是基本符合史實的。
  • 徵方臘後,燕青一直在暗中保護盧俊義
    盧俊義不僅養他,還請高人給他背上刺了花繡,並且讓他學習槍棒武藝。從後面來看,燕青情商高,心靈巧,不為美色所動,可以說盧俊義把燕青培養得十分完美。如此完美的人物,結局是什麼樣呢?不同的書,燕青有不同的結局。
  • 小李廣射雁 6
    看看鴛鴦樓殺人的細膩恐怖,武松是什麼腦子、魯達楊志比得了麼?為什麼要安排一座寶珠寺在二龍山,給武松魯達兩個出家人的。一個天孤星一個天傷星一個天暗星,人生本是孤獨悲傷暗淡。武二郎什麼都不計較了,什麼排名前後無所謂了。武松一個人離群索居,便搬入寶珠寺,魯達撥兩個小嘍囉照顧武行者。
  • 魯智深臨走前留下兩句話和六句偈語,宋江不懂,林衝武松燕青懂了
    在離開之前,他當著宋江和眾好漢的面,說了意味深長的兩句話:「洒家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功名利祿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宋江聽了悶悶不樂,林衝武松燕青等人若有所思,然後魯智深又寫了六句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 魯智深是宋江畏懼的梁山好漢之一,但為何宋江還敢呵斥魯智深?
    既然宋江以心機成就大業,梁山上是否有宋江害怕的人物呢?答案肯定是有的,魯智深就是其中之一。但奇怪的是,那麼害怕魯智深的宋江,竟然敢呵斥他。要知道,武松可是站在魯智深陣營的,宋江難道不擔心武松會當場翻臉嗎?如果武松真的當場發威,以他和魯智深的能力,能否打得過宋江手下的高手呢?
  • 宋江明明可以改朝換代,為什麼選擇招安?梁山失敗的罪魁禍首是誰
    例如託塔天王晁蓋被塑造成隊伍的締造者和事業的開創者,要不是晁總舵主過早地被史文恭射死,宋江的陰謀根本無法得逞。 再如李逵被認為是梁山最徹底的人。李逵一心想推翻皇帝,讓宋江去當皇帝,將戰鬥進行到底的決心是無與倫比的。正是因為如此,李逵的革命精神才與宋江的投降主義形成了鮮明對比。 真的是宋江將水泊梁山引向邪路了嗎?
  • 李師師是風塵女子,為何敢調戲好漢燕青?你看沒出息的宋江做了啥
    這妥妥是李師師調戲燕青。李師師為何要這麼做?原文給出的答案是李師師「水性的人」,意思非常清楚,完全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感,根本沒有影視劇中那麼感人和純潔。可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裡。李師師再怎樣「水性」,終究是跟宋徽宗打得火熱。她之所以敢做一些買賣,奧妙也在這裡。比如宋江求見李師師是為啥?
  • 小李廣射雁 7
    梁山泊聚義廳二十一位頭領聚會喝酒,吃到一半,黃信燕順王英便要出去閒玩,晁蓋作為一寨之主不能禁止,長空雁叫聲聲,正是送上門來。小李廣一箭射向蒼穹,仿佛洪荒猛獸仰天狂嘯。一箭照亮宛子城、震驚蓼兒窪,端的是驚心動魄。【  鵲畫弓彎開秋月,鵰翎箭發迸寒星。塞雁排空,八字縱橫不亂。將軍燃箭,一發端的不差。
  • 《水滸傳》看到最後還是被宋江感動了
    當燕青再次會見李師師後,李師師就對眼前的這個能言會說、口齒伶俐有一表人才的燕青上了心,酒席之間百般撩撥,李師師本是風塵妓女、有水性的女人,燕青是個伶俐的一眼便看穿,但他是好漢胸襟又怕誤了宋江的事概不承接,最後燕青急中生智和李師師結為姊妹。
  • 宋江為什麼要請盧俊義來當「二把手」?
    很多讀者都很奇怪,晁蓋死後眾位好漢都推舉宋江做寨主。宋江一再推辭,甚至還要讓位於盧俊義。山上有那麼多的好漢,為什麼不惜餘力的讓盧俊義上山呢?宋江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當然了,晁蓋也是表面上的客氣話,宋江豈能不知。隨著宋江在山上的威望,晁蓋已經被架空了。一旦晁蓋要下山,宋江都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妄動,讓小弟走一遭」為由,所有的功勞都被他搶走了。兩人之間矛盾越來越大,晁蓋中毒箭之後,臨死遺言是「賢弟莫怪,哪個捉住射死我的,教他做這個梁山泊主。」晁蓋是中毒箭而死,箭上有史文恭三個字,兇手到底是誰不好說。
  • 招安結果超出宋江和眾好漢的預期朝廷耍了他們
    宋江綽號是及時雨,他喜歡撒錢做好事的口碑,江湖上的人願意結拜他與他交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結交個有錢的大哥誰都願意,有錢賺,不吃虧。宋江說梁山泊等朝廷招安,我們只是暫居水泊梁山。一提招安,魯智深、武松、史進等人就罵將起來,招什麼鳥安。
  • 水滸傳如果宋江死了,誰會成為梁山新的首領?
    雖然宋江因為後來的「招安」一事,導致其在人民大眾中的口碑一落千丈。但客觀地說,招安一事並非宋江之過,在我看來,主動的找機會招安,反而是宋江給梁山眾兄弟找的最佳的歸宿。同時,我們還必須要清楚一點,即便是「獨惡」宋江的金聖歎老先生,對宋公明的組織能力、權謀機智也是相當認可的。分析如果憑藉個人對《水滸傳》的理解,我不認為有人能夠真正替代宋江成為梁山的頭領。
  • 水滸最早看透宋江的三人,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成帝業!
    但當宋江上了梁山之後,和晁蓋開始了明爭暗鬥,而公孫勝見不得這樣的爭鬥,因為他最初上梁山只是為了除暴安良,如今爭鬥不休。所以他乾脆找了個藉口以探母參師為名,返回家鄉薊州,自此一去不回。 可後來梁山有難,為了兄弟情義他再次出山,幫助宋江攻破高唐州。公孫勝最終留在了梁山幫助宋江南徵北戰,平定淮西的王慶之後,就以「遇汴而還」的藉口成為第一個離開宋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