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廉的水下滑翔機卻是水下偵查好手:中國加大力度研製是大勢所趨

2021-01-10 森林狼

最近美軍一架水下滑翔機在南海區域被我海軍俘虜,研究該機發現機翼後掠角大,飛行速度更快。

12月16日,美報導了此事,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

其實簡單解釋水下滑翔機的原理同空中滑翔機相比差不多,利用浮力以及迎角得到動力,拋棄了舊式螺旋槳推進方式,耗能少,這就大幅度提高了航行距離也不需要頻繁續航。可見該機在偵測海洋上有著巨大使用潛力,很多國家已經將海洋探測器作為研發熱點。

已知如今多種水下聲探裝備是現代化反潛戰爭必不可少的探測設備,但是使用水聲設備不免遭受海洋和水下因素的幹擾。如果要充分使用水聲設備,必須對作戰區域內的海洋以及水下因素多方面探索。

使用水下滑翔機成本低廉、效果出眾,這對預報海洋氣象、監視環境、探索資源多方用途價值巨大。

如今舉世矚目的中國海軍在我國海南島建成了新型核潛艇基地,南海是必不可少的潛艇活動範圍,更是我軍進行海上作戰的出入口。美國至上世紀90年代伊始,在南海就不間斷的刺探我國南海各種情況,顯然是在做好未來的反潛作戰準備工作。 

我國現在大力扶持相關研究,諸多技術難關已經被我國科研機構突破。我國自主研發各種類型的水下滑翔機,同時進行了多種海洋實驗,成績突出。2014年的時候,南海遠航圓滿完成,證明了國產水下滑翔機在現實的海洋環境中續航能力和整體的可靠性。

