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難逃被迅速淡忘的命運?| 李敖逝世兩周年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鳳 凰 網 文 化 時 代 文 化 觀 察 者

如果要評選近四十年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李敖絕對榜上有名。 在過去半個世紀裡,他長期活躍在熱點之中,「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的言論一呼百應,卻也招來無數罵名。例如小說家陳村曾公開發文批他:「一個人被單獨囚禁在牢裡,必須鼓舞自己自上而下的勇氣。需要點大話和空話是應該的。李敖的『大話癖』想必是那時落下的病根。」

2020年3月18日,李敖逝世兩周年。他曾集譽謗一身,他的去世也引發了輿論的沸騰,但有趣的是,過去的兩年除了紀念日,很少再有人談李敖,不僅是大眾,也包括知識分子群體,昔日在兩岸三地一呼百應的他,卻在死後遭遇冷落。

作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李敖絕不完美,甚至自大自戀,但身處歷史巨變的時期,為中國知識分子做了一個表率,他的一生對得起知識分子的良心。

今天的文章為評論人宗城於李敖逝世一周年時所寫,原刊載於洞見欄目第414期。在兩周年之際重讀,仍然具有啟示意義。

李敖為何難逃被迅速淡忘的命運?

李敖去世一周年了。他生前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出了一百二十多本書,被禁九十六本,但臺灣當局再怎麼禁都阻擋不了他掀起的潮流,上世紀九十年代,大陸有一股李敖熱潮,李敖的批評文章傳遍千家萬戶,被五湖四海的大學生閱讀,藉助書本和電視傳媒的推動,他和龍應臺、王小波等人一道,成為一代中國青年的思想啟蒙。

但時過境遷,李敖離開了,他在青年人中的影響力卻大幅消散了,如今依然有很多人知道李敖,但他的作品卻很難深入青年人了,仿佛對今人來說,李敖成為一個過去時。這個變化究竟是怎麼造成的,李敖乃至一大批公共知識分子,為何都迅速被淡忘了?這要從他們走紅的原因說起。

1

李敖現象:昔日為何能一呼百應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李敖在臺灣就小有名氣。他連發《歷史與人象》《教育與臉譜》《上下古今談》《烏鴉又叫了》《孫悟空和我》等著作,驚動臺灣當局,李敖針砭時事的態度和對臺當局的痛批,不但為他惹來牢獄之災,也讓他在民眾中收穫人氣。戒嚴時期,天下苦當局久矣,李敖的筆就像暴雨梨花針,打破了壓抑的輿論氛圍,也讓當權者脊背發涼。

到九十年代,港颱風吹入大陸,李敖痛快灑脫的文風,正和當時青年的口味,尤其是他評論臺灣政治的文章,引得媒體和報刊競相轉載。李敖現象和政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也依託於當時濃厚的公共論政氛圍,不只是李敖,王小波、龍應臺、陳文茜、柏楊等人也在那時候聲名鵲起, 知識分子以公共議政為習慣,真切盼望通過言論影響中國。

現在人們提起「媒體知識分子」,會想起許知遠、羅振宇、高曉松,其實早在世紀初,知識分子就依靠媒體作為言論陣地。李敖是中國最早一批錄製個人電視網絡社論節目的人,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設的《李敖笑傲江湖》《李敖秘密書房》可謂先行者,比《羅輯思維》《曉說》《文茜大姐大》等同類型節目都要早。步入二十一世紀,李敖又在鳳凰衛視開播《李敖有話說》,從2004年講到2007年,政治、社會、文學、歷史、八卦無所不談,李敖一代狂生,說話無所顧忌,是當時言論界不可忽視的力量。

到了2005年,李敖在大陸的聲勢達到一個高潮,他在清華、北大進行了兩次演講,鳳凰衛視全程直播,許多熱情的學生堵在門外,赫然拉出了「敖哥歡迎回家」「敖視群熊」的橫幅,李敖在那兩次演講中也沒有迴避臺灣問題,他旗幟鮮明的反臺獨態度,贏得了一眾人的支持。

