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亞伊西奧洛縣的沙漠蝗蟲群。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網站
媽媽,我找到一個新玩具!
是什麼啊?
是蝗蟲的腿!
5歲的小男孩,嘴裡叼著棒棒糖,手裡揮舞著帶刺的大腿,一顛一顛地跑過來,笑得合不攏嘴……這個場景,真有點細思極恐。
我住在東非國家肯亞的首都奈洛比。最近幾天,院子裡突然來了很多像沙漠蝗蟲的昆蟲,個頭很大,褐色,身上有斑點,飛起來的時候翅膀底下是綠色。
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出警告:在東非各國、葉門和伊朗,第二波沙漠蝗將在5月份大量孵化,數量將是1月份的20倍。
新冠肺炎還沒消退,又一場災難要開始了?這如何是好?
▲ 3月31日,肯亞一名騎摩託的人遭遇蝗蟲。來源:美聯社
世界對今年1、2月份的蝗災,仍然記憶猶新。
大批蝗蟲日行150公裡,橫掃東非、中東、印度和巴基斯坦,一邊飛一邊產卵,所到之處一片狼藉。佔地一平方公裡的蝗蟲群,一天可吃掉3.5萬人的口糧。
在今年2月份,我曾經在肯亞姆溫吉郡的山區裡,追蹤過沙漠蝗蟲。
沙漠蝗飛行速度特別快,當時我們兩天只吃兩頓飯,其餘時間都在趕路和睡覺,才勉強追上蝗蟲群。村民們談到蝗蟲群,那是又興奮又驚懼,畢竟任誰親眼看到一群蝗蟲20分鐘吃掉一棵樹,都很難淡定。
在莊稼地裡、巖石上、樹上,我們看到一堆堆的蝗蟲在交配、產卵,場面非常震撼。不要被密集恐懼症嚇到,仔細看:
由於奈洛比城區之前沒有鬧蝗災,我想只是一些零星落下的蝗蟲會光顧我們這裡。
記得1、2月份的時候,院子裡都是零零星星,偶爾看到兩、三隻;但是從4月中旬開始,隨便繞著院子走兩圈,稍微留心一下,至少有七、八個。陽臺的玻璃上,也經常會趴著一兩隻蝗蟲,一呆能有個把小時。
以至於,這裡的孩子們發明了一種新遊戲——找蝗蟲。
奇怪的是,這次的蝗蟲和上次不一樣,之前是金燦燦的,這次是灰撲撲的。
▲ 沙漠蝗蟲(左)和最近院子裡螞蚱(右),區別很明顯。拍攝:非人生活
我趕緊打電話給上次帶我們追蹤蝗蟲的專家、肯亞姆溫吉郡北部地區的行政長官史蒂芬·馬太,想問問為啥這麼可怕?是變異了還是怎麼著?上次那些產卵的蝗蟲怎麼樣了?
沒想到,馬太哈哈大笑說:「你們看到的是螞蚱,不是沙漠蝗。上次你看到的那些,我們已經在3月底打農藥,都把它們消滅了。至少我這裡,現在沒問題。」
在治理蝗蟲方面,肯亞算是比較先進的了。在聯合國的幫助下,該國開始採用無人機偵察沙漠蝗蟲的動向了。
▲ 確保各國擁有合適的技術對抗蝗災,變得愈加重要。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網站
馬太解釋說,由於雨季的關係,最近有很多螞蚱出現。他們也接到很多村民的報警說發現了很多蝗蟲,結果跑過去一看都是大個兒的螞蚱。「沙漠蝗一開始是黑色,然後變成粉色,最後會變成黃色。但是螞蚱不會變化。」他說。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螞蚱和蝗蟲都屬於直翅目昆蟲,是近親。數量不多的蝗蟲,跟螞蚱的習性差不多。但是,只要聚集起來,蝗蟲就會突然轉性,脾氣大變,身體的顏色也會變化。
▲ 在蝗蟲中,最為臭名昭著、危害最大的是來自非洲的沙漠蝗蟲。拍攝:非人生活
原來是暫時的虛驚一場。
為了平復受傷的小心靈,我們二話不說,把之前在院子裡逮的螞蚱洗洗,切點洋蔥和辣椒,撒點兒胡椒麵,做了一盤五香螞蚱。
就著中午的一碗西紅柿雞蛋面,我真的都吃了。一開始閉著眼吃,後來眼睛都不眨夾起來就吃,感覺挺香的。
自從上一波蝗災,就有很多人開玩笑說,蝗蟲敢來中國,一人一口一個,讓它們有去無回。還有網友發出了「螞蚱醬」的照片。
其實,吃螞蚱、炸蝗蟲,可不是中國人的獨特發明。
廣袤的非洲大地,什麼沒有?在肯亞西部,螞蚱、蝗蟲、蟋蟀一直是美味。
今年1月份東非鬧蝗災的時候,索馬利亞受災嚴重,居民實在沒辦法,也開始吃蝗蟲。他們把蝗蟲炸一炸,就這米飯或者麵團吃,感覺「比魚還好吃」。
不過,聯合國的預警,並非空穴來風。在隨後的幾個月,需要格外警惕。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網站的信息,3月份的大範圍降雨將導致東非地區的蝗蟲在未來幾個月內出現激增。在受災最嚴重或面臨蝗災風險的六個東非國家(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南蘇丹、烏幹達和坦尚尼亞),已經有約2000萬人陷入嚴重糧食不安全境地。此外,葉門也遭遇了蝗蟲侵襲,該國有1500萬人面臨相同處境。
聯合國糧農組織上周在一份文件中寫道:「(新一波蝗災)將對糧食安全和人們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
▲ 2月,肯亞,當地人大聲吆喝,希望能夠趕走蝗蟲。拍攝:非人生活
現在,各國都在忙於應對新冠肺炎,兩種災難疊加,非洲國家雪上加霜。
封城、鎖國、宵禁等一系列措施,對非洲農民意味著什麼呢?蝗蟲專家無法到達現場指導抗災、殺蟲劑進口受到極大影響、經濟嚴重下滑導致生活更加困苦。
最令人擔心的是那些更窮的國家,像索馬利亞和南蘇丹,由於常年戰亂,很多人都在和飢餓做鬥爭,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先進的手段應對,多重災難疊加的後果,很難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