還應該說明的是我國對國產水下滑翔機過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吸取教訓,力爭上遊。對一些技術難關,比如水下滑翔機雖然用不著推進器,不過維持系統運轉的能源依然是個問題。造成作時間受限。國外方面是利用海水溫差和水下溫差為一些機型補充能量,以便延長航程和工作時間。我國在這方面也長足發展,為國產水下滑翔機獲得更大的航程和工作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中國水下滑翔機「海翼」性能如何?來正確看待新秀「水下滑翔機」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生事物,為什麼不把他歸為無人潛航器而是單獨列為水下滑翔機呢,這要從它獨特的運動方式說起。水下滑翔機本身其實也是一種無人潛航器,但是又完全不同於傳統的無人潛航器。傳統的無人潛航器或者使用噴水動力,要麼是螺旋槳推動。
  • 中國去年強撈美軍水下滑翔機,今年同類產品大集群投放南海
    圖:水下滑翔機  根據新華社記者的報導,國內目前正在南海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水下滑翔機集群觀測活動,同時進行觀測作業的滑翔機達到12臺。  在去年12月15日,中國曾經在南海,在非常接近美軍海洋測量船鮑迪奇號的情況下,直接將其放出的水下滑翔機打撈帶走,後交還美方。  該次事件只是中美在南海控制上的一次衝突,國內的相關產品在2003年就啟動研製,並在2008年完成樣機,在2011年就完成過近1000米深度的下潛測試。
  • 6年創造人類紀錄,中國水下滑翔機下潛破1萬米,新材料過於先進!
    7月18日,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測試獲得成功,中國製造的兩臺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三次突破10000米,再次創造了人類水下滑翔機的潛深世界紀錄。在中國水下滑翔機逆襲之前,美國科學家創下的水下滑翔機最大深潛世界紀錄是6000米,意味著「海燕-X」在領先全球的道路上一路狂飆。據悉,中國在2017年3月首次打破世界紀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6329米;2018年4月,「海燕」深海水下滑翔機首潛就達到了8213米,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 深海「飛翔」——水下滑翔機
    當上升氣流消失,滑翔機就會在一邊下滑一邊飛行中,憑藉自身重力的分量繼續前行。那麼,水下滑翔機能在深海中前行是不是也根據這樣的原理呢?據相關專家介紹,水下滑翔機是一種可以藉助自身淨浮力驅動的自治式水下無人潛水器,它以浮力作為推進動力,從而來實現上升和下沉,並藉助固定翼的水動力進行水下所謂的「滑翔」運動。
  • CNBC:印尼海域水下發現飛彈樣式物體 被指是中國水下滑翔機
    中國小康網1月9日訊 老馬 國防分析公司簡氏Janes表示,上個月在印尼主權海域深處發現的水下監視無人機被認為是中國血統。印度尼西亞南蘇拉威西省塞拉拉群島的一部分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簡氏首席無人系統分析師黃凱文(Kelvin Wong)在周日的一份報告中說,帶有機翼的「飛彈樣」物體被確定為中國製造的無人水下滑翔機「海翼」。據報導,一名當地漁民在將其交給印度尼西亞海軍之前,在印度尼西亞南蘇拉威西省的塞拉亞島附近發現了滑翔機。
  • 水下滑翔機與波浪滑翔機的集成應用
    「這類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東安格利亞大學(UEA)水下滑翔機項目負責人、提出這一想法的凱倫•海伍德(Karen Heywood)說。「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海洋中央部署水下滑翔機或其他水下航行器,而不需要派遣船隻到那裡。(我們可以更有效率。)我們可以選擇何時部署它。」
  • 印尼海軍上將:不明物體非無人機而是水下滑翔機
    南蘇省塞拉海域發現的類似飛彈物體海軍參謀長:並非無人機而是水下滑翔機印尼海軍參謀長尤託上將(中)攝於發布印尼海軍參謀長尤託上將(Yudo Margono)1月4日在雅加達召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南蘇省塞拉亞(Selayar)群島一位漁民在當地海域所發現的物體並非是海上無人機,而是水下滑翔機
  • 美稱中國造世界唯一12部水下滑翔機:俄至今搞不懂原理造不出來
    據美國媒體報導,我國的「海翼」型水下滑翔機在南海地區開始執行作戰任務,除了能夠執行水下探測,繪圖等任務以外,水下滑翔機還能收集敵方水下部隊的作戰信息,甚至可以收集日本和美國潛艇部隊的潛艇聲紋特徵,在掌握其聲紋特徵以後,就能輕鬆對其執行打擊任務,而繪製的水下地圖還可以保證我國核潛艇能利用水下地形執行作戰任務
  • 據美媒報導,中國的「水下滑翔機」被他國漁民打撈
    12月2日,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媒體《戰爭地帶》網站的消息稱,印度尼西亞漁民在塞拉亞群島附近海域打撈到「可能是中國的水下航行器(UUV)」。《戰爭地帶》煞有介事地表示,中國UUV在東南亞一帶的活動「可能對中國的潛艇在下潛時穿越這些地區特別有用」。
  • 印尼漁民再次撈到中國水下航行器,美媒炒作:對潛艇幫助很大
    印尼漁民再次撈到中國水下航行器,美媒炒作:對潛艇幫助很大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在發展水下偵查或者是竊聽的設備,僅僅是在中國海域內被中國漁民打撈上來的就數十臺以上。而近期,印度漁民打撈出疑似中國無人水下航行器,美媒卻跳出來表示,這些就是中國在對南海和印度洋之間的海域進行「水下偵查」,中國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時間內用潛艇穿越到南海和印度洋之間的區域,造成印太地區不安穩。據美國軍事網站介紹,近期印度尼西亞的一名漁民在海上打撈到一個類似於水下無人潛水器的東西。而且在過去的兩年中,印尼也同樣發現了這種類似的潛水器。