但近十年,李敖的聲勢不如從前了。在臺灣,他的名望依託在速朽的時事上,在公共言論興盛時還可以一呼百應,時過境遷便迅速冷落了。在大陸,李敖關心的問題不再合新一代青年口味,中國的公共議政熱情也不再如九十年代那般熱烈,網絡上很少再有《李敖有話說》這樣的節目,網際網路的公共知識分子也轉向保守, 李敖還是那個李敖,但適合他的土壤已經消失了。

2

先生走後:最被談起的,是八卦和《北京法源寺》

李敖去世時,在網際網路一度形成熱點,許多人自發哀悼他,也有批評家重提他的爭議往事,但在那一天之後,對李敖的討論就迅速下沉了。根據百度指數的數據,實際上除了2018年李敖去世的那段時間,從2012年到如今,對李敖的討論都在低位徘徊,與之對比,同樣兼具作家和知識分子屬性的魯迅和王小波在非紀念日也不乏討論。 由此可見,公眾談論李敖的興趣並不大,沒有紀念日的推動,李敖幾乎就被忘卻了。

網絡討論熱度:李敖(圖一)與魯迅(圖二)、王小波(圖三)的對比

李敖走後,他最被熱議的其實不是時政評論,而是《北京法源寺》和他與胡因夢等女人的八卦。在大眾之中,李敖的八卦被自媒體翻來覆去地嚼爛梗。 在知識分子領域,2015年田沁鑫導演的話劇讓他再次被討論。《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寫得最好的小說,小說以屹立千年的古寺為線索,將視線瞄向風起雲湧的戊戌變法時期,它表面上是歷史小說,實際上是李敖的論政集,他把自己對千年中國的思索,濃縮在這部汪洋恣肆的小說中。李敖生前出了一百二十多本書,《北京法源寺》是他文學性最好的作品。

李敖生前身後討論度的懸殊,表面是個政治問題,實則是個文學問題。 李敖的大部分時事文章離時局貼得太近,好處是發出來時緊跟熱點,能迅速引起大眾共鳴,壞處就是缺乏餘韻,由於倉促寫就而在文學性上有所欠缺。今天再看李敖的作品,會有種散漫的感覺,李敖的快意讓他的文章非常好讀,但也因此犧牲了文本的層次感。

這不只是李敖個人的困境,中國大部分公共知識分子都逃不掉。我們現在還能想起魯迅、錢鍾書、王小波,但讓我們再回顧八九十年代的公共知識分子,還能想到幾人? 那些能留下來的知識分子,大多數依靠的也不是他們的時政評論,而是無心插柳的小說、散文、詩歌乃至戲劇。 王小波最耐讀的不是他的隨筆集和評論,而是《黃金時代》《紅拂夜奔》這些小說,我們如今也很難記起來瞿秋白、胡適等人發表的評論,但他們寫就的雋永散文、深刻理論,到此刻仍煜煜生輝。

很多評論家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他們窮經皓首,想要在小說之林證明自我,可知名如詹姆斯·伍德,寫起小說來卻也蹩腳平庸,反而是情願評論速朽的魯迅,百年過後,依然不朽,這不只因「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魯迅的評論,兼顧了鋒銳和雋永,所以我們讀他的批評,時常餘音繞梁。

3

知識分子的困境:思想力、文學性與社會性的周旋

那麼,知識分子是決計很難掙脫時間之壁嗎?那些關心公共政治的知識分子,真的只能接受速朽的結局嗎?

