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岳陽縣某女副局長夫妻打砸營業廳事件衝上熱搜,官方隨即回應:已道歉賠償,紀監委介入調查。無論此次糾紛因何而起,一名百姓父母官,當眾打砸顯示器並扔向營業員,如此「赫赫官威」,擾亂公共場所治安,損害公職人員形象,帶來的社會影響十分惡劣。必須嚴肅處置。
老百姓常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黨員幹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政府形象。「官」之一字,不僅意味著權力,更意味著為官之道、為官之責。為官者,要時刻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官」,是為民服務的「公僕」,要比普通人更多一層自我約束,多一層責任擔當,用良好的道德情操與職業修養,為幹部整體形象增光添彩。
如果這位吳某桃副局長真正把心中有民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想必不會一言不合就在群眾面前盛氣凌人地大吵大鬧。看似一時情緒失控,背後恐怕是長期支撐著她的特權意識和優越感在。尤為可笑的是,據媒體報導,事件曝光之初,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吳副局長只是普通幹部,發洩個人情緒很正常,正調查移動營業廳有無工作瑕疵。還反問記者,一個縣裡這麼小的糾紛,有很大報導價值嗎?
如此「發洩情緒」當然不正常,當地對這種現象仿佛「司空見慣」的態度則更不正常。須知,輿論關注的點不是引發糾紛的原因,不是營業員服務是否有「瑕疵」,而是作為官員,在營業廳這種場合沒有「發飆」的權利。一個官員,生活中對群眾沒有敬,沒有畏,沒有愛,在平時工作領域有職有權的時候,會不會更加有恃無恐呢?
近年來,在群眾面前「耍官威」被曝光的幹部及其家屬不在少數。從「我爸是李剛」到「嚴書記的女兒」;從長春一教育局副局長與群眾座談時宣稱:我鑑定你聽不懂話,到疫情期間湖北「廳官」陳北洋一家因各種要求拒不入院……小事小節看全貌。對此類現象背後透出的官本位思想苗頭,折射出的扭曲權力觀,必須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決不能漠然視之,坐等養病成虎。
當代中國,官員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爺」,而是作為人民的服務者出現,被譽為「人民公僕」,以為人民服務為遵旨,以讓人民滿意為追求。個別官員的不當言行傷害的不只是涉事民眾,更有廣義上的公眾集體利益。往往「官威」一抬頭,就會激起群眾心中「義憤」的千尺浪,長此以往,嚴重削弱政府公信力。處理此類事件,道歉、賠償只是第一步,後續調查必須跟上,要確保問題出在哪裡,板子就打到哪裡,絕不容情。
「副局長耍官威」可謂是忘記了初心和使命,該事件已成為反面典型案例,理應引發領導幹部關於幹部作風問題的再認知和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