  • 「海燕」萬米級水下滑翔機再破工作潛深世界紀錄
    10619米,是「海燕」在2020年7月16日對外公布的最大潛深,這一數字再次刷新了此前由其自己保持的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海燕」在2018年曾創下8213米的潛深世界紀錄。此次再創紀錄的是「海燕」譜系中的「海燕-X」萬米級水下滑翔機,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下開發的新型萬米級輕型水下觀測系統。
  • 天津大學參與研發、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萬米級水下滑翔機...
    天津北方網訊:10619米,是「海燕」在今年7月16日對外公布的最大潛深,這一數字再次刷新了此前由它自己保持的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海燕」在2018年曾創下8213米的潛深世界紀錄。此次再創紀錄的是「海燕」譜系中的「海燕-X」萬米級水下滑翔機,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下開發的新型萬米級輕型水下觀測系統,是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和天津大學共同研發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7月16日,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
  • 印尼發現中方水下滑翔機,美稱劍指馬六甲海峽
    根據印度尼西亞當地媒體1月6日的最新報導稱,就在日前有一名漁民在納土納群島附近發現了中方的水下滑翔機。從現場公布的畫面來看,這款水下滑翔機長得非常像一枚魚雷,但是體型比一般的魚雷更長,而且有兩個機翼,可以極大程度減緩該水下滑翔機在水下航行時的阻力。
  • 中國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海鬥一號」水下機器人展示
    8月23日,中國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通過視頻連線在北京主會場和湖北武漢分會場同步舉行,今年活動周主題為「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圖為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模型),在啟動式上亮相展示。
  • 中方水下機器人被外國漁民捕獲,美媒罕見辯解:或和軍事沒關係!
    近日,印尼漁民捕獲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漁獲物——一架類似魚雷的潛水器或無人水下航行器(UUV),而且被找到時它仍在工作,指示燈閃爍。他們將他們的發現交給了印尼當局。軍事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種中國製造的名叫「海翼」無人水下航行器。但美國福布斯網站認為,並不能完全去確定這一裝備就有軍事目的。
  • 中國水下航行器遭截獲?澳大利亞急忙抹黑:為解放軍潛艇「探路」
    僅就圖片來看,這個「大寶貝」外形酷似中國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這一款水下滑翔機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完全自主研發,最早在2019年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公開亮相。它能夠搭載溫度、鹽度、水聽器等多種海洋探測傳感器,主要應用於海洋觀測領域。而作為一款水下滑翔機,「海翼」號也同其他新興水下機器人一樣,主要依靠姿態角的調整獲得推進力,雖然續航能力大但航行速度較慢。
  • 美俄水下亂戰,中國卻異軍突起!下一代核潛艇將從南海打到美本土
    而美國大國對抗的目標也很明顯,美國人也都說得很直白,就是中國和俄羅斯。並且相比中國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人反而將俄羅斯當作最大的敵人,再加上歐洲甘當美軍炮灰的遠比亞洲的多,所以俄羅斯面臨的壓力也要高過我國。
  • 《水下·你未見的中國》
    一個大四學生和水下攝影師萬志權坐在岸邊開了一場訪談。「水下中國」是這場對話裡最高頻的詞。近三個小時的時間,萬志權勾勒了關於《水下中國》最初的攝像。記錄中國水下的全部,是他一生的夢想。於是從那時起,SMG融媒體中心一支年輕的創作團隊便開啟水下圓夢之旅。也因此攜手國內各大潛水團隊共同拍攝了《水下·你未見的中國》紀錄片。
  • 俄研製「水下洲際飛彈」,航程達10000公裡,可跨洲際攻擊
    據搜狐軍事網報導,俄羅斯研製出一款"水下洲際飛彈",航程達到10000公裡,可跨洲際攻擊,不亞於一枚洲際飛彈,但卻是在水下航行,實際上是一款核魚雷-"波塞冬"核魚雷。前蘇聯就曾經研製過T-5和T-15核魚雷,俄羅斯繼承並發展了這一技術,最後就誕生了"波塞冬"核魚雷。"
  • 中國水下考古的「十三五」足跡
    第一屆水下考古培訓班學員合影。塞林港聯合考古隊在水下工作。中國第一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國考古01」。【考古中國】編者按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發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