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軍一架水下滑翔機在南海區域被我海軍俘虜,研究該機發現機翼後掠角大,飛行速度更快。
12月16日,美報導了此事,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
其實簡單解釋水下滑翔機的原理同空中滑翔機相比差不多,利用浮力以及迎角得到動力,拋棄了舊式螺旋槳推進方式,耗能少,這就大幅度提高了航行距離也不需要頻繁續航。可見該機在偵測海洋上有著巨大使用潛力,很多國家已經將海洋探測器作為研發熱點。
已知如今多種水下聲探裝備是現代化反潛戰爭必不可少的探測設備,但是使用水聲設備不免遭受海洋和水下因素的幹擾。如果要充分使用水聲設備,必須對作戰區域內的海洋以及水下因素多方面探索。
使用水下滑翔機成本低廉、效果出眾,這對預報海洋氣象、監視環境、探索資源多方用途價值巨大。
如今舉世矚目的中國海軍在我國海南島建成了新型核潛艇基地,南海是必不可少的潛艇活動範圍,更是我軍進行海上作戰的出入口。美國至上世紀90年代伊始,在南海就不間斷的刺探我國南海各種情況,顯然是在做好未來的反潛作戰準備工作。
我國現在大力扶持相關研究,諸多技術難關已經被我國科研機構突破。我國自主研發各種類型的水下滑翔機,同時進行了多種海洋實驗,成績突出。2014年的時候,南海遠航圓滿完成,證明了國產水下滑翔機在現實的海洋環境中續航能力和整體的可靠性。
還應該說明的是我國對國產水下滑翔機過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吸取教訓,力爭上遊。對一些技術難關,比如水下滑翔機雖然用不著推進器,不過維持系統運轉的能源依然是個問題。造成作時間受限。國外方面是利用海水溫差和水下溫差為一些機型補充能量,以便延長航程和工作時間。我國在這方面也長足發展,為國產水下滑翔機獲得更大的航程和工作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