其實不盡然。如果我們把視線放寬,就會發現能留下來的公共知識分子並不少,他們未必在公共領域發出激進言論,但他們都有思想上創新的精湛作品。從託克維爾對美國民主進行社會學分析的《論美國的民主》,到葛蘭西探討革命運動領導權的《獄中札記》,再到魯迅對國民性的精準論述,他們都憑藉前所未有的洞見,將自己的名字刻在公共記憶中。 知識分子在縱向時間上的傳播更依靠思想力,思想的純度越高,這個人被後世討論的可能也就更大, 知識分子的留名主要通過同行的傳播,他影響了越多後世學者,他就有可能打破時間之璧,但如果他的思想沒有創新,只是一些時髦詞彙的新瓶裝舊酒,他就逃不過速朽的命運。

當然,對一個具有責任感的公共知識分子來說,改變社會比揚名立萬更令他牽掛。知識分子的希望在於他的言論實實在在地落地,知識分子的沮喪則在於被徹底遺忘,一切話語都淪為自說自話。

福柯認為:「知識分子就是由於道德上的、理論上的、政治上的原因自覺地成為(可以發出自己聲音的)普世、大眾價值的代表。」 在一段歷史時期內,憑藉著在公共領域的發言優勢,知識分子在諸多「關鍵時刻」扮演著重要角色。德雷福斯事件、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五月風暴等,都能見到知識分子慷慨激昂的身影,他們扮演意見領袖,通過評論、演講、小說甚至發起運動等方式,參與或製造公共事件,推動社會變革。

到如今,依然會有人為知識分子的吶喊而心潮澎湃。有名者,如胡適,學成歸國,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倡導組建一個開明的政府;如魯迅,一筆驚雷,「吵醒了鐵屋中的昏睡者」。知識分子曾有兼濟天下之心、安邦定國之策,是轉型中國的重要參與者,但九十年代至今,知識分子的力量明顯減弱,學者、作家乃至更廣泛理解的文化人士中,真正的知識分子越來越少,曾經「鐵肩擔道義」的勇氣,似乎也被步步馴服, 所以今天重提李敖,其實還有社會層面上的意義。

香港作家馬家輝說:「拳王阿里年輕時打出一拳,有三百磅,老去之後,打出一拳,仍然有一百八十磅,比百分之九十的拳手都更有力量。(李敖)他正是」文化阿里」,於老病之際揮拳,仍然足以把你打死。」作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李敖絕不完美,甚至自大自戀,但身處歷史巨變的時期,他為中國知識分子做了一個表率,他的一生對得起知識分子的良心。

圖源:網絡

責編:陽子

相關焦點

  • 李敖的真實面目是什麼?知識分子的良心代表?80歲開張風流韻事
    有人痛恨他到骨子裡,揭發他的私德缺失,懷疑他的公德,耍花招而出名;也有人對他評價很高,認為他代表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不怕權貴、仗義執言。無論聲譽如何,只有一個李敖和一個李敖具有多個方面。青年李敖於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在這個多子多孫時代,李敖在八個兄弟姊妹大家庭中排名第五。在李敖年輕的時候,由日本軍指揮和表演的偽滿洲國已經建立了三年多。
  • 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勇氣:傅斯年先生逝世70周年
    12月20日是傅斯年先生逝世70周年。有人贊他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有志氣、最有血性和最有修養的知識分子典範,這個人,就是歷史學家傅斯年。傅斯年是學者、政治家、社會批評家以及學界領袖,他對近代學術體制的推動與建設,功不可沒,而他所秉持的知識分子之人格,亦值得所有國人肅然銘記。
  • 李敖生前最後微博推介個人自傳
    李敖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中新社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臺灣著名作家李敖18日在臺北逝世,享年83歲。他在大陸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是簡體版《李敖自傳》。李敖於2月1日發布了生前最後一條微博,內容正是與此書有關:「2018《李敖自傳》簡體版將在一月中旬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全國熱烈發行!」據該書的責任編輯付如初回憶,整個出版自傳的過程中,同李敖的家人、助理和版代進行了密切溝通。「籤合同時李敖先生尚能說話寫字,還給我籤了一本書,上面寫著:『如初一見,一見如初。』拿到的時候我異常欣喜,也深感李敖作為男士、作為作者的風雅有趣。」
  • 那一代知識分子的血性和勇氣|傅斯年先生逝世70周年
    今天是傅斯年先生逝世70周年。 有人贊他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有志氣、最有血性和最有修養的知識分子典範,這個人,就是歷史學家傅斯年。 傅斯年是學者、政治家、社會批評家以及學界領袖,他對近代學術體制的推動與建設,功不可沒,而他所秉持的知識分子之人格,亦值得所有國人肅然銘記。
  • 王小屯年輕時,曾被李敖搭訕:我叫李敖,很想與你交個朋友
    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地下戀情之後,王小屯和李敖的秘密戀愛被發現了,一時間校園裡流言四起。可就算被所有人說她愛慕虛榮,說她不自重,說她敗壞文化大學的形象和聲譽,許多在學校交好的同學也因此遠離她,她也沒有放棄這段愛情,甚至在主任向學校匯報後,被學校嚴令與李敖斷絕關係時決絕的拒絕和反駁,為李敖正名,堅決的選擇相信李敖。這些事她都一個人撐著,沒有告訴李敖。
  • 阿倫特逝世45周年 :「愛命運」的哲學家
    Arendt12月4日是漢娜·阿倫特45周年的忌日,這位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出版了《極權主義的起源》、《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等頗具爭議的著作,提出了「極權統治」、「平庸之惡」等政治名詞。
  • 揭秘:北京大學為什麼拒絕李敖捐款為胡適立銅像?
    胡成業第769期李敖(1935—2018),享年83歲,生在遼寧,1949年4月去臺灣,2018年3月28日在臺灣患腦幹腫瘤逝世。2011年1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新版《李敖大全集》,收錄李敖先生的著述更為豐富、全面,總計一千四百萬餘言。李敖生平著作以嬉笑怒罵為己任,在臺灣稱為「怪才」,曾兩次入獄。李敖在臺灣,有的說可愛,有的說可惡,被稱為「奇才」。他的作品已經成了當代中國特具影響力的文字之一,也是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 同為知名作家的李敖和柏楊,為何不約而同地看不起魯迅文章呢?
    魯迅逝世之後,大陸雜文界少了一個標杆性的人物,開始變得萎靡不振了,所幸的是,魯迅雜文中的戰鬥精神卻在港臺文化界得以薪火相傳,延續下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早在臺灣五六十年代,李敖以《十三年和十三月》、《老年人和棒子》等宏文嶄露頭角之時 ,就被拿來與民國的魯迅做比較,兩人的文章都有很強烈的批判色彩,都把雜文當作了投槍和匕首,都以標新立異的姿態與鄉愿決裂,以筆為槍,挑戰禁忌,輿論所在,蔚為重鎮。當時很多人都把崛起的李敖看做臺灣的魯迅,但李敖卻不以為然,原因先按下不表,再來看看當年與李敖齊名另一個雜文大家——柏楊先生。
  • 李敖有話說: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臺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臺灣省無黨派人士,「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後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紀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李敖生平以嬉笑怒罵為己任,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經他抨擊罵過的超過3000餘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敖的一生是「罵」的一生。他罵古人,罵今人,罵知識分子也罵娛樂人物。儘管他的罵並非不講道理,但臧否人物似乎是他的天性和樂趣。
  • 王尚勤高價拍賣李敖書信,遭女兒李文痛批:少在那邊丟臉了!
    王尚勤高價拍賣李敖書信,遭女兒李文痛批:少在那邊丟臉了!在今年,有無數名家大師離我們而去,實在令人感傷。其中,就包括李敖。大家最熟悉李敖的身份當屬作家了,他所寫的《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堪稱經典。
  • 陳小魯逝世兩周年
    陳小魯逝世轉眼已經兩周年。但人們沒有忘記他。原因很多。
  • 李敖去世:人生是我的,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
    沒錯,他就是寫得很張狂,但是他張狂得令你信服,這是一個參悟了經史子集的思想者,學貫中西,一隻眼睛泡在國學的汪洋大海,另一隻眼牢牢盯著國外的「異見」,他那些批評性極強的文章,就是在這深厚學術功底的參天巨樹上,結出的累累果實。
  • 李敖有話說:228和族群無關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臺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臺灣省無黨派人士,「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後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紀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 維猜逝世兩周年萊斯特城進行悼念活動,羅傑斯瓦爾迪等出席
    虎撲10月27日訊 2018年的10月27日,前萊斯特城俱樂部主席維猜以及四名同機人員不幸墜機逝世,萊斯特城在逝世兩周年之際進行了悼念活動,球隊主帥羅傑斯,球隊主力瓦爾迪、摩根和舒梅切爾等出席了活動。在俱樂部已故主席維猜,以及四名同機人員逝世兩周年之際,萊斯特城足球俱樂部數位代表在今天上午於王權球場外進行了悼念活動。10月27日是銘刻在每一位萊斯特城人心中的日子,2018年的這一天,一起直升機事故導致了俱樂部主席維猜,以及四名同機人員不幸遇難。從那個令人心碎的夜晚開始,對於維猜先生的回憶繼續激發著萊斯特城,為了繼承他的精神而不斷努力。
  • 維猜逝世兩周年,馬奎爾發多圖悼念
    虎撲10月28日訊 昨天是前萊斯特城俱樂部主席維猜逝世兩周年的日子。2018年10月27日,維猜以及四名同機人員不幸墜機逝世。馬奎爾在Ins上發布了三張圖片,一張是維猜的個人照,他還在配文處打出了一顆紅心標誌,表達自己對維猜的思念之情;另一張照片是馬奎爾當年效力萊斯特城時,在更衣室和隊友們同維猜先生的合照;還有一張照片則是萊斯特城的維猜悼念活動照。
  • 土耳其駐北京大使館紀念阿塔圖爾克逝世82周年
    2020年11月10日,土耳其共和國開國元勳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逝世82周年的紀念活動在土耳其駐北京大使館舉行。土耳其駐華大使埃明·約南在紀念活動中說:「在阿塔圖爾克逝世周年之際,我們懷著悲憫、感恩和尊敬的心情來緬懷他。」作為一種傳統,土耳其人每年11月10日都會在安卡拉參觀阿塔圖爾克的陵墓,向他表示致敬。
  • 被李敖罵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笑臉回應:他的人生不能沒有我
    狂人李敖生於黑龍江哈爾濱的李敖,如他的名字般,與生俱來一種不容侵犯的傲氣。而正是這種骨子裡的狂傲,使他一生都在對別人進行批判,各路作家、政治家、甚至統治者等都未能避開他的筆尖。史上文人都是儒雅君子的形象,而李敖,是個例外,從無滿臉嬌氣,卻總有一身傲骨。
  • 李敖:「今天將魯迅捧為英雄的人,我無法接受」
    李敖:「今天將魯迅捧為英雄的人,說他如何跟國民黨政府對著幹,把他說的那般高風亮節,我無法接受」。國民政府不是什麼開明政府,否則也不會有軍統這樣的特務組織,不會有戴笠這樣的暗殺頭目,倒在民國的知識分子還少嗎?陳丹青說,像柔石這樣的小年輕就印了幾個小冊子命就沒了,非常兇險。
  • 李敖評論三毛、金庸、王菲,一針見血,無可辯駁,畫骨
    ‍李敖,是我國著名的評論家、文學家和批評家,也是在人們眼中一位有風骨的文人。在這裡,筆者想要引用李敖先生對三毛、金庸、王菲,三個不同領域名人的評論,來揭示李敖